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紹聖元年!

趙煦通過了一場並不光彩的政變,奪回屬於他的權力,但朝堂局勢錯綜複雜,恰似一盤亂局亟待他來梳理。

高太后此前長期把控朝政,他雖貴爲天子,卻在很長時間裡處於權力邊緣,空有其位而難施其政。

高太后的統治手段強硬且專斷,朝堂之上諸多決策皆出自她手,趙煦不過是個被擱置一旁的看客。

然而,隨着趙煦年歲漸長,以及蘇允在西北的快速發展,趙煦對權力的渴望如熊熊烈火般在心底燃燒。

他不甘心再做那有名無實的皇帝,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成爲他內心最爲迫切的訴求。

在這一場暗流涌動、充滿驚險與博弈的政治較量中,趙煦成功地以一種近乎“造反”的不光彩方式,打破了高太后對朝政的嚴密掌控,一舉奪回了本就屬於自己的權力。

當權力重新回到趙煦手中,他深知朝堂之上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要想穩固統治,推行自己的治國理念,用人一事至關重要,且必須慎之又慎。

章惇與蘇氏兄弟等人,因與蘇允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趙煦對他們心存顧慮,不敢輕易任用。

蘇允在朝堂上曾有諸多複雜糾葛,其相關勢力也因此變得敏感。

章惇雖有一定才能,但趙煦忌憚其與蘇允的關聯,擔心任用他會引發朝堂上一系列不可控的連鎖反應,對自己的統治造成潛在威脅。

蘇氏兄弟,蘇軾與蘇轍,他們在文壇聲名遠揚,在朝堂也頗具影響力,可同樣因蘇允的緣故,趙煦在是否啓用他們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了擱置。

至於呂大防與劉摯等人,在政治立場上搖擺不定,猶如牆頭之草。

他們在高太后掌權時期,爲求自保,在諸多政策和事務上迎合高太后,而對於趙煦這位皇帝的態度卻顯得曖昧不明。

趙煦親政後,對他們的忠誠度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在趙煦看來,朝堂大臣必須對自己絕對忠誠,方能委以重任,而呂大防、劉摯等人的立場問題,讓趙煦果斷地將他們排除在覈心權力圈之外。

而呂惠卿其人,野心勃勃,猶如一隻時刻覬覦着更大權力的猛虎。

他在過往的政治生涯中,爲達目的不擇手段,其行事風格與趙煦所期望的臣子形象大相徑庭。

而且在趙煦派出程頤求助之時,呂惠卿的態度還是十分曖昧,所以趙煦深知,若任用呂惠卿,極有可能引狼入室,讓朝堂陷入無休止的權力爭鬥之中。

因此,儘管呂惠卿有一定的能力和政治經驗,趙煦也只能忍痛割愛,將其棄用。

在對這些朝堂舊臣進行一番審視與考量後,趙煦深知,要想真正掌控朝政,打造屬於自己的權力班底,必須啓用一批新人。

而此時,程門的年輕人進入了他的視野。

程門有八子,個個才華橫溢,在當時的學界和士林之中頗具聲名,可謂是一時之選。

趙煦認爲,這些年輕人尚未被朝堂上的腐朽風氣所沾染,且他們對程門學術的尊崇,使得他們有着相對一致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易於掌控和引導。

於是,趙煦開始有條不紊地對程門八子委以重任。

倪詠志被授予樞密院都承旨這一關鍵職位,成爲樞密院首席事務官。

樞密院作爲掌管全國軍政機要的核心機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倪詠志負責軍政機要文書的傳遞,在樞密院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協調內外事務,並且常常能夠參與到軍事決策的討論之中。

他直接對接樞密使這一最高軍事長官,掌握着大量的軍情機密。

趙煦通過任用倪詠志,成功地在樞密院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得以對樞密院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從而牢牢把控住國家的軍事大權。

薛嘉怡則被授爲三司判官,分管三司(鹽鐵、度支、戶部)的具體事務。

三司主管着國家的財政經濟命脈,鹽鐵關乎國家重要資源的管控與收益,度支負責統籌國家的財政收支,戶部掌管着全國的戶籍、土地和賦稅等事務。

薛嘉怡憑藉這一職位,實際上操控着國家的財政收支和賦稅政策。

趙煦任用薛嘉怡,讓自己對國家財政有了直接的掌控力,爲後續推行各項政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尹之賢被任命爲首都開封府推官,擔任開封府的司法、行政副手這一要職。

