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

懷揣着對不可預知未來的憧憬,夏家人最終在指定時間抵達了瀋陽城。由於夏允彝依舊還是待罪之身,因此他一到瀋陽便被交接給了瀋陽官府,等待撫順來的官差將其押解往撫順的流放地。夏母原本想隨丈夫一同去撫順,但最終還是被兒子勸阻了。畢竟比起小小的撫順城來,作爲遼薊首府的瀋陽無疑是要安全得多。而夏完淳也決不會放心把自己的老母和妻子留在遼東那些偏遠的小城鎮的。好在通過幾個遼東籍戰友的推薦,他很快就在瀋陽城內找到了一處幽靜的四合院。在妥善安置完家人後夏完淳終於得以安心地前往遼薊陸軍府報到了。

深秋的瀋陽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由於這裡曾經是後金的國都盛京,因此比之遼東的其他城市來這裡無疑是多了幾分莊重與肅穆。特別是那筆直交錯的街道,總能給初來乍到者以整潔的良好印象。踏着枯黃的落葉,望着周圍熱鬧的街市,夏完淳很難想象這座城市一年多前纔剛剛經歷過炮火的洗禮。更難想象這裡曾經是滿人的僞國都。事實上如今的瀋陽城除了城中擁有濃郁滿州特色的建築外,已經很難感受到滿人的痕跡了。街市上的行人均是漢人打扮,店家掛的招牌也多用漢字書寫的。惟有偶爾從行人口中蹦出的幾句番話以及那些宮高殿低的特色建築,提醒着夏完淳這是一座多民族雜居的城市。

在向一隊巡邏的憲兵詢問後,夏完淳很快就找到了遼薊陸軍府。這陸軍府本是僞清的兵部所在地。第四軍團佔領瀋陽之後,軍團長黃得功便將自己的行轅設在了此地。從那時起這裡成了整個遼東軍事系統的統帥部。而遼薊陸軍府也像它的主人一般,從頭到腳都散發着肅殺的氣息。這種氣息讓夏完淳覺得既熟悉又興奮。卻見他整整了自己的軍裝後,便大步走進了陸軍府。

與夏完淳想象中的差不多,作爲遼東軍事中心的遼薊陸軍府忙碌而又嚴肅。院落中,長廊上,門廳裡,不時的有身着軍服手持文書的軍官匆匆走過。不過總有幾個軍容不算整潔的軍官會打破這種嚴謹的氣氛。他們三三兩兩地談笑着,並不時地發出爽朗的大笑聲。對此夏完淳並沒有太在意,他知道那些人大多是負責作戰的前線指揮官。用不了多久自己便會成爲他們其中一員的屬下或是戰友。

然而當夏完淳從這些個軍官面前走過時,他們幾乎同時停止了談。開始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起他來。夏完淳心裡清楚那些人是在注意自己的軍銜。由於依照野戰軍的傳統,炮兵、騎兵往往比步兵更有晉升的機會。而他原先所屬的獨立教導騎兵團更是在女皇登基後被欽點爲御林軍。因此雖然現在的夏完淳不過才19歲而已。但在他到達遼東時,其軍銜已然升到了少尉。一個少年頂着與其年齡不相稱的軍銜,自然會引來前輩們懷疑的目光。他甚至覺得那些軍官會認爲他是依靠某種關係纔得到今天的地位的。這樣的想法讓夏完淳頓時就萌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羞辱感。卻見他當下便攥緊了拳頭,不過臉上卻依舊還是保持着冷峻表情,在衆人的目視下從容地穿過了院落。

不過夏完淳在院落中的受到的挫折似乎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相反前輩們懷疑的目光反倒是激起了他心中的鬥志。讓他不禁在心中暗自發誓,日後定要在遼東建立起與自己軍銜相符的武勳。於是在經過了一番報到與登記之後,他終於如願以嘗地拿到了自己的調令。面對着文書上所寫的內容,夏完淳不由皺着眉頭嘟囔了一句道:“第十五步兵師?庫布勒哲庫?”

就在夏完淳拿到自己調令的同時,在大元帥黃得功的辦公桌上同樣擺放這一份屬於他的調令。這是一份來自南京的聖旨,其內容也很簡單,要他率領遼東衆部落的首領即刻起程面聖。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朝廷對黃得功這幾年在遼東功績的大加讚賞。照理說帶着夷酋和大量的貢品班師回朝,凱旋而歸,這本是一件令人振奮的美差。特別是對於一個武將來說,這樣的差使,意味着榮譽、意味着官爵、意味着數不盡的財富。然而面對這樣一份聖旨,黃得功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

這倒不是因爲黃得功性格高傲視功名利祿爲糞土,也不是因爲他覺得自己不夠格封妻廕子。事實上這些榮譽和官爵正是他多年征戰以來一直追求的東西。封妻廕子更是他經常夢見的一個場景。然而當皇帝的一道聖旨真的擺在他面前時,他卻在這個時候猶豫了。

