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全書完!)

洪武四年春,汴梁城的殘雪尚未完全消融,卻已被籌備登基大典的火熱氣氛驅散殆盡。

工匠們日夜趕工修繕城牆,朱漆重新刷上斑駁的城磚,在朝陽下泛着溫潤的光澤;

城門上方,新刻的“中都”匾額由百位壯漢合力吊起,金粉勾勒的字跡在風中折射出萬千光芒,彷彿預示着新朝的輝煌。

護城河上,二十四艘畫舫載着樂師,船頭雕刻的龍首吞吐綵綢,正演練着明日的迎賓曲目。

天命所歸的華章大典當日,五更鼓響,中都城的朱雀大街早已戒嚴。

三丈高的硃紅幡旗沿着御道排開,每面旗上都繡着玄色火焰紋,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百姓們裹着粗布棉衣,天不亮便擠在街道兩側,脖子上掛着自制的紅綢,踮腳張望。

有老秀才捋着鬍鬚對旁人講解:“此乃火德承運之兆,太祖取‘大明’爲國號,正是應了這火德興旺!”

卯時三刻,三十六名金甲武士擡着九龍沉香輦緩緩駛出皇宮。

蘇允端坐在輦中,玄色龍袍上金線繡的十二章紋隨着動作微微起伏,冕旒下的面容沉靜如水,唯有眼中跳動的火焰泄露了內心的波瀾。

輦駕經過之處,百姓們紛紛跪倒,山呼“萬歲”的聲浪從朱雀門一路漫到南郊祭壇。

祭壇之上,九層白玉階泛着冷光。

蘇允踏着六十四名童子撒下的玫瑰花瓣拾級而上,腰間的螭紋玉佩與石階碰撞出清越聲響。

司禮太監尖細的嗓音劃破長空:“吉時已到——祭天!”

頓時,三百名樂師奏響黃鐘大呂,編鐘、編磬的聲音混着壎樂,彷彿九霄雲外傳來的仙音。

蘇允接過祭司遞來的玉璧,對着蒼天三拜九叩,每一次俯身,都能聽見身後十萬軍民屏住呼吸的寂靜。

當他展開金絲鑲邊的祭文,念出“今承天命,肇基大明”時,祭壇四周突然騰起八道焰火,直衝雲霄,將他的身影映得如同天神。

君臣相得的盛典登基次日,紫宸殿內的論功行賞大典更顯肅穆。

殿內二十四根盤龍柱裹着紅綢,御座上方新懸的“正大光明”匾額墨跡未乾。

蘇允手持鑲玉金冊,目光掃過階下羣臣。

首排武將中,章楶的左腿還綁着滲血的繃帶——那是雁門關伏擊戰時,爲掩護主力撤退被流矢所傷。

當蘇允親手將“鎮國公”金印按在他掌心時,這位沙場老將的虎目竟泛起淚光:“老臣這條命,本就是陛下給的!”

文臣隊列裡,呂惠卿捧着“文淵閣大學士”的委任狀,手指微微發顫。

他曾是前宋宰相,因黨爭被貶,如今卻被蘇允委以中樞重任。

“陛下不計前嫌,惠卿定當以死相報!”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裡迴盪,驚起樑間棲息的白鴿。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蘇過,這位少年將軍身着玄鐵軟甲,接過“徵虜將軍”虎符時,突然單膝跪地:“請陛下賜戰!末將願爲前驅,踏平漠北!”

