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

張軒順着聲音來的的地方走過去,卻見一片空地之上,一老頭身上穿着破破爛爛的意外,拉着一把二胡,合這聲音在哪裡唱。濃重的豫音,讓張軒聽得有些不真切。

“自從垂髫入王宮,天下藩封數汴中,五方食貨舟車便,四海衣裳冠蓋通。宮中日夜聞蕭鼓,記得憲王新樂府,暗揣玉尺比珊瑚,閒向金籠教鸚鵡。鰲山城市結丹邱,步攆隨登宣德樓,三千珠履高門隘,十二樓欄夾道稠。---”

“是樂府詞。”張質說道:“居然還有人會唱,此人必不是一般人。”

張軒這才恍然覺得這種風格很熟悉,讓他想起了小時候讀過的《長恨歌》。

“可惜,如今世間多流行崑曲,寫樂府的人多,能唱的不大多了。”張質說道,對這樂府還很熟悉,說道:“天下樂府大多不脫白樂天的藩籬,他此事極言開封之前富麗堂皇之色,到此該爲一變。”

果然如張質所言。

二胡聲一轉,樂聲忽然轉悲,二話這種樂器特別能表達悲傷的情緒,連張軒只聽這聲音,就感受好像心中一痛。

“辛巳闖賊欲薄汴,血濺西城六日戰。---”

此言一出,周輔臣說道:“大膽。”說着就要上前阻止。

“慢。”張軒叫住周輔臣說道:“嘴在人家嘴裡,還不讓人說嗎?”

“是。”周輔臣是張軒的親衛,對闖王有的只有最基本的尊敬,見張軒不管,自然不會多管閒事。

這一兩句話之間,漏了好幾句,只聽老人繼續唱道:“明年捲土壓東城,雉碟烽高百里營。雲梯萬架星辰亂,鐵炮千家風雨鳴。此番一月用火攻,崩頹睥睨餘三版,三版一月不可侵,二百年來見人心。”

到此尚有慷慨激昂之意,但是幾句過後,二胡一轉,聲音又低沉了幾分,如泣如訴,悲憤難抑。

“麥青即來待麥黃,城上城下坐相望。富家積金不積穀,倉倉耀盡敞空屋。死者已果生則腹,生者豈有完骨肉。官府下令曰搜糧,抽刀控箭入人房,搜之烏有曰蠲助,珠玉還載粟空囊。銀滿一杯米一杯,豪強潛向老兵謀。老兵有米肉更有,私下屠人公賣牛,---”

唱到這裡,哀聲四起,只聽不知道多少泣涕連連,甚至哭聲壓過老人唱詞的聲音。

張軒也有幾分忍不住。

他知道城中很苦,但是卻沒有想到城中已經到這個地步,公然叫賣人肉。

張軒再也沒有心思聽下

去了。

張質卻對張軒說道:“將軍人心可用。這些人都是開封死城之中逃出來的,見多了官軍的無恥嘴臉,甚至有家人被人吃掉,對官軍恨之入骨,大人召而納之,可爲一支勁旅。”

張軒一聽頓時,心中一動。

的確,朝廷的船隊在義軍的木筏之前,也就說,這些人都官府放棄的,也不管是這些人到底是官軍看不上眼,還是船滿了帶不走,總之他們這些人都對官府心存怨意。

求一口飯吃來當兵的人很多,但是那種在戰場之上敢拼命的人卻不多。

尋常饑民根本打不了什麼大帳,一打就崩,除非督戰隊逼着,否則根本不可能拼死做戰。

而要將饑民訓練成戰士,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有一種人可以省略一些時間,就是那種與官軍有血海深仇,恨不得與之同死之人。

仇恨也是一種力量。

“哭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張軒大步走進去,說道:“哭哭就能報仇了嗎?默默自己下面還有兩個蛋-子,是不是一個男人。”

“你說什麼風涼話,你們這些賊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不知道誰在人羣之中說了一句道。

“對。”張軒說道:“我們也不是好東西。但是殺你們父母家人的人,是我們嗎?決河的人是我們吧。”

