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帝后之爭!

消息如驚雷般迅速傳回汴京,剎那間,整個大宋朝廷彷彿被投入巨石的深潭,炸開了鍋。

垂簾聽政的高太后,在聽聞西北戰場傳來的大敗噩耗,以及種樸大軍倒戈這一晴天霹靂後,原本端莊的面容瞬間花容失色。

她下意識地抱緊了身旁年幼懵懂的哲宗趙煦,悲慟的哭聲毫無顧忌地在朝堂之上響起:“這可如何是好?祖宗歷經艱辛打下的江山,難道就要這般斷送在我們手裡了?”

那哭聲撕心裂肺,如同一記記重錘,一下又一下,狠狠地敲在在場每一位大臣的心頭上,令他們的心頭髮顫。

整個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與惶恐之中。

範純仁、呂大防等朝中重臣,在這突如其來的嚴峻局勢下,表面上強裝鎮定,竭力維持着朝堂之上的沉穩儀態。

然而,他們額頭上細密的汗珠,已然暴露了其內心深處的慌張與不安。

範純仁下意識地擡起手,緩緩捻着鬍鬚,試圖藉此動作平復內心的波瀾,隨後故作沉穩地啓口說道:“太后、陛下,當下情形,還需冷靜以對。

我大宋立國已久,底蘊深厚,根基穩固,區區叛軍,實不足爲懼。”

看似鎮定,他微微顫抖的聲音,卻難以掩飾內心的惶恐與隱憂。

就在衆人亂作一團,或捶胸頓足,或低聲啜泣,朝堂之上一片哀鴻遍野之象時,文彥博身着緋色朝服,闊步自朝班中出列。

他已然年逾花甲,鬚髮皆白,卻根根直立,宛如鋼針,雙目圓睜,猛地一甩長袖,當廷一聲大吼:“哭哭啼啼,成何體統!

如今西北局勢是危急了些,戰火已燃至國門,邊陲百姓生靈塗炭。

但現在是叛軍威逼汴京城下還是馬上打進宮裡來了?值當這麼惶惶麼?

當年西夏人一度都要進軍京東西路,真廟皇帝可沒有慌張,甚至還直接登上城頭鼓勵三軍,現在蘇逆不過還侷促於延安府,你們至於如此作態麼?

我等若再這般亂了陣腳,自亂軍心,才真真是亡國之兆,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又如何對得起天下蒼生!”

他的聲音雄渾有力,恰似洪鐘鳴響,滾滾聲浪在朝堂的樑柱間來回激盪,瞬間鎮住了朝堂上的混亂局面,原本嘈雜的議論聲、哭泣聲戛然而止。

衆人皆面露慚色,紛紛垂首不語。*

文彥博目光如炬,緩緩掃視着朝堂之上的衆人,神情凝重,隨後開口,聲音中滿是決然,道:“趙卨身爲西北統帥,肩負着守護一方安危、統御萬千將士之重任。

然而,竟連張猛麾下區區兩萬大軍都無法周全,致使兵力折損、防線動盪,如此作爲,實乃無能之輩,難堪大任!

種家世代承蒙朝廷浩蕩恩寵,食君之祿,本應肝腦塗地、精忠報國。

可如今,種樸卻公然背叛,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足見種家內部已然腐朽,其忠誠之心難以再信。

當下局勢危如累卵,萬分緊急,當務之急,我大宋需重用折家與章楶。

折家於西北之地苦心經營多年,人脈廣佈、根基深厚,對當地山川地形、風土人情瞭若指掌;

章楶更是足智多謀,在過往戰事中屢立戰功,戰略眼光獨到,用兵如神。

有此二人攜手領軍,定能重振我軍士氣,一舉剿滅延安府的叛軍,還西北太平!”

說到此處,文彥博挺直腰桿,慨然道:“若有需要,老夫願親自掛帥出征,定要將蘇允這逆賊繩之以法,還我大宋西北安寧!”

