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范文程

晌午的陽光懶懶的撒在滿是塵土的大街上。時值春末夏初,大街上飄着陣陣槐花香。槐樹茂密的枝葉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大傘給各個衚衕街道帶來了片片綠蔭。然而往日繁華熱鬧的北京城現在卻是人煙稀少。大街上只是偶爾可以看見幾隊身着勇字服的兵丁巡邏而過。入春之後京城裡“痘瘧”越發厲害了。官差整日的在大大小小的衚衕裡轉悠。一旦發現有人出痘就立刻哄出城去。城外的人也很難進來。北京城在“痘瘧”的籠罩下顯得死氣沉沉的。

此刻遠處的一頂寶藍色的官轎在這寂靜的大街上就顯得格外顯眼了。官轎中坐着的乃是清大學士范文程。官轎中的范文程一身青色的一品官服手持着朝珠正靜靜的閉目養神。可他的心情卻遠沒有他的表情來得鎮靜。前幾天晚上湯若望突然帶來了據說來自法蘭西的客人說是有要事見他。范文程原本以爲湯若望只是想介紹給他一個神甫認識。談的不外呼是些海外諸國的趣事全當一時的消遣。於是他便欣然答應了湯若望。可誰知同那人談了一夜後范文程的心事卻更重了。因爲那人帶來的不是紅毛諸國的風土人情。而是來自令人驚訝的南明情況。雖然根據那個洋人所說他只在廣州待了幾個月的時間。但從他的支言片語中范文程可以窺探出南明目前的部分情況。

“首相”、“國會”、“火器”無疑是昨天范文程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果說大清是迄今爲止最大的黑馬,那麼南明就是迄今爲止最大的“鹹魚”。誰都沒想到原本已經搖搖欲墜、面臨崩潰的明王朝會在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裡重振旗鼓。而讓這條鹹魚大翻身的正是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南明女首相。一個女子、一個海盜最終成爲一個國家的首相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這個女子在兩淮之戰的表現讓她成爲了大清的頭號仇敵。在兩淮多少八旗子弟倒在了明軍的槍口下。兩黃旗和正白旗幾乎都被打殘了。在如今那些個八旗將領一提到南明的孫露無不咬牙切齒,又恨又怕。但讓范文程真正感到恐怖的是孫露之後在“神策門事變”中的表現。范文程當然不信什麼孫露一夜屠殺百萬人的說法。從南明收集來的情報看上萬人是有的。一個女子能利用自己的新婚之夜大肆屠殺異己。這樣的魄力,這樣的心機實在讓人不寒而慄。多爾袞在剷除豪格、濟爾哈朗一黨時也沒如此的大肆殺戮。當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吳地民風柔弱。經過一翻血的洗禮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女首相。

而孫露向外公佈的那封書信更是讓整個清庭爲之震動。無論吳三桂是否真的同這事有關,對滿清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此事關係到所有漢軍的忠誠問題。一個處理不好其後果將是漢軍的大規模譁變。但這事又不能拖,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處理。最後多爾袞做出的選擇是安撫。吳三桂不但受封親王還接收了漢軍正黃旗。代替戰死的耿仲明成爲漢軍正黃旗的旗主。爲此范文程親自趕赴吳三桂的大營向他宣佈聖旨。這麼做無疑是一種賭博。若是吳三桂真是下定了決心要投靠南明那他范文程的人頭就是最好的禮物。然而事實證明他這次又賭對了。吳三桂欣然接受了清庭的封賞。或許那封信只是南明的離間計,或許吳三桂是忌諱“神策門事變”中得罪了孫露,或許吳三桂爲朝廷的誠意所感動,或許……答案究竟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范文程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務。吳三桂和那些漢軍還忠於朝廷。有這一點就夠了。他和多爾袞都明白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范文程看來孫露在這方面還是嫩了點。她若是能在吳三桂身上再多做些文章或許范文程的人頭已經被獻給了南明皇帝。那女人花了太多精力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白白放棄了許多次打擊大清的良好機會。畢竟還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娃娃啊。政治這種東西是需要歷練的。范文程在心中這樣評價着。可笑的是湯若望等人對孫露的所作所爲卻給予極高的評價。

什麼“議會”啊,什麼“清議”啊,“直柬”啊,都不過是那女人收買天下士子的手段罷了。據范文程所知那些個所謂的議員多是商賈出身。如此見利忘義之輩如何能做到“清議”。還不是同那女人一起狼狽爲奸,以下克上。而那“國會”更是藏污納垢之地。如此一來三綱何在!君臣之別何在!聖人之道何在!可江南的清流們竟然就此接受了這麼一個商賈出身的女首相和她的那些大逆不道之舉。並大肆的阿諛奉承,鼓吹什麼“天降麒麟,聖皇仁德,變法興國”。簡直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面,妄讀聖賢之書。

