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臨湘之戰

“轟,轟,轟。”大炮轟鳴之聲。

在岳陽以北的長江航道之上,大炮的轟鳴之聲,不住的迴盪,一場水戰已經接近尾聲了。

或許是周輔臣有絕對自信,所以他帶着船作爲先鋒出擊。衝在了最前面,就在此地遇見了一支南明水師的船隻。雙方的交鋒果然不出周輔臣所料。南明水師大部分都是民船,根本承受不住火炮的轟擊。

他們所用做多的是火箭,已經其他雜七雜八的火器,與周輔臣所部,普遍裝備的火炮,根本沒有辦法相提並論。

雙方稍稍一接觸,就確定了勝負。

不過,小半個時辰,南明水師就狼狽而逃。

周輔臣追擊了一會兒,也就不再追擊了。

因爲岳陽城已經遙遙相望了,岳陽城西的水道,是洞庭湖與長江相連接的水道,湘江的水流入洞庭湖之中,然後從洞庭湖之中流入長江之中,或許在洪水時期,有倒灌的情況。但大體也是從南向北流的。

而且這段江面狹窄。

最多不過三四里左右,在岸邊又有一處軍事要地,名爲城陵磯,乃是岳陽要衝,南北爭鋒之地。守岳陽不可不守城陵磯。故而城陵磯臨江鎖湖,上面旗幟飄飄,周輔臣一時間也不知道上面多少人,而且看上還火炮,在安置火炮,就封鎖大半個江面。就算周輔臣固然有信心,但也不敢貿然從這裡進入進入洞庭湖水域。於是就緩緩的收兵撤了回去了。沒有北上多少裡,就看見了夏軍的大寨。

正是許都駐紮的地方。

就是臨湘縣。

臨湘縣剛剛落入許都手中。

明軍固然重兵駐紮岳陽,並不是說對岳陽以北地區就沒有一點點影響力了。岳陽以北很多地方,明軍還保持軍事存在的。不過並沒有駐守重兵而已。就如同夏軍在武昌以南駐兵原則一樣。

雙方大軍相隔最少百里,中間都是緩衝區。

不過,大兵一動,這些緩衝區就必須做出了選擇。

之前很多地方都是望風而降。許都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在臨湘才受到堅決的抵抗。臨湘縣令徵召縣中民夫,再加上駐兵數千人,負隅頑抗,許都在水師的幫助之下,攻城。

不過,攻了一日,就有大炮轟開一道城牆,許都派人一涌而上,臨湘之戰的勝負,就沒有懸念了。

而這個時候,南明居然有水師來援。

於是乎周輔臣就在江面之上,與打了一仗,追擊數十里,來援的船隻幾乎沉了七七八八的。

讓周輔臣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這一戰並不是主力決戰,明軍水師主力並沒有出動,似乎明軍也帶着幾分試探的意味。

周輔臣回來之後,許都已經在清理戰場了。

現在地面上忠於大明勢力,雖然還有,但是不多了。

於是乎在許都攻克臨湘之後,不知道多士紳出來勞軍。一時間,似乎整個臨湘城就成爲了大夏的忠實子民。

周輔臣走進縣衙的時候,看見的就是這樣的情形。

大面的血跡還沒有乾涸,就有無數士紳跪倒在地面之上,向許都諂媚。

“你。”許都隨意指了一個人說道:“本將軍暫且任命你爲臨湘縣令,管理起臨湘事務,爲姚長史下屬,先將臨湘縣的局面挑起來,等姚長史到了,到姚長史那個報道。”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被選中的這個人,大喜過望,一時間磕頭如搗蒜。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達他的感激與喜悅之情。

周輔臣對此也見怪不怪了。

亂世之中,領兵大將的權力,幾乎不受限制,大夏文官體系之中,有很多人都是這樣進去,各級將領對文官的影響力也是這樣來的。周輔臣也做過這樣的事情。

許都見周輔臣來了,說道:“你們下去吧。”隨即說道:“周將軍來,卻不知道此戰如何?”