蘇允親手將他扶起,目光對視間,傳遞着超越君臣的信任。

新政推行的宏圖論功行賞後,新政如春風般席捲天下。

戶部衙門連夜趕印《均田令》,黃紙黑字張貼在各州縣衙門。

在應天府,老吏們架起高臺,當衆焚燬前朝的稅冊,火焰中“折變”“和糴”等字眼扭曲變形,百姓們拍手稱快。

更有甚者,將寫有“官家聖明”的布條系在牛尾,牽着牛在田間來回奔走,慶祝從此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土地。

講武堂設在原宋都校場,每日寅時,便有號角聲刺破晨霧。

蘇允親自題寫的“止戈爲武”匾額下,年輕的將領們學習沙盤推演、火器使用。

一次演練中,學員們用改良後的“一窩蜂”火箭成功摧毀模擬敵營,觀戰的蘇允撫掌大笑:“有此強軍,何愁四海不寧!”

文淵閣內,數十名文士日夜整理典籍,平子澄主持編纂的《大明會典》,將蜀中試行的保甲制度、西北的茶馬互市規則一一收錄,爲新朝立法奠定根基。

國書外交的博弈外交方面,蘇允的策略剛柔並濟。

出使吐蕃的使團攜帶了精美的蜀錦、茶葉,以及能在高原燒製陶器的工匠。

當使團首領將蘇允的親筆信遞交給吐蕃贊普時,信中“願開茶馬古道,共興商旅”的提議,讓贊普摩挲着信紙久久不語。

而面對北遁的遼國殘部,使者的國書措辭凌厲:“若執迷不悟,朕當親率靜塞軍,踏平漠北!”

同時,蘇允暗中命王舜臣在邊境增兵,鐵騎揚起的塵煙數十里外可見,迫使遼國殘部不得不遣使求和。

緬懷先賢的仁政在安定民生上,蘇允率先垂範。

王安石的祠堂前,他脫下龍袍,換上素服,親手將“國之干城”牌位安放在神龕。

“若王公在世,這天下何至於走彎路?”他對着牌位長嘆,隨行的大臣無不動容。

當蘇允在中都的龍椅上俯瞰萬里山河時,長江南岸的臨安城卻陷入一片壓抑的陰霾。

趙煦駕崩的噩耗傳來不過三日,太廟的銅鐘便撞出沉悶迴響,趙氏宗親與羣臣在靈前爭執不下,最終推出年僅十二歲的趙昺爲帝,倉促組建起南宋小朝廷。

新帝登基那日,臨安城的天空飄着細雨,龍袍寬大的下襬拖過溼漉漉的青石板,彷彿預示着這個偏安政權飄搖的命運。

蘇允摩挲着案頭的《輿地圖》,長江天塹在他指尖蜿蜒。“傳章楶、鄭朝宗進宮。”

他擲下硃砂筆,墨跡在江南版圖上暈染開來。

次日清晨,講武堂的沙盤前,兩位將領盯着臨安城的微縮模型。章楶撫着鬍鬚道:“長江雖險,然北岸採石磯、瓜洲渡皆有舊宋水師營寨,可先取之以爲跳板。”

鄭朝宗卻指着鄱陽湖方向:“末將願領三萬精騎繞道江西,截斷其糧道,使其首尾難顧。”

蘇允點頭,眼中閃過寒光:“雙管齊下,朕要讓這偏安朝廷,再無喘息之機。”

消息傳到臨安,南宋朝堂炸開了鍋。

南宋丞相抱着年幼的皇帝,望着滿朝慌亂的大臣,猛地將笏板砸在丹墀上:“當年紹聖恥未雪,如今豈容北虜再犯!”

他緊急調遣大將統領水師,在長江佈下連環鎖江陣;

又徵發江南百姓加固城牆,臨安城外十里內的樹木被砍伐殆盡,化作拒馬與滾木。

但糧倉裡的存糧只夠三月之需,戶部尚書捧着賬冊的手不停顫抖:“相公,若不能打通漕運,軍心恐.”

