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鐵

“下官拜見節度使大人。”沈萬登出迎數裡恭迎。

張軒見狀立即下面攙扶起來沈萬登,說道:“沈兄何必多禮。”

隨即張軒與沈萬登攜手入了西平城。

張軒對西平縣根本不大感興趣,西平縣乃是一個破舊的小縣城。這樣的縣城在河南大地之上,尋常可見。

不過,張軒還是在沈萬登的陪同之下,召見各路士紳。

只是經過了劉洪起的折騰,各路士紳損失慘重,只剩下幾家了。

歷史上,明末清初這一段時間內,就是河南當地士紳換代的時間,很多明初,乃至宋元時期傳下來的大家族,紛紛不見蹤影,又有新的一批家族重新確立地方的控制權。

張軒對此也是樂見其城。

沒有了大量士紳,一張白紙好做畫,張軒當即選了這幾家士紳的子弟爲官,不過確實讓他們即日啓程去府城找張質報到。

對於這些,這幾個家族也能理解。

畢竟在中國異地爲官,對官宦人家來說,都是基本常識。

對於這些事情,都僅僅是插曲而已。

地方政務是張素的事情,張軒不想太過插手,他在意的卻是西平城西的鐵監遺址。還有礦山。

故而第二日一早,雖然下起了小雪,但是張軒依舊帶着張元海,羅岱,王大炮,沈萬登,張素,等數人,離開西平城向西而去。

朔風飛舞,寒風刺骨,出了西平城之後。就是頂風而行。

小小的雪花打在臉上,也如同冰雹一樣,讓張軒的臉上染了不少風霜之色。

身上的棉衣根本保留不住熱氣,整個人凍得僵直。

張軒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七十五里,走了整整兩日,幾乎是從張軒,第二日中午時分,纔來到了目的地,棠谿村。

一路之上,張軒聽了沈萬登說了不少,棠谿寶劍之事,什麼史記有云:“棠谿寶劍,天下聞名。”

什麼漢晉唐皆設鐵監,全勝之時有七千戶之多,天下賴以兵甲。在唐中吳氏父子作亂淮西,唐軍攻之,拔鐵監,收攏工匠西去,棠谿遂廢,不負舊觀。不過,古來相傳,依舊是當地有名的鐵匠村。所產的鐵器,爲周圍數府所用。

只是一到棠谿村,就有一種見面不如聞名之感。

棠谿是一個小村落,大抵有百十戶人家,是一個大村子,在中原亂起的現在,能有這麼大規模的村落也是難得,但也僅僅是難得而已。

不過,張軒一進棠谿之後,張軒立即感到了熱氣。

不是別的,是火爐的熱氣。

叮叮噹噹的聲音,連成一片,家家戶戶都打鐵爲生。

沈萬登說道:“這裡原爲劉氏所據,月產良刀千把。粗鐵千餘斤。”

張軒頓時皺眉。

聽起來不錯,但是細細一算,一年才產一萬兩千柄刀,十幾噸鐵而已。

如果張軒還想打造火炮,盔甲之類的,遠遠不夠。

“王大炮。”張軒說道。

“下官在。”王大炮說道。

張軒說道:“我命你爲鐵監官,整個棠谿村都劃給你,不過,這個產量不行,我不說具體數目了,總之我要鑄炮鑄甲,鑄兵器,這一切都要你來做。”

“將軍,”王大炮還沒有說話,沈萬登就說話了,說道:“此地不太平,如果在這裡設鐵監,有一點太顯眼了?”

