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

馬鑾來得很快。

馬鑾雖然處於養病之中,但是岳陽城中很多事情,都是瞞不過馬鑾的。

千帆入洞庭的場景,自然也瞞不過。

馬鑾雖然在兵法之上,並不是很精通,但也能讀出其中不一樣的韻味。自然也顧不得小節了,匆匆忙忙來見李過。李過二話不說,立即說道:“張軒膽大包天,他準備直接進攻長沙。”

馬鑾一聽,縱然有心理準備了,但依舊爲之一驚,說道:“李將軍,如今該怎麼辦?”

李過說道:“圍魏救趙。”

隨即李過詳細解釋了一下。

很簡單,雖然張軒是逆流而上的,但是大軍在水中的行進速度,要遠遠在陸地之上,而如今明軍雖然還有一些船隻,但是根本不成規模,無法與夏軍的水師相抗衡。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北上。迫使張軒回援。

李過說道:“我準備向高將軍請兵,到時候兵分兩路,我軍猛攻武昌,高將軍進攻江陵,兩路齊發。想來張軒在長沙城下也是坐不住的。”這是李過思來想去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了。

雖然張軒繞過了岳陽城,但是後面還有臨湘何騰蛟所部,長沙還有數萬人馬,乃至長沙之東,還有章曠所部,乃至長沙以南,每一府也能抽出來一些兵力,少則千餘,多則數千。

所以,李過覺得長沙城只有死守,一兩個月之內是攻不下來的。如果隆武有高士衡的本事,如當初守開封的時候,堅持半年。張軒絕對沒有辦法在長沙城下維持半年的,特別是李過與高一功兩路北上的時候。

這是最有效的辦法。

很多時候,不能被人牽着鼻子走,要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李過之所以這樣做,其實心中也是對隆武還有一點信心。畢竟在李過眼中隆武還算是有爲之君了。

馬鑾聽了,心中所想卻與李過不同。李過所想,是如果打勝仗。而馬鑾所想,固然有如何打勝仗的成分,但是卻也有其他想法,他首先想到的是,夏軍繞過岳陽南下,這個責任是誰承擔。

這個責任,馬鑾想推都推不掉。

而面對都城受到威脅,甚至陛下都被驚動了,這個時候,卻要反攻。而不是想救駕。豈不是罪上加罪了。

甚至馬鑾不吝嗇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摩李過的想法,暗道:“忠貞營這樣做未必是爲了大明,是不是想自己擴大地盤?”因爲兩路北上,動用的都是忠貞營本部人馬,即便是打下一些地盤,也未必能說是朝廷的地盤了。、

他思來想去,覺得萬萬不能按照李過的想法去做。

馬鑾說道:“鄖陽侯,而今賊人驚動陛下。我看還是回援的好。”

李過說道:“馬大人,回援我們也趕不上了,除非擊破夏軍水師,不過-----”李過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了。

如果夏軍經營了三年的水師,那麼容易被擊敗,大夏也就不會在水師上最少投了幾十萬兩銀子了。事實證明,砸錢或許不能砸出戰鬥力,但是不砸錢是絕對沒有戰鬥力的。

馬鑾說道:“李將軍以爲賊人一定會撤軍?”

“這----”李過不知道如何說了。

這是他這個計劃唯一的漏洞了,兌子固然是一個戰術。但是夏軍的承受底線在什麼地方?李過揣測不出來,但是有一點李過卻是知道,那就是夏強明弱,在互相傷害之中,恐怕夏朝那邊能承受的更多一點。

但是不這樣做,又怎麼做?從陸地上撤退。

李過卻不敢,因爲撤退是比進攻更難的事情。

如果李過大舉北上進軍,能不能勝利,李過不能保證。但是對軍隊的控制還是能夠保證的,但是如果大舉撤退,賊人只需派一兩萬偏師,就可能擊潰大軍。

這樣的教訓在與清軍的交戰之中,有太多了。

所以,李過寧可攻,不願意撤。

“凡是還是穩一點好。”馬鑾說道:“既然長沙有爲難,我願意率軍救援,如果李將軍不願意的話,李將軍留在岳陽如何?”

