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帝都風雲(一)

隆武六年應該會是個好年頭吧!在新年的鞭炮聲響撤中原大地時,幾乎隆武朝的每一個老百姓均在心中如此這般地祈禱着。年底時首相大人率軍北伐以及宮中蘭妃娘娘身懷龍子的消息都讓老百姓覺得太平日子就快來臨了。然而新年煙花的硝煙還未散盡,接二連三的變故卻徹底打亂了人們除舊迎新後的喜慶氣氛。牧野大捷、首相遇刺、滿清投降……從前方傳來的戰報讓人們的心時而緊抽;時而又欣喜若狂。而這種的焦慮不安的心情也在隆武六年的農曆二月上升至了極點。還未來得及慶祝滿清投降的南方百姓首先接到的卻是隆武帝駕崩的噩耗。隆武帝的突然駕崩使得之後滿清投降、北京安然無恙的捷報均顯得黯然失色。各種流言蜚語就象細砂一般蔓延到了黃河以南的沒一個角落。於是顧不得慶祝國家統一的人們,又開始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重新揣測起隆武六年的時運來。

其實不僅僅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就算是身處旋渦深處的當事人,亦被這迅速變化着的事態搞得有些辯不清方向。原本以爲死定了孫露卻大搖大擺的出現在了北京城頭上。原本該是大明中興之主的隆武帝卻突然這麼莫名其妙的駕崩了。短短十數天裡,急轉直下的形勢讓衆帝黨驚愕不已。而層層的疑問更是讓他們輾轉反側不能心定。向來健康的隆武帝怎麼會突然暴斃?之前有沒有過預兆?是真的病逝?還是有人暗害的?沒了皇帝帝黨日後又該何去何從?

同樣的疑問自然也都浮現在了衆帝黨的心頭。卻見此刻的密室之中,包括顧炎武、陳貞慧在內的衆多帝黨清流各個愁眉苦臉,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樣。與之相對應的錢謙益、何騰蛟等人則悠然自得地坐在太師椅上,大有勝券在握的架勢。而向來都與陳貞慧等人同仇敵氣的夏允彝這次卻坐在角落裡默不作聲。眼看着現場的氣氛越來越詭異,按耐不住心中憤慨的陳貞慧頭一個站起身發話道:“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皇上怎麼會就這麼突然去了呢?夏大人,你等這些日子一直都守在皇上身邊,總該給衆人一個交代纔是!”

本就心虛的夏允彝被陳貞慧這麼一點名,當下就象是隻被踩了尾巴的貓一般,也跟着跳起來反駁道:“陳居士,你這算什麼話!當初皇上決定在永福宮閉關祈福,發下旨意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打攪。可誰又曾想到皇上會在一夜之間駕崩呢。”說到這兒,抹了一把眼淚的夏允彝立刻又捶胸頓足着大聲哭訴起來:“皇上啊,皇上。您怎麼就丟下臣等不管了呢。早知如此臣那時就隨您一起去了,好歹也能繼續服侍皇上。省得現在又要被人懷疑啊,皇上……”

眼看着夏允彝有些做作的哭訴,其他的帝黨們也開始跟着兔死狐悲地抹起眼淚來。一瞬間屋子裡充滿了鬼哭狼嚎之聲,搞得陳貞慧反倒是不知如何是好了。見此情景,在一旁觀察許久的顧炎武突然發話打斷了衆人的哭訴,“諸位請節哀,如今的大明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不是我們大夥唉聲嘆氣,自怨自哀的時刻。別忘了孫逆還掌握着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地盯着京城。我等身爲大明的臣子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力保大明的正統毀於賊人之手。”

顧炎武的一席鏗鏘有力的說詞,頓時就讓整個房間又安靜了下來。剛纔還在乾嚎着的衆人立刻又換了一副嘴臉,紛紛點頭稱是起來。其實,顧炎武本人在聽到隆武帝駕崩的消息時也曾茫然不知所措。一向以隆武帝私人幕僚自居的他怎麼都沒想到。半個月後當他再次回到京城時,得到的竟會是這麼一個噩耗。想來自己這些日子奔走於江左各地,聯繫各方勢力靠得就是隆武帝的名號。如今皇帝一死,天下無主人們又憑什麼來支持帝黨呢?而隨隆武帝的突然駕崩使得他在帝黨中的地位也是一落千漲。不過顧炎武對於個人的得失倒並看得太重。他更焦慮的是帝黨如今進退兩難的處境。於是在自憐自艾一番後他很快就意識到了儘快擁立新皇的重要性。更看出瞭如今在帝黨中唯一有實力充當主心骨的當屬錢歉益等人。顧炎武雖對這個東林魁首並沒好感,但爲了不讓帝黨就此瓦解成一盤散砂,他最後還是決定聽從錢歉益的調遣。卻見此時的顧炎武又朝衆人做了一個揖繼續說道:“依在下愚見,我等首先要擁立新主以定民心;其次就要查清楚皇上的死因,還天下一個交代!”