他的一番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大臣們心中頓時安穩了些許。

然而,一旁的韓忠彥卻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文相,那蘇逆歷來善於操弄人心,連那種樸世代忠良之後都被蠱惑,那章楶乃是蘇逆岳父族親,難免也要被蠱惑。

若是重用章楶,到時候那章楶率軍再投蘇逆,那麼西軍就全都歸了那蘇逆了,至此西北便再無掣肘蘇逆的軍事力量了。

按某來說,必須立即、馬上派人前去西北,將章楶的軍權接手過來,遲則有變!”此言一出,朝堂衆大臣頓時盡皆一驚,隨即一片譁然。

文彥博濃眉緊鎖,沉吟片刻,目光如炬地看向韓忠彥:“韓大人,章楶與蘇允雖有族親關係,但多年來他對朝廷忠心耿耿,屢立戰功,怎可僅憑這層關係就對他無端猜忌?

貿然奪其軍權,不僅會寒了章楶的心,還可能引發西軍內部混亂,讓蘇允有機可乘。”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之際,劉摯站了出來,拱手說道:“文相、韓大人,諸位同僚。如今局勢危急,貿然行事恐生變故。

依我之見,可先派一位德高望重的監軍前往西北,一方面監督章楶,另一方面協同折家與章楶共同作戰。

如此一來,既能利用章楶的軍事才能,又能防止意外發生。”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範純仁卻捋着鬍鬚,搖頭嘆息:“派監軍雖是個辦法,但監軍若不懂軍事,胡亂指揮,反而會誤了大事。

再者,蘇允狡詐多端,說不定早已在朝中安插眼線,若是消息走漏,打草驚蛇,反而得不償失。”

此時,一直沉默的呂大防突然開口:“既然如此,不如雙管齊下。一方面選派可靠之人前往西北,暗中觀察章楶的動向;

另一方面,即刻提拔西軍中有能力、忠誠度高的將領,作爲後備力量,以防萬一。”

高太后在簾後拭去淚痕,聲音帶着一絲顫抖:“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

但無論如何,務必儘快平息西北叛亂,不能讓祖宗基業毀於一旦。

文愛卿,你德高望重,就由你主持此事,務必妥善安排。”

文彥博躬身領命:“太后陛下放心,老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

退朝之後,高太后躲在寢宮之內,哀哀哭泣,平時這個被稱爲手腕強硬、女中堯舜的女人,這個時候卻是如同脫下了面具,暴露出來心中的軟弱。

此時外面有宮女腳步聲,宮女在外說道:“娘娘,官家求見。”

高太后趕緊擦拭眼淚,穩了穩聲音,道:“請官家進來。”

雕花木門緩緩推開,十五歲的趙煦邁着沉穩的步伐走進寢宮。

他身着一襲玄色錦袍,腰間玉佩隨着步伐輕輕晃動,面容冷峻,眼神中卻透着與年紀不符的堅毅。

見到高太后,他雙手抱拳,恭敬行禮:“皇祖母萬安。”

高太后強擠出一絲笑意,擡手示意:“煦兒,快過來。”

目光不經意地掃過趙煦挺直的脊背,心中泛起一絲異樣。

趙煦起身,目光堅定地看着高太后:“皇祖母,孫兒聽聞西北戰事吃緊,心中憂慮。

孫兒已年滿十五,理應爲國分憂,懇請皇祖母讓孫兒親政,也好爲祖宗社稷出一份力。”

高太后笑容一滯,眼中閃過警惕。

她輕撫座椅扶手,緩緩說道:“煦兒,你年紀尚輕,朝政複雜,不宜過早涉足。

如今朝中諸公皆爲棟樑,他們自會妥善處理西北之事。

你只需專心讀書,日後有的是機會施展抱負。”

趙煦眉頭微皺,上前一步:“皇祖母,孫兒已不再是懵懂孩童。

如今國家危在旦夕,孫兒怎能置身事外?

親政之事,孫兒深思已久,絕非一時衝動。”

高太后臉色一沉,聲音也冷了下來:“煦兒,哀家是看着你長大的,自然是爲你着想。

朝堂之上波譎雲詭,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你貿然親政,只會讓局面更加混亂。”

趙煦心中焦急,語氣不自覺加重:“皇祖母,孫兒有信心治理好國家

。難道在您眼中,孫兒永遠只是個需要庇護的孩子?”

