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

張軒卻是想差了。

這一套並不是張軒所想的,羅汝才雖然有些急了,但是最近他的身姿骨漸漸的好轉了,也沒有急切到這種地步。而是錢謙益爲羅汝才獻上的一計,無他,就是爲了安撫下面老人的心。

他們一個個頭上掛上一個某某將軍的名頭,很多沒見識的人似乎都覺得不錯,而真正有見識的人,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話。

順便清洗一下大順的痕跡。

錢謙益是一個聰明人。雖然在剛剛被迫上了賊船之後,心中鬱悶,連柳如是也離開他去修道了。但是時間一長,錢謙益也看出來曹營很多優點,心中的功名之心,刷刷的生了出來。

而且他成爲了首輔。

縱然這個首輔權力其實並不大,但是也是文官之首,是他多年想都不敢想的位置。

再說他也知道,他早已成爲大明的叛逆之臣了,自然是死下心來爲曹營效力。

這個時候,他纔有一些後悔。

無他,他雖然身爲內閣首輔,但是卻分管禮部。這個清水衙門權力不大,他也能看出來,其實羅氏父子對他的並不是多看中的,待江南徹底平定下來,說不定自己的位置就會被換掉。

錢謙益怎麼肯?

嚐到權力的味道,錢謙益怎麼肯放棄。

自然想辦法,挽回羅氏父子心中的地位,他似乎發現羅玉龍的對他冷冷淡淡的,一時間改不了,就想辦法討好羅汝才。

不得不說,錢謙益的賣相很好,否則也不可能討得柳如是的歡心。

有賣相有學問,又肯拍馬屁,很快就被羅汝纔看中,所以這一計,是他獻出瞭解決羅汝才的難題的。

兩封詔書讀完,小半個時辰過去了。

衆人一片歡喜,特別是下面的人。羅汝才也不留他們,就宣佈散朝。不過隨即又讓李國輔將幾個將領請回去,再加上新鮮出爐的內閣六輔一併到後面寢宮之中商議。

其實真正的大政,很少在大朝會上確定,大朝會不過是宣佈結果,很多事情都是在之前溝通好的。

“咳咳。”羅汝才目光如劍掃過所有人,說道:“去年一年,我們攻下江南,可以說在天下站穩了腳跟,而明軍我們該怎麼辦,今日我們就商議一下,玉龍。”

“孩兒在。”羅玉龍說道。

“說說江南的情況。”羅汝才說道。

“是。”羅玉龍將江南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出來了。

其實這些消息羅汝才都知道,今日讓羅玉龍說出來,不過是讓別人聽而已。

“福建,舟山,崇明。”羅汝才說道:“這些地方都是江南的隱患所在對嗎?”

“是。”羅玉龍說道。

“張軒。”羅汝才說道:“福建與舟山都是你負責的。你說說,你有什麼想法?”

“是。”張軒說道:“臣還是那個意思,海上之事,非我等所長,故而當招降鄭家,而不是強攻兩地。”

“好。”羅汝才說道:“我不管你怎麼做,總之,在明年上半年要解決這裡的隱患。行不行?”

張軒有些爲難,說道:“大王要給鄭芝龍開出什麼條件。”

“之前不就是議過嗎?”羅汝才說道:“如雲南沐家之例,世鎮福建。”

張軒其實也沒有把握,談判之事,哪裡有說得那麼輕鬆,打仗張軒還能估計個時間,但是談起來,鬼知道談到什麼時候了。但是此刻卻不能這樣說,他微微咬牙說道:“是。”

他心中暗道:“如果談不下來,我就知道攻到福州去,來一個城下之盟,相信鄭芝龍會有一個明白的選擇。”

“玉龍,崇明這邊,你準備怎麼解決?”羅汝才問道。

羅玉龍也面露難色,說道:“崇明最大的問題乃是沈廷揚的水師,不解決沈廷揚的水師,崇明很難攻下來。而解決崇明的水師,恐怕要看長江水師的能力了。”

聽了長江水師,羅汝才說道:“周輔臣來了沒有?”