“顧先生言之有理。我等不能讓皇上死得如此不明不白,更不能讓奸人逆黨就此篡取天下。”激憤異常的陳貞慧也跟着附和道。在顧炎武的暗示與慫恿下,他很快就在心中將隆武帝的死亡記在了孫露頭上,更在心中燃起了冉冉的鬥志。其實,不僅是陳貞慧燃起了鬥志,其餘的帝黨衆人也是火藥味甚重。不同的是陳貞慧等人一心爲了保全朱明皇室。而其他人則是爲了爭奪皇位繼承人而爭論不休。

“是啊,應該追究真兇纔是!”

“不,應該先擁立新主。”

“依老夫看,潞王殿下寬厚仁德,乃是新主之選。”

“潞王不行。神策門之變後潞王便隱居靈隱寺不在過問俗事了。要我看還選魯王吧。魯王殿下膝下還有兩個世子呢。”

“皇上留有皇子爲何要轉立藩王!”

眼看着衆人互不相讓,各個擺出一副擁立皇室正統的架勢,許久沒開口的錢謙益果斷地一揮手開口道:“諸位先靜一靜,靜一靜。都什麼時候了,咱們可不能先自亂了陣腳啊。”

“錢大人所言極是。大敵當前之機,我等因同仇敵愾纔是。”先前還在同人爭執的夏允彝連忙將話鋒一轉,跟着附和起來。卻見他又回頭向張慎言問道:“張大人,您在這兒的資格最老。還是您提個意見吧。

“新皇擁立乃是關乎社稷的大事。老夫覺得還是應該從長計議纔是。”張慎言撫着鬍鬚搖頭道。

“可現如今皇上駕崩的消息已經傳便了大明的每個角落。那孫逆更是蠢蠢欲動。新皇的人選每推遲一天,我大明皇室就多一份的危險啊!依老夫看還是該象顧居士所言那樣,儘快擁立新皇纔是。其實也不用多想,太子殿下乃是先皇的獨子,理應擁立太子殿下才是。”何騰蛟一聽要將立帝的事推遲,連忙激動的嚷嚷道。

“其實,老夫也未嘗不知其中的利害。只可惜太子殿下太過於年幼。匆忙擁立幼主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呢?”張慎言憂慮的說道。其實張慎言只說出了自己心中一半的憂慮。至於他的另一半憂慮則是來自於太子的母親孝慈太后。隨着隆武帝的駕崩,蘭妃也母憑子貴一舉榮升爲孝慈太后,與原來的李皇后分隸兩宮。而孝慈太后同錢歉益之間的特殊關係也是人所公知的事。一但擁立太子爲帝,那必然會出現太后攝政的情況。相對應的錢歉益也會跟着水漲船高。張慎言雖對孫露有着諸多不滿。但他加入帝黨卻是爲了維持朱明皇室的正統。打倒了一個奸相,卻培養起一批外戚,這樣事是張慎言不希望看到的。

“張大人,所言差矣。皇帝就是皇帝。先帝是個勵精圖治的賢明之君。相信太子也一定繼承了先帝的賢明。只要我等同心協力輔佐幼主,又何愁不能中興我朝。至於天下人信不信服,這一點請張大人放心。至少有不少仁人義士依舊會奉幼主爲正統。”何騰蛟以嚴厲的語氣不甘示弱的說道。

眼看着何騰蛟等人一副旨高氣昂的態度,張慎言亦在心中無奈地搖了搖頭。卻見他輕輕地嘆了口氣道:“咳,錢大人啊。你爲何如此快就公佈了陛下的死訊。”

“張大人,您也要理解老夫的苦衷啊。老夫也不想如此倉促地就公佈皇上駕崩的消息。可不知是誰,率先向外透露了消息。至使京城上下一片沸沸揚揚的。老夫不得已纔跟着昭告天下的。”錢謙益苦着臉解釋道。而張慎言似乎並不吃他這一套。卻見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錢謙益後,漠然地說道:“罷了,罷了。老夫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們自己做主吧。”說罷張慎言擺了擺手,就又坐回了位子不在發話了。

看着張慎言憂心忡忡而又無可奈何的模樣,一旁的顧炎武心中也是頗有感觸。他曾經也象張慎言這般質疑過錢謙益等人。準確的說他到現在都不相信他們。然而同張慎言一樣,顧炎武最後也選擇了妥協。不爲別的,只爲日後坐在龍椅上的天子依舊姓“朱”。想到這兒,顧炎武不禁收起了心中的無奈,轉而又附和何騰蛟道:“既然如此,我等還是照何大人所言擁立太子殿下登基吧。錢大人,您說呢?”

“這個啊。老夫可不敢妄言,還是要看看諸位大人的意思。”錢謙益嘴上雖說着“不敢妄言”,可他臉上的表情已經清楚的告訴別人他真實的想法了。在場的官僚士紳也都是些在官場久經磨礪的老手,怎會品味不出其中的奧秘。就算是心中留有異議的人,眼看着周圍的情勢,亦不得不作出了讓步。果然,錢謙益的話音剛落一干官員們就緊跟着拱手附和道:“我等願意奉太子殿下登基!”

