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春汛預警

下午,潘遼如約前來,郭宋在外書房接見了他。

潘遼是郭宋最重要的左膀右臂,他雖然不是科舉出身,但他做事的態度務實、認真,任勞任怨,尤其他的忠誠和低調,能給郭宋率軍出征時解決後顧之憂,一直深得郭宋的信任。

“殿下這幾天過得如何?好像很悠閒嘛!”潘遼坐下便笑道。

“別提了,寶貝女兒要給我畫肖像,我傻坐了兩天,最後還是沒有畫成。”

“殿下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就不必太在意方式了。”

“說得也對。”

兩人寒暄幾句,潘遼沉吟一下道:“我這兩天正在做今年的計劃,上次殿下說,今年搬去長安,但具體怎麼做卻沒有細說,卑職做計劃就有點撓頭了,懇請使君能夠詳細說說。”

郭宋笑了笑道:“我之所有沒法詳細說,主要原因還是天寶渠的疏浚進度無法預知,但我自己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我考慮還是按照搬家到太原的辦法,人先過去,然後物資慢慢過去。”

“具體時間殿下能說說嗎?”

郭宋沉思一下道:“夏天之前人先過去,然後明年秋天前把物資搬運完畢。”

“還有就是如何南唐遷回長安......”

潘遼話還沒有說完,郭宋便擺擺手,“這個問題你不用擔心,再過幾天,成都那邊就會有消息傳來,他們暫時不會遷回來,最近局勢會有點緊張,我這個月就要趕回長安,你這邊也要儘快通知官員,讓大家收拾行李了。”

潘遼默默點頭,“卑職記住了!”

這時,郭宋起身笑道:“我正好想去碼頭和倉庫看看,不如一起去吧!”

...........

一月初的太原依舊是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汾水凍得很結實,幾千艘槽船整齊地停泊在河邊,也完全被凍住了。

今年還是新年,汾河邊十分安靜,不遠處有一羣住在附近的孩子正在打雪仗,叫聲、歡笑聲在雪地裡迴盪。

“殿下,今年的科舉恐怕不會像去年那樣火爆了。”

“爲什麼這樣說?”

潘遼苦笑一聲道:“河北各藩鎮嚴禁讀書士子來太原參加科舉,朱泚那邊也差不多,他們朝廷表面上不反對,但下面各州縣卻使絆子,今年來太原參加科舉的士子,稅賦將加倍,江南那邊的士子也不準從中原過境,只能走巴蜀繞道,對他們太遠了,去年新年前後就有參考士子到了,但今年到現在都沒有看見。”

郭宋點點頭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去年我們的科舉太火爆,引發各地的嫉恨,今年出現各種阻礙,也是必然,但我們應該有應對之策。”

“殿下認爲我們的應對之策應該是什麼?”

郭宋微微笑道:“我們應該公佈考試範圍以及試題種類,並宣佈至少十年不變,這樣,即使無法前來參加科舉,士子們也會在家刻苦攻讀,厚積薄發,只要是人才,遲早會被我們所用。”

“殿下說得對,我會盡快要求士部司公佈。”

這時,一行人來到倉庫羣,太原的倉庫羣有三處,兩處在城內,各佔地數百畝,北面叫做金鐵庫,放置金銀、銅錠、生鐵、布帛、綢緞、兵甲、玉石珠寶等等貴重之物,南面叫做糧草庫,主要是堆放糧食、草料和藥材,另外地下還有肉食、奶酪、酒類冰庫。

但最大的倉庫羣還是在汾河岸邊,四周建有高牆和哨塔,佔地約六十頃,各種倉庫上千座,有三千士兵看守,戒備異常森嚴,這裡面物資儲存豐富,硝石火油、生鐵銅錠,糧草藥材,兵甲戰鼓,木材羊皮等等,還有十幾座冰庫,裡面存放了大量肉食和酒類。

其實光糧食就有三百二十萬石,草料百萬擔,生鐵上千萬斤。

郭宋來倉庫視察並非心血來潮,這和他們制定遷移到關中的計劃有重要關係。

走進關中比較方便的是兩條路,陸路就不提了,一條水路和一條水路並舉,水路是走汾水進黃河,再走黃河入渭河,關鍵就是黃河入渭河這一段不方便走船,在天寶初年曾經修建天寶渠,保證船隻能夠順利進入渭河,但幾十年過去,河道漸漸淤塞,必須進行清淤疏浚,恢復天寶渠的航道。

另外水陸並舉是指先走水路到蒲津關,再從蒲津關走幾十裡的陸路,然後經過洛水進入渭河,針對不同的物資,可以採用不同的辦法,像糧草、銅鐵、硝石、木材等大宗貨物,最好還是走水路,而兵甲、布帛、綢緞之類,可以用駱駝運過蒲津關。

倉庫物資管理意義重大,在河西是倉曹參軍事,後來升級爲倉部司,司郎依舊是張諳,下設銅鐵署、牧谷署、軍器署、銀錢署和布器署,分別管理不同的物資,今天司郎張諳正好在汾水倉庫。

聽到晉王殿下和長史到來,張諳連忙趕來見禮,郭宋笑問道:“現在還是新年休日,張司郎怎麼在這裡?”