“殿下,周將軍沒來。”張質說道:“不過,長江水師的戰船都是下官督辦,長江水師想打敗沈廷揚所部還需一段時間。”

周輔臣不管怎麼說,也是從張軒身邊出來的,張質與張軒之間的關係,讓張質不可能不給周輔臣一些照顧,故而對長江水師的情況,張質最清楚不過了。根本打不過沈廷揚所部。

羅玉龍繼續說道:“崇明沈廷揚是其一,現如今崇明北岸已經被路振飛所攻佔,路振飛直接支援沈廷揚,不截斷路振飛與崇明之間的關係,恐怕崇明不容易攻下來。”

羅汝才說道:“李汝桂,你說說,揚州是怎麼回事?”

李汝桂說道:“殿下,這怪不得我。我只是接管江北諸府縣,而即便當初張將軍佔據揚州的時候,在運河之東,也沒有佈置多少人馬。官軍從淮安南下,我也抽不出人馬抵擋。”

揚州的情況張軒是瞭解的,李汝桂所部人馬並不比張軒多多少,他所鎮守的地方不多但也不少,每一個地方留下幾千人,他手中的機動兵力也就萬人左右了。運河以東這些敵人丟失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這也是曹營的現狀。

分兵駐守各地,防止叛亂,精銳軍隊都拆開了,真正聚集人馬畢竟多的地方,反而是楊承祖這裡,因爲這裡大軍要與左良玉對峙。其他地方都有兵力不夠用的情況出現。

即便是張軒這裡,如果福建出兵進攻溫州台州,恐怕張軒也是守不住的。

“玉龍,你統領長江水師,李汝桂,與王龍,在今年上半年,解決了路振飛,我不要求你一定要拿下路振飛,但不能讓路振飛拖了我們的後腿,明年梅雨過後,大軍一定要西進,解決左良玉。在此之前,一定要安頓好後方。”羅汝才說道。

“是。”羅玉龍說道。

“殿下,恐怕我們兵力不夠用。”張質說道:“我統計各部人馬,不過二十多萬而已,這要鎮守後方,又與左良玉決戰。兵馬缺口不少。”

“缺口多少?”羅汝才問道。

張質一直是曹營的大管家,對曹營上下的情況最爲了解了,而此刻他也只有苦笑道:“臣不清楚。”

“怎麼會不清楚?”羅汝才皺眉問道。

“各部將領都會擴軍之舉,而花名冊並沒有送到兵部來,故而我並不清楚,各部總共擴編了多少,但是這個缺額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到底多少,就不明白了。”張質說道。

聽了張質的話,羅汝才目光掃過所有人。

張軒都感覺有些不自在。

說起來,許都金華軍之事,也是擅自擴軍之舉。不過曹營之前是草臺班子,根本沒有人管,而今天張質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張軒知道,自己擴軍恐怕要受到限制了。

羅汝才說道:“前事不究,你們回去之後,將各部的花名冊給我報上來。缺多少兵額也給我報上來,少多少,我給你們補多少,不能再這樣不清不楚的了。“

“是。”諸將齊聲答應道。

之前曹營在羅汝才眼皮底下,羅汝纔不去管,但是誰有多少人,他心裡都有底,但是如今的曹營兵馬灑得哪裡都是,羅汝才又沒有長千里眼順風耳,又怎麼能清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六部出現,是羅汝才統治的必然。否則這麼大的攤子無法處理。

“先徵兵十萬吧。這十萬新兵,用來鎮守江南各地,將各部主力抽調出來西征,明年上半年這事情要做好。”羅汝才說道:“張先生,你下去準備吧。”

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
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二十四章 去留?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十九章 敵襲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八章 攻城二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章 填壕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四章 餌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章 萬石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四章 水師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