洪武五年春,大明攻宋之戰正式打響。

章楶的東路軍如離弦之箭直撲採石磯,改良後的“火龍出水”火器在江面呼嘯而過,將南宋水師的樓船燒得通體透亮。

守將牛富率死士駕着裝滿火藥的小船突圍,卻被明軍的火銃隊打成篩子。

當“明”字大旗插上磯頭時,江水已被染成赤紅。

與此同時,鄭朝宗的騎兵神出鬼沒,在江西連破七座糧倉,截斷了臨安的生命線。

臨安城內,恐慌如同瘟疫蔓延。

米價一日三漲,百姓們攥着銅錢在米店前爭吵推搡,有人甚至爲半袋糙米拔刀相向。小皇帝趙昺蜷縮在龍椅上,看着丞相在朝堂上痛斥主和派:“我大宋氣數未盡!諸君當效狄武襄爲國盡忠!”

可窗外傳來的陣陣馬蹄聲,卻讓這番豪言顯得愈發蒼白。

蘇允親臨長江北岸,望着對岸的火光,對身邊的章惇笑道:“當年曹操赤壁之敗,在於不諳水戰。

如今我軍戰船皆用鐵釘加固,火器齊備,這長江,不過是洗腳盆罷了。”

他揮毫寫下戰書,命人用箭矢射入臨安城:“若降,可保趙氏宗祠;若戰,必讓臨安成第二個汴京。”

南宋丞相捏着染血的戰書,在深夜登上城樓。

月光下,長江上明軍艦船的燈火連成星河,而南宋水師的殘部,只剩零星幾點搖曳的燭火。

他想起趙煦臨終前的絕望,想起汴梁百姓簞食壺漿迎明軍的場景,淚水突然奪眶而出。

“陛下,臣盡力了”

……

祭天台上,蘇允身着玄色冕服,十二旒冕冠垂落的珠串隨着他的動作輕晃,折射出點點金光。

他俯瞰着煥發生機的中都城,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商鋪林立;

城外沃野千里,新翻的田畝在陽光下泛着溼潤的光澤,農人吆喝着耕牛,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春風拂面,風中不再瀰漫着血腥的氣息,取而代之的是泥土的芬芳和遠處百姓對新朝的稱頌。

極目遠眺,遼闊的疆域上,繡着火焰紋的“大明”旗幟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彷彿在宣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然而,蘇允心中清楚,這僅僅是開始,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着大明去征服。

洪武五年夏,大明與南宋的決戰在長江沿岸全面展開。

臨安城外,南宋君臣試圖憑藉長江天險和堅固的城牆抵禦明軍的進攻。

但蘇允的戰略部署環環相扣,讓南宋小朝廷難以招架。

章楶率領的東路軍在採石磯大勝後,繼續沿着長江東進,不斷壓縮南宋水師的活動空間;

鄭朝宗的騎兵則在江西、福建一帶縱橫馳騁,徹底切斷了南宋的糧道和退路。

決戰當日,長江之上戰船密佈,殺聲震天。

明軍的戰船經過精心改造,不僅更加堅固,而且配備了大量先進的火器。“火龍出水”騰空而起,拖着長長的尾焰,精準地擊中南宋水師的樓船,瞬間燃起熊熊大火;

火銃隊整齊排列在戰船甲板上,隨着一聲令下,鉛彈如雨點般射向敵船,南宋士兵紛紛倒地。

南宋大將親自指揮戰船反擊,試圖衝破明軍的封鎖,但在明軍強大的火力面前,一切努力都顯得徒勞。

與此同時,蘇允親率的中軍也開始對臨安城發動總攻。

投石機將巨大的石塊和裝滿火藥的陶罐不斷拋向城頭,城牆在劇烈的震動中搖搖欲墜。

明軍士兵們架起雲梯,冒着箭雨攀爬而上,與守城的南宋士兵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經過數日的激戰,臨安城終於被攻破,南宋丞相揹着小皇帝趙昺,跳入了茫茫大海,南宋就此滅亡。