而那杜※#183;洛瓦還告訴他南明的水軍竟然在海上劫掠他國船隻。嗚呼哀哉,這還哪兒點有天朝上國的模樣!昨日當范文程向馮銓和洪承躊等漢臣提起此事時。衆人無不搖頭嘆息。認爲南明已經“禮崩樂壞”墮落成了“蠻夷國家”。均覺得大清纔是中華正統,擁有真正天朝上國的氣度。因此范文程對杜※#183;洛瓦所提到的“議會”之類的東西沒有絲毫的興趣。堂堂的大清朝如何能學那南明做出如此自甘墮落之舉。

其實在范文程心中對湯若望等人帶來的西學始終保持着戒備的態度。就象大學士馮銓所說的南明之所以會如此快的墮落就是因爲看了太多從西方傳來的“異端邪說”。卻將聖人之道置之不理,甚至任意歪曲。當然西學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西人能鑄造犀利的火炮和火槍。這些火器讓南明抵擋住了大清南下的鐵蹄,讓大清的八旗子弟死傷慘重。就象當年後金嚮明學習火炮技術一樣。爲了在戰場上壓制南明的火器多爾袞和范文程都不介意向西方傳教士請教西學。

但這隻限於軍事。至於湯若望等人所提到的西方體制和宗教,范文程等漢臣則報以不理會的態度。“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大清的制度是最完美,最符合聖人之道的。按照范文程的論調大清的“文武制度”是“本”,西洋的軍事裝備、科學技術是“末”。 “本”與“末”的關係是“以末固本”,是取外夷之長技以治表。因此他和馮銓等漢臣都認爲“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纔是“正道”。南明那種變法是“歪門邪道”,早晚有他們的苦頭吃。

於是范文程立刻抓住了這次機會。讓馮銓等北方儒林的代表公開向外宣稱:“南明是‘南夷’,大清纔是正統。”理由當然是南明現在那些有違聖人之道的舉措。不斷讓這些御用文人鼓吹:所謂“華夷之辨”的標準就是一個國的文治武略是否符合儒家的“萬世法”。如今南明公然打破“三綱五常”已經墮落爲蠻夷。而大清獨尊儒術,文治武略處處以“萬世法”爲準則。所以大清纔是華夏的正統繼承者。等等諸如此類的論調確實吸引了不少士人。特別是對南明變法持否定態度的腐儒不少都選擇了北上投靠滿清。畢竟多爾袞終止了天怒人怨的《剃法令》。不用“剃髮易服”再加上范文程等人的一通鼓吹讓北方想要入士的儒生又有了自我安慰的理由。於是藉着這股風頭范文程適時的向多爾袞上奏要求開科取士。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滿清迎來了它入關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士子的反應雖然沒有南明開科時那麼狂熱踊躍。但來應試的北方士子也不少。

雖然范文程對南明的做法嗤之以鼻。並千方百計的打擊對方以給大清樹立良好的形象。但在北方各地百姓對清庭的反抗沒有一天停歇過。南明在不少漢人的心目中當中享有不可動搖的正統地位。而范文程自己也有着一種難以言喻的憂慮。因爲大清在軍事上對南明已不能構成威脅。這對一個用武力強行征服另一個民族的國家來說是件異常可怕的事。沒了牙齒和利爪的狼還是狼嗎?

帶着這種與日俱增着的憂慮范文程所乘坐的轎子慢慢的聽了下來。范文程掀開布簾一看發現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目的地。於是他下了轎子邁着官步走上了階梯。可當他剛要跨進門檻時不遠處的禮部衙門裡卻傳來了一陣爭執聲。於是范文程皺起了眉頭帶着官腔命令道:“衙門重地企容閒雜人等大聲喧譁!來人。去看看發生什麼事了。”

“喳。”手下的官差領命後連忙朝禮部衙門跑去。過了沒多久便跑回來報告道:“回大人,是幾個紅毛夷在和禮部的官員爭執。據說他們是海盜。”

“海盜?”范文程本想說既然是海盜直接送官究辦。可轉念一想又改變了主意說道:“走,看看去。”

於是那官差連忙恭敬的將范文程引進了禮部。只見禮部的門口果然有幾個洋人拿着不少物品正和一個禮部的官員爭執着。禮部官員的身邊還有一個身着黑袍的神甫做翻譯。眼見范文程來了那禮部的官員連忙請安道:“下官劉鳴德,參見範大學士。”

