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

大隊人馬不到,張軒的心始終懸着幾分,而此刻曹宗瑜一到,張軒的心頓時放了下去。

縱然張軒覺得以金華城中的官軍,根本攻不下西城區,但是也唯恐有別的什麼變故。

不到塵埃落定之時,誰知道戰場之上,會有什麼樣的翻轉。

不過,曹宗瑜一來,張軒就知道,金華城幾乎是鐵板釘丁了。再也不會有其他反覆了。

“末將拜見將軍。末將來遲,還請將軍恕罪。”曹宗瑜從城牆外面的木架子上直接上來說道。

張軒哈哈大笑說道:“何罪之有,你已經來得很早了。”他笑聲歇止之後,問道:“不過,你現在還能戰嗎?”

曹宗瑜說道:“能戰,只要將軍一聲令下,南陽營立即就能出擊。”

張軒看了看曹宗瑜,卻發現曹宗瑜滿頭大汗。知道曹宗瑜說着話的時候有一點逞強。

南陽營其實已經很疲憊了。

不過,南陽營疲憊,守城的騎兵不疲憊嗎?

昨日一夜跋涉,今日凌晨奪城之後,戰事幾乎就沒有怎麼停歇,一直打道現在,張軒的眼睛都已經充滿了血絲,跟一個兔子一樣。

雖然他讓騎兵士卒分配上城休息。但是在喊殺之聲中,又有多少人能酣然入睡?

所有人都在鼓着一股勁,想要一股做氣,將金華城拿下來。

“好。”張軒說道:“現在立即休息,等官軍退下來的時候,就是南陽營出擊的時候。曹將軍不要辜負了我的期望。”

“是。”曹宗瑜答應道。

士氣終究不能代替實力,不管朱大典心中殺賊的意念有多重,但是雙方的實力上的差距,終究讓朱大典徒勞無功。

只能鳴金撤退了。

官軍的鳴金之聲,就是曹宗瑜出擊的時候,曹宗瑜立即衝城門之上殺出,南陽營士卒僅僅休息了半個時辰,就再次殺出來。

如果真正交戰的話,南陽營恐怕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畢竟體力是冷兵器時代最基本的能力。

沒有體力,基本是再精銳的士卒,也打不了仗。

只是這個時候官軍的體力也到底了,士氣也到底了,這些士卒,之前不過是各家士紳看家護院的家丁而已,哪裡見識過這樣的場面。

此刻被南陽營一打,頓時崩潰了。分成一隊隊潰散開來,各找各媽去了。

朱大典麾下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的一點家丁了。

但是這一點家丁,對應滔滔賊潮,有能起什麼作用,朱大典嘆息一聲,說道:“今敗矣,各自逃命去吧。”

朱大典一撥馬往回走去,所去的地方卻不是自己家,而是府衙。

“大人,要去哪裡?”吳邦睿說道。

吳邦睿是山陰世家子弟,跟隨朱大典也有一段時間了。他想有所作爲,故而來投奔朱大典學習孫吳兵法。

“城中火藥,是你我辛苦所得,今日城之必破,我不忍這一番辛苦,落入賊手,也不想賤軀爲賊人輕賤,火藥庫所在,正我之死地也。”朱大典說道。

吳邦睿說道:“老師願去,學生願意同歸。”

朱大典看着吳邦睿堅定的眼神,說道:“好。”

朱大典跟着吳邦睿來到火藥庫之中,立即佈置火繩,靜靜等候。

不一會兒,有人來了,不是別人,正是朱大典的妻小。朱大典妻子說道:“老爺欲去,我等又怎麼能獨存。”

朱大典本想讓他們逃到鄉下,隨即又一想鄉下恐怕也有白頭軍做亂,嘆息一聲,也就不說了。

朱大典弟子親眷大概有二十多人,他們盤坐在火藥庫之中,周圍全部是堆積如山的火藥,一根長長的火繩將所有火藥連接在一起,火繩的一端,就拽在朱大典手中,朱大典另一隻手拿着一個火摺子,就等賊人進來,就點燃火繩。

“先生,學生有一問。”吳邦睿忽然想道:“取義,成仁,孰輕孰重?”