開封府作爲北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地位特殊且重要。

尹之賢主管開封府的司法審判工作,負責審理各類重大要案,同時還肩負着管理京畿地區事務的重任。

趙煦將尹之賢安排在這個位置上,既能確保首都地區的司法公正和社會穩定,又能通過他及時瞭解首都及周邊地區的民情政情,加強對京畿地區的管控。

除了以上三人,程門八子中的另外幾人也分別被授予重要職位。

有的被授爲御史,御史作爲監察百官的重要力量,能夠對朝堂上的官員行爲進行監督和彈劾,確保官員們奉公守法,維護朝堂的清正廉潔。

還有的被任命爲走馬承受,他們負責向皇帝直接彙報地方上的軍事、民政等重要事務,成爲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

就這樣,趙煦通過對程門八子的精心任用,逐步在朝堂的各個關鍵部門安插了自己的勢力,成功地組建起了屬於自己的權力班底,爲他親政後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推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便在趙煦緊鑼密鼓鞏固自己的權力之時,此時的高太后被強行奪回權力之後,又是驚懼又是懊惱,竟是第二天便臥病不起了,而且在半月之後便去世了。

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朝堂上下激起層層漣漪。

雖說高太后掌權時手段強硬專斷,可她畢竟主政多達七八年時間,在朝中也不乏舊部。

這些人聽聞太后去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往昔權勢的追思,又對未來局勢充滿迷茫。

趙煦得知高太后離世,表面上維持着天子的莊重肅穆,可內心深處,那壓抑許久的複雜情緒悄然涌動。

高太后長期壓制,曾讓他備受煎熬,如今太后逝去,他既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又隱隱擔憂太后舊部趁機生事。

朝堂之上,大臣們對高太后的離世反應各異。

那些曾在高太后羽翼下獲得利益的官員,紛紛收斂神色,生怕因情緒表露不當而觸怒新掌權的趙煦。

而一些曾被高太后打壓,或是一心擁護趙煦親政的臣子,則暗自欣喜,期待着新皇能大刀闊斧改革,開啓全新的政治局面。

與此同時,關於高太后的死因,坊間開始流傳起各種小道消息。

有人私下議論,說太后是因權力被奪,心中鬱憤難平,才一病不起;也有人猜測,太后之死或許與宮廷鬥爭中的隱秘手段有關。這些流言蜚語,像無形的風,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肆意傳播,攪得人心惶惶。

趙煦深知,此時必須儘快穩定局面,否則流言越傳越廣,極有可能引發朝堂動盪。

於是,他迅速下詔,以國喪之禮厚葬高太后,喪葬規格極盡隆重。

在葬禮上,趙煦帶領滿朝文武,身着素服,神情哀傷,盡顯孝子賢孫之態。

他的這一舉動,一方面是向天下彰顯皇家的孝道與寬厚,另一方面,也是借葬禮之機,向朝堂上下表明,即便與高太后曾有權力之爭,但他始終敬重太后的身份地位,以此安撫太后舊部。

葬禮結束後,趙煦並沒有放鬆警惕。

他深知,要想徹底消除高太后舊部可能帶來的隱患,還需從長計議。

於是,他開始不動聲色地對朝堂官員進行新一輪的調整。

對於那些高太后舊部中,有明顯反抗跡象或是心懷不軌之人,趙煦巧妙地找藉口將他們調離京城,外放至偏遠之地任職,削弱其在朝中的影響力。

而對於一些願意歸服自己,且有真才實學的原太后舊臣,趙煦則選擇恩威並施,加以籠絡,使其逐漸融入自己的權力體系。

在處理完這些朝堂事務的同時,趙煦也沒有忘記繼續鞏固自己新組建的權力班底。

程門八子在各自的崗位上,逐漸發揮出重要作用,他們對趙煦忠心耿耿,積極爲其出謀劃策。

倪詠志在樞密院,將軍政機要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爲趙煦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軍事建議;

薛嘉怡在三司,通過一系列合理的財政舉措,充實了國庫,爲趙煦後續的改革計劃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

尹之賢在開封府,公正執法,將京城治理得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

隨後趙煦重用程頤、曾布,並且召回蔡京兩兄弟委以重任,在將政事堂、樞密院徹底掌握之後,趙煦對高太后的態度終於真實顯現出來。

他很快將呂大防等後黨貶謫出京城,並且展現出對高太后政治清算以及情感疏離。

隨後,他立即更改年號,恢復青苗法、免役法等熙寧新政,甚至要廢掉高太后“宣仁”諡號。

朝堂之上,這一系列舉措如同一場劇烈的風暴,瞬間將原本就波譎雲詭的政治局勢攪得更加混亂不堪。

呂大防等後黨骨幹被逐出京城,他們多年經營的勢力網絡在趙煦的雷霆手段下開始土崩瓦解。

這些被貶謫之人,心中滿是憤懣與不甘,卻又無力反抗,只能在悽風苦雨中踏上前往偏遠之地的路途。

而對於恢復熙寧新政,朝堂大臣們的反應截然不同。

那些支持變法的官員,心中卻是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們認爲,趙煦此舉是撥亂反正,有望讓國家重新走上富強之路。