高太后“嚯”地站起身,目光如炬:“放肆!哀家這麼做,都是爲了大宋江山!你怎能如此頂撞哀家?”

趙煦滿臉漲紅,毫不退縮:“皇祖母,孫兒敬重您,可孫兒也是大宋皇帝!

親政乃分內之事,皇祖母爲何一直不肯放權?”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劍拔弩張。

宮女太監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紛紛退到角落。

這場激烈的爭吵很快就傳了出去,一時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帝后不和的消息不脛而走,給本就動盪的局勢,又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大臣們憂心忡忡,有的選擇明哲保身,閉門不出,有的則開始暗中站隊,朝堂局勢愈發複雜。

高太后氣得渾身發抖,手指着趙煦,嘴脣開合卻一時說不出話來。

殿內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宮女太監們縮在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個不小心便成了這場風暴的犧牲品。

良久,高太后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冷冷說道:“煦兒,你莫要忘了,哀家垂簾聽政這些年,兢兢業業,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這大宋的江山,能在諸多風雨中屹立不倒,哀家功不可沒。”

趙煦看着高太后,目光中滿是懇切:“皇祖母的功績,孫兒銘記於心。可如今局勢不同往昔,西北叛軍勢大,朝堂人心惶惶。

孫兒身爲皇帝,若不能在此時挺身而出,又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面對天下百姓?

皇祖母,孫兒並非要否定您的付出,只是想爲您分擔重擔。”

高太后目光如霜,在趙煦臉上停留片刻,轉身緩緩走到窗邊,望着窗外漸漸暗沉的天色,語氣中帶着一絲疲憊:“煦兒,你以爲親政只是坐在龍椅上發號施令?

這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

你還太年輕,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兇險。”

趙煦心中一急,上前兩步:“皇祖母,孫兒明白親政之路佈滿荊棘,但正因如此,孫兒纔要在這艱難時刻歷練自己。

若一直躲在皇祖母身後,孫兒又怎能成長爲一位合格的君主?”

高太后猛地轉身,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夠了!哀家心意已決,你休要再提親政之事。

你且回寢宮,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

趙煦雙拳緊握,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翻涌。

他望着高太后決絕的面容,知道今日再爭執下去也無濟於事,於是強壓怒火,拱手行禮:“孫兒告退。”

轉身離去時,他腳步沉重,心中卻暗暗發誓,定要尋得契機,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改變大宋如今的困境!

趙煦腳步沉重地踏入寢宮,雕花燭臺上的燭火,在穿堂風的吹拂下明滅不定,將他的身影扭曲拉長,恰似一幅困獸圖。

他擡手揮退左右侍奉的太監宮女,厚重的宮門轟然閉合,隔絕了外界的喧囂,獨留一室靜謐與壓抑。

往昔蘇允在朝的場景,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一一浮現。

蘇允才思敏捷,談吐不凡,朝堂之上,諸多革新主張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趙煦與他秘密商議革新朝政、重振大宋時,蘇允眼中閃爍的光芒,彷彿能驅散大宋積弱的陰霾。

可如今,蘇允高舉反旗,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讓趙煦心中五味雜陳。

“蘇夫子……”

趙煦低聲呢喃,拳頭不自覺地握緊,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在殿內來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荊棘之上。

就在滿心糾結之際,程頤的身影突然浮現在腦海。

程頤在朝堂上以剛正不阿聞名,曾多次在朝堂辯論中,義正言辭地指出蘇允的主張會擾亂朝綱,將引發諸多弊端。

“程夫子或許是我當下能倚重之人。”

趙煦眼眸瞬間明亮,仿若黑暗中尋到了一絲曙光。

洛黨在朝中盤根錯節,根基深厚,程頤憑藉淵博的學識和剛直的品格,在士大夫階層威望極高。

若能將洛黨重新召回朝堂,既能制衡以範純仁、呂大防爲首,勢力龐大的朔黨,又能借助程頤對蘇允的瞭解,制定出克敵制勝的平叛策略!

