第1304章 使者與地緣

高高的臺階之上,一頭戴進賢冠,身披袍服的青年高舉楷矢,一步一階,漸漸來到臺上。

“拜見大梁皇帝。”“大被取走後,青年拜倒在地,沉聲道。

邵勳坐在正中間,伸手接過楷矢,仔細查看。

看材質應該是長白山樺木做的箭桿,箭簇尖而長,呈三棱狀,工藝不錯。

而且從進獻偌矢這個行爲來看,使者也不是泛泛之輩,很顯然是讀過書的,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肅慎人就曾進獻楛矢給周武王,以示臣服。

“給使者賜坐。”邵勳將楛矢交給坐在他側後方的太子邵瑾,吩咐道。

不能把高句麗人看做愚昧野人,他們的文明程度在東北地區顯然是首屈一指的。

使者坐下之後,看向邵勳,目光坦然。

“使者既名高武,乃宗室耶?官居何職?”邵勳問道。

“高武”肯定不是使者的本名,高句麗人有自己的語言,肯定還有個高句麗語名字,比如高句麗現任國王叫“斯由”,但慕容鮮卑治下的士人、官員稱其爲“高釗”。

“居‘古雛加’一職。”高武說道。

“使者可試寫下。”邵勳拍了拍手,讓人搬來案几和筆墨紙硯。

高武也不推辭,直接寫下了這三個字。

給事中桓溫上前取來,遞給邵勳看。

民部尚書裴湛在平州多年,低聲解釋道:“陛下,高句麗以軍事起家,先者其國土分爲五部,曰‘戰區’,由五部首領統治,自委官吏,共尊某部首領爲王。部族首領曰‘大加’,稱王之部大加則曰‘古雛加’。”

“原來如此。”邵勳微微點頭。

“古雛加”是稀有稱號,“大加”是普通稱號,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嘛。

裴湛又道:“高句麗有前、後、左、右、內五部,而今稱王者便是內部又稱‘桂婁部’。”

邵勳一怔,道:“難道此前還有別的部稱王?”

“陛下英明。”裴湛說道:“高句麗承古扶余遺俗,水旱不調、五穀不熟,輒歸咎於王,或言當易,或言當殺。”

臥槽!邵勳有些驚訝,這他媽不是魏博牙兵?選舉一個部族首領當國王,一旦出現水旱災害,或者糧食大規模歉收,溫柔一點換國王,激進一點就殺國王。

“而今呢?”邵勳又問道:“若朕是高句麗王,必然要想辦法。”

“桂婁部之前,乃涓奴部稱王,曹魏時被桂婁部取代,及至今日。故涓奴部族長雖非國主,亦有‘古雛加’之稱號。”裴湛說道:“高句麗歷任國主也在想辦法擴大中樞權力,新徵服的國土往往不給予五部,而由朝廷直接管制。久而久之,五部所有之土雖未減少,然朝廷所有之土越來越多,攻守之勢易也。高釗之父乙弗時期就開始築城,以城統治周邊百姓,大體可分爲城、谷、村三級,各委官吏。”

邵勳微微點頭和他查閱典籍得到的部分對應上了。

這就對了嘛。從這點看來,高句麗國主一直在強化中央集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慢慢有成效了,不再是之前的五大軍區制,聽起來跟他媽東羅馬一樣,搞啥呢?

不過看樣子,高乙弗時代纔開始大搞特搞,整體來說現在的高句麗還處於轉型時期,內部矛盾一定不小。

另外,邵勳這種政治老流氓還琢磨出了別的味道。

高句麗國主出身桂婁部,但新得國土卻不怎麼分給桂婁部,這說明什麼?說明即便是國王出身的部族,對

王室而言也是競爭者,高氏家族在桂婁部內的權力定然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誰都想家天下嘛,正常。如果不加以干涉,高句麗再這麼轉型下去,就是一個逐步中央集權的國家,頂多保留一點的舊有傳統,畢竟“我大高句麗自有國情”,傳統對一個國家制度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高武是現任國王高釗的弟弟,擔任桂婁部族長,說明高氏家族的地位在強化之中。

邵勳心念電轉,很快又看向高武,道:“使者所獻之國書朕已看過,慕容氏跳樑小醜耳,貴主既願出兵,朕歡喜不已,卻不知貴國能出兵幾何?”

