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紙上談兵

五天後,郭宋率領大軍抵達了太原城,傷兵留在善陽縣養傷,郭宋率領兩萬五千人南下,加上太原城的兩萬軍隊,他在太原城的總兵力達到四萬五千人。

事實上,郭宋這次率軍前來河東的真正目標並不是回紇軍,而是南面的李懷光。

雖然疫情使朱泚大軍暫時撤退,可一旦疫情結束,朱泚大軍必然會捲土重來,以李懷光現在的實力,根本就抵擋不住朱泚,與其被朱泚佔領河東南部,還不如自己主動出擊,把河東南部收入囊中。

事實上,河東的精華也是在南部,人口衆多、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北方也就太原盆地稍微好一點。

郭宋在太原刺史王紞、長史薛凡以及河東巡查使孟建春的陪同下進了太原城,幷州大街十分寬闊,兩邊是整齊的坊牆,大街上人流如織,熱鬧異常。

太原城屬於晉陽縣管理,城池周長六十餘里,有人口五十餘萬人,它不愧是大唐北都,整個城池結構和長安一樣,呈棋盤式結構,原本晉陽宮和旁邊的晉陽倉城是獨立在城外,後來城池擴大,把二者就包括進來。

所以正北方是晉陽宮,旁邊就是由數百座倉庫組成的倉城。

這時,刺史王紞笑道:“我們都在說,使君是不是應該考慮把王府遷到太原,更加名副其實一點?”

這是在說郭宋被封爲晉王之事,既然被封爲晉王,就不應該再偏居一隅了。

郭宋笑了笑,其實他也是這樣考慮的,不過至少要拿下河東南部以及延州、慶州等地,將關隴、關內、河東連爲一片,才能考慮把王府遷到太原。

“暫時還沒有精力考慮這麼多,以後再說吧!”

一行人來到晉陽宮的官衙,晉陽宮佔地五百畝,一分爲二,前面兩百畝是官衙,後面三百畝是宮苑,幾年前被元家修葺一新,極爲奢華大氣。

目前刺史府還在修繕中,暫時把官衙放在晉陽宮這邊,來到官衙,衆人暫時先告辭。

這時,郭宋問道:“我要的東西呢,在哪裡?”

孟建春連忙道:“卑職已經準備好了,請使君隨我來。”

他們向監察司官衙快步走去,找到這個機會,郭宋問道:“他們二人這幾個月表現如何?”

郭宋指的自然是刺史王紞和長史薛凡,孟建春欠身道:“回稟使君,兩人還算不錯,比較關注民生民情,也比較律己,十天前,王刺史的侄子去打獵,踐踏了幾畝麥田,被王刺史當衆狠狠鞭打,並責令他賠償農民青苗錢,卑職剛開始還以爲他是在收買人心,但後來才意識到,這其實是他們在維護家族的名聲,坦率地說,世家子弟普遍自律,人品都不錯,這一點要比關隴貴族強得多。”

“就這一件事,你就能下如此結論?”郭宋笑問道。

孟建春連忙搖頭,“卑職也是在暗中探訪民意,一般世家子弟在外面惹事生非,民衆都會直接去他們家族告狀,然後世家子弟就會遭到家主嚴懲,久而久之,就沒有多少人敢在外面亂來,這也是世家延續數百年不倒的底氣。”

郭宋點點頭,“上次珠寶店鋪被搶案,最後結果如何?”

“那件案子已經結了,就是武館和幾名武師冒充河西軍所爲,所有被劫走的贓物都追回來,五名案犯都坐了大牢。”

兩人來到一座偏堂,偏堂上放着一張極大的桌子,至少長兩丈,寬一丈,大概六米長,三米寬,是用紅木製成,但走近細看,它卻不是桌子,上面山河城池,乾坤萬象,竟然是一幅木雕的河東地圖,雕刻得精細入微,栩栩如生。

這是元玄虎派人用兩年時間,耗資近萬貫才雕成的河東地圖,從最南面的黃河到最北面的長城,最西面的秦晉大峽谷到最東面的太行山,包括河東道的二十幾個州府和上百座縣城。

這不僅是一座藝術品,同時也是重要的軍事資源,其實雕刻它的本意,就是元家想奪取河東全境。

郭宋看到了地圖上的太原城,大約有一尺半見方,是所有城池中最大的一座,裡面雕刻得非常精細,晉陽宮、倉城、六十四座坊,南市和東市,幷州大街,以及寺廟道觀,以及各種標誌性的建築,甚至連元慶坊和大吉坊之間的橋樑也雕刻出來了。

太原城西面是汾水,發源於管涔山的天池,一直向南蜿蜒流去,最後注入黃河。

郭宋發現汾水上竟然有船,他頓時有興趣地問道:“這座木雕地圖的原圖還在嗎?”

