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

第四十二章下書決戰

張軒一邊說,一邊將目光掃向諸將。

現在不僅僅是張軒所部將領在這裡,曹宗瑜也帶了好幾員將領在。

這一場大戰,自然是兩軍聯動的。

這一次雙方士卒加起來超過十五萬大戰,恐怕也是決定湖南局面戰略決戰之一。

這樣的規模的戰鬥,並不會有太多。也打不起太多。

其實到了這個地步,張軒心已經放寬了。對於明日一戰,心中早就有底了。

有句話說,功夫在詩外。而戰事也是如此,真正影響戰事勝負的因素,都在戰事之前。

張軒從洞庭湖水戰開始,明軍所有舉動,大多都在張軒算裡,就好像釣魚一樣,魚早已咬鉤了。張軒一鬆一緊之下,也溜了半天。

現在就是提鉤的時候了。

除非明日李過有逆天的發揮,能夠逆風翻盤,這樣一戰他已經勝了三分,在整個戰局之上,也勝了五分。

“有什麼好說的。”羅岱嘀咕道:“都到了這一步了,開打就是了,還說別的做什麼?”

羅岱雖然的嘀咕的,但是他的大嗓門一點也不小,所有人都聽的清清楚楚的。幾乎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了。羅岱也有幾分並不好意思,輕輕咳嗽一聲,就不再說話了。

“大將軍,羅將軍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曹宗瑜說道:“而今情況,只欠一戰。只需排兵佈陣明日約戰便是。”

“曹將軍所言極是,只欠一戰而已。”鄧和說道:“事到臨頭,也無須多想了。”

一時間好幾個人都開口了。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好。明日一大早,就出戰。曹營勞你帶領本部人馬,從北進攻。我帶人從南方進攻,兩項夾擊,定然大破明軍。”

“請大將軍放心。”曹宗瑜說道:“明日一戰,我定然讓賊人不敢南顧。”

張軒隨即又細細商議了一下具體的事情,比如那個營在那個方位,火炮,騎兵如何安置。大體上,張軒還是佈置出一個攻守兼備的陣勢,還是先爲不可勝。再爲可勝的思路。

張軒安排好這一切之後,說道:“還有一件事情,不知道誰願意請命,那就是去忠貞營下戰書。”

張軒已經準備以堂堂正正之陣,擊潰忠貞營,自然越光明正大越好。這聲勢就要造足了。當然了張軒也未必沒有其他想法了。自從馬光玉投奔張軒以後,張軒時時刻刻都將攻心之計放在心上。

不管是忠貞營與明軍的根結所在,還是忠貞營內部,明軍內部都有太多太多可以利用的地方了。張軒固然沒有指望攻心之計派上什麼大用場,但是他並不介意種下幾顆懷疑的種子。

這一使者的作爲,下限很低,只要將話傳到了,也能算一個使者。但是上限也很高,什麼挑撥離間,勸降敵軍,都可以做的。只是張軒對他麾下的將士瞭解不少。

讓他拎刀砍人還行。但是讓他做這樣精細的夥計,卻沒有幾個人能承擔起來。

“大將軍,下官請命。”鄭廉說道。

“你-----”張軒看着鄭廉,心中微微一動,覺得鄭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鄭廉在張軒身邊好幾年了,可以說跟隨張軒一路成長起來的,接觸過張軒軍中方方面面的事情,做的還不錯。絕非一個書呆子可以形容的。鄭廉當信使,最少不用擔心,他硬項到得罪李過回不來了。

鄭廉心中也有幾分忐忑,靜靜的聽張軒的決斷。

鄭廉心中其實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跟隨張軒時間很長了,從歸德之後,他就是張軒身邊的書童,幕僚。這麼多年,看着張軒一步步走到今天,他已經與張軒一榮具榮,一損具損。

張軒已經貴爲大將軍了,可以說富貴已極。讓鄭廉心中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來。

鄭廉不能給張軒當一輩子幕僚。鄭廉雖然跟着張軒地位水漲船高,但是本質上他並沒有升遷一心半點。

任何一個讀書人都有一分建功立業之心。

所以,他想從其他方向顯露出自己的才華,好讓張軒看在眼裡,對他另行安排。

“好。”張軒說道:“你要小心。”

