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軍開拔

?

第五章 大軍開拔

夜深人靜之時,羅玉嬌昏昏沉沉的睡過去了,張軒的眼前除卻外面的月光,看不見任何其他光線。朦朧的月光,讓所有的東西都變得模糊起來。耳邊唯有一聲聲蟲鳴,偶爾有夜行的禽類一聲聲淒厲的叫聲。

張軒睡不着,他雙眼沒有聚焦,盯着房樑上的一處黑斑。

“我已經記起來羅汝才的結局,應該是被李自成火併了,好像在歷史書的小字部分之中。歷史上很多大事,在教科書之中不過是一筆帶過而已,我如果隨波逐流的話,我看就不用去想什麼崇禎十七年的事情,我與玉嬌都過不了崇禎十六年這個坎了。我不相信李自成火併羅汝才之後,不斬草除根,其他人可以活下去,但是羅汝才的嫡系加親眷,絕對不可能活下去的。而我現在也在其中了。”

“羅汝纔是靠不住的。”

“我必須有自己的實力,忠於我自己的兵馬。”

“這個時代,誰也靠不住。能靠住的只有手中的兵馬。而想增加手中的實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仗,打勝仗,只有有戰功,再加上羅汝才的支持,我才能迅速的擴充實力。”

張軒摸着羅玉嬌的頭髮,心中暗道:“玉嬌啊,玉嬌,爲了你,爲了我們將來的孩子,我也要迎接戰爭。我一定要在亂世之中活出一個人樣。”他的目光之中閃過一絲精光。

現在的張軒與剛剛來到這個時代的張軒,已經判如兩人了。

不過,即便是他再怎麼要迎接戰爭,也知道戰場從來不講道理的,是要死人的。故而張軒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一整夜,幾乎都沒有閤眼。

三日的光陰,彈指而過。

大軍就已經開拔出了嵩山。

張軒站在一座山峰之上,左右看去,看上去壯觀之極。蔥蔥綠綠的山巒到這裡就停止了,近處只有起伏的丘陵,更遠處,卻是一馬平川大地,極盡目光也不過隱隱約約看出地平線的起伏。

大軍出山了。

無數士卒,分爲闖營,與曹營兩部,附近好幾個山谷齊齊走了出去,無數道隊列,好像是一眼看不見邊的長蛇,前不見頭,後不見尾,連綿數裡。

猶豫軍中精兵老弱,加在一起,有數十萬之衆,如果走在一條道路上,那就不是延綿數裡的問題了,而是延綿數十里,這種情況最容易被人襲擊。所以,大軍一旦超過數萬,分道行軍,就成爲必然。此刻大軍就是分道前行。步騎交錯,車馬橫行。浩浩蕩蕩。

從天空向下俯視的話,就能看見,好像數十條黃龍一樣,在河南大地之上,滾滾向南,有一種,勢不可擋之勢。

由於人馬太多,雖然說是今日開拔,但是大隊人馬絡繹不絕的出山,到了下午時分,才輪到老營開拔。

張軒將自己麾下的士卒,分爲兩隊,一隊在前,爲老營開路搭橋。當初的老營全部都騾馬行動,但是隊伍一擴張,而且速度也降了下來之後。就可以添加不少的車輛。

很多地方,人能過,馬能過,但是車不能過。

不過,好在中原乃腹地。歷朝歷代都修有官道,大明的官道雖然殘破,但是依然能用。即便有一點點問題,小修小補,也能應付的過去。 開路的負擔並不是太重。

這一隊是由曹宗瑜負責。

而後一隊,要在老營最後。

不過,因爲老營後面有闖營,故而不用擔心後面有敵軍襲擊,也不需要開路什麼的,不過他們要注意的就是看看老營有沒有掉隊的人手,他們負責將這些掉隊的人送過來。

這一隊就是鄧和負責。

而張軒與老營一起行動,張軒帶着自己的親衛百餘人,來回巡視。

羅戴恩負責老營的行動。

不過,大軍規模好像吹氣球一樣擴大,比軍隊擴大更快的,就是老營。

老營之中,被籠統的劃在一起,其實,老營之中也非常複雜的。

老營負責輜重,負責將領的家小,反而不利於作戰,但是行軍又必須帶的東西都在老營之中。甚至連打造兵器的鐵匠,木匠都在老營之中。張軒迅速轉了一圈下來,覺得老營必須分營。

