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

九江。

雖然雙方交戰的地方,在長江湖口段,但是雙方主力卻在之地,卻沒有在湖口,曹營駐紮地在彭澤,而官軍主力駐紮地,卻是九江。

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東西。

他從不爲誰停留。

羅汝才老了,但是左良玉也不年輕了。

左良玉依舊身穿盔甲,看上去威武非常,麾下將領,在左良玉面前大氣都不敢喘一個。但是左良玉自己知道,當初視如無物的盔甲,現在已經成爲了他沉重的負擔。

以至於他每走一步都要細細計算。

計算不在衆人面前出醜,又要保持體力。

左良玉坐在主位之上,下面的人議論紛紛。說得並不是別的,就是張軒的計劃。

即便張軒嚴格保密,這麼大的動靜也瞞不過左良玉。

“好了。”左良玉集中精神,輕喝一聲。

衆將頓時不敢有絲毫言語了,一時間大廳之中靜了下來。

щшш⊕ TTkan⊕ ¢O

左良玉說道:“黃將軍。”

黃蜚說道:“屬下在。”

“如果賊人這將鄭氏的船運到鄱陽湖之中,你能怎麼抵擋嗎?”左良玉說道。

黃蜚苦笑說道:“國公,下官無能。”

什麼也不用說了,左良玉也明白。

如果黃蜚能打得過鄭芝龍,現在的局面也不會變成這個樣子。而鄱陽湖水師,到底是一個怎麼回事?不過是臨時徵召的一些民船,再加上一些從長江下游敗退過來的水師結合在一起而已。

這樣的水師,欺負一下沒有船的張軒,還是可以的,但是讓鄭氏入了鄱陽湖,那麼只要數條戰船,鄱陽湖天險,就會變得兩方面共同分享了。

而且看曹營的意思,是決計不想與他們分享的。

左良玉說道:“如此,也沒有什麼好議論了,各部整頓人馬,五日之內,入主湖口。”左良玉冷笑一聲,說道:“曹操想和我決戰,我也想與他一決雌雄。”

左良玉一聲令下,九江城頓時爲之一空,數日之內,無數船隻從鄱陽湖上轉運,大軍都進入湖口縣。

湖口縣本來就是雙方的一個附屬戰場,之前一日,也被數次圍攻。

不過,依賴後方幾乎源源不斷的支援,才保住湖口縣,不過即便如此,湖口縣城之外,也變成一片焦土。

這數日之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左良玉主力大軍到來,區區一縣根本裝不下來。一座一座營寨都湖口縣城之外展開。密密麻麻的炊煙,筆直的伸向藍天。在天空之中劃出一道道痕跡。

而左良玉這麼大的動靜,張軒這邊豈能不針鋒相對。

曹營大軍不住的收縮,各路人馬從四面八方而來,沿着規劃好的河道西側,一字排開列營,鼓角相聞,旗幟參天。

湖口縣所在地面,可以說一個半島,北面是滾滾的長江水,南邊是滔滔鄱陽湖,而西面就鄱陽湖與長江聯繫的水道。三面臨水。而湖口就是靠着長江附近。而此刻這個小小的半島之上,軍事密度分外密集。

雙方主力加在一起,就在一二十萬之間。

這一戰的勝負,將決定江西,武昌,南直隸的歸屬問題。

羅汝才也坐不住了,從彭澤也來到了張軒大營之中。

曹營高級將領除卻少數外派的,如張應元,袁時中等人,幾乎全到了。

“拜見大王。”衆人紛紛下拜。

“免禮。”羅汝才說道:“坐吧。”

嘩啦啦的鐵甲碰撞之聲,衆人紛紛落座。

羅汝才說道:“張軒,這一戰是你的提議,到底該怎麼打 ,你來說吧。”

“是。”張軒說道。

張軒深吸一口氣,這一場戰事,不僅僅是決定南方歸屬的大戰,也是決定張軒在曹營位置的大戰,如果張軒此戰能夠勝利,他不敢說成爲曹營軍中第一人,但也是軍中不可忽略的巨頭。

即便將來羅玉龍登基之後,也未必能改變這一點。

張軒手一揮,鄭廉與胡澹兩人,在羅汝才面前拉開一張地圖。羅汝才眼睛輕輕一掃,頓時目光凝住了,有些遲疑的說道:“這是此地的地圖?”