想到此處,趙煦大步走到案前,用力拍了拍桌面,高聲吩咐道:“來人,取筆墨!”

很快,筆墨紙硯整齊擺放於案頭。

他深吸一口氣,鋪開宣紙,提筆懸腕,筆下的密信,言辭懇切,滿含對程頤的敬重與期待。

寫完後,他微微傾身,輕輕吹乾墨跡,隨後小心翼翼地將密信裝入密封的匣子。

趙煦招來最信任的心腹太監,目光如炬,鄭重吩咐道:“你即刻出發,務必將這詔書親手交到程夫子手中。

一路上不可有絲毫懈怠,不許與任何人談及此事,若有差池,提頭來見!”

太監雙手接過匣子,“撲通”一聲跪地叩首,聲音發顫:“陛下放心,奴才定不辱使命。”

說罷,便懷揣匣子,匆匆消失在夜色之中。

趙煦望着太監離去的背影,長舒一口氣,緊繃的肩膀微微放鬆。

此次召回程頤是一步險棋。

朝堂局勢本就錯綜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涌動,洛黨重返朝堂,必將打破現有的權力平衡,引發各方勢力新一輪的激烈較量。

但爲了奪回親政大權,拯救大宋於水火之中,他已沒有退路!

隨後幾日,趙煦表面上依舊按時向高太后請安,言行舉止間,一副潛心向學的模樣。

……

高太后正端坐於妝臺前,手持一支精巧的鎏金簪子,對着銅鏡,悉心整理着髮髻。

這時,負責監視趙煦的密探匆匆入內,跪地稟報。

聽聞密探所言,高太后手中的簪子猛地一顫,“咔嗒”一聲,重重磕在妝奩之上,那清脆聲響,仿若一記驚雷,在這寂靜的寢宮內迴盪。

她保養得宜的面龐瞬間冷若冰霜,平日裡溫和的雙眸,此刻翻涌着凜冽寒意,直勾勾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密探,寒聲問道:“你確定,他是朝着程頤所在之處去的?”

密探嚇得渾身篩糠,豆大的汗珠順着額頭滾落,忙不迭地點頭,聲音發顫:“回太后娘娘,千真萬確!那太監神色匆匆,一路極爲警惕,看模樣,定是帶着極爲要緊的物件。”

高太后“嚯”地站起身來,鳳袍拖地,在華麗的地毯上拖動,帶出一陣沉悶壓抑的風聲。

她在寢宮內來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趙煦這孩子,看來是真的長大了,竟揹着我,私下搞起了這般小動作。

程頤身爲洛黨領袖,若真應召進京,朝堂上現有的權力平衡必將被打破,到時候局面可就難以掌控了!

思忖片刻,高太后突然停下腳步,轉頭對身旁侍奉的女官吩咐道:“速傳韓忠彥,讓他即刻進宮見我,不得有誤。”

女官領命,腳步匆匆地離去。沒過多久,韓忠彥神色匆匆地步入寢宮,跪地行禮:“太后娘娘萬安,不知娘娘宣微臣進宮,所爲何事?”

高太后目光如刀,將趙煦派人前往程頤處的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韓忠彥,而後沉聲道:“韓愛卿,官家此舉着實不妥,程頤若進京,朝堂必將大亂。

你即刻安排人手,務必截住那太監,將密信奪回來,此事刻不容緩!”

韓忠彥領命退出寢宮,神色若有所思。

宮牆下的燈籠隨着夜風輕輕搖晃,昏黃的燈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忽長忽短。

他忽而想起父親韓琦。

當年父親力排衆議,逼迫曹太后還政宋神宗,成就了一段朝堂佳話,奠定了神宗變法圖強的基礎。

如今趙煦與高太后之間矛盾漸顯,恰似當年神宗與曹太后的情形重演,這難道不是上天賜予他效仿父親的良機?

