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華夏的形勢

大明要修訂憲法,學習華夏人民共和國採用君主立憲制的消息,自然也傳了出去。

誰都知道大明就是共和國的跟屁蟲,從崇禎親自主政開始,就有這樣非常明顯的痕跡。基本是共和國在着重發展什麼,他們也會跟着發展什麼。但不否認的是,經過一系列的變法和改革,大明的戰鬥力提升了數倍。周圍幾個勢力都是戰戰兢兢地的,生怕大明會朝着他們那裡擴張。

其實也正因爲這樣,大明的擴張步伐也跟着被拖了下來。且不說還需要支付約定好的贖金,只說張弘斌以內政爲重戰爭爲次的發展理念,直接導致了跟着學習的大明也沉浸在了內政發展的喜悅之中,渾然忘記了對外攻略。

大明似乎也忘記了,在華夏的地界上,除了他們還有別的勢力存在。而且這些個勢力,大明最大的敵人還沒有攻下,只要搶先一步,他們就能夠有更大的地盤。而更大的地盤,也意味着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士卒和更多的稅收。

不過誰也不會嘲笑大明,這些年下來,大明的強大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過去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甚至不少儒家子弟開始懷疑自己的學問是否真的有用,這點就算是東林黨如何製造輿論攻勢都沒用。

再說,如今是軍閥割據的時代,東林黨作爲一個代表着大地主,小資本主義的黨派,根本沒辦法和那些掌管了地方政權的原軍方代表溝通,更別說說服他們。實際上很多人都不爽東林黨,他們以前作威作福慣了,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大明的軍人,如今他們算是嚐到了苦頭。此刻他們就如同一羣沒有權利,但只知道瞎嚷嚷的麻雀,非常惹人不爽,而且當很多人發現,他們的輿論攻勢失去了效果之後,就有更多人在質疑東林黨的能力,質疑儒家的學說。

畢竟在很久以前,或許是幾年前,《週刊》就刊登過儒家的學問考。裡面就明確提到自儒家建立,到爲了迎合帝王的統治需要,一次次修改導致儒家學問面目全非的事情。而且寫這篇考證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徐光啓。

有那份文章鋪墊,再加上如今東林黨的失勢,如今真的有不少的儒家子弟,質疑並且試圖恢復儒家的正統學說。

至於那些爲了當官而讀書的窮人家,直接放棄了讀書,開始學習工匠技藝起來。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如今各大勢力對工匠的待遇越來越高,甚至可以封官封爵的程度。只需要一個好的靈感,只需要一個好的技術,飛黃騰達其實並不是夢想。而且就算是最低級的學徒,其工錢也比以前提升了許多,社會地位也比以前高了許多,尤其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賺錢這點,要說對士人們沒有吸引力那絕對是假的。

讀書爲什麼?就是爲了當官,爲了富貴嘛!他們不是富人,富人可以好好研究學問,他們讀書就是爲了能夠中舉。而如今很多勢力開始廢除八股,着重考驗一個人的執政能力和行政手段,那麼這些沒有家族底蘊,只能依靠死記硬背的寒門學子們,哪裡還有機會考中?除非是天才,否則大多數人還不如選擇當一個匠人。

再加上他們識字,在工坊裡面很快就能夠混到一個小組長或者主管的位置,日子也因此會過得好上許多。

是的,所有勢力都在模仿華夏人民共和國,或者說他們已經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模仿的話只能等死。當冷兵器進入到了熱兵器時代,那麼還頑固的堅持着固有的戰鬥模式的人,勢必要被歷史所淘汰。

如今華夏的各個勢力,就如同被洋人叩開了關門,不斷凌.辱後的華夏一般,有識之士揭竿而起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不變就要亡國的真諦。

所有的勢力裡面,唯有李自成暫時還沒有發展政治。他剛剛打下了廣西,然後在宋獻策的獻計下拿下了交趾指揮使司。他的目光又看向了廣東,此刻他明確的瞭解到,自己需要的是更多更多的地盤,而不是發展。

他本來自立的時間就短,現在迎頭追趕想來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就趁着全世界都在發展的情況下,自己發動一次次的攻擊,利用人命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地盤,然後利用繳獲的武器武裝自己的軍隊,用查抄出來的金錢在張弘斌那裡購買武器。張弘斌也很厚道,只要他給錢,火銃也好火炮也要,都會賣給他。

於是,李自成的實力也就越來越大,到了廣東邊境的時候,已經有了三萬人的火器部隊,以及二萬人的近戰部隊。至於炮灰部隊,就更多,足足有十萬餘!

他們完全就是採用蝗蟲戰術,直接朝着廣東殺了過去,至於廣西和交趾指揮使司,則被徹底放棄。

或者說,只是在這裡駐紮了最少量的士卒進行維持治安,其他的基本是都抽調到了前線。若是這裡遭受到了攻擊,那麼分分鐘會被別人佔領。不過李自成不會在意的,到時候再打回來就是了,分兵把守什麼的,太浪費資源了。

再說,只要打下廣東的話,就算沒有廣西和交趾指揮使司也無所謂了,這裡稅賦和資源可不少,最重要的是這裡可有出海,到時候就算出了什麼問題,遠遁海外好歹也算是一條退路。而且李自成肯定,自己不會退出海外,他要以這些地盤爲依託,成爲一個真正的巨無霸。

李自成卻是忽視了一個人,那就是貴州的張獻忠。

張獻忠邊軍出身,對戰略就要着先天的敏銳。再說他也不是一昧發展內政,他也在着重發展軍事。火銃或許不高明,但面對空虛的廣西,還是足夠了。不過這兩個地方赤地千里一大堆難民,現在去佔領一點意義都沒有。到時候負責賑災和安置工作都可以要了他的老命。

他的想法,今年內不管廣西,讓廣西和交趾指揮使司的人迅速的進行移動。不管是移動到哪裡,分散在各地的人最終都會聚集在一起。經過一個冬天的自然選擇,把老弱都給淘汰掉,剩下的都是勞動力或者半個勞動力。

到時候,比起現在過去要管無數個村子比起來,現在只需要管理幾個聚集點,而且沒什麼用處的人也少了許多,到時候賑濟安頓起來才容易。再說這些人受了那麼多的苦,對別人的恩惠纔會更加的感恩戴德。

能夠迅速拉攏人心,進而完美的佔領這裡。

至於現在,張獻忠也不是沒有目標,一則他在時刻關心着李自成的行軍情況。二則,他已經把目標放在了湖廣。

是的,他已經看上了老回回和曹操的地盤。他有這個底氣,因爲他在早期與大明的爭鬥之中,損失是最少的,而且後期發展時間也是最長的,貴州也沒有可以威脅到他統治的勢力。所以,他有足夠的戰爭儲備,至少可以打下老回回或者曹操某一方,若是運氣好直接打下來也不是問題。

是的,他出徵了,在確定李自成進入廣東之後,開始對湖廣進行了進攻。

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73章 張氏家族會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74章 張氏家族會
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73章 張氏家族會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2章 死掉的最好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50章 第一批奴隸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74章 張氏家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