“下官明白。”鄭廉輕輕一咬牙,心中一陣激動說道。張軒派鄭廉當信使,給明軍下戰書的之後,張軒就將所有將領都安堵下去了,讓他快些休息,要知道明日可有一場惡戰。

從夏軍大營到明軍大營的距離並不是太遠,不過一會功夫,鄭廉就來到了明軍大營之前,他還沒有怎說,就已經被明軍的斥候給抓住了,詢問過之後,就將鄭廉壓過去見李過。

李過得到消息之後,心中微微一動,說道:“將馬大人請過來。”

“是。”立即有人答應到。

不過片刻馬鑾就來了。李過迎了出來,說道:“賊人有使者到,我特地請大人來此會會賊人使者。”

馬鑾聽了,說道:“哦,我倒要看看賊軍有什麼心思。”

李過說道:“帶他過來。”

“是。”

鄭廉幾乎是被扔了出來,他踉踉蹌蹌的站在大帳之中,這大帳最中間是一團篝火,熊熊燃燒的篝火,將四周統統照得明亮起來了。只是也染上了一層瑰麗的紅色,在不住的搖擺。

鄭廉目光掃過李過與馬鑾兩人,忽然眼睛一定,向李過說道:“拜見順王殿下。”

李過聽了眼睛微微一縮,暗道:“真是麻煩。”

鄭廉的花招,李過一耳朵就能聽出來,順王是夏朝給他的封號,而今的局面,他決計並不會認的,鄭廉此刻說出來這一點,恐怕就是爲了離間各部軍隊的關係。

但是鄭廉卻也要好好應對。原因無他,馬鑾在這裡的。

就他的本意來說,他不願意在馬鑾身邊說之前的一切,說道:“廢話少說,你來做什麼?”

鄭廉朗聲說道:“大將軍仰慕李將軍已久了。不忍看李將軍誤入歧途,以至於後半輩子都在流浪之中。而今大將軍率兵南下,先破洞庭湖,再破湘陰,圍長沙,勢如破竹,累順王殿下千里奔波,以至於此,順王是明白人,勝負之算,究竟有幾分,已經心知肚明瞭。”

“當今陛下寬宏,從來沒有撤除順王的爵位,不管順王做出什麼事情來,其心可謂厚矣-----”

“住口。”李過幾乎要拔劍而起,說道:“少說廢話。”

鄭廉說道:“下官句句都是爲李將軍考慮的,沒有半句廢話。”

李過眼睛微微一縮,手按在長劍之上,語氣之中帶着殺意,說道:“我再問一遍,張軒派人來做什麼的。”

此刻的李過並沒有什麼心思,與鄭廉打啞謎了。

今日李過所部的與羅岱所部交戰之中,雖然勝負還沒有完全分出來,他數百騎都爲羅岱所擊潰了,還有兩座小寨被攻下來的。甚至李過還有反擊的心思,但是都被羅岱給壓制下去了。

李過甚至想提前決戰,大舉進攻張軒所部,反而好一點,只是羅岱在一側虎視眈眈的,而忠貞營軍紀並不是多好的,敗戰之下,不好好修養一陣子,是不行的。所以李過猶豫了一下,就放棄今天繼續戰鬥。

鄭廉也不敢怠慢,說道:“爲順王下戰書,明日一早,不管順王如何做,大軍就會出動,到時候性命難保,身首異處,勿謂言之不預。”

李過一聽哈哈大笑起來。李過也是戰場之上打過滾的人,生生世世見多了。根本不在乎一點點虛名。說道:“你不怕死?”

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十章 萬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三章 老營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章 授田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章 俠義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章 奪麥第九章 搬家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
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十章 萬石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二十章 風起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三章 老營第十二章 撤軍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說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一章 樊城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二章 家事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二章 授田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一百章 俠義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三章 奪麥第九章 搬家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