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

阿濟格得到消息,目光炯炯的看着牛金星。

牛金星戰戰兢兢的說道:“這---,這-----”

阿濟格冷哼一聲道:“廢物。”

派出的使者是牛金星的人。

畢竟阿濟格夾帶之中,熟悉王光恩的人手並不多,反而是牛金星這些投靠清廷的人,反而是對王光恩更熟悉一些。所以只能讓牛金星推薦人選去勸降。

只是沒有想到這個局面。

阿濟格要不想到牛金星代表的不僅僅是她自己,還有不少闖營的降軍。

阿濟格對牛金星的態度,微微謙和一點,說道:“滾出去。”

牛金星臉滾帶爬的走了出去。

阿濟格冷着臉靜了一會兒,李士傑走過來,說道:“八王,您覺得現在該怎麼辦?”

“怎麼辦?”阿濟格冷笑道:“一點小事,這個時候,我還會派人去羣山之中,找一些土匪的麻煩。給多鐸傳個信,讓他派人打通武關道就行了。”

“正事要緊。”

陝西方面的輜重數量本來都不多,去年河南年景不錯,再加上南陽盆地是經營以久的地方,糧草還有一些,更多糧草,是由河北運來,即便陝西方面,也可以繞道潼關。

所以武關道被截斷,對阿濟格來說,並不是一件大事,阿濟格僅僅派人防備一二就行了。

他還有將目光放在戰場之上。

阿濟格隨即出了營帳,看着南邊火光沖天,他騎馬站在高坡之上。

只見漢江遠遠的從西邊流下來,因爲距離過遠,在這裡看過去,僅僅是一線而已。

而越往東,漢江就被大部分建築物遮擋住。

這些建築物不是別的,正是樊城關,已經兩側的闖營的營寨。

此刻闖營騎兵再與清軍騎兵一兩日的交戰之中,最後終於支撐不住了。

闖營再也沒有實力反擊了。

尚可喜的進攻隨即而來。

阿濟格此刻觀戰的,已經不知道是第幾輪進攻了,樊城關已經殘破的不成樣子了。

但是在城頭之上,依舊豎着“李”大旗。

李過依舊在堅守。

隆隆的炮聲連接在一起。硝煙瀰漫之下,大隊步卒推着盾車,洶涌而上。

“奴才拜見八王。”尚可喜知道阿濟格過來,立即過來,跪倒在馬下。

阿濟格在馬上不爲所動。說道:“已經五日了,情況如何了。”

尚可喜說道:“八王,賊軍已經堅持不住了,已經開始撤過漢江了,奴才已經派人佔據漢江岸邊,派炮轟擊江面。”

阿濟格說道:“你的進展如何,我不在乎,我只在乎,還有幾日,才能拿下樊城關。”

尚可喜額頭之上,有大片大片汗珠,說道:“三日,再給我三日時間。”

“好。”阿濟格說道。

阿濟格心中暗道:“時間差不多了。”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觀看八旗營地,就會發現這些營地,大部分都已經空了。

而此刻漢江之上。

隆隆的炮聲,震耳欲聾。

一道道水柱沖天而起,這些水柱中間,有大片大片的船隻。

船隻之上,大多都是傷員。

堅持三日之後,李過就過江見了楊承祖,說明他們支撐不住了。

楊承祖見李過服軟了。

自然答應下來了,撤退計劃就已經開始了,首先撤退的人就是傷員。

三日的激戰,闖營最後的實力,也大傷元氣。

傷員之後,依次撤退的是袁宗第所部。

袁宗第所部先經歷新野之戰,然後又在樊城關下首先出戰,一戰戰打下來,傷亡慘重。

袁宗第看着西邊江邊高地之上,十幾門大炮依次對準了江中。

一聲接着一聲的轟鳴之中,將一枚枚炮彈砸進長江之中。雖然大多數都是打空了。

但是還有少數炮彈打在船隻之上。

這些船隻大多都是民船,民船的堅固程度自然承受不住炮彈轟擊。

不多船隻都被轟碎,化作一片片的殘骸。大片大片的血跡在江水之中瀰漫開來。

袁宗第一把抓住了船長的衣襟,惡狠狠的說道:“這就沒有一點辦法嗎?船上都是我的兄弟。”