至此,大明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結束了長達數年的南北對峙局面。

平定南方後,蘇允將目光投向了北方的遼國殘部。

此時的遼國,在之前的戰爭中元氣大傷,殘餘勢力退守漠北,卻仍不時侵擾大明邊境。

洪武六年春,蘇允任命鄭朝宗爲徵北大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伐。

明軍一路勢如破竹,憑藉着強大的騎兵和先進的火器,在草原上與遼軍展開了多次激戰。

在斡難河畔,鄭朝宗巧妙地利用地形,設下埋伏。

當遼軍進入伏擊圈後,明軍突然發起攻擊,箭矢、火器如狂風暴雨般傾瀉而下。

遼軍頓時陷入混亂,死傷慘重。

耶律洪基的侄子耶律淳率領殘部拼死抵抗,但最終難以抵擋明軍的攻勢,不得不率領部衆向西逃竄。

大明的北伐大軍乘勝追擊,將遼國殘部一直趕向更西的地方,徹底解除了北方的威脅。

北伐勝利後,蘇允開始着手解決西南地區的問題。

洪武七年,大明軍隊兵分兩路,向大理和吐蕃諸部進發。

進攻大理的軍隊由平子澄率領,他採用恩威並施的策略,一方面展示明軍的強大武力,另一方面向大理百姓宣揚大明的政策,承諾給予他們和平與安定。

在明軍的強大壓力下,大理國王段興智被迫投降,大理就此納入大明版圖。

與此同時,另一路大軍在章楶的帶領下,向吐蕃諸部發起進攻。

吐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明軍憑藉着高超的戰術和頑強的意志,翻越雪山,穿越峽谷,與吐蕃軍隊展開了艱苦的戰鬥。

最終,吐蕃諸部被逐一擊敗,紛紛向大明稱臣納貢,大明的疆域進一步擴大。

在穩固了陸地疆土後,蘇允將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海洋。

他深知,海洋蘊含着無盡的財富和機遇,只有擁有強大的海軍,才能在世界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

洪武八年,蘇允下令大力發展海軍,建造了大量先進的海船,訓練了一支龐大的水師。

大明的海軍首先將目標對準了東南亞諸國。

艦隊浩浩蕩蕩地駛出港口,所到之處,東南亞各國無不爲之震驚。

明軍憑藉着強大的武力和先進的技術,迅速征服了衆多島嶼和城邦,將東南亞納入了大明的統治範圍。

隨後,大明的艦隊繼續向西航行,跨越茫茫大洋,最終抵達了後世的澳洲大陸。

當地的土著居民從未見過如此強大的軍隊和先進的技術,在明軍的威懾下,紛紛表示臣服。

大明在澳洲建立了據點,開始了對這片新大陸的開發和統治。

經過多年的征戰與開拓,大明帝國的疆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遼闊。

從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大海,從東方的島嶼到西方的荒漠,都飄揚着大明的旗幟。

蘇允站在皇宮的城牆上,望着這萬里江山,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欣慰。

他知道,自己親手締造的這個龐大帝國,將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爲一個傳奇,被後世永遠銘記!

而這句眉山蘇氏,蘇允最賢也響徹後世!(全書完!)

後記:老貓感謝大家的支持,讓老貓也算是吃了頓餃子,這本書其實也能夠寫得更長一些,但老貓對這本書的準備還是不足了,寫到這個時候,已經有些江郎才盡,再強行寫下去對老貓是一種折磨,對你們也是一種折磨,就此完結反而是好事。