“起來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范文程打着官腔問道。

“回大人,這幾人乃是海盜卻冒充使節。還用不知從何處搞來的贓物充當貢品要求晉見攝政王殿下。”劉鳴德恭敬回答道。眼神中充滿着不屑。剛纔從那翻譯的口中他得知這幾人都是海盜,根本沒有自己的國家,海盜能有什麼,他們帶來的貢品全是海上劫掠的髒物。所以他理所當然的決定將這樣的人趕出禮部。

可未等劉鳴德解釋完。其中一個紅毛夷卻操着流利的漢語向范文程恭敬的行了個禮道:“大人,我們是來自荷蘭的使團。代表荷蘭國想要晉見大清的攝政王殿下。我想剛纔是翻譯上出現了些誤會。”

“你是?”范文程回頭疑惑的問道。荷蘭?很耳熟啊。

“回大人,我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級商務揆一。這次使團的團長。”那人極有風度的繼續解釋道。不錯,此人便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級商務,曾經的臺灣總督——揆一。這次揆一帶領一支由五人組成的小型使節團偷偷的由倭國轉船偷渡到了清國以求同滿清達成共識共同對付南方的明帝國。由於明帝國在東亞海域享有絕對的支配權。爲了在明帝國海軍眼皮底下偷渡到清國東印度公司事先可是做了大量準備的。還特意選擇了在東印度公司去南京和談爲掩護來了個暗渡陳倉。可誰知使團帶着貢品千辛萬苦來到清國後卻遭受到了極其不公正的待遇。滿清戶部的官員一再盤問他們究竟有沒有國家、土地,是不是海盜,能不能在水下生活,貢品究竟來自那裡?

自己冒着極大的風險滿懷誠意的過來尋求合作,可對方卻將自己當作賊來防。這一切都讓揆一惱火極了。揆一知道這都是那個耶穌會士搞得鬼。“荷蘭人都是海盜,根本沒有自己的國家,海盜能有什麼,他們帶來的貢品全是海上劫掠的髒物……。” 無論在歐洲、中國,海上、還是陸地,荷蘭人總是無法擺脫可憎的天主教徒。他們佔領船道、港口,把東方城上的炮孔對準荷蘭帆船。在滿清朝廷裡充當翻譯到處挑撥離間。於是雙方很快就爭執了起來。正當那幾個野蠻人要將他們哄走時眼前這個年長的官員出現了。多年來在東方的經驗告訴揆一這人來頭不小,是個大人物。於是他趕忙以最幽雅最有禮貌的態度同這位東方官員搭上了話。

“荷蘭東印度公司?你是從巴達維亞來的吧?”范文程終於想了起來。那個杜※#183;洛瓦提起的同南明水軍交火的艦隊就是荷蘭人的艦隊。爲此他還仔細向湯若望和杜※#183;洛瓦詢問了荷蘭的情況。湯若望口中的荷蘭沒有自己的國家,整個兒就是由海盜組成的烏合之衆。不過眼前的這個人還算懂禮數。

“哦,是的大人。我們從巴達維亞來。巴達維亞議會向您致敬,我的大人。”揆一激動的回答道。終於見到一個稍微有見識的人了。揆一覺得希望就在自己的眼前。

又是議會。真不知道這些紅毛夷和南明爲何如此熱盅於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制度。不過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盟友。於是范文程對着揆一傲然的說道:“攝政王殿下此刻正外出作戰。本官是內閣大學士范文程。有什麼事就同本官談吧。”

【……】@!!

()

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7章 投命狀第7節 盛宴(二)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1節 帝都風雲(一)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44節 蕙露軒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九節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二十八節第7節 盛宴(二)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30節 隆武皇帝(下)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二十五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5節 暗戰(一)第30節 編制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9節 朝貢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15節 本相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4節 風口浪尖(四)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四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6節 新朝官制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1節 姻親之盟第2節 藩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24節 東路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11節 殿前論戰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9節 新安財閥第10節 驚變(一)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8節 兩京風雲
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7章 投命狀第7節 盛宴(二)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131 投無路滿人附蒙古暗較勁土汗大斗法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1節 帝都風雲(一)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44節 蕙露軒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九節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二十八節第7節 盛宴(二)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30節 隆武皇帝(下)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二十五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5節 暗戰(一)第30節 編制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9節 朝貢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15節 本相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4節 風口浪尖(四)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1節 徐州雪夜(上)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四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6節 新朝官制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1節 姻親之盟第2節 藩王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7節 再戰松山(上)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24節 東路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11節 殿前論戰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9節 新安財閥第10節 驚變(一)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第38節 兩京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