高武聞言,立刻答道:“精兵五萬。”

供軍監金正站在邵勳身後,聞言瞟了一眼高武,若非場合不對,他就要出言相譏了。

你懂不懂什麼叫“精兵”?

邵勳也不太信,就在此時,童千斤從另一側臺階上了麗春臺,走到邵勳耳邊,附耳道:“高句麗使者隨從數十人在臺下,多配以良馬、精甲,馬鎧制式與中原略異,然可用。”

邵勳輕嗯一聲。

老童的意思是高句麗的具裝甲騎與中原風格不一樣,但功能是沒差的。

這很正常歷史上吐蕃人攻入中亞、印度,搶了很多盔甲、工匠回來,吐蕃兵甚至戴過帶牛角的鐵盔,鬼知道是哪國工匠造出來的。

“若真有五萬精兵,拊背而擊,鮮卑旦夕可破也。”邵勳也不拆穿,直接說道:“可貴國屢敗於慕容之手,可還敢出兵?”

高武立刻答道:“大國出兵,敝國願附驥尾。”

邵勳點了點頭,道:“使者且先下去歇息朕自有計較。”

高武無奈,只能行禮告退,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下了麗春臺。

邵勳掃了一圈衆人,目光首先落在兵部尚書侯飛虎身上,道:“卿可有見解?”

侯飛虎沉吟片刻,道:“陛下,高句麗應無多少兵馬,五萬衆定然已是其極限。”

“如此,連慕容帶高氏一起滅了,可有把握?”邵勳問道。

侯飛虎回道:“敗高句麗易,滅之難也。縱然一時滅了,也佔不住其土,故自漢以來,多行冊封之事。便是高句麗忤逆上國,教訓一番後,還是繼續冊封。”

邵勳又看向太子邵瑾,問道:“吾兒怎麼看?”

邵瑾方纔聽了半天,心中已有計較,遂道:“陛下,攻慕容鮮卑便不知需要幾時,若拖到八月,便得撤兵了,遲恐遭遇不測之禍。而今平州陷虜已久,民情不附,錢糧多有短缺,幾無可能長期遣兵戍守。縱然能攻破高句麗王城,也不過擄掠一番罷了,後面還是得招撫、冊封。”

邵瑾這是從統治基礎的角度來說的。

你有長期佔領高句麗的基礎嗎?至少目前沒有。

打敗他們容易,撤兵之後,人家說反就反,你是不是還要再來打一次?那代價可不小。

更何況,便是連續兩次擊敗他們也沒用,人家頂多老實一些年,後面還是會反。

長期用兵下來,國內反對的人可就多了,屆時還是用“土人治土人”的政策,冊封了事。

在這種事情上,父親控制拓跋鮮卑的手段可謂高妙,但那是不可複製的,而且拓跋鮮卑離幷州、冀州很近,高句麗就太遠了,中間還有廣闊的遼澤阻隔,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盧龍道)可供通行。

其實不獨高句麗了,平州都有孤懸於外的味道。一旦慕容鮮卑死灰復燃,平州再度淪陷的可能性不小。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想到這裡,他用眼角餘光看了下燕王邵裕,不知道四兄將來去了遼東,能不能頂住鮮卑、高句麗勢力。

邵勳也在看邵裕,道:“虎頭,你長居幽州,通曉虜情,且試言之。”

邵裕沉默片刻,道:“阿爺,沒了高句麗,還有低句麗。遼地扶余、濊(石之衆滿坑滿谷,中夏百姓反倒是少數,且與胡人雜居多年,胡化甚烈。而今能穩住柳城,溝通幽州就不錯了,遠則鞭長莫及。”

