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後勤

第五十七章 後勤

曹宗瑜說道:“請大將軍放心,末將一定竭力而爲。”

張軒對曹宗瑜做事很是放心,他既然說竭力而爲,大半是能夠做到的,只是不敢將話說的太實了。留一些緩轉的餘地而已。

“還有一件事情。”張軒說道:“掌控洞庭湖以東,與江西連成一氣。保證大軍後方無憂,唯獨如此,我在長沙城下,才能安心。”

凡事未慮勝,先慮敗。此刻張軒是將自己的後背交給曹宗瑜了。

曹宗瑜做到了,張軒縱然在長沙城下,遇見了什麼挫折,還有退路。但是曹宗瑜一旦出了問題,張軒很可能回不來了。

也正是因爲,張軒對曹宗瑜最信任。所以當他冒險的時候,更願意將後方,交給曹宗瑜。看似是後勤事務,幹好是應該,幹不好是罪過,很不容易立功的事情,卻是張軒對曹宗瑜濃濃的信任之情。

江西與湖南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多兵力對峙,除卻章曠與張應元大軍對峙之外,其他的地方大多都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南方多山,山勢分割了贛江與湘江流域,也同樣分割了兩省。

不過,這些山巒,還沒有到大軍南下行進的地步。只是比較險要,大軍通行不宜,對方只要在要點佈置一點兵力,就能卡住江西方面的進軍,反之亦然。所以雙方在這一片山區之中,並沒有多少兵力。曹宗瑜很容易清掃乾淨。

有江西方面的支撐,湖北方面的支撐,更容易將這一片地域給消化掉。

曹宗瑜說道:“有末將在一日,大軍後勤輜重,就不會有一日斷絕。 只是,有些事情卻不是末將可以支撐下來的。”

張軒頓時有一些頭疼。他知道曹宗瑜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就是能保證糧道暢通,也未必能保證後面一定有糧食運過來了。

張軒一路打到長沙城下,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因糧於敵。但是湖廣雖然是大明最重要的產糧區,豐收的時候,一年糧食產量,數以千萬石之多。但是大兵往復,重役頻頻,民間也沒有多少糧食了。

而張軒勝戰之餘,軍隊規模也好像吃氣球一樣漲大,本來是一場先發制人的防禦攻勢。但是在張軒打成了一場決定隆武政權存亡的戰事,如此一來,消耗也就越來越大了。

別的不說,張軒進攻岳陽之前,不過五六萬人馬。但是如今王龍的援軍,各地受降的明軍,林林總總有二十萬上下了,如果再加上張應元所部。而明軍各部加起來,數量也是不少。

是一場可以比擬襄陽之戰的大戰。

人數暴漲,軍費開支就暴漲,糧食需求更是爆炸式增長。如果不是張軒從明軍那邊弄來並不少物資。戰事根本支撐不到現在的了。

“大將軍,湖北的糧倉幾乎全部給搬空了。僅僅剩餘各地官吏軍隊的口糧來了。”曹宗瑜說道:“而大軍糧食缺口,卻僅僅能支撐到秋收了。我們只能指望今日是一個好年景了。否則----”

湖北固然是糧食產區,甚至可以說湖廣熟天下足。但是糧食再怎麼多,也擋不住大肚漢啊。

別的不說,就說這幾年湖廣地區打了多少仗,來來去去往復廝殺,闖營,獻營,明軍,清軍,夏軍,天下各方勢力都在這裡一片土地上露了一臉。且不說打仗對地方的破壞。

單單是這麼軍隊調度,糧食都是在本地支出。湖廣都有些撐不住了。

休養生息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大片地方一到夏軍手中,就變得生機盎然,富饒無比吧。