“哦。怎麼不太平。”張軒問道。

“此地距離西平七十五里,向西翻過山,就是舞陽縣,各地的形式複雜,杆子從來不少,如果在這裡建立鐵監的話,一旦有變,恐怕救援不及。”沈萬登說道。

張軒一想,也在理。

西平已經是張軒控制範圍最西北的角落了,而這裡又在西平之西,除非在這裡駐紮大軍,否則鞭長莫及。

“沈兄覺得該怎麼辦是好?”張軒問道。

“將鐵監設在汝寧府。”沈萬登說道。

“豈不是太遠了一點?”張軒問道,各種鋼鐵企業的選址,張軒雖然知道的不多,但也知道要儘量靠近原產地。

其實如果這裡不行的話,最好的地方,應該是西平縣,不過,沈萬登是聰明人,絕對不會說的。他在西平的影響力,將這鐵監設在西平,恐怕就是身處嫌疑之地了。

“此地是汝水上游,只需放舟而下,一路路過西平縣北部,上蔡縣之西,到汝寧府。太平時節,也是繁華水道,交通便利,花不了多少時間,在這裡駐紮一批人馬,督促礦工挖掘礦石,冶煉成粗鐵,然後在汝寧打造兵器也不遲。”

“船隻夠嗎?”張軒心中一動,他首先想到的不是運輸鐵礦,而是水運在汝寧的戰略地位。

“我怎麼沒有想到?”張軒暗暗想道,他細細想想,忽然發現,汝寧府北邊的幾個縣都是建在汝水附近,要麼就是建立在汝河支流附近。

只要有一支水師的話,就很好的控制住這幾個縣。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汝水流入淮河之中,而淮河與運河相通,即便上游河道不能通行大軍,即便是將輜重放在河上,大軍也能輕裝上陣,速度可以大大提升。

“我也是傻了,被劉洪起算了一次,還看不出水道的重要性。並不是到了長江之南才重視水軍。”張軒心中暗道。

隨即從善如流說道:“既然如此沈兄就駐紮此處,監督礦山,督促水運。”

“屬下遵命。”沈萬登說道。

“王大炮。”張軒說道。

“屬下在。”王大炮立即說道。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匠作營營官了,全軍所有的兵器,盔甲,火炮都需要你來供應,軍中所有工匠,乃至治下所有鐵匠,都由你來徵召,如果大軍軍需不足,我拿你試問。”張軒厲聲說道。

“是。”王大炮說道。隨即臉上帶着合不攏的笑意,說道:“大人,我是不是也有一千畝田了。”

“對。”張軒說道:“你是營官,與各營營官待遇一致。不過你也知道,分田之事,在開春之後了。”

王大炮渾然不覺,帶着好像是傻子一樣的笑容,見誰都先笑。

對底層百姓來說,千畝良田,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而今一朝到手,王大炮幾乎快要歡喜瘋了,連張軒的威脅也不在意。

張軒在這裡待了數日,沒有再去看什麼礦山。

看了棠谿村的現狀,張軒不得不承認,他即便去了礦山之上,又能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礦石只能靠人來挖。他去了也沒有用。他不準備原路返回,而是傳令各縣準備船隻,在此處匯合,他要乘船回去。一路上也巡視一下水道的如何。

在棠谿滯留的一段時間,讓他終於想起一件事情,舞陽這個地方讓他聯繫一個後世的地名,就是舞鋼市。

雖然他不知道後世的舞鋼市在不在這裡,但是知道定然在這裡附近。

後世任何一個鋼鐵公司立基之地,定然有大量鐵礦,就近有煤礦。

而舞鋼一地更是因爲舞陽鋼鐵公司改名,更是說明了這個鐵礦之大。

對張軒來說,有煤有鐵,簡直是天賜的寶地。如果能依託此地,建立起現代的鋼鐵工業,不說別的,但凡給他數千噸鋼鐵,讓他將自己麾下武裝到牙齒,即便是八旗大兵,他也敢碰。

但是連續數日思考之後,張軒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美的白日夢。

他又不是學冶金的,對於怎麼建立一個現代鋼鐵體系,根本不知道該入什麼地方下手。

即便知道,也不是他一個人數年之內能辦到的事情。

除非在夢裡。

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十章 凌濛初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五章 峽石城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五章 離京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
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十章 凌濛初第六章 朝議大政二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章 拷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三章 搶飯第一百零四章 登基問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二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五章 峽石城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章 填壕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一百零六章 襄城之戰三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十五章 離京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三十一章 鐵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