朱大典沉吟一會兒,說道:“聖人所學,盡在一個仁字,故成仁爲重。”

吳邦睿說道:“不然,當以取義爲重,不然何以稱取義成仁。”

“不過協音韻而已,文山先生言,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自然是成仁在前。”朱大典說道。

兩人談論經典,爲這個問題旁徵博引,議論紛紛,幾乎儒生也一一加入進去。

有人說,成仁爲己,取義爲人,當然成仁爲先。又有人說道:君臣之義爲忠,父母之義爲孝,忠孝乃天之經,地之理,當以取義爲重。

各持一端,似乎忘卻了他們現在在什麼地方。

其實並不是忘記了,而是很多人都害怕,生死關頭,恐懼乃人之常情,一下子死了,倒也無妨。但是如此端坐在此等死,卻是有些人不堪承受,不說點什麼,分散注意力,恐怕自己的會起身就逃。

“一羣窮酸,死到臨頭還在嘰嘰歪歪的。”門外忽然傳來聲音。隨即火藥庫的門被狠狠的踹開了,一個百戶帶着手下衝了進來。

朱大典看他們進來,微微一笑,點燃自己手上火繩。

簌簌的燃燒之聲雖然不大,但是這個時候卻分外抓人耳朵。這百戶一看,鼻子微微一抽,大驚失色道:“不好,是火藥。”

這百戶來不及下命令,自己掉頭就跑。

但是哪裡跑得掉。

這裡囤積了好幾十萬斤火藥,是朱大典以及金華官府爲了堅守金華所準備的。

這一下引燃,縱然是百戶帶着手下逃出了火藥庫,但也逃不過火藥爆炸的範圍。

“轟----”的一聲,整個金華城爲之震,即便在城牆之上,張軒也覺得腳下震動,遠遠的看去,卻見城中間一個火球爆炸開來。

刺鼻的硝煙味衝了過來,一時間所有人都覺得震耳欲聾,張軒的耳朵之中嗡嗡聲不住的盤旋,好一陣子,才消散。

“這什麼怎麼回事?”張軒說道。

自然無人回答張軒的問題。

“還不快去查。”張軒說道。

頓時不少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了。

好一陣子,有人過來,說道:“大人,乃是朱大典全家在火藥庫引燃火藥自殺了,同時一起死的,還有南陽營一個百戶。”

張軒說道:“一個百戶死了?”

“不是一個百戶死了。”這個斥候吞吞吐吐的說道:“而是一個百戶的人全死了。”

張軒深吸一口氣,努力遏制住自己的怒氣。說道:“朱大典。”

張軒也算大戰小戰打過不少了,但很少有成建制百戶戰死完了,即便是西平營夏邑之敗,也不過各個百戶損失很多,是張軒主動將這些百戶縮編重整。還真沒有一個百戶整體陣亡,一個也沒有逃出來的例子。

但是這個一股怒氣過去之後,張軒又有一陣蕭瑟之意。

“爲什麼,我也不是吃人猛獸,殺人也不多,爲什麼這些人寧可死全家,也不投降。”張軒心中暗道:“大明難道真有這麼好嗎?”

這個問題,張軒早就想問了,但是沒有人會回答他,從傅宗龍,王喬年,史可法,到朱大典。張軒見過死節之臣,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總得來說,都是人才。

但是爲什麼對義軍如此深惡痛絕?

張軒想不明白,偶爾想起如果一日自己落到絕境之中,卻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赴死的勇氣。

大概是沒有的吧。

朱大典轟轟烈烈的死了,他的死標誌着金華最後抵抗的結束。張軒各部陸陸續續的進城,白頭軍也向金華城而來。

張軒所部不得不在金華城中修整一段時間了。

不管是整頓白頭軍,而是恢復各部透支的體力,都需要時間。

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
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六章 匠作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九章 搬家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十章 收兵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一百章 俠義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一百零六章 李信之策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