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

闖營一口氣,將秦軍從汝州追到了孟津。

這一場大勝,甚至是闖營有史以來,前所未有的大勝,之前的柿園之勝,也不足以與這一次大勝相比,上一次孫傳庭也是倉促出師,接任不過數月而已,而這一次卻要面對孫傳庭經驗近一年的秦軍主力。

如此大勝,豈能不慶祝。

故而闖營大營之中,歡天喜地。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李自成帶得幾分醉意,說道:“今日一戰,首功是牛丞相。我們如何得勝,打到最後,孫傳庭沒糧了,但是我們還有,此乃此戰第一功。”

牛金星滿臉紅光,激動不已,說道:“微功不勞陛下掛心。”

“來,老牛。”李自成說道:“朕敬你一碗酒。”

牛金星不敢推辭,連忙接過一飲而盡。

李信聽得不是滋味。

這一戰,糧食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保障糧食也不是牛金星一個人的事情,糧食問題,其實還是襄陽一地的糧食,有力的供應了大軍後勤。是從崇禎十五年冬,就決定定基於襄陽的決策勝利。哪裡是牛金星一個人的功勞。

不過,牛金星身爲李自成身邊的文臣之首,說是他的功勞,也不算差。

“第二功,就是李軍師。”李自成從牛金星身邊走過來,又倒了一碗酒,給李信說道:“這一戰,一步步都在軍師的策劃之中,孫傳庭也是老狐狸了,但是還是進了軍師的夾子裡面。這第二功就是軍師的,軍師請。”

“謝陛下。”李信接過酒碗,一飲而盡,有一種當仁不讓的感覺。

李信喝完酒之後,說道:“諸位且聽我一言,我李某有自知之明,孫白谷從軍多少年了,勝多敗少,豈是我毛頭小子可比,此戰,不是我勝過了孫白谷,而是陛下勝過崇禎小兒,崇禎小兒有如孫白谷,盧象升之臣而不能用,陛下唯有臣一人,卻能盡其用,這纔是此戰之勝的緣故所在。”

“對。”劉宗敏已經酒至半酣,幾乎跳到桌子之上,說道:“大哥比崇禎小兒,勝過不知道多少,這皇帝就該大哥來坐,明日我們就打進京師,讓大哥坐上金鑾殿。”

“對,對,對。”一時間衆將如劉宗敏這樣耍酒瘋的不在少數。

李自成就有幾分可笑,他在襄陽已經登基了,已經是皇帝的,但是下面的人口中稱着陛下,但是實際上也都覺得,不拿下北京,這個皇帝不過是草頭王而已。

李自成心中有一絲不舒服,不過轉瞬即逝,說道:“老劉,這第三功就是你的,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絕了孫傳庭的糧道,乃是第三功,我就不敬你了,你自己喝吧。”

“好。”劉宗敏大聲說道。隨即拎起一個酒罈子,咕咕嘟嘟的將大半罈子酒給喝了下去。

下面的軍官紛紛叫好。一時間氣氛很是嘈雜。

李自成也知道,這羣酒鬼,也就是這個樣子。喝醉之後,連玉皇大帝是誰都不知道了。李自成也無心多勸,不過他當了皇帝之後,也自重身份,不與他們這般廝混了。

正要退席,卻見張鼐走過來,將一封密信遞給了李自成。

李自成匆匆一看,獨目瞬間鎖緊了。低聲對張鼐說道:“去將牛先生,李軍師,還有顧將軍都叫過來,記住悄悄的。”

“是。”張鼐說道。

不過片刻,張鼐就將三人單獨叫過來。

李自成此刻坐在太師椅之上,用手揉揉那一隻瞎眼,將書信遞給去說道:“看看,這曹操真不是省油的燈。我們該怎麼辦?”