這船長也沒有辦法,說道:“袁大人這岸上的事情,我也沒有辦法。

袁宗第也知道這一件事情,有一些強人所難。只能鬆手了,微微一嘆。但是雙手握緊,指甲幾乎要插到肉裡了。

“大人你看,那邊有動靜。”袁宗第身邊的侍衛大聲說道。

袁宗第頓時向那邊看過去。

卻見炮火停息了。

隱隱約約有喊殺之聲傳來。

過了一陣子,袁宗第終於鬆了氣,這樣一來。這樣一來,他的屬下就能安全的撤退了。

不過,隨即袁宗第又擔心起來了。

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李過的處境。

隨着一支一支軍隊的撤離,李過手頭的兵力。越來越少。

這樣李過手中兵力單薄,守住樊城關都是很少艱難,此刻又派一支軍隊,進攻清軍的炮兵陣地,這樊城關之中,如何吃得消嗎?

正如袁宗第所擔心的。

李過現在撐不住了。

派出襲擊炮隊的軍隊,幾乎沒有回來多少,樊城關大部分城牆傾頹。

本來就不是多結實的城牆,大多都變成一片廢墟了。清軍士卒手持大盾,順着緩坡都能衝上來。

樊城關的失守,幾乎已經成爲現實了。

李過只能用最後的辦法了。

一點火頭從樊城關上燃起,因爲預先準備好了柴薪,火藥,火油,這火焰瞬息之間蔓延開來了。不過一會兒功夫,就燃燒成一道火牆。

熊熊的大火,即便在襄陽城上也看得清清楚楚的。

水火無情。

在大火的掩護之下,尚可喜即便在督促士卒進攻。也不可能攻過去。

只是暫時鳴金收兵。

李過乘着最後一波船隻,渡河漢江向襄陽而去。

看着身後的熊熊大火,心中一股悲涼涌上心頭。

他作爲李自成的侄兒,是闖營嫡系之中的嫡系,從來是別人給他當炮灰,而不是他給別人當炮灰。

這些苦戰,爛戰,消耗戰,從來輪不到他打。

而此時,卻要將闖營最後的主力消磨在這裡,其中差別,何止天壤。

僅僅是這一戰,闖營最後的人馬就殘了大半。

而且他爲挽回最後一點兵馬,還要當初見了自己都要行禮的楊承祖求情。

心中憋屈之意,更是不要說了。

但是他能怎麼做?只能將這口氣,和血吞下去。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閉上了眼睛,似乎不忍心看北岸的大火。

如果江邊的火炮再次轟鳴起來。

一枚枚的砸在江裡。

這個時候沒有人再進攻炮兵陣地,吸引炮火的注意力。

李過只能忍着。

漢江並不算太寬,不過一會功夫,船隻就停靠在漢江南岸。

李過驚訝的發現,楊承祖居然來迎接李過了。

楊承祖他知道,他想要守住襄陽城,完成羅汝才交付給他的任務,就必須拉攏好闖營餘部人馬。

給一個教訓打磨一下,是一回事。但也不能太過。

他微笑的說道:“李將軍辛苦了。”

李過嘴角微微一籌,隨即低頭行禮說道:“末將守住樊城關,還請公爺責罰。”

楊承祖哈哈一笑,說道:“無須掛心,樊城關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你能堅守數日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區區樊城關丟掉不要緊。只要這滔滔漢水在,就是清軍越不過的天險。”

李過聽着漢水之上呼呼的風聲,心中暗道:“如此一說,我的兄弟們都白死了嗎?”但是這一句話,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出口,在喉頭轉了幾個圈,眼簾低垂,眼睛之中有些黯然。說道:“公爺英明。”

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章 家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
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七章 下蕭縣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八十八章 王太妃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章 雜務第十二章 作坊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世祖遺訓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袁時中二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四章 岳陽二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八十五章 史可法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一章 家事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