想到這兒,韓忠彥眼中閃過一絲振奮。

他並未立即安排人手去截那太監,而是暗中招來自己的心腹幕僚,尋了一處隱蔽的偏廳商議對策。

幕僚們聽聞此事,皆是一驚,面面相覷。其中一人皺眉道:“大人,太后懿旨不可違,若不截住那太監,太后怪罪下來,恐有大禍。”

韓忠彥冷笑一聲,負手踱步:“目光短淺!如今官家已有親政之志,這是大勢所趨。

若我們助官家一臂之力,日後官家親政,我們便是從龍功臣,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反之,若一味迎合太后,待官家掌權,我們必被清算。”

衆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

爲了不引起高太后的懷疑,韓忠彥表面上大張旗鼓地調派人手,做出全力截查太監的架勢,實則暗中吩咐親信,一旦找到太監,只需虛張聲勢,暗中放行。

幾日後,韓忠彥佯裝慌亂地來報,稱那太監似有防備,擺脫了追捕,不知去向。

高太后聽聞,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無用!連個太監都截不住,要你們何用!”

韓忠彥佯裝惶恐,跪地請罪:“太后息怒,臣辦事不力,願受責罰。”

可他眼底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與此同時,趙煦還不知韓忠彥暗中相助。

他依舊每日按時向高太后請安,裝出一副乖巧好學的模樣。

而韓忠彥則開始不動聲色地聯絡朝中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官員,向他們透露趙煦的親政之志,爲日後的朝堂變動積蓄力量。

……

在洛陽一處清幽的宅院裡,程頤身着素色長袍,正於書房中講學。

陽光透過雕花窗櫺,灑在他如雪的鬢髮上,映照出歲月的痕跡。

書案之上,筆墨紙硯擺放得整整齊齊,旁邊堆疊着幾卷經史典籍。

平日裡,他遠離朝堂紛爭,潛心鑽研學問,門下弟子衆多,每日前來求教者絡繹不絕。

這天,程頤送走最後一位弟子,正準備研讀新得的典籍,忽有僕人匆匆來報,稱有京城密使求見。

程頤心中一凜,預感必有要事。

待接過密使呈上的信件,看到信封上大宋皇帝專屬的印記,他的手微微顫抖。

拆開信件,還算是端莊的字體頓時映入眼簾:

【程夫子鈞鑒:

自夫子辭闕,朝堂之變,紛紜擾攘,亂象環生。

朕每念及此,五內如焚,寢食難安。

近聞西北急報,蘇允悖逆,種樸叛降,烽火燃於疆陲,大宋江山,岌岌可危。

叛軍所至,屠戮劫掠,百姓蒙難,流離失所,邊陲之地,哀號震天,慘不忍睹。

朕雖沖齡踐祚,然身爲大宋天子,上承祖宗之洪業,下系蒼生之休慼,豈敢稍有怠惰?

朕日夜籌思,欲挽狂瀾於既倒,奈太后臨朝,權柄未釋,朕雖有濟世之志,卻難展經綸之策。

夫子立身剛正,學貫古今,朝堂之上,燭奸發微,屢斥蘇允之奸謀,剖析其弊端,切中要害。

朕深知,欲靖叛亂,制衡羣僚,舍夫子其誰?今專函馳遞,恭請夫子即刻就道,重返朝堂。

夫子若歸,一則可憑對蘇逆之洞察,擘畫良謀,戡定禍亂,解西北百姓於倒懸;

二則可制衡範純仁、呂大防諸臣所領之朔黨,消弭黨爭,匡扶朝綱,穩定大局。

朕願與夫子同心協力,革新政治,振舉朝綱,復興大宋之盛,上酬祖宗創業之艱,下慰百姓望治之殷。

朕亦知,朝堂波譎雲詭,此行多艱,然爲江山社稷計,爲天下蒼生謀,還望夫子深明大義,奮袂而起,共赴國難。

朕必虛懷若谷,敬承教誨,全力襄助夫子施政。伏望夫子早賜歸期,朕跂予望之。

大宋皇帝趙煦】

逐字逐句讀完後,程頤的臉色愈發凝重。

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袍角隨着步伐擺動,帶起一陣微風。

許久,他停下腳步,望向窗外漸漸西沉的落日,長嘆一聲。

“官家有此志向,實乃大宋之幸。”

