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搓扁捏圓

張軒在蕭縣大開殺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亂軍數百人之多,兼徐州土賊大小頭目十餘人,而且在動手的同時,以本部人馬制蕭縣城內,袁時中鎮城外,數萬土賊一時間被制,無一人敢舉兵相向。

張軒此刻在縣衙之中。

蕭縣是一座新城。舊城在縣城西北十里之處,距離黃河太近,爲河患所擾。於萬曆五年遷到此處。屈指也不足百年而已。

但是末世之季,即便是一座在崇禎七年就被程繼孔等人聯手攻破一次,不及修繕,只能草就而已。

張軒走進縣衙之中,大堂之上血跡未乾,剛剛有一具身穿官袍的屍體被拖了出去。張軒知道是蕭縣知縣,心中微微一嘆,波瀾不驚,只是見慣了。張軒將左右屏退,說道:“曹兄,我有意讓你代管徐州土寇,卻不知道曹兄意下如何?”

曹宗瑜一愣,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張軒微微一笑,說道:“私下說話,無須如此計較,稱爲憑之即可。”

曹宗瑜卻不敢這樣說,說道:“張兄的意思是?”

張軒心中嘆息一聲,似乎地位越高,威權也就越重,也越沒有說真心話了。張軒說道:“我意,將南陽營,與程繼孔的人馬編練成的徐州營,合爲一隊,由曹兄掌管。曹兄覺得如何?能掌握住嗎?”

曹宗瑜聽了張軒的話,似乎覺得有一些看不起他,他嘴角微微一勾,說道:“多多益善。”

張軒其實有些羨慕曹宗瑜。

張軒早就知道,曹宗瑜軍事才能在他之上。

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張軒以後世淺薄的軍事知識,學習這個時代的兵法謀略,也算是有一點成績,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了。但是曹宗瑜與張軒可以說是一起學習的。張軒對這個時代的兵法啓蒙,就是曹宗瑜教他的。兩人互相影響。

而兩個人根基不一樣。

曹宗瑜被祖父曹林從小培養,就是想讓曹宗瑜成爲一個能支撐曹家門庭的名將。而且曹宗瑜在這上面也有天賦。所以曹宗瑜的軍事素養相當高的,不管是臨陣指揮,還是衝鋒陷陣。

而張軒又不是學軍事出身的,他所謂的軍事知識,大抵還要感謝一些電視劇與學校的軍訓。除此之外,只有一些軍事理念而已,比如火器要終結冷兵器時代,火炮的集中使用,火槍兵會統治戰場,等等而已。

但是具體要怎麼做,張軒卻拿不準了。

即便張軒學習了這個時代的兵法,但是實際上優時的根基,卻決定了張軒的上限。張軒註定成就不了,那一種能以弱勝強,以寡敵衆,統合百萬之師,也如臂使指的名將。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

張軒看得出來,遠得不說。張軒覺得自己部下之中,有能力將萬人之上的將領,只有兩個,一個曹宗瑜,另一個就是老兵油子的王進才。至於其他人,卻差得遠了。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正如是也。

不過,張軒這麼着急提拔曹宗瑜,卻不是因爲他管不住四五個營。而是張軒覺得自己必須提升自己的在右軍之中的話語權。

之前,張軒統領右軍,遇事可以有幾個營官還有楊繩祖一併商議。即便他不開口,下面的人也會向着張軒。但是現在張軒部下的擴大了,決策圈,卻剩下張軒,楊繩祖,袁時中三個人了。

如果將徐州土賊之中,再納入一個人。也就是程繼孔。

這樣一來,張軒的話語權就很難保證了,畢竟袁時中雖然臣服,但是資格老,張軒不敢怠慢,楊繩祖是羅汝才親信,張軒更不敢怠慢,至於程繼孔不過湊數之人而已。

不遇見事情則罷,如果遇事三個人有分歧,張軒覺得自己恐怕很難壓制住他們兩個。張軒總不能事事與他們爭論吧。最好將自己放在一個裁決者的位置之上,這個時候在決策圈之中,有一個代張軒說話的人就很重要了。

最後再引一個入決策圈。

張軒就想到了曹宗瑜。不過,這些事情張軒卻不好細細給曹宗瑜說來,不過想來曹宗瑜也是官宦人家出身,這種幾乎淺薄的心機,也瞞不過曹宗瑜。

張軒與曹宗瑜打了招呼,隨即叫外面說道:“外面行刑完了?”

