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丁文長不滿宋舞霞拒絕他插手元宵燈會的事,還說什麼她不能總是依賴別人,但離開王府之後,他並沒有進宮見太后,因爲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辦。
此番宋舞霞遭遇暗殺,他措手不及。爲免下次發生同樣的事,他必須想辦法查出誰是幕後主使。即便他找不到兇手,至少也要找妥當的人十二個時辰保護她,還有他們的兒子。
第二天一早,宋舞霞原本打算早膳後進宮的,因碧玉突然到訪,她只得推遲了時間。碧玉來見宋舞霞,除了擔心她如外界傳聞那般受傷了,最主要是爲了告訴她,宋允琪的一個隨從開始在南麓書院找東西。雖暫時不確定找的是什麼,但大富、大貴猜測,他在書院的藏書閣內尋找的,肯定是一本書。
宋舞霞立馬想到了方冀所說的《九州列國志》。她記得宋修文說過,她的父親被貶南京時,曾在城內置買過一座院子。說不清爲了什麼,宋舞霞馬上命碧玉找人去南京的故居看看是否有舊的《九州列國志》,並且讓陳二狗帶信給大富、大貴,讓他們好好留意宋允琪的隨從是否找到他所找的東西。
被這麼一耽擱,宋舞霞進宮時已經差不多是午膳時間,太后便直接招了她去吃飯。因是借了探望長公主的名義入宮,宋舞霞第一句便問起了長公主的情形。太后不及回答,金公公進屋稟告:宋墨黛到了。
看宋舞霞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面前,宋墨黛有些失望,但面子上還是關切地問:“清兒,昨兒個聽說你出事了,我急得不得了,如今看到你沒事就好了。”
宋舞霞笑笑,只說自己沒事。太后坐在主位看着她們兩姐妹,笑道:“霞兒,你這是哪裡聽到的不實消息,昨日懿安可從未說過孝和受傷之類的話。”
宋墨黛表情一窒,略帶緊張地說:“回娘娘,臣妾只是聽長公主對皇上說,她連累了清兒,後來皇上還連夜去了昌平王府,所以臣妾這一夜都沒睡好”
“原來是這樣。”太后笑着點頭,瞥了一眼宋舞霞,埋怨道:“懿安那性子,都是被我寵壞的,說風就是雨的,脾氣又急。對了,皇上昨日去昌平王府了?早上的時候哀家怎麼沒聽皇上提起?”
她這話不知是問宋墨黛,還是宋舞霞。宋舞霞偷偷瞥了一眼宋墨黛,見她不答,只得保守地說道:“昨兒個夜裡,皇上在王府見過大哥,不過很快就走了。”
“很快?我怎麼聽說……”宋墨黛搖搖頭,“也許是我太擔心妹妹,連皇上什麼時候回宮都沒注意到。”
三人又閒聊了幾句,太后便吩咐人擺膳。因宋墨黛也在,宋舞霞不好當面提出元宵燈會的事,只能說自己擔心懿安長公主,想去怡景山莊與長公主一起用午膳。
在出宮去怡景山莊的路上,宋舞霞細細回味着之前的那番對話。太后的說辭好似在暗示她,宋墨黛不該知道她出了事,除非她是幕後主使。而宋墨黛突然提起皇帝,是爲了暗示鄭晟睿在王府逗留了很多時間。
見長公主在山莊的花園內不知道嚷着什麼,宋舞霞只得暫時把心中的猜測放下,迎着人羣而去。
懿安長公主看到來的是她,只是招呼她至自己身邊,沉着臉對一個師太打扮的中年婦女說:“我再問你一次,這門你到底是開還不是不開?”