程頤、曾布等人積極響應,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力陳新政對國家的諸多益處,主張大力推行,儘快讓新政的成效惠及四方。

然而,反對者也不在少數。

他們擔憂新政的恢復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一些保守派官員紛紛上書,言辭懇切地勸諫趙煦,歷數新政在推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弊端,懇請皇帝三思而後行。

但此時的趙煦,改革的決心已如磐石般堅定,對這些反對之聲置若罔聞。

在是否廢掉高太后“宣仁”諡號一事上,朝堂更是陷入了激烈的爭論。

部分臣子認爲,高太后雖曾長期攬權,但畢竟對皇室有養育之恩,且主政期間也並非毫無建樹,廢掉諡號此舉過於決絕,恐寒了天下人之心。

然而,趙煦心意已決,在他看來,高太后多年來對他的壓制,是他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如今他大權在握,勢必要將這份壓抑多年的怨憤宣泄出來。

就在朝堂上圍繞着諡號問題爭論不休時,宮外的民間輿論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起初,百姓們對趙煦親政後的一系列舉措多持觀望態度。但隨着新政的逐步推行,一些實惠開始顯現出來。

青苗法的恢復,讓許多農民在青黃不接之時能夠獲得官府的低息貸款,解決了燃眉之急;

免役法的重新實施,使得百姓不必再爲繁重的勞役所累,可以安心從事生產。

漸漸地,民間對趙煦的讚譽之聲開始多了起來,百姓們對這位年輕皇帝的改革充滿了期待。

到得紹聖元年春節時候,大宋朝已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元祐年間的執政大臣在朝堂上已全然不見蹤影。

趙煦端坐在那巍峨的龍椅之上,俯瞰着煥然一新的朝堂,心中滿是壯志豪情。

此時的他,手中緊握大權,身邊圍繞着自己精心挑選、培養的心腹,已然準備好要在這大宋的歷史長卷上,揮毫潑墨,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春節的京城,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然而,在這喜慶祥和的氛圍之下,卻暗藏着諸多政治暗流。

趙煦趁着這佳節之際,也並未放鬆對局勢的把控。

他在宮中頻繁地召見程門八子、程頤、曾布以及蔡京兄弟等人,與他們深入探討新政的進一步推行策略以及朝堂的後續佈局。

程頤,作爲理學大家,時常從儒家經典和道德倫理的角度出發,爲趙煦分析治國理政的要義,強調新政推行過程中應注重教化與民生,以仁義爲本,讓百姓在享受新政實惠的同時,也能受到良好的道德薰陶。

程學儼然有了當年蘇學在京城之中流行的盛況,尤其是在程頤被召入政事堂之後更是如此。

曾布則憑藉其豐富的政治經驗,爲趙煦梳理朝堂各方勢力的潛在關係,建言在繼續打壓舊黨殘餘勢力的同時,也要巧妙地平衡新黨內部的權力分配,防止出現權力過度集中而引發的內部矛盾。

蔡京兄弟在此時充分展現出了他們的長袖善舞與辦事能力。

蔡京對新政的條款爛熟於心,能夠迅速且精準地制定出詳細的推行計劃,從地方官員的選拔任用,到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監督考覈,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蔡卞則利用自己在文壇和官場的人脈關係,積極爲新政進行宣傳造勢,將新政描繪成拯救大宋於積弊之中的良方,在士大夫階層和民間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到得此時,趙煦終於能夠騰出手將眼光看向西北了。