想到此處,程頤不再猶豫,即刻吩咐僕人收拾行囊。

第418章 折氏!第219章 要命的任命!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36章 狗大戶!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24章 怪夢!(54K)第68章 你昨晚瞟娼去了?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369章 身段柔軟,能屈能伸!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82章 保安軍之戰!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346章 洛陽道統之爭!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43章 敲打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100章 小人得志!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17章 佈局!第218章 若不成,請歸田!第197章 臣要殺人立威!第279章 某,章楶!第431章 能決定命運的,不是血脈,而是雙手第45章 阿回出息了!第20章 臨皋亭第325章 鋪路!(4k)第376章 掙錢嘛,不寒磣!第324章 軍令狀!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184章 開封府通判!(5K大章哈)第283章 軍改之路困難重重!第355章 決斷!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398章 激辨!第447章 滅夏正當時!大宋危矣!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295章 踏破賀蘭山缺!(4k哈!)第157章 解試!(5k哈)第235章 變化!(今日日萬,撒花!)第128章 何正臣第397章 落網!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456章 北伐西京,南征東京!第141章 元夕詩會!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66章 倒是該讓汴京諸公聽聽,什麼是真正的驚雷!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83章 有點東西第322章 賣了單位的主官!第195章 也該動一動!(日萬!)第88章 你知道臨江樓給了多少?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377章 合作與出路!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76章 密談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93章 萌生去意!第375章 潛心發展!第291章 沒有梁氏的大夏,亡了那便亡了!(32k)第13章 江南春早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402章 老成謀國文潞公!第42章 東坡第105章 女生外嚮第115章 他鄉遇故知?(還是5K哈,日萬完成!)第423章 無理辯三分!第81章 憤青蘇轍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359章 西北望!第102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第401章 奪權!第289章 鹽戰(三)第163章 這口氣我咽不下去!(4k,晚上還有)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335章 詰問!第42章 東坡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18章 融資!(44k)
第418章 折氏!第219章 要命的任命!第314章 已經廢掉的工部!第303章 壓他十年,可爲大宋名相!(4k)第36章 狗大戶!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24章 怪夢!(54K)第68章 你昨晚瞟娼去了?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369章 身段柔軟,能屈能伸!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82章 保安軍之戰!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346章 洛陽道統之爭!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43章 敲打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100章 小人得志!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17章 佈局!第218章 若不成,請歸田!第197章 臣要殺人立威!第279章 某,章楶!第431章 能決定命運的,不是血脈,而是雙手第45章 阿回出息了!第20章 臨皋亭第325章 鋪路!(4k)第376章 掙錢嘛,不寒磣!第324章 軍令狀!第246章 原來三國演義是紀實的啊!(6k!)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184章 開封府通判!(5K大章哈)第283章 軍改之路困難重重!第355章 決斷!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403章 波譎雲詭!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398章 激辨!第447章 滅夏正當時!大宋危矣!第308章 小蘇學士品三國!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295章 踏破賀蘭山缺!(4k哈!)第157章 解試!(5k哈)第235章 變化!(今日日萬,撒花!)第128章 何正臣第397章 落網!第82章 蘇氏大殺器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50章 老夫觀你有韓忠獻之才!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456章 北伐西京,南征東京!第141章 元夕詩會!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66章 倒是該讓汴京諸公聽聽,什麼是真正的驚雷!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50章 《丁卯別門生》!(4k哈)第83章 有點東西第322章 賣了單位的主官!第195章 也該動一動!(日萬!)第88章 你知道臨江樓給了多少?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377章 合作與出路!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176章 喬遷之喜!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229章 用心良苦!第76章 密談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93章 萌生去意!第375章 潛心發展!第291章 沒有梁氏的大夏,亡了那便亡了!(32k)第13章 江南春早第137章 本經春秋第402章 老成謀國文潞公!第42章 東坡第105章 女生外嚮第115章 他鄉遇故知?(還是5K哈,日萬完成!)第423章 無理辯三分!第81章 憤青蘇轍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359章 西北望!第102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第401章 奪權!第289章 鹽戰(三)第163章 這口氣我咽不下去!(4k,晚上還有)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335章 詰問!第42章 東坡第117章 用人之道!第318章 融資!(4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