黃得功雖是個粗人,卻絕對不是一個蠢人。他書讀得不多,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還是略知一二的。特別是之前的明朝在對開國功臣的處理,更是對這些古老典故的完美詮釋。雖說孫露在這方面向來大度,也從不嫉妒賢能。完全不是那些刻薄寡恩的朱家兒郎可以比擬的。可皇帝終究是皇帝,爲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她真的會容忍他們這些掌握兵權的軍團長繼續存在嗎。況且自己還不是隨皇帝一同起家的貼心嫡系。想到這些黃得功的心情便開始不自覺地沉重起來。擺在他面前的那道聖旨轉眼間就是成了他眼中的催命符。正當黃得功愁眉不展之時,門外的衛兵突然進來通報道:“元帥,閻參謀長求見。”

閻應元?他來幹什麼?莫不是他也知道了聖旨的事吧。也罷,這事自己一個人瞎猜也總不是個辦法。於是黃得功皺着眉頭思略了一番後,便點頭答應道:“請他進來吧。”

可黃得功的話音還沒來得及落下,門外就響起了閻應元爽朗的大笑聲:“不用了元帥。我老閻不請自到了。”

“哦喲,什麼風把咱們的閻大參謀長也給吹來了啊。來人啊,快快上茶。”眼見老戰友已然站在門口,黃得功三步並作兩步着上前熱情招呼道。

“這時候還能有什麼風。當然是從南邊吹來的風咯。”閻應元說罷,倒也不客氣,當着大元帥的面便大大咧咧地坐在了太師椅上。

黃得功何嘗聽不出閻應元的一語雙關。卻見他順手屏退了一旁的侍衛,乾笑了一聲回答:“閻老弟說得是啊。瞧我這糊塗的,現在是南季風期,刮的自然是南風。”

“那裡,元帥您可不糊塗。不過您要是再裝糊塗的話,可就真的看不起我老閻了。”閻應元擺了擺手正色道。

眼見閻應元這麼一說,黃得功先是愣了下。繼而長嘆了一聲,繞回了自己的案牘,取出先前的那份聖旨道:“這是剛從南京傳來的聖旨。”

“是讓您回南京吧?”雖然已經猜到一二,閻應元還是試探着問了一下。

“恩,皇上要老夫攜巴爾達齊等遼東各部落頭人一起進京納貢。”黃得功憂心忡忡地點了點頭道。

“哦?如此說來,那可真該恭喜元帥,賀喜元帥了。”閻應元聽罷,立刻便起身向黃得功拱手道賀起來。

然而黃得功卻只是苦笑了一下搖頭道:“道喜?老夫真看不出這喜從何來啊。”

“怎麼元帥?難道您還沒理解皇上的意思嗎。您之前率領四軍將士浴血沙場,攻取遼東,直抄建虜老巢,已建下不世的武勳。如今又攜遼東夷酋向我天朝上國納貢稱臣,那更是會被載入史冊的功績。到時候皇上定會給您封侯進爵,至於封妻廕子更是不在話下。如此喜事,屬下又怎能不給您先道個喜呢?”閻應元侃侃而談道。

“咳,閻老弟你什麼時候也學會了那些奉承話了。什麼不世武勳啊。我等武夫哪兒有這等的手段。還不是仰仗了當今皇上的英明決斷。承蒙皇上的厚愛,老夫能被封爲大元帥已是皇恩浩蕩了。老夫又怎感奢望封侯進爵呢。”黃得功連連搖頭道。

“原來如此,元帥是怕到了南京會被皇上鳥盡弓藏吧。”閻應元冷不丁地接口道。

“閻老弟,瞧你,又在拿老夫說笑了。”被閻應元一語道中心事的黃得功連忙尷尬的笑道。

“元帥,您應該知道屬下這話不是在說笑。”閻應元忽然臉色一正,肅素然道。而此時的黃得功亦低下了頭表示默認。見此情形閻應元便緊接着繼續說道:“元帥您的英勇,您的善戰,一直以來都是四軍將士們的驕傲。但是中原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天下也已經太平,這一天終究是會到來的。屬下不想講什麼大道理。只想提醒元帥,皇命難違啊。”

“咳,老夫何嘗不知皇命難違呢。可這聖意更是難測啊。況且你也知道,老夫的出身並不光彩。”黃得功含蓄的說道。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家底並不乾淨。早年出任江北四鎮之時更是以跋扈著稱。據說南明的弘光帝有一次降旨與他。可跪在地上接旨黃得功越聽越不舒服。於是他當下便跳了起來大叫:“什麼勞子聖旨,老子沒聽見!”