“已經完了。”秦猛說道。

張軒說道:“帶程繼孔與王道善過來了。”

“是。”秦猛說道。

不過片刻,秦猛就將兩人給帶了回來。

張軒高坐大堂之上,見兩人帶着幾分輕描淡寫的說道:“爾等可知罪?”

“撲通。”王道善跪在地面之上,大聲說道:“小的知罪。”

程繼孔也趕快跪下來,說道:“小的知罪。”

張軒看過去,王道善是完全嚇破了膽,再加上在刑場之走了一遭,此刻有如驚弓之鳥。張軒對王道善心中失望幾分,知道此人不堪一用,倒是程繼孔卻有幾分氣度,看他的樣子,雖然口稱知罪。態度誠懇,但是眼神之中,卻很是鎮定。

張軒忽然展顏一笑,說道:“知罪就行了。天下人誰不犯錯,只要知錯就改,就行了。來人上座。”

隨即有親兵搬過來兩把椅子,程繼孔扶着王道善落座。程繼孔坐定之後,說道:“謝大人。”王道善如同夢遊一般,聽到了程繼孔的聲音,才反應過來,說道:“謝大人。”

張軒說道:“其實我也知道,今日之事罪不在兩位,只是下面的人自行其是慣了,哪裡是說改就能改的。“

“對對對。”王道善說道:“大人英明。”

張軒微微點頭,說道:“不過,吳王殿下欲伸大義於天下,絕對不許麾下將士有如此不堪之行,今後回去之後,要好生整頓人馬,不可再犯。否則絕不輕饒。”

“大人放心,那些兔崽子再也不敢了。”王道善說道。

“謹遵將軍之令。”程繼孔說道。

張軒點點頭說道:“至於那些散亂人馬,就分別並與兩位軍中。

王道善與程繼孔不由對視一眼,看出了兩個人心中歡喜。

徐州土賊是以王道善,程繼孔,張方造三人爲首,但並不是說,三大寇之外,就沒有土賊。他們三人如果有如此強的控制能力,根本不會被區區一萬官軍敗得如此之慘。

他們三個不過是大頭目,下面還有零零碎碎的依附三人,半獨立的,獨立的杆子。

這一次張軒大大出手,用來立威的,就是這些人。再加上張方造的殘部,被張軒吞併了,如此一來,徐州土寇之中,數百人,千餘人爲一股的勢力,幾乎全部被吞併了。

“多謝大人。”兩人齊聲說道。

張軒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這個甜棗還真不小。

張軒說道:“而且爾等軍中老弱不少,我軍中都不許有老弱,軍紀軍法也不堪的很。必須好好整頓。這位是曹將軍。”

聽張軒介紹,曹宗瑜起身行了一個禮。

王道善與程繼孔立即還禮。

張軒說道:“曹將軍精通軍中成法,我特地派人爲兩位整頓軍中,不過,放心,絕對不會染指兩位營中的。只要學好了,我也會讓曹將軍會來,我身邊須臾離不開曹將軍。”

王道善與程繼孔纔不相信,張軒說的話,不過現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張軒即便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他們也絕對認。程繼孔說道:“屬下謝過將軍,也謝過曹將軍。”

王道善反應慢一拍,帶着幾分諂媚的笑說道:“謝過將軍,謝過曹將軍。”

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七章 下蕭縣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六章 拔營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
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九章 常國安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章 成軍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三章 鏖戰第九章 攻城三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七章 下蕭縣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四章 鄖陽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十六章 拔營第四十九章 張獻忠預謀湖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