“我知道了。”張軒揉着腦袋,一時間有一種放棄長沙之戰的感覺。

資金鍊繃緊,最多不過破產而已,但是糧食繃緊,三軍無糧則散。到時候一國國勢都能摺進去了。

糧食繃緊到如此程度。張軒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了,負責此事的姚啓聖早已跟他說過了。只是實實在在是機會難得。張軒說道:“姚先生已經給我說過這一件事情了。也給出很多辦法,以姚先生的意思,大抵要就地徵召了。這一件事情,你多給姚先生一些支持。”

從本質上,姚啓聖也不是什麼善人。他手腕硬的很,姚啓聖對張軒說明這個的時候,並沒有說具體怎麼辦,但是張軒卻能猜出來一些。張軒在亂世之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了,早已不是當然剛剛穿越來的小白羊了。

他甚至能揣測出,這一批糧食之中的含血率。

或者說,這一批糧食之中,每一千石糧食裡面有多少條人命。

畢竟被反覆收刮過的地面,想要再收刮出糧食,不可能不帶血。甚至明廷收刮的糧食,已經帶血了。

不過,張軒也做暗示。他給姚啓聖的回執之中,着重說兩點,第一,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第二,萬不可激起民變。

姚啓聖是一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該怎麼辦。恐怕湖南各地的書香門第,士紳大戶就要遭殃了。張軒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在亂世之中,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事情太多了。

不過,此刻曹宗瑜再次提起來,張軒也不大放心。

他不敢將全軍生死存亡之死,寄託在一人身上,哪怕他對這個很信任,他沉吟一會兒,讓鄭廉鋪紙。親筆給羅玉龍寫了一封奏疏,將這裡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明了,並向南京求糧食。

說實話,大夏的糧食也不寬裕。如果不是糧食不寬裕,大夏早就主動向南方進攻了。但是江南畢竟是大明的精華地帶,大夏對江南的統治,又藉助江南士紳。換句話說,大夏對江南的壓榨,其實還有很多利潤空間的。不過,這些都是江南士紳大族的利益所在。

甚至可以解釋爲統治成本。

羅玉龍借重江南士紳統治,不得不懷柔以待。但是而今兵危戰急,想辦法從江南敲一筆錢糧應急,卻還是可能的。只是看羅玉龍的手腕與決心了。而且以張軒對羅玉龍的瞭解,羅玉龍一定會這樣做的。

誰讓他名義上是一個皇帝,但是骨子裡卻是一個將軍。決計不會在戰事拖前線的後腿。

張軒寫完奏疏,立即命人快船發出,對曹宗瑜說道:“我已經向陛下求糧了,以陛下之聖明,定然派送糧草。到時候就能解我們的燃眉之急了,而且今年的收成大抵還不錯。應該能支撐不過。不要光想我們困難,想想明軍更困難了。而今這一口氣,就看誰撐不住了。”

張軒所說的也不算錯,明軍屢戰屢敗,損失大量軍隊的同時,也損失了大量的物資輜重。甚至也失去了半個洞庭湖平原,這可是湖南的重要的糧食產區。而且因爲大量軍隊損失,又重新徵召了不少士卒。又要費大量的錢糧。這個惡性循環都快運轉不下去了。

的確要比張軒艱難的多。

張軒隨即又與曹宗瑜商議如何善後。

曹宗瑜徹底的看清楚來了王龍部下的不堪,根本也沒有多過指望他們,準備將王龍派來的援軍,分別駐紮各處,成爲各地守軍。用以解放南征軍的兵力。

曹宗瑜準備再戰場往南一點的地方。有一處鹿角的地方安營紮寨,將俘虜轉化爲大夏士卒。不過,想讓這些俘虜爲張軒所用,最好的辦法,就是任用降將,張先壁是其一,曹宗瑜準備再從闖營殘部之中,挑選一二與曹營有舊的將領,提拔重用。爭取努力將俘虜轉爲己方的軍力。

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章 風起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
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三章 授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七十四章 羅汝才教子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五章 猛鎮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章 攻城三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一章 家事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闖營的戰略轉向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章 風起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章 家事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四十九章 臨淮縣之變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二十章 火併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七章 下蕭縣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