當然同樣的事情,黃得功是絕對不敢再在中華朝重演的。如今他雖是堂堂的護國大元帥,可能立即調動的兵馬,卻遠沒有他以前作總兵時多。軍隊的制度化以及嚴明的紀律,讓高級將領很難再像從前那般將國家的軍隊據爲己有了。因此自從投靠孫露之後,黃得功就一改往日囂張的氣焰。不但處處低調行事,還爲國家立下了不少漢馬功勞。然而他卻始終擔心新女皇會因爲自己從前的所作所爲,而對自己心存猜忌。

“元帥,此言差矣。元帥雖算不上皇上的嫡系,但也算是同皇上征戰多年的老將。應該知道當今皇上爲人坦蕩,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皇上若是真對元帥您有所猜忌,當初就不會讓您指揮第四軍團。更不會讓您擔當收復遼東的重任了。”閻應元語重心長的說道。

其實對於黃得功的這些心病,閻應元同監軍樑權可早有察覺。由於身爲監軍的樑權可乃是廣東一系的將領,不便同黃得功談及這些事。因此這開導軍團長的任務便落在了閻應元的肩頭。就目前來看,他的一番循序漸進的開導似乎已然有了些效果。覺得閻應元說的極有道理的黃得功,若有所思着附和道:“是啊,皇上爲人向來坦蕩。如此說來倒是老夫多慮了。”

“其實,元帥會有那樣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歷來掌握兵權的藩鎮,都是皇帝的心腹大患。沒有一個皇帝會不想削去將帥們的兵權以防他們起兵造反。因此,這兵權遲早都是要收歸回皇上手中的。至於何時收?怎樣收?不僅取決於皇上的聖意,更取決於臣下的表現。”閻應元意味深長的提醒道。

“臣下的表現?”黃得功眉毛一挑反問道。

“是的。君不見昔日北宋的石守信、王審琦杯酒過後功成身退。而前朝的藍田等諸將慘遭滅門。這其中固然有君主的性情差異的作用。但臣子們不同的表現,也是導致最後不同結局的一個誘因。”閻應元直接擡出宋、明兩朝的例子解釋道。

而他的這一招也確實管用。卻見黃得功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多虧了閻老弟這一番提醒,讓老夫茅塞頓開。老夫這就讓家人準備行裝隨老夫一同南下,也好向皇上表明老夫的心跡。”

“元帥能如此看得開,屬下也就放心了。其實,據屬下所知這次去京城的似乎不只有元帥您一人。姜鑲、遊沛龍等軍團長也會陪同科爾沁部吳克善親王等人一同去京城面聖。”閻應元適時地補充道。

“哦,姜鑲、遊沛龍也收到皇上的聖旨了嗎?”黃得功微微一驚道。在他看來這確實是皇帝想要收回兵權的一種信號了。

“這個屬下並不清楚。屬下只知道是科爾沁部吳克善親王自個兒要求向朝廷獻降納貢的。姜軍長和遊軍長或許覺得此事是關重大才會一同配那蒙古王爺進京的吧。”閻應元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這麼說來姜鑲、遊沛龍他們是逮到了一個蒙古王爺,急着想進京邀功去咯。”黃得功半開玩笑的說道。其實他也清楚科爾沁部的蒙古王爺,遠比自己這裡的土著酋長要值錢得多。至少,他們的歸附能讓中**隊進一步控制漠南蒙古。

“元帥您這可就猜錯了。據說讓吳克善決定歸附我中華的不是第三、第五軍團的雄壯之師,而是一份家書。”閻應元搖了搖頭道。

“家書?”黃得功驚愕地問道。

“是的,一份來自南京的家書。”說到這兒,閻應元的嘴角掛起了一絲得意的微笑。

【……第二節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12節 驚變(三)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七節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6節 虎狼之師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節 新加坡總督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31節 宗族會議第五節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3節 求援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33節 交易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十九節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3節 芝蘭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1節 禪智寺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節 藩王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節 風口浪尖(三)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1節 皇宮深院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15節 暗戰(一)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33節 交易第24節 君與臣(下)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二十六節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5節 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節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3節 休整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7節 茶與茶杯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13節 巾幗英雄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6節 五月內閣第10節 驚變(一)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楔子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第九節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4節 狗熊?英雄?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13節 血染東直門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四十四節第23節 父子君臣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四十五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
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十一節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12節 驚變(三)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七節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6節 虎狼之師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節 新加坡總督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31節 宗族會議第五節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3節 求援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33節 交易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十九節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33節 芝蘭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1節 禪智寺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節 藩王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3節 風口浪尖(三)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1節 皇宮深院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15節 暗戰(一)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33節 交易第24節 君與臣(下)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二十六節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5節 奇貨可居第二十九節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3節 休整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7節 茶與茶杯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13節 巾幗英雄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39節 搏弈之間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6節 五月內閣第10節 驚變(一)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楔子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第九節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4節 狗熊?英雄?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13節 血染東直門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四十四節第23節 父子君臣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四十五節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