否則太過臃腫的隊伍,根本快不起來。

當然現在大軍已經不會被官軍追得好像兔子一樣亂跑,但是之前的日子讓張軒有一絲陰影了,對行軍速度有變態的要求。

一天行軍幾十裡,當天紮營之後,張軒立即去找羅戴恩,說道:“這樣下去不行,營中的行動,必須重新規劃。”

“老營人員複雜,彼此規劃不清晰,我認爲。”張軒說道:“老營必須分營,其中輜重爲一營,專門負責運輸糧草輜重,其中匠作爲一營,醫療營爲一營,老弱爲一營,還有老營。暫時分四營。然後分別上路,負責太臃腫的人馬,根本就走不快。”

其實羅戴恩也明白這一點。

他雖然沒有什麼本事,但也不是傻瓜。幾千人的老營,與幾萬人的老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甚至超出了羅戴恩的管理能力之外,羅戴恩此刻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羅戴恩說道:“好,這個辦法好。就按這個辦法來吧。分做四個營之後,這四個營我們分別來管,其中醫療營,老營我來管,輜重,與匠作兩營你來管。”

羅戴恩有自己的小心思。

行軍之中,什麼最難?就是那些大物重物。

而匠作營,與輜重營都是這樣的東西,問營中的老弱,與醫療營,雖然事務繁忙,但是修養了一個月,大部分傷員要麼已經死了,要麼都已經痊癒了,即便沒有痊癒,現在已經變成輕傷了,並不影響這些行軍。

而且照顧老營與醫療營,還有額外的好處。

什麼好處?當然是人脈了。

大軍行動之中,真正的老弱早就已經死了,凡是老營之中的老弱都是營中將領的家眷。很多人來投軍,都不是一個人來的,都是帶着一家人來的。

即便是張軒身邊的曹宗瑜,他的老婆也在後營老弱之中。

就重要性來說,羅戴恩重視這些老弱,遠遠多過重視輜重,無論是輜重,還是這些匠作。沒有了都可去搶回來,但是如果這些老弱被官軍擄走了,說不定就會引起軍心浮動。

而且羅戴恩讓張軒管,張軒就真能管了,老營之中的支出大權,一直在羅戴恩手中,從來不沒有讓出過的意思,任何想到輜重營之中領東西,都必須讓羅戴恩同意。

張軒沒有想到羅戴恩的小心思。

見羅戴恩答應下來,立即就開始行動。

第二日行軍的時候,張軒與羅戴恩分道而行。此刻已經南下數十里,已經出了山區,雖然西邊依然有山巒的影子,但是地面豁然開朗,大部分地面也沒有種上去什麼莊稼,大軍也在地面上鋪開來。

曹營與闖營雖然也有先後,但是慢慢的從一前一後,變成了並列而行。

當然了有些地方的道路情況,不允許這樣做,那是受地形限制,不得不這樣走。但是這是哪裡,這是河南。

如果說河南大地,還沒有分道行軍的可能,那整個中國就沒有分道行軍的可能。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從天空俯視的話,就能看將四五道長龍,在河南大地上向南邊滾去,所過之處掀起一道道的黃沙。

不過,在局中的張軒,沒有心思關心這個,他現在關心的不是別的,而是營中的車輛。

雖然曹營所剩餘的糧食並不是太多,但是這個數量對於數萬人來說,並不是太多,但是對於只有數千人的輜重隊來說,依舊不是一個太小的數字。

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章 奪門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
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一百章 俠義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六章 孟家莊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四十章 瑣事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七十章 鳳陽地動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四十章 奪門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