當顧炎武拱手說出願意奉太子爲帝時,他的眼睛下意識地投向了密室的一處屏風。他知道此時此刻一雙銳利的秀目正透過屏風暗自觀察着他們。這雙秀目的主人正是孝慈太后芝蘭。之前帝黨的多次秘密集會她也曾在屏風後頭的暗閣中偷聽過。但都沒有這次來得驚心動魄。芝蘭此次前來的目的自然是爲了自己兒子登基的事。因此當聽見衆人潞王等藩王爲帝時,芝蘭的心緊張得都快跳到嗓子眼了。但聽到張慎言極力反對擁立自己的兒子,芝蘭更是恨得牙癢癢。直到衆人答應發誓擁立太子登基後,她的一顆懸着的心這纔跟着放了下來。不過有些事,有些人卻深深地印在了這位孝慈太后的腦海中。

眼看着衆人陸續離去,密室中只剩下了錢謙益一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的芝蘭不禁鼓掌讚歎道:“今天多虧有義父頂力相助。我兒纔有幸榮登大寶。他日我兒坐上龍廷後一定不會忘記您這位外公的功勞。”

“那裡,那裡。只要到時候太后別望了老夫這個乾爹就行了。”錢謙益撫須大笑道。

“怎麼會呢。女兒無論在何時何地終究是爹爹的女兒嘛。再說沒有爹爹又哪兒來女兒的今日呢。”芝蘭嗲聲嗲氣的說道。

“話可不能這麼說。若是沒有女兒你先前的一番指點,將皇上駕崩的消息放了出去。爲父也很難搞定那些個老頑固啊。”錢謙益以讚許的目光緊盯着芝蘭道。

“女兒這還不是同爹爹學的。看什麼魚,下什麼餌。那些個‘清流’向來自命清高。只要給他們指明一個‘奸臣’,再扣上一定‘忠君愛國’的大帽子,那還不是叫他們做啥就做啥。這就象是一條狗,你給了它一根骨頭,它就不會再去亂咬其他東西了。”芝蘭冷冷一笑道:“再說有孫露那女人在,量那幾個老東西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還不是要緊巴巴地來求咱們。”

“啊呀呀,女兒啊,你的措辭還真是犀利。爲父都自嘆不如了。看來爲父這個清流也是躲不過女兒的算計咯。”錢謙益半開玩笑地說道:“女兒啊,你會給爲父下什麼樣的餌呢?”

“女兒可不甘算計父親。再說父親您也不算清流喲。”芝蘭邊說邊走到了錢謙益跟前,在他耳邊輕輕耳語道:“其實若是沒有爹爹您這個後來,女兒拿他們也沒轍啊。不過爹爹雖爲東林魁首、江左大家。可論名聲比不過那張甚言、論家財比不過那顧寧人。還就一夜之間就家財萬貫,門客無數了呢。不知爹爹是否能指點女兒一二啊。”

“咳,我的女兒啊。你只要乖乖的記住你是太后,爲父是良臣,我們有許多仁人義士資助就行了。知道太多的話晚上會睡不好的。你可不想象爲父這樣滿臉皺紋,頭髮花白吧。”錢謙益的言語雖是在開玩笑,可他的口吻卻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義父可真會開玩笑啊。”芝蘭乾笑着說道。

“微臣,哪兒敢同太后殿下開玩笑呢。太后殿下,天色不早了,還是早點兒回宮去吧。”錢謙益恭敬地行完禮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密室。眼看着錢謙益逐漸消失的背影芝蘭不禁將手中的絹帕狠狠地擰成了一條疙瘩。

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19節 審判夜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節 姻親之盟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8節 天下之法第34節 百舸爭流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23節 鄭家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7節 茶與茶杯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驚變(三)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7節 盛宴(二)第25節 孟津渡口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5節 科舉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四十三節第8節 盛宴(三)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6節 兵臨城下第1節 姻親之盟第23節 賜名第十六節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7節 再戰松山(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節 藩王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2節 首相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2節 荷蘭人第二十二節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3節 賜名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十二節第四十五節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5節 受禪大典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三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三十五節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6節 五月內閣第22節 徐州雪夜(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16節 八旗眷屬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1節 私掠艦隊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0節 尾聲第35節 朱仙鎮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11節 驚變(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
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19節 審判夜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第1節 姻親之盟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28節 天下之法第34節 百舸爭流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23節 鄭家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7節 茶與茶杯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12節 驚變(三)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7節 盛宴(二)第25節 孟津渡口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5節 科舉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四十三節第8節 盛宴(三)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6節 兵臨城下第1節 姻親之盟第23節 賜名第十六節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7節 再戰松山(上)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2節 藩王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12節 首相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2節 荷蘭人第二十二節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3節 賜名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十二節第四十五節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5節 受禪大典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三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三十五節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6節 五月內閣第22節 徐州雪夜(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16節 八旗眷屬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1節 私掠艦隊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0節 尾聲第35節 朱仙鎮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11節 驚變(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