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

進入二月後,積雪厚度明顯變淺了,戰馬也可以在野外奔馳,大半個時辰後,郭宋趕到了張掖城東的軍營,他直接走馬道抵達中軍大帳,這才翻身下馬問道:“沙州的情報在哪裡?”

士兵呈上三份鷹信,“一共飛來三隻信鷹,送來三份快信,內容比較多,還沒有來得及整理。”

“無妨,我先看一看,然後再去整理。”

郭宋接過鷹信進了大帳,他一直很關注沙州的情報,現在是二月初,早過一個月,河西走廊上的冰雪開始全面消融,就是出兵的時候了。

儘管信息量很大,但郭宋還是得到了他想要的情報,並從一些細節推斷出了吐蕃內部情況。

從主副將的任命就能看出,吐蕃溫和派在吐蕃內部佔據上風,但吐蕃強硬派不甘心,纔有副將殺死主將這種事情發生。

如果這次唐軍能奪取沙州,大敗吐蕃軍,對於吐蕃大相尚悉結爲首的強硬派將是一個沉重打擊,溫和派尚結贊會上臺,與唐朝和解,吐蕃開始休養生息,恢復國力,這便會極大減少對唐朝的軍事壓力。

由此可以看出,沙州之戰的意義重大,一旦唐軍戰敗,吐蕃強硬派就會全面上臺,對唐朝將十分不利。

這一戰,自己只能勝,不能敗。

郭宋覺得自己有必要給天子寫一封奏摺,把這個意義闡明清楚,得到天子李適的全力支持。

.........

郭宋發出了鷹信以最快速度抵達了長安,這次鷹信走的是官方路線,首先送達兵部,兵部抄送一份給政事堂,隨即上呈給了天子。

郭宋決定攻打沙州的計劃再次引起政事堂的強烈反彈,在政事堂看來,這必然會引發大唐和吐蕃的新一輪對抗,會給大唐西部造成極大的牽制。

李適站在御書房窗前沉默地望着天空,這次郭宋決定攻打沙州,是用正式方案提出來,讓李適有點意外,但也讓他深感欣慰,這是對朝廷的尊重,是郭宋成熟的一種表現。

攻打沙州會不會導致大唐和吐蕃的全面對抗,當然會有不同的見解,郭宋在信中堅持認爲在沙州擊敗吐蕃,會導致吐蕃內部的權力更迭,強硬派會倒臺,會使溫和派上臺。

這一點李適沒有想到,事實上,大唐對吐蕃內部的情況並不是很瞭解,只知道吐蕃內部權力鬥爭嚴重,但細節卻不知情。

如果真是如郭宋所言,這一戰若能使吐蕃強硬派倒臺,那就值得打。

這時,宦官霍仙鳴提醒道:“陛下,相國們都到了。”

李適點點頭,知政堂提出召開臨時軍政議事,顯然就是針對郭宋出兵沙州的計劃,不用說李適也知道政事堂反對出兵沙州,不過這一次,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李適來到偏殿,五名相國已經在坐了,這裡面喬琳被張涉替換,張鎰已經去隴右赴任,其他相國基本上沒有變。

李適居中坐下,五名相國立刻起身行禮,“參見陛下!”

“各位愛卿免禮,請坐!”

衆人坐了下來,楊炎又起身道:“陛下,這次軍國議事是商議河西節度使郭宋提出的攻打沙州方案,政事堂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反對者佔據上風,但對外用兵的最後決定權在陛下,所以政事堂請陛下一起商議。”

楊炎說完,不滿地看了一眼韓滉,李適立刻明白了,韓滉是贊成出兵的。

對外用兵的最後決定權在天子,不過政事堂形成一致意見,對天子最後的決定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政事堂意見本身就不一致,政事堂的態度對天子的影響就不會很大了。

李適點點頭道:“楊相國想必是反對的,說說你的意見吧!”

“陛下,微臣的意見始終是一致的,反對擴大西部戰事,我們沒有財力和精力同時應對東西兩線作戰,一旦沙州之戰引發了吐蕃和大唐的全面對抗,它的影響不僅僅是河西,也包括隴右和西川,我們對隴右不得不加大軍事投入,首先財力就無法承受,微臣希望郭宋能夠以大局爲重,盡心保土守疆,不要親言兵事。”

李適點點頭,目光轉向韓滉,“韓相國似乎有不同的想法?”