“原圖已經找不到,好像失火燒掉了,不過兩名雕刻匠還在,卑職已經讓他們在外面等候了。”

“叫他們進來,我要問一問!”

不多時,兩名四十餘歲的雕刻匠被領了進來,兩人跪下行禮,“拜見郭使君!”

“兩位請起!”

郭宋請他們起身,又見他們長得頗像,便笑問道:“你們是兄弟?”

“正是,小人是兄長張鬆,他是我的兄弟張柏,我們都是太原本地人。”

“這幅木雕地圖是你們所刻?”郭宋指了指地圖問道。

“是我們所刻,耗費了兩年時間,走遍河底各州縣,才雕刻出這幅地圖。”

郭宋點點頭,“我有些不明白之處,因爲原圖找不到了,所以我只能問問你們。”

郭宋指着汾水上的船隻道:“這些船真的存在?”

“啓稟使君,汾水一直是河東重要的運輸通道,我們完全是照實雕刻。”

“這些船隻多大?”

“一千石的貨船比較普遍,但兩千石的大船我們也見過。”

“那三千石呢?”

郭宋笑問道:“三千石的貨船有沒有?”

張鬆猶豫一下道:“這個問題我們兄弟二人也討論過,按道理說,汾水可以行三千石的貨船,可實際上,三千石的貨船基本上看不到。”

“爲什麼沒有?”

“我們估計是和過孟門山有關。”

“你們是說旱地行船?”

孟門山就是今天的壺口瀑布,落差近二十丈,無法行船,所以船隻到了那裡,就從旁邊陸地上拉拽過去,下面放着圓木,數百人一起拉拽,船隻便在陸地上行走兩裡,繞過壺口瀑布,然後再入黃河航行。

兄弟二人點點頭,“正是如此,三千石的船隻太重,旱地行船十分不便,一般都是千石比較多,船隻雖多,但單船載重量不大。”

郭宋點點頭,對旁邊親兵道:“去把王刺史和薛長史請來!”

親兵快步去了,不多時,長史薛凡匆匆趕來,對郭宋歉然道:“王刺史到城外州學巡視去了,使君有什麼吩咐?”

郭宋緩緩道:“我想知道,太原府現在一共能湊集到多少千石以上船隻?”

薛凡想了想道:“光王家的船隊就有兩百三十艘,薛氏船隊大概一百四十艘左右,再收集民間散船,大概能湊集到五百艘船。”

郭宋聽說能徵集到五百艘千石貨船,令他十分欣喜,笑道:“那就煩請薛長史替我徵集船隻,這對我接下來的行動,十分重要。”

“卑職會在三天內徵集完所有船隻。”

........

薛凡沒有讓郭宋失望,短短三天時間,便徵集到千石貨船五百三十艘,悉數停泊在太原西面的汾水上。

雖然河西軍在延州那邊也停泊了幾百艘船隻,但船隻無法前來太原府,它們要經過李懷光的領地,擔心李懷光將它們全部沒收。

郭宋開始調兵遣將,他令船隊爲糧草後勤輜重隊,他率領四萬大軍離開太原城,向南方浩浩蕩蕩殺去,拉開了征伐河東南部的戰役。

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
第七百七十五章 溫酒話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意提醒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三百五十六章 江夏買僕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七十三章 弓局首戰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八百六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崤函之變(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淺灘伏擊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府壽宴(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一章 選道大會第五百零三章 真亦假時第三百八十五章 洞房花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關鍵一步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難民大營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五百八十四章 碎葉大戰(上)第七百零一章 渾河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五百零一章 徹底暴露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殲敵軍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六百零三章 火燒安靜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祭禮之戰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後算帳(上)第八百六十五章 計劃取消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五十五章 求才若渴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五百一十二章 生存之道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九百七十三章 圍城打援(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崔府壽宴(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七百五十七章 周家君玉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五百一十九章 春雷真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七百一十六章 冬狩提前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佔幽州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八百三十九章 緊急事件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