“正是。”張軒說道。

這是張軒數年來培育畫師的結果。

是一張比較精準的軍事地圖,有等高線,有海拔,有比例尺,等等。雖然因爲時代的因素,很多計算,未必沒有錯誤,但是張軒敢說,這是湖口這一帶,從有歷史到現在,最精準的地圖了。

張軒隨即給羅汝才解釋了圖上種種線條的標誌。最後放在掛在牆壁之上,讓所有人都能看的清楚。說道:“從地勢上來,看從湖口到我們這邊,是一路向上走的,是仰攻。”

“而且如今着急的是左良玉,不是我們。”

“所以,我的大戰略是以守待攻。”

“各部騎兵。”張軒看向幾位騎兵將領,說道:“都在後方待命,到大勝之後,追擊的時候,纔是諸位出場的時候。”

這一點,很多人都有預感了。

無他,這戰場太小了一點。

湖口附近的平原,倒也不小,但是要看與什麼比,作爲一場大會戰的場地,根本沒有迂迴的餘地,而騎兵是離合之兵,真正拿騎兵硬衝軍陣的都是傻瓜。而這樣大面積,騎兵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

張軒說道:“我準備,各部設壘,令火銃兵駐守。”

“火銃兵?”張軒此言一出,很多人議論紛紛。

曹營大規模訓練火銃兵之後,火銃兵的數量倒是不少,但是都是被當做輔助兵力。看押俘虜,鎮守糧道,震懾後方,這些事情纔是火銃兵改做的,但是此刻張軒拿火銃兵當主力卻大出大家的意料之外。

張軒不爲所動,繼續說道:“我已經與鄭將軍商議過了,將從鄭將軍船上借調火炮與炮手,從這裡。”

張軒在地圖之上一劃,說道:“挖一道壕溝,側面壘一道矮牆,火銃手在矮牆之後,大炮在後面一點騎兵在後機動,分兵各處,一旦前線有警,聽令支援便是了。”

在張軒的規劃之中,這是一道長達十幾裡的戰線。幾乎分爲三層,看上去疏能走馬,但是實際上卻密不透風。

不過,這種詳細到幾乎每一哨士卒的位置都標註到地圖上的指揮方式,註定要讓一些人不是很習慣。不過,大家商議了一會兒卻沒有怎麼反對。

無他,將火銃兵放在一線,讓諸將放心了不少。

進攻長江湖口段的戰事之中,各部人馬損傷不少。而火銃兵卻因爲不被人看中,並沒有打過多少硬仗,此刻將火銃兵派到前面當炮灰。正合這些將領的想法。

“這樣防禦之下,官軍久攻之下,就是我們反守爲攻的時候,到時候直接攻下湖口縣,將左營主力全部趕下湖游泳,到時候即便是不能連通鄱陽湖,官軍也沒有膽量在這裡與我們對峙了。”

張軒細細分解下來,整個作戰計劃清楚明白,一目瞭然。

羅汝才心中微微一動,心中暗道:“張軒打仗的本事,遠遠比得他這紙上談兵的功力。”

“如果左良玉不來會?你準備怎麼辦?”羅汝才問道。

“那就等。”張軒不假思索的說道:“我們固然是進退兩難,但左良玉同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好一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羅汝才說道:“說得好,今日一戰,我或許還有退路,但是左良玉卻是沒有退路了。”

羅汝才時時刻刻的關注北方戰事,左良玉不關注嗎?闖營如果在陝西站穩腳跟,對左良玉還有一些好處,但是闖營大軍倒灌過來了,左良玉哪裡有功夫在這裡對峙。

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
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章 凌濛初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四章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七十六章 戰略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一百零四章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二十六章 兒戲的造反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九章 千帆入洞庭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章 立威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