“分兵?”李過皺眉說道:“這是萬萬不能的。”

倒不是李過對馬鑾有多深的感情,而且岳陽城下,深刻的認識到了雙方軍隊的差距,可以說除卻數量優勢之外,明軍毫無優勢可言。那麼是忠貞營也是一樣。

所以爲了保持唯一的優勢,李過並不贊成分兵,很容易被人個個擊破的。

兩人正在商議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卻是城陵山上的情況已經探明瞭。斥候說道:“城陵山上大概有兩萬夏軍,將旗爲曹,應該是曹宗瑜。而城陵磯有大量物資滯留,還有不少船隻,應該是敵軍輜重之所在。”

李過輕輕一笑,對馬鑾說道:“馬大人你看,張軒狂妄的幾乎沒有邊際了。其他的事情,暫且不提,先吞了曹宗瑜所部如何?”

馬鑾說道:“聽李將軍的。”

兩人達成了短暫的共識。李過有幾分迫不及待,立即命令忠貞營出城列陣,準備猛攻城陵山,將水陸要衝之地,給奪下來。

且不提岳陽城與城陵山之間的風雲激盪。單單說張軒乘船進入洞庭湖之中。

數以千計的船隻分成數十隊,向南而去。張軒站在船頭之上,向東尚能看見湖岸高低起伏之色,而往西幾乎看並不見什麼東西,之前還能遙遙看見岸邊,或者看到君山島的影子。

但是過了君山島之後,就是一片汪洋,即便是再極目遠眺,也看不見一絲不同。

知道的人,知道是湖。但是不知道人,看上去,都以爲是海了。

天下江水以長江爲最,天下湖泊以洞庭爲宗。如此開闊的景色,似乎天與地高度壓縮的極少,而寬度卻五邊的蔓延開來,整個星河都落入湖中了。縱然張軒也算是在各種載體上看過無數修過的沒有修過的美圖,但是依然覺得而今的景色,是他看過的最好的。

不過,張軒也不是來旅遊的。

這些景色僅僅在他的眼中過了一遍而已。他就將心思放在戰事之上了。

雖然在船上,但是一直有一艘艘快船迅速接近張軒的座船,然後有書信裝在竹筒之上,傳到張軒的座船之上,鄭廉整理過後,就拿來給張軒過目。

“大將軍。”鄭廉說道:“李過已經聚集忠貞營出城了。準備猛攻曹將軍。”

張軒說道:“李過反應不錯。”

張軒對這個消息,並不是太感冒的,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也算做的妥善的安排,今後一段時間,會有好幾支援軍從北方投入城陵山之中,再加上山頭火炮,還有一些船隊保持後勤供應。曹宗瑜又是一個穩重的人。

對他,張軒很放心。

鄭廉隨即將這一封情報收起來,說道:“羅岱將軍被何騰蛟包圍在汨羅江以南。”

張軒聽了忽然皺眉,說道:“怎麼回事?”

這個消息,就讓張軒大吃一驚了。

一來張軒知道,羅岱雖然魯莽了一些,做事不愛用腦子,但不代表羅岱沒有腦子。他冒過多少次險,但是很少有被人抓住的情況出現。此刻被包圍,讓張軒都有一些不敢相信了。

二來何騰蛟張軒也是瞭解幾分的,他也不是什麼用兵如神的人物,與孫傳庭那些崇禎年間的督師相比,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張軒也並不覺得何騰蛟有能力抓住羅岱的尾巴,要知道羅岱可是騎兵。

只要他想逃,應該有的是辦法。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九章 攻城三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
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六章 李過的手段第十七章 廢奴策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十二章 撤軍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二十章 黑夜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將星墜於夜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五章 猛鎮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九章 攻城三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家事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四十四章 大火箭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時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