對方匍匐在雪地裡,哀聲答道:“請殿下恕罪,太后娘娘有令……”
“你不要用母后壓我,我告訴你,今日就算是把你五馬分屍,母后也絕不會怪責我半句”
在宋舞霞印象中,懿安長公主絕不是殘忍、惡毒之輩,更不會無理取鬧,只得輕聲問一旁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原來,長公主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一個和尚告訴她,說她今年有一大劫,須每日在庵堂唸經一個時辰,念足九九八十一天,方可化解。因城門已關,外面又是冰天雪地的,長公主就想在怡景山莊的庵堂內唸經,卻沒想到庵堂的尼姑不讓她入內。於是產生了爭執。
宋舞霞住在怡景山莊期間,也對這座名爲庵堂的小院十分好奇,只可惜她是客,不好擅闖,她讓趙嬤嬤和綠桑留心着,但最終也沒打探出什麼。如今,眼前的師太寧死也不願讓懿安長公主進入,就讓她更好奇裡面是否藏着什麼秘密。
長公主似乎是不願讓宋舞霞看到自己處置別人,命人把那個師太綁了起來,與宋舞霞寒暄了幾句,就催她回王府。
本來宋舞霞想以城門已關爲由,從山莊繞去皇宮,再回王府,順便看看宋墨黛是否還在太后宮中,如果她已回餘慶宮,她可以就元宵燈會的事探探太后口風。出乎意料的,她還未開口,長公主突然給了她一塊進出城門的令牌,說是太后給她的,現在先借給她,要她有空的時候來怡景山莊陪着說話。緊接着,她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長公主的人送去了大門口。
宋舞霞無奈,只得計劃着第二天再進宮一次,怏怏地回城。
因爲年前、年後一直在下雪。官道雖已經清理過積雪,但馬車還是行得很慢。宋舞霞身邊的人都知道她怕冷,所以馬車內又是手爐,又是炭盆。她在溫暖的環境中靜靜看着書。
不知過了多久,馬車外突然傳來了嘈雜的聲音。“怎麼回事?”她問外面的人,稍稍挑開了車簾,只見不遠處的城門口聚集了很多衣衫襤褸的百姓。
雖然馬車由王府的侍衛和皇帝派來的禁衛軍護着,但翠羽見百姓們人數衆多,又情緒激動,不知在嚷着什麼,遂說道:“小姐,不如我們折回山莊去吧”
人羣中有老人,也有小孩,宋舞霞看他們連一件棉襖都沒有,不禁有些難過。但她也知道,自己無能爲力,只能點頭道,“也只能回山莊再說了。”
她的話音剛落,外面不知是誰嚷了一聲“看,昌平王府的馬車”,人羣頓時像洪水一樣圍了過來。不消一分鐘,馬車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外面的侍衛不得不用手中的武器護着馬車。
在現代的時候,宋舞霞見過很多仇富,仇官的案例。看着白森森的刀刃對着手無寸鐵的孩子,她本能地大叫:“不要傷着孩子”
“小姐,還是讓奴婢出去看看。”翠羽一邊說,一邊把宋舞霞安置在馬車的角落中,叮囑她千萬不要打開車簾,隨即下了馬車。
宋舞霞知自己手無縛雞之力,也沒有舌戰羣雄的口才。爲免成爲累贅,她安靜地坐着,側耳傾聽。
一開始外面很亂,她根本聽不清他們爲了什麼事圍在城門口,更不知道爲什麼要圍住她的馬車。漸漸的,雜亂的聲音低了,只聽翠羽高聲說:“既然諸位大哥,大姐不想爲難我家主子,還請大家行個方便,讓開一條道,我家主子正趕着回王府。”
人羣中,一個大漢高聲說:“姑娘,我們也不爲難你,我們只是想知道,馬車內坐的是誰。”
翠羽見眼前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又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就算侍衛們能以一敵十,也不一定有完勝的把握,所以她當然不敢說馬車內是宋舞霞,只是含糊其辭地一再強調他們真的有急事入城。
雙方正僵持間,馬車旁一個小男孩說:“我剛剛聽到了,馬車內有一個聲音很好聽的姐姐說,不要傷着孩子。”
“你沒聽錯?”
“如此菩薩心腸,一定是孝和郡主”
“對,肯定沒錯的。”
……
人羣頓時炸開了鍋,壓住了翠羽的聲音。頃刻間,不知是誰第一個跪下了,人們一個接一個跪在了雪地裡,有人對着馬車說:“郡主,我們聽說你昨日遇上了刺客,擔心你的安危,才守在城門口等消息的,並不是想故意爲難郡主。”
還有人說:“郡主做了那麼多好事,菩薩當然會保佑郡主。我們守在這裡,最主要是想知道官府是不是已經抓到刺客了。”
……
衆人七嘴八舌,宋舞霞聽得迷迷糊糊。她雖然看不到外面的情形,但聽聲音也覺得百姓們並無惡意,頓時覺得自己再躲在馬車內有些不禮貌。
“翠羽,雪地寒冷,讓大家快起來吧。”她對着外面說,猶豫着是否應該出去。
外面的人一聽到她的聲音,頓時更激動了。很多人嚷着“果然是郡主,多謝郡主救命之恩”,就想擁上前看清楚。很快人羣中傳來了小孩的哭喊着。
至此,宋舞霞終於坐不住了,起身出了馬車,對着人羣說:“大家不要擠了,有什麼話好好說,不要傷着小孩和老人。”
在宋舞霞走出馬車的那一剎那,人羣安靜了,緊接着,有人對着她磕頭,有人痛哭流涕,有人說着感激的話。宋舞霞覺得莫名其妙,只能用天色已晚爲由,勸所有人離開。
因爲人太多,大家各說各的,侍衛們又把人羣隔離在兩米開外,宋舞霞根本聽不清,只看到人們自發自動爲馬車讓出了一條道。
宋舞霞微笑着說了聲謝謝,正欲回馬車,突然有人大叫道:“原來孝和郡主就是芽神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