所以,乾脆一點,咱們下一本書再見!新書已經跟編輯在溝通討論了,大約七月初便會開始發書,請到時候大家多多支持!愛你們!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411章 滿門!第395章 渡河而擊!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226章 有些東西是掩藏不住的!第78章 章子厚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4章 投宿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16章 紹聖元年!第5章 我不是粗魯的人第197章 臣要殺人立威!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300章 良人歸來!第279章 某,章楶!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416章 紹聖元年!第152章 暗流湧動!第149章 蘇轍歸京!第451章 眉山有內鬼!第315章 另起爐竈!第421章 繞後掏肛!第450章 耶律洪基驅虎吞狼之計!第335章 詰問!第159章 帝師!第12章 婉拒第414章 暗戰!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83章 有點東西第363章 先生勇猛否?第389章 爲有故人來!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263章 宏圖霸業一場空啊!(3k!早不早?哈)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222章 初抵綏德軍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48章 驅人之法第443章 狡詐莫過呂惠卿!第316章 工部振興第一步!第40章 建房子啦!第79章 聲名所累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78章 章子厚第94章 衝突!第3章 助人亦自助!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13章 江南春早第283章 軍改之路困難重重!第390章 亂生!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205章 地洞子!第359章 西北望!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第245章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353章 《蘇學經世錄》第40章 建房子啦!第289章 鹽戰(三)第62章 我蘇允一生何曾弱於人第64章 別有洞天第57章 周兄心裡有我!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398章 激辨!第167章 右司諫!第40章 建房子啦!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46章 賤皮子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413章 軟禁!第66章 長相思!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371章 無定河谷之戰!(54k哈)第213章 陽謀第259章 夏城大變!(3k)第150章 風潮!第39章 周湛真是個大善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55章 自汙落了下乘!
第411章 滿門!第395章 渡河而擊!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25章 把自己賣個好價錢第226章 有些東西是掩藏不住的!第78章 章子厚第380章 大西北已經亂成了一鍋粥!第4章 投宿第58章 我有一個朋友!第416章 紹聖元年!第5章 我不是粗魯的人第197章 臣要殺人立威!第297章 一枝獨秀!(4k哈)第300章 良人歸來!第279章 某,章楶!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113章 章惇的試探!(日萬完成!)第189章 驅虎吞狼!第416章 紹聖元年!第152章 暗流湧動!第149章 蘇轍歸京!第451章 眉山有內鬼!第315章 另起爐竈!第421章 繞後掏肛!第450章 耶律洪基驅虎吞狼之計!第335章 詰問!第159章 帝師!第12章 婉拒第414章 暗戰!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83章 有點東西第363章 先生勇猛否?第389章 爲有故人來!第107章 離經叛道第237章 若是為了前途,我不會來!(先來一章)第263章 宏圖霸業一場空啊!(3k!早不早?哈)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222章 初抵綏德軍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48章 驅人之法第443章 狡詐莫過呂惠卿!第316章 工部振興第一步!第40章 建房子啦!第79章 聲名所累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230章 鐵鷂子(今日11W)第232章 希望你是我的韓絳!第337章 蟲豸不足以謀!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330章 我還想要更多!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18章 人亡政不可息!(5K)第78章 章子厚第94章 衝突!第3章 助人亦自助!第435章 病急亂投醫!第13章 江南春早第283章 軍改之路困難重重!第390章 亂生!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205章 地洞子!第359章 西北望!第172章 蘇居正奇貨可居,章參政監守自盜!第245章第409章 頭鐵程夫子!第410章 爭取民心!第353章 《蘇學經世錄》第40章 建房子啦!第289章 鹽戰(三)第62章 我蘇允一生何曾弱於人第64章 別有洞天第57章 周兄心裡有我!第342章 救國救民平生志!第108章 章惇很滿意!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398章 激辨!第167章 右司諫!第40章 建房子啦!第214章 應當發一分光了!第24章 掙錢是大事第361章 石破天驚!第146章 賤皮子第17章 該配合你的演出第413章 軟禁!第66章 長相思!第268章 大仗開幕!第185章 下馬威!(5K今日日萬!)第371章 無定河谷之戰!(54k哈)第213章 陽謀第259章 夏城大變!(3k)第150章 風潮!第39章 周湛真是個大善人第231章 猛男蘇允!第19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32章 你視我如草芥,則我視你如寇仇!第338章 如魚得水與身在煉獄!第55章 自汙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