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

?

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

羅玉嬌在這裡,是張軒早就有的安排。

爲了快速前進,張軒想到了所有的辦法。比如將輜重託付給老營,這也是羅玉嬌的面子。羅戴恩才點頭答應下來。爲了節省吃飯的時間,張軒請醫療營上午走的慢一下,吃飯的時候稍稍等一下他們。讓張軒所部免去 埋鍋造飯。

張軒已經竭力安排,幾乎讓他們空手一天走六十里。

這個速度對一個身體健康強壯的青年來說,未必是多難的事情,尤其是第一天,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卻是有不少困難,無他,就是因爲,這些人的體力太過虛弱了。

“要不要我留下來幫你?”羅玉嬌騎在馬上說道。

“不用了。”張軒越發不明白自己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羅玉嬌了,避開羅玉嬌的目光,說道:“這裡我可以處理好。”

羅玉嬌帶着幾分失望說道:“如此,我就走了。”

張軒說道:“路上小心一點,小心半路上有官軍的探子。”

羅玉嬌見等不到一句挽留的話,心中嘆息一聲,一拉繮繩說道:“駕。”帶着百餘人一起騎馬離開了。

張軒看着羅玉嬌漸漸遠去,以至於看不見的身影,心中微微一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啊?

羅玉嬌如此,張軒又怎麼能不感動,只是在義軍之中,前途無望,但是官軍之中,張軒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是揚帆出海,也是千難萬難,這個時代的海上從來不是太平的地方。

而羅玉嬌又與義軍牽扯太深了。張軒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不能給她,未來就不要輕易許諾什麼。張軒自然知道這個道理。他有心避開羅玉嬌,但是張軒在曹營之中,資歷淺薄,不借助羅玉嬌的人脈,簡直寸步難行。

“我是不是太無恥了一點。”張軒有時候也在捫心自問。

不過,他很快將這個念頭打消了。

現在的自己還不是有功夫講道德潔癖的時候,活下去纔是第一位,尤其是在進入河南之後,認識到河南特產---路倒之後,才知道在這個世界活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時間到了。”張軒說道:“準備出發。”

隊伍在張軒的催促之下,開始列隊前向。不過,他們的底子太弱了,上午幾十裡的行軍,已經消耗了他們太多的體力了,走了還沒有一個時辰,張軒就發現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了。

開始時不時的有的跌倒了。

張軒也有一點吃力了。

張軒爲了表示與大隊人馬同甘共苦,並沒有騎馬,而且要在隊伍前後的跑,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還有小鄧所帶領的夜不收一次又一次的回報。他行軍的距離要遠遠超過了這些士卒。

張軒雖然身體還算健康,進入義軍之後,也被鍛煉出來了,但是讓他一口氣走這麼遠,還是有一點吃力。但是他也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咬着牙硬挺住。

時間一長,張軒發現堅持不下的人反而是自己。

這個時代的人身體雖然遠遠比不上張軒,但是一股吃苦的勁卻遠遠在張軒之上。是張軒萬萬比不上了。

小丫從小灰身上下來,說道:“公子,你來騎馬吧。”

“不。”張軒說道:“我必須與他們同甘共苦。”

張軒並不知道該怎麼帶兵,他不過是接受過一些軍訓而已,但是他也看過孫子兵法,視士卒爲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士卒如愛子,故可以與之俱死。張軒所能做到的也不過如此,與這些士卒一起承受行軍之苦。

來這個世界越長,張軒越明白一件事情,在這一場從五千多萬人卻只剩下一千多萬人的血浪之中,幾乎是五個人之中只能活下一個大潮之中。張軒怎麼保證自己能活下來?

必須有權力,沒有權力連自己的生死都保全不了,而什麼權力最重要,自然是軍權。

眼前雖然只有五百人,還有一些半大孩子。但是張軒所接觸到的第一分軍權,他本能的牢牢的抓住,說什麼也不敢放開。

張軒拒絕了小丫之後,悶着頭努力走。

太陽在天上好像沒有任何西移的跡象,不知道過了多久,西邊的天空終於被陽光渲染得通紅,張軒也終於看見了大營。

曹營與獻營,以官道爲界,左右兩邊紮營。

古代行軍速度,大多爲一日三十里,這是春秋時期都確定下來的。之所以這樣做,一來大軍行軍,有太多輜重了,大量的運輸工具,不比張軒如此,張軒這樣的行軍,簡直已經是輕裝到不能再輕裝了。

第二就是紮營問題了。

很多軍隊,在下午都停止前進了。不是因爲別的,需要紮營。

而後世曾國藩更是將這個原則發揮到了極致,就是結硬寨,打呆仗。羅汝才與張獻忠也可以稱一聲宿將了。勝仗打了不少,敗仗了打了不少,如何不知道營地的重要性,故而他們早早就停了下來,安營紮寨。

大隊人馬都砍了周圍的樹木,做成木牆,在官道之上,佈滿了鹿角,兩營之間,還有通道相互連接,在緊急情況之下,可以讓兩營互相支援。

其實這樣的情景,張軒已經見過好幾次了。

在四川行軍的速度,速度很快,每天都在百里之上,那時候的紮營的時候,多用依舊有的建築,如同荒村什麼的。而出了四川,一路奔襲襄陽,路上更急了,根本不沒有老老實實的安營紮寨過。不過,出了襄陽之後,大多數都是這樣紮營的。

不過,那個時候,張軒從來沒有仔細觀察營寨。。

很多東西都有學問,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視而不見,那就真的看不見了。

此刻以將領的眼光這營寨,自然是別有感觸了。

天都快黑了,張軒也沒有時間多看。他立即安排所有士卒都吃了東西,休息。並請來甘草,杜仲兩人,來傳授士卒,讓他們彼此之間揉揉腳。並安排營房。等等事情。

直到忙到天全部黑了的時候,纔算是完結了。

張軒點上一盞油燈,翻出一本《紀效新書》在緩緩的研讀。

他從來沒有這樣的認真的學習過,雖然只有一燈如豆,拿着的也是繁體豎排,沒有標點符號,也沒有註解,全憑藉張軒自己解讀。他每每將一段文字,默默在心中反覆讀上數遍,才確定在某處劃分表達,身邊也沒有毛筆。他只好有手指甲在書上面留下一道道痕跡出來。

“你去吧。”羅玉嬌在張軒的帳篷外面看着張軒帳篷裡面的燈光,對小丫說道:“你去吧。”

小丫端着一盆熱水,說道:“是。”

“等等。”羅玉嬌說道:“等一會兒,他問起來,萬萬不可說,是我讓你來的。”

小丫向羅玉嬌說道:“小丫明白。”

羅玉嬌看着張軒倒影在帳篷上讀書的影子,覺得分外的迷人。羅玉嬌也算是識字,但是在顛沛流離之間,也沒有正正經經的學過。對於讀書人,統統高看一眼。

她之所以看上張軒,也是因爲張軒身上那一種書卷味。

張軒畢竟讀過十幾年書,縱然自己不覺得的,但外人卻一眼能看出來所謂的氣質不同。自古以來民間都有文化崇拜,連盜賊也不例外,張軒自己並沒有感覺,卻不知道,他早已被所有人優待了。

小丫用熱水爲張軒泡腳之後,張軒也睡下來。他睡的很淺,唯恐明天起不來。所以心中崩着一根弦,越是崩就越是難以安枕,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纔算是睡過去了。

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章 匠作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
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八章 局面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六章 匠作第一百零八章 襄城之戰五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一章 夜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病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二章 樊城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十章 平城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七十章 督師伏兵欲屠龍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