第167章 右司諫!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169章 人間好時節!(5k)第234章 路雖遠,行之必至!(6k)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72章 柳香蘭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288章 鹽戰(二)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441章 順化渡一戰天下驚!第307章 太學講學!(4k哈)第59章 柳香蘭第348章 大戶最重利益!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430章 折氏亦有過牆梯!第345章 蘇門六子齊登科與蘇門立雪!第339章 西北來人!第427章 潼關!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03章 論漢唐宋政治之得失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225章 援兵!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48章 驅人之法第72章 柳香蘭第87章 利益之爭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5章 我不是粗魯的人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305章 翰林院牛馬!第158章 你要那麼多錢作甚?(今天一共8k,沒了)第199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233章 先祖能做的,我們也可以!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205章 地洞子!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408章 撕破臉了!第167章 右司諫!第349章 靜塞軍的來信!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149章 蘇轍歸京!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53章 再想想,再想想!第16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天8k)第228章 嚮往的生活!第46章 張狗子的震撼第165章 關進小黑屋寫書去!(42k哈!)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66章 籌謀一場大仗!第132章 太學很牛逼!第178章 受刺激的文煌華!第287章 鹽戰(一)第97章 樓要塌了!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262章 對不住了,我實在是太想進步了!(嘿嘿,沒想到還有吧?)第277章 軍名:靜塞!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12章 《有的人》!第59章 柳香蘭第26章 每月一千貫!第241章 一個聰明的黨項人!(先來32k)第323章 朝堂激辯!第445章 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第454章 蘇允眉山舊事!第256章 大宋的冠軍侯!(32k)第128章 何正臣第290章 鹽戰(四)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6章 狗大戶!第391章 各有算計!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103章 論漢唐宋政治之得失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72章 柳香蘭第390章 亂生!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5章 魚湯真好喝!第119章 也不過是個蘇子瞻罷了!(來了,日萬完成!)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2章 江州!
第167章 右司諫!第415章 官家,你爲何造反?第169章 人間好時節!(5k)第234章 路雖遠,行之必至!(6k)第64章 別有洞天第227章 漢時飛將軍!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72章 柳香蘭第166章 崇文悟道!(41k哈!)第288章 鹽戰(二)第406章 山林之中的搏殺!第136章 學進去了!第429章 潼關有變!第294章 千裡大迂迴!(3k)第334章 困窘的國庫!第441章 順化渡一戰天下驚!第307章 太學講學!(4k哈)第59章 柳香蘭第348章 大戶最重利益!第327章 不按照套路出牌!(4k哈)第430章 折氏亦有過牆梯!第345章 蘇門六子齊登科與蘇門立雪!第339章 西北來人!第427章 潼關!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109章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求首訂!)第351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103章 論漢唐宋政治之得失第393章 草船借箭!第225章 援兵!第296章 國戰!國戰!(44k)第48章 驅人之法第72章 柳香蘭第87章 利益之爭第370章 本相許他一個宋王!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69章 濃眉大眼蘇子瞻也會騙人!第5章 我不是粗魯的人第383章 拿下延安府!第255章 朕之李藥師!(3k哈)第81章 憤青蘇轍第385章 趙諸葛乃是大宋擎天白玉柱!(6k哈,哈哈,有意思)第305章 翰林院牛馬!第158章 你要那麼多錢作甚?(今天一共8k,沒了)第199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233章 先祖能做的,我們也可以!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368章 前狼後虎!第205章 地洞子!第251章 突襲!突襲!(3k)第47章 村長一家的震撼第51章 老賊賺我上梁山!第408章 撕破臉了!第167章 右司諫!第349章 靜塞軍的來信!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149章 蘇轍歸京!第274章 願為相公效死!(3k)第130章 賺他上梁山!第336章 宏圖大業!第53章 再想想,再想想!第162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天8k)第228章 嚮往的生活!第46章 張狗子的震撼第165章 關進小黑屋寫書去!(42k哈!)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266章 籌謀一場大仗!第132章 太學很牛逼!第178章 受刺激的文煌華!第287章 鹽戰(一)第97章 樓要塌了!第271章 燙手山芋!(3k)第262章 對不住了,我實在是太想進步了!(嘿嘿,沒想到還有吧?)第277章 軍名:靜塞!第310章 趙煦的反擊!第312章 《有的人》!第59章 柳香蘭第26章 每月一千貫!第241章 一個聰明的黨項人!(先來32k)第323章 朝堂激辯!第445章 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第454章 蘇允眉山舊事!第256章 大宋的冠軍侯!(32k)第128章 何正臣第290章 鹽戰(四)第97章 樓要塌了!第36章 狗大戶!第391章 各有算計!第110章 自然要去見上一面!第202章 公私分明!第103章 論漢唐宋政治之得失第448章 大明 大宋 大遼,新的三國鼎立!第72章 柳香蘭第390章 亂生!第121章 桃園雞蛋灌餅!第281章 什麼是根本?(3k哈)第15章 魚湯真好喝!第119章 也不過是個蘇子瞻罷了!(來了,日萬完成!)第326章 統戰!(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2章 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