“今年的雪量遠大於往年,開春後汾河水勢極可能會上漲,倉庫這邊地勢稍低,卑職擔心庫區會被水淹,所以今年過來看一看。”

這也是郭宋得到擔心,當初修建倉庫的時候,主要是利用原來的倉庫,而沒有考慮到地勢較低的問題,後來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這着實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情。

“看看去!”

一行人向倉庫西面走去,倉庫的西南角緊靠汾水,這裡也是碼頭進貨之處,碼頭就在數十步外,雖然現在還是冰天雪地,但從冰封的高度,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倉庫主事唐文堯正帶着十幾名工匠正在測量目前的水位,也就是冰面的位置,唐文堯回頭見晉王、長史和司郎都來了,不由嚇了一跳,連忙上前見禮。

“現在情況如何?”郭宋問道。

“回稟殿下,冰面距離堤岸只有一尺,而去年的記錄的兩尺五寸,幾乎可以肯定,開春後,汾水一定會上漲,河水會漫進倉庫。”

“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郭宋問道。

唐文堯把一名五十餘歲的中年男子請過來,給郭宋介紹道:“這位是都水監丞趙治,家在蒲州,卑職特地把他請來,他長期在關中治水,經驗豐富。”

中年男子皮膚黝黑,身材瘦小,但精神很好,他給郭宋深深行一禮,“卑職參見晉王殿下!”

郭宋微微笑道:“趙監丞新年還趕過來,辛苦了。”

“不敢,給殿下效力,是卑職榮幸。”

郭宋點點頭便問道:“現在汾水的局面該如何應對?”

趙治笑道:“治水辦法千萬條,本質無非就是堵和疏,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泥沙袋加高堤岸,但這兩天我仔細看了看,用疏的辦法其實會更好。”

郭宋欣然道:“我也喜歡疏,不喜歡堵,監丞不妨詳細說說。”

“可以在倉庫周圍挖兩道溝渠,然後溝渠連通護城河,再從護城河向南走,流入三十里外的白鴨蕩,白鴨蕩的面積會擴大數倍,但最終隻影響五六個村子,及時把它們搬遷就是了。”

“但汾水上漲,中下游怎麼辦?”

“殿下不必擔心,汾水不是黃河,它漫出來也不會造成潰壩潰堤的後果,尤其進入介休縣後,兩邊都是峽谷,更不用擔心,我看過從前的記錄,汾水上漲幾乎每十年就有一次,只是太原府沿岸的農作物會有一點損失,其他問題不大,這次主要是威脅倉庫,保住倉庫物資,別的就不用太多考慮。”

郭宋擺擺手道:“既然只是威脅到倉庫,那還不如把倉庫物資都搬走。”

潘遼接口笑道:“殿下,水漫出來對倉庫還是有損害,除非這上千座倉庫就此廢棄,那也太可惜了,挖一圈河道,然後倉庫沿岸再圍一圈沙袋,基本上就萬無一失了,殿下想想看,光糧食就有三百二十萬石,短時間內搬走它們,實在有點不現實。”

張諳也道:“潘長史說得對,我建議把冰庫的肉食物資搬走,別的基本上就不要動了。”

郭宋沉吟片刻道:“儘量考慮周全一點,然後儘快實施,我們實際上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要挖一條几十里的河渠,必須抓緊時間。”

潘遼立刻道:“卑職遵令,明天就開始着手實施,動員百姓參加!”

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七百零九章 巡視船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九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
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六百六十五章 關內收尾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武館突破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送禮第七百零九章 巡視船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書香門第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後算帳(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城不寧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賃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第二百零一章 生死之戰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一百三十六章 形勢嚴峻第五百六十章 顏公到來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二百五十四章 化妝風波第九百一十九章 功高鎮主第六十二章 粟特奴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臨泉州(上)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三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二百零二章 智取銀山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獨孤隱患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布棋落子(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朱泚消息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第五百六十二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八十一章 再度發難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六百三十六章 困獸之滅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一千零二章 駕臨劉府第二百六十九章 顏相提案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五百五十七章 乍聞喜訊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三百九十二章 相國薦才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七百一十五章 秘密置換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異國斥候第五百八十七章 舊緣新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九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