韓滉起身道:“陛下,吐蕃攻打沙州其實是在微臣的意料之中,去年吐蕃就派使者來長安,說要協助我們收復河西走廊,當時朝廷沒有同意吐蕃的條件,微臣就意識到,吐蕃所說的出兵,極可能是指沙州,大斗拔谷之戰是個意外,是想趁虛而入,並不是吐蕃的計劃,沙州是去安西的必經之路,吐蕃奪取沙州,實際上還是爲了安西,如果我們能出兵奪回沙州,首先不會影響到回紇的敵意,其次反而會減少河湟和西川的壓力,畢竟吐蕃也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幾線作戰,第三,如果吐蕃強硬主戰派因此戰而倒臺,這確實是個好消息。”

“陛下,微臣反對韓相國的意見!”

崔佑甫起身道:“吐蕃攻打沙州和安西沒有關係,這次是因爲沙陀先打破平衡,違反了當初沙州中立的規則,吐蕃找到出兵藉口,這是針對沙陀,而並非爭對大唐,針對大唐還是會從河湟和西川下手,我們在沙州和吐蕃激戰,吐蕃就會找到出兵河湟和西川的藉口,一定會引發戰事,而不會像郭宋所言,以戰止戰,至於他妄自猜測吐蕃內部情況,更是一派胡言,他駐兵河西走廊,怎麼可能瞭解吐蕃內部情況?明顯很自以爲是。“

李泌起身道:“崔相國似乎忽略了郭宋報告中的另一個事實,吐蕃沙陀軍副將殺了主將,吐蕃人自己都說他們屬於兩個派系,擅殺主將,這在任何軍隊都不是小事,一葉可知秋,怎麼能說吐蕃兩大勢力相處融洽?”

楊炎也道:“李相國,我們不能太過於樂觀,河西軍是不是吐蕃軍隊的對手還是一回事,本來大唐和吐蕃相安無事,如果因爲此戰導致兩國全面交惡,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楊相國此話詫異!”

韓滉搖了搖頭,“大唐什麼時候和吐蕃相安無事過?若不是吐蕃和回紇交戰多年,國力受損,它早就對唐朝大舉出兵了,吐蕃偷襲大斗拔谷,難道是相安無事?”

“好了,各位相國都別再爭了。”

李適有點不悅地打斷衆人爭論,“這個計劃朕決定批准,朕的條件就是,如果此戰失敗,或者引發嚴重後果,一切責任由郭宋來承擔!”

........

夜幕下,軍營演武場上的實戰訓練打得十分激烈,激戰已經超過三個時辰,夜間實戰比武的時間已經延長到四個時辰,而且擴大到千人和千人的對抗,這對軍隊的體力是一個極爲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鍛鍊。

在激烈的戰鬥中,不斷有士兵倒下,倒下的士兵掙扎着爬起身,灰溜溜地下場去了,大家都按照競賽規則來比武,如果有人倒下後又繼續起身作戰,不僅個人將會受到重罰,而且整支隊伍都會判輸,嚴厲的規則,到現在爲止,沒有發生過違規情況。

看臺上,樑武神情緊張,下面他的第一營也參加了實戰訓練,儘管體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別的營也在進步,能不能殺進前五名,樑武着實擔憂之極。

這時,計時香燃盡,立刻有裁判官大喊道:“時間到!”

鑼聲敲響,士兵們紛紛停止了比賽,結果很容易判斷,戰場上退下士兵少者獲勝,裁判官很快向郭宋報告,“啓稟使君,第八營勝,第三營勝、第一營和第二營戰平,雙方退下人數都是一百一十四人。”

“第一營和第六營誰進了前五?”郭宋又問道。

第一營和第六營的成績目前都是六戰三勝兩負一平,誰能殺進前五就看‘陣亡’總人數。

裁判官躬身道:“五場比武,第一營下場總人數是五百七十一人,第六營下場總人數是六百二十二人,第一營獲得第五。”

樑武激動得掩面而泣,近一個月的苦練沒有白費,他們終於殺進了前五。

消息傳出,第一營的士兵們激動得一片歡呼。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獸之鬥(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九百一十二章 夜奪安陽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七百三十八章 困獸之鬥(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二十二章 武道大會(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鹽幫械鬥第四百零六章 將軍抉擇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洛陽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一百二十一章 兩個條件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九百零四章 東市轉型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西市訪民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四十一章 軍機泄露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嶺南風雲(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兵患又起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六百八十章 拒絕還價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人相邀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換爵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五十二章 靈州城外第五百三十三章 夜襲且末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七百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致命誘餌第九百六十三章 半途劫人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零三章 清虛新觀第七百一十章 再添一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籟樂坊第六十三章 梟雄本色第八百零六章 早秋遊街第六百四十三章 絳州抉擇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七百三十四章 成都來人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爺醉酒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七百八十四章 兩線出征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銀票衝擊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安置之爭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七十二章 盧杞拜相第三百一十一章 薛父南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