“怎麼不是你們決河。”

“用你們的腦子想想,我們都要拿下開封城了,城中的一切都是我們,我們犯得着決河放水嗎?你們和官軍有仇,我們義軍之中,有不知道多少兄弟都與官軍有仇,我只說一個人,他叫黃旭,那時候我下鄉打糧,遇見他黃家,搶了他黃家的糧食。結果黃家老太爺去報官,官兵一到,就抄了他全家。殺人淫掠。黃兄弟就加入義軍,和我一起打了過去,殺了那些狗官兵。而就在幾天之前,他捲進黃河之中。如果是我們決得河,至於讓我們這麼多人都被沖走嗎?”

“我別的不問,只問你們是男人嗎?敢報仇,敢報仇的加入義軍之中,有得能報仇的機會,如果不願意我也不勉強,在軍中做一民夫也行。”張軒輕蔑的掃視一眼。

“我參軍。我要報仇。”一個大漢站了起來,看上去他身體很壯實,但是卻非常瘦,幾乎就像是一個骨頭架子一樣。

“你叫什麼名字。”張軒說道。

“我叫葛大。”葛大咬着牙說道:“我要爲家人報仇。”

有了葛大做榜樣,不過一會功夫,就千餘人要參加義軍。張軒將葛大提

升爲把總,又將周輔臣下去當了一個把總,將多餘的壯丁加入其它的軍中,這纔算是完成了擴軍,張軒所部戰兵也達到了五千人之多。

張軒的麾下多了,也感覺有一些不大方便。

張軒麾下直接管轄七八個把總,人有些多,如果設千戶一級,一個千戶下面只有兩個把總,又有些少,張軒想了想,決定等在擴編之後,在三千人設一營,一個營官下轄五個把總。還有一個親兵隊五百人自轄。

如果將來再發展,營以上設團,團上設軍。不過,只是名字相同而已,具體編制,與現代決然不同,不過是張軒給自己留一個念想而已。

反正這營,團,軍,衛,師,指揮,廂,哨。這些字眼在古代都用於軍隊編組,張軒用這些,也不算是出格。

張軒安排了這些之後,又單獨請了那位老人,問道:“老人家貴姓。”

“老夫姓王。”老人用一種恭敬之中帶着疏離的態度說道。

“王老。”張軒說道:“這一首樂府,可是王老如做?”

“正是不才。”王老說道。

張軒心中一動,懂音律,懂作詩,可以算是高等人才了,張軒更加恭敬了,說道:“王老可願在我帳下效力?”

王老沉吟一會兒,說道:“我如果不答應,將軍您會殺了我嗎?”

“怎麼可能?”張軒說道:“合則留,不合則去,王老如果不願,我可以贈金送王老離營。”

“算了,我區區一老朽,帶着金銀走在荒野之中,是要我的命。我一家也都葬在開封城中了,只剩我孤寡一人。如果將軍不棄,老朽願意留下來。”王老說道。

張軒大喜過望,與這王老細細一談,才發現這王老是一個秀才,名王紫綬。家住開封,還算是殷實,當初也是有兒有女的。只是兒女下落如何,王老沒有說,張軒也沒有問。

張軒想了想,新設一職用來安置王老,就是主室。掌管所有文書檔案。

張軒想來王老畢竟年紀大了,讓他忙於庶務,恐怕也不能承擔了。而且掌管文書檔案之事,之前鄭廉掌管的。

不,應該說張軒所寫任何東西都是歸鄭廉掌管,隨着張軒的擴軍,營中內部的文書來往也多了起來,張軒不得不設一檔案室,掌管檔案,比如花名冊之類的東西,否則下面自說自話,豈不是怎麼幹都可以。

而且這個事情並不繁重,在文人看來也算清貴。

畢竟對張軒來說,每一個讀書人都是珍貴的。

.。www

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十九章 敵襲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八章 拷餉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
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章 天下何處安我心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十九章 敵襲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九章 搬家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八章 拷餉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十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