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家書

第六十四章家書

老杜有云:“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而高一功與高夫人分開,又何止是三月。其中發生的種種事情,又何止能以“烽火”兩字概括。高一功四處打聽高夫人的消息,也僅僅能得到一些模棱兩可的消息。其中真真假假誰能知道。

此刻僅僅是看見高夫人的字,沒有看書信內容,已經有幾分忍不住了。

打開一看,卻見上面寫道:“吾侄安好,無以我爲念。甲申分別之後,不過年餘,然事事紛擾,物是人非,吾雖爲李家之婦,然亦爲高家之女。汝姑父之死,不過長輩之恩怨,不牽連於汝等。婦道人家,不諳兵事,汝所作所爲無慮於我。唯有善自珍重,保全身體而已。”

書信不長,高一功看過很多遍,但是仍然放不下來。

他看到書信最後,有很多墨點,也就明白,姑姑其實還有千言萬語要說,但是這書信是用來做什麼的,她自然也知道,並不是尋常家書,這些自然不能多寫的。

但是即便如此,也透漏出一絲讓高一功投降的意思。

這讓高一功心中更是難過。

如果天下間有誰比李過更想給李自成報仇的話,那就是高夫人了。

高夫人與李自成相互扶持十幾年,難道感情之深,還沒有李過一個侄兒深嗎?只是高夫人想的更多而已。

夏朝善待她,不僅僅是爲了她一個未亡人。而是爲了闖營殘部。她如果做出什麼事情來,影響的不僅僅是她知道,還設有更多的闖營子弟,包括高一功與李過。

高夫人與夏朝的合作態度,其實張軒招降高一功的前提,如果高夫人與夏朝水火不容,闖營曹營之間,一點緩和的餘地都沒有,張軒也就不想這一點了。

死的人死了,活的人還要活下去。

高一功也很明白,李自成當初在襄陽做的事情,太不地道了。羅汝才臨死殺李自成,並沒說什麼理虧的地方。

高一功揣摩了這一封書信良久,似乎要揣摩出高夫人當初寫這一封書信的所有心情之後,纔算是放下來了。

馬光玉說道:“將軍,我大夏求賢如渴。鄭國公跟我說了,只要將軍願意投誠,鄭國公保證你與他平起平坐,最少封國公之位。而今的局面,南明小朝廷根本不行了,將軍即便不爲自己想想,也要爲兄弟們想想。”

“兄弟們打了半輩子仗了,什麼也沒有撈到,而今只要投降夏朝,各級將領想打仗,都可以在戰陣之上,搏一個封妻廕子,不想打仗了,軍中也有授田,可以回家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小日子。也算是給大傢伙一個交代。”

“而高夫人在武昌等着將軍您。難道將軍您不想與高夫人團聚嗎?”

高一功聽着馬光玉所說的條件,已經有些心動了,如果馬光玉先於文安之進來,說不定他就答應下來。而如今他不得不陷入沉思之中。他並不擔心張軒開出的條件有問題。

高一功相信夏朝的信用,但是很多事情都在信用之外的。文安之所說的話,就好像是一根刺-插在心上,之前不去想,還沒有多在意,但是此刻卻繞不過了,只有一想,就越發覺得拔不掉了。

“代我謝謝張軒的好意了。”高一功說道。

馬光玉大吃一驚,他不知道高一功爲什麼這樣選擇,他剛剛說下面的人如何,裡面已經隱隱約約有幾分逼宮之意了。不敢再說狠話,唯恐有反作用,而且高一功在馬光玉心中還是有些積威的。他說道:“將軍,鄭國公也讓我帶給你幾句實話。曹營吞併闖營餘部,是大勢所趨,天下義軍匯聚於一,也是無可更改的,曹營爲了安撫闖營軍心,定然要在闖營之中選拔一兩個將領,進入曹營高層之中。”

“這個位置本來是李過的。”

“但是李過冥頑不靈。高將軍只有過去,定然有一個實權國公的位置,下面還有諸多老兄弟撐着。豈不比在這裡破地方好上太多太多了。如果時間長了,這位置定下來了,國公的爵位雖然還有,但是實權還能有多少,卻不知道了。”

高一功聽了馬光玉的話,非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心思。

因爲高一功拿馬光玉的話,與文安之的話互相參詳。他如果正成爲闖營一系人馬在曹營之中的代表,那麼很大機率,高一功一直在夏朝樞密院之中,根本沒有出征的機會了。

這並不是他想要的。

如果可以的話,高一功甚至想與闖營殘部做一些切割。畢竟想出外將兵,最重要的並非身後有沒有勢力,而是能並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闖營固然能撐起高一功在夏朝的地位,只是將來未必不是成也闖營,敗也闖營。

“不用多說了。”高一功起身說道:“我現在還記得,陛下在長沙接見我,賜以此劍。”他將長劍雙手捧起來,說道:“信重之恩,沒齒難報。故而不管我闖營與官軍之間,有多少恩怨,有陛下在一日,我高一功就是陛下之臣。馬兄弟,你想做什麼,我不攔着,但是我想做什麼,你也攔不住,多謝你帶來家書,恕不遠送,我等將來刀兵相見吧。”

高一功話音剛落,文安之神情就鬆懈起來。

如果有可能文安之也不願意以如此說法,說服高一功,只是而今的局面實在不是太過好,不過從常德出發數日光景,壞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先是何騰蛟大敗,賊軍直入長沙城下,又是李過所部崩潰,黨守素戰死。

這一個接着一個壞消息,就是文安之這樣的老臣,都心中惴惴。連常德軍中,也未必沒有異動。畢竟常德軍中可爲大量的湖南士紳參與,對於這些湖南士紳來說。

效忠誰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全家業。

或許有人以個人身份,爲大明效死,但並不妨礙他的家族子孫爲新朝效力。

所以連續兩戰,十萬大軍崩潰,帶來的惶恐,連明軍本身都無法避免,文安之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服,忠貞營下層幾乎都要串聯的局面。他很明白,縱然高一功不願意,一旦忠貞營士卒達成共識,高一功未必會打壓,或者違逆。

此刻不管怎麼說,高一功確定了自己的立場,縱然高一功所部會因爲內部的種種原因,或許戰鬥力不行,但是高一功所部存在的本身,就牽制了夏軍不少兵力。

這是文安之唯一能做的了。

馬光玉臉色僵硬,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對,明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他偏偏出了問題,他眼睛餘光掃過文安之,暗道:“定然是這個老貨壞了事情。”一瞬間他心中想起一事,暗道:“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馬光玉所想的硬的,不是別的,就是取了文安之的項上人頭,看高一功如何向長沙交代。

馬光玉將手按在刀上。正要拔刀,卻覺得脖子下面一涼,頓時不敢造次了。

高一功長劍直抵馬光玉的脖子,說道:“馬老弟,不要在我眼皮底下完花樣。這次看正老爺子的面子之上,我饒過你,下次可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帶下去。”

“是。”立即有兩個侍衛將馬光玉強制的壓了下去。

高一功這才還劍入鞘。

不要看高一功與馬光玉都算得上是二代出身。但是馬光玉比高一功差了老遠。馬光玉在能力上,根本不能與高一功相比。如果讓他得手了,高一功簡直可以用一塊豆腐撞死了。

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章 樊城第七章 攻城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章 搬家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
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一章 樊城第七章 攻城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五十一章 覆軍殺將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八十三章 東牀對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二十五章 論東虜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九章 搬家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四十九章 正氣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二十章 火併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七章 軸承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三十二章 回汝寧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河南之屠三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擔憂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十八章 烽火崎山路二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六十章 鑄炮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