邵勳被四子的話逗樂了,道:“都知道難,可總不能什麼都不做吧?你也看到了,高句麗不是沒有章法的野人,高武頭戴三樑進賢冠,身着士人袍服,書法不比你差,人家還種五穀,非遊牧之人,若讓他們穩住陣腳,不斷蠶食,恐爲邊患。”

“阿爺說得是。”虎頭說道:“或許可將高句麗削弱一番,再行招撫,如此當可安穩一些年頭。朝廷也有了時間收拾平州殘局。自司馬懿屠遼以來,平州早已不是漢時的平州了。”

“在你看來,遼地最終會怎樣?”邵勳問道。

“兒查閱典籍,發現自春秋以來,中夏百姓多居於遼地南側傍海地帶,城邑分佈呈一字長蛇狀,一不留神就被人割裂,首尾不能相顧。”虎頭說道:“此線以北,則爲東胡、肅慎、濊(百之輩,千年未改,想必事出有因。以我之見,當以穩固平州諸郡爲首要之務。在平州站穩腳跟後,再圖其他。”

“朕還是想將高句麗國廢藩置郡。”邵勳有些猶豫不決,最後嘆道:“卿等再議一議吧。”

“是。”衆人齊聲應道。

邵勳起身之後,頓了一頓,最終什麼都沒說。

其實縱觀歷史,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分界線一直很明晰,即以山脈爲界。

長白山脈以西的平原地帶,包括瀋陽、遼陽在內,

多爲中原王朝所據。

以東的丘陵山區,則爲高句麗控制,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核心地盤。

遼東半島的山地可不少,歷史上多爲高句麗控制,而今他們也和慕容鮮卑反覆爭奪,雙方之間的越境襲擾多不勝數。

虎頭要想穩固住遼東半島的封地,首要敵人其實就是高句麗,而不是什麼鮮卑。後者是朝廷控制的昌黎、玄菟二郡最頭疼的勢力,縱然明年滅了慕容鮮卑,但將來總會有什麼部落死灰復燃,寇邊之事不會少的。

這片土地,從來就沒消停過。

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九章 戰機(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1237章 喪第二十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九章 都督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917章 上郡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874章 入場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1242章 在途第十八章 相國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1229章 搶時間(上)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1165章 震盪(上)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897章 對策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294章 黃沙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852章 分化(上)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1182章 大會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1298章 故地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801章 政務第十章 黎陽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08章 阻截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056章 西中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112章 停止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872章 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1040章 貨幣第1138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947章 入宮(上)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諸州都督、刺史(一)第898章 敵我難分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1242章 在途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章 批發
第一百零七章 三關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口鍋誰敢背?第五十九章 戰機(下)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1101章 西苑與樑府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1237章 喪第二十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七十八章 圍攻第十四章 南北佈置(下)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一百十六章 來人第十九章 都督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917章 上郡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1198章 華風及襲擾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874章 入場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事已至此第1222章 亂成了一鍋粥第1242章 在途第十八章 相國第一百二十章 山中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1229章 搶時間(上)第1213章 散裝盟友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1165章 震盪(上)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897章 對策第1001章 戰和之策第1294章 黃沙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852章 分化(上)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1182章 大會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1298章 故地第二百零三章 人心與對症下藥(下)第七十四章 會面第七十六章 歸去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1066章 終極目標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801章 政務第十章 黎陽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三十八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908章 阻截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962章 所重之事(上)第十七章 戰爭季(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六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1056章 西中東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原佈置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二十二章 掙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112章 停止線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872章 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一百五十七章 居家與工作(下)第二十八章 偶然與必然第1040章 貨幣第1138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947章 入宮(上)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十三章 臨走前的佈置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諸州都督、刺史(一)第898章 敵我難分第1158章 大廈將傾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區第四十六章 奔忙第855章 行獵與政治(上)第1242章 在途第1084章 人選(爲盟主活着看到尤文拿歐冠加更)第1191章 補不足第一章 批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