書信之上的內容不長,僅僅是一個結論而已,就是曹操已經大破黃得功,入鳳陽城。至於詳細的細節,要過一陣子才能過來。不過,即便是這個消息,也讓李自成感到不舒服了。

內容不長,這些人很快就看完了。

李信心中暗道:“曹營之勢已成,現在已經不可複製了。”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了,秦軍大敗,闖營只需銜尾追擊,跟着孫傳庭的敗兵席捲三秦,絕對不是問題。而此刻如果兵力向東的,即便拉了曹營的後腿,但是以孫傳庭之能,只要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想要再攻秦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很明顯,李自成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李信心中不由的隱藏了一絲憂慮。

“陛下。”牛金星說道:“這一戰,我們收降秦軍數萬,這都是經過孫傳庭調教過的大軍,只需稍稍整頓一下,就能爲我所用,打下秦地之後,收秦地之兵,何止百萬之衆,以秦軍東出,天下何人能敵,江南士卒多不堪爲兵,縱然曹操佔據了江南,也不過暫寄於曹操之手,他日從襄陽南下,取來便是。陛下何必擔憂啊。”

“陛下,秦軍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此乃千載難逢之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顧君恩說道:“而且軍中很多人都等着衣錦還鄉。此刻不好拂了衆意。”

李自成心中暗歎一聲,這一點他也知道。

跟着李自成起兵的這些人,大多都是陝西人,如今陝西遙遙在望,幾乎搓手可得。他們心中又怎麼不生氣富貴還鄉之心,即便李自成自己也難免有此想法,他離開家鄉也有好久好久了。

也不知道米脂的風景變了沒有。

“只是,就這樣任曹操得志嗎?”李自成終於說出他心裡的話。

李自成與羅汝才的關係,現在比與張獻忠的關係還惡劣,張獻忠現在還沒有與李自成撕破臉,雖然底下種種不合,但是面子上還過得去,張獻忠當大順的西王,當得還很舒服。

但是羅汝才與李自成也只剩下一張紙面上的關係了。

官軍兵敗如山倒,李自成打敗孫傳庭之後,已經不怎麼將官軍放在眼裡,但是將羅汝才卻當成了心腹大患。

“不如這樣。”牛金星說道:“陛下,可以明發詔書,下旨嘉獎,命令吳王殿下,南渡取南京,給朝廷提一個醒。”

李自成心中一聽,覺得這個事情估計也沒有什麼用處,想來曹操都打下鳳陽了,官軍也不會想不到羅汝纔想要攻南京吧。

李自成目光一掃,卻看見李信眉頭微皺,說道:“軍師有什麼想法嗎?”

李信心中有話,卻不想說。在他看來,不管與曹操的關係如何,這個時候都不應該給曹操下絆子,因爲現在雙方的主要敵人,還是官軍,這個時候下絆子,未必有用,反而顯得李自成氣量不足。

李信在李自成身邊時間長了,他也知道他這個意見定然不會被李自成採納,故而乾脆不想說,只是李自成問了,李信卻不是那種有意隱瞞的人,說道:“此刻,當籠絡吳王,畢竟吳王在東,我等後顧無憂,之前左良玉部進攻湖廣六府,雖爲白將軍所擊退,但白將軍損失非小,吳王飲馬長江,左良玉大軍必退,陛下又何必爲一時之快意,而弄的兩項關係不好?”

李自成一聽李信的話,心中頓時不高興了。

牛金星說道:“李軍師此言差矣,並非陛下自外於吳王,而是吳王自外於陛下。如果陛下不還以顏色,朝廷麾下各部將領豈不皆敢不奉朝廷之命了?”

“這---”李信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說。這根本是偷換概念,曹營與闖營之間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不知道嗎?

“好了。”李自成看向李信的眼神之中有一絲猶疑,心中暗道:“似乎李軍師一提起曹操之事,所獻之策都大失水準。”說道:“就按牛先生的意思辦吧。”

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章 岳陽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四章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
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章 取士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六十章 闖營的崩潰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二十五章 拖刀計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九章 埋伏起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四章 岳陽二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九十九章 渡江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一百零四章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六章 黑雲孤城老臣心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八章 局面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