周輔臣說道:“沒有什麼意外,追到了城陵磯沒有繼續追下去了。”

“如此正好。”許都說道:“我正好像爲國公報捷,不如你們聯名報捷。”

周輔臣說道:“無須如此,這一戰我們各算各的,我現在來,不過是問水師營地的事,如果在岳陽城下對峙一段時間,現在的水師營地不足以弄納大軍。”

“現在還不用。”許都說道:“而今距離岳陽還不夠近?”

周輔臣頓時皺眉說道:“而今距離岳陽城不過幾十里,已經足夠了。”

“不夠。”許都說道,他的眼睛之中似乎有一絲瘋狂的神色:“還不夠近。”

一時間周輔臣心中冒出兩個字:“瘋子。”

作爲前鋒,許都推進的非常快,已經有前後脫節的狀況,他還不停留,似乎真的想一萬人與岳陽五六萬人馬打上一仗。

讓周輔臣幾乎無法理解,即便是當誘餌,也不應該是這樣當的。

“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攪許將軍了,不過,水師的營地,就要留到臨湘縣了。告辭。”周輔臣沒有與他一起的心思,周輔臣固然相信他的水師在江面上沒有對手。

但是水師要面對的威脅,卻並不僅僅是江面之上的,古代戰事之中,有多少水軍,都是被端了營寨才被消滅的。

周輔臣不怕水師,但卻害怕與許都聯營的話,許都戰敗會連累他的水師。

許都沉吟一會兒,說道:“也好。如此官軍大抵坐不住了。”

周輔臣聽了許都的話,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只是搖搖頭,起身離開了。

隨即有兩封報捷文書向後方而來。

此刻的張軒也在船上。

浩浩蕩蕩的船隊,幾乎遮蓋了整個江面,就規模而言,並不必弘光當初撤離武昌的船隊規模小。張軒站在一艘樓船之上,這艘樓船是一艘大明官船,有三層之高,上面裝飾的富麗堂皇,十幾張帆一起打開。更是有一種壯麗的感覺。

張軒看了兩封書信,固然爲臨湘之戰初戰告捷而感到高興,但是看了許都的決斷,頓時也擔心起來。

他最擔心的倒不是許都的冒險戰略。而是兩將不合。

周輔臣雖然是水師將領,但卻是鐵桿的豫人一派,雖然他因爲多年在水師之中,與張軒所部分分合合的。不如之前親近了,但是周輔臣依然以鄭國公嫡系自稱,曹宗瑜與周家的關係,走過好多波折,特別是周輔臣的父兄之事,但是時間久了,這些恩怨也淡了。

反而彼此同鄉之情,互相扶持之情。卻越發濃郁起來。

許都對曹宗瑜的挑釁,周輔臣看來自然要還以顏色。張軒一時間有些頭疼。當然了,他覺得也有一點怪自己,兩個將領的爵位,頭銜都差不多,許都似乎微微壓周輔臣一點。

但是周輔臣卻是水師,水師向來是獨立,也不是太鳥許都。

這個安排本身就有問題。

張軒暗道:“我還是快些去主持大局吧。”

立即傳令下去,所有船隻加速航行,輜重船先落到後面。

在張軒的督促之下,船隊的速度加快了不少。不過還不等張軒到達前線,許都已經在岳陽城北下營了,相距岳陽城不過十幾裡而已,與城陵磯,相差不過數裡,幾乎是鼻子挨着鼻子,眼睛對着眼睛了。

挑釁的意圖,沒有半點遮擋之意。

一時間,城陵磯守軍,一封封請戰書送到了岳陽城馬鑾的手中。似乎大戰就要爆發。不過馬鑾很是冷靜,將所有請戰書都給否定了,定下總戰略,就是一個“守”。

不允許擅自出擊,只需各部守好自己的位置就行。

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章 風起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
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九十章 拼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三章 劉氏跌倒,張軒吃飽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三十五章 從長計議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威遠城下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五章 猛鎮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一章 成軍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二章 家事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江南局勢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五十一章 閒言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二十章 風起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六十八章賀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