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

正如看似沉默的海面底下總有洶涌的暗潮推波助瀾。歷史也不會因爲一個新朝代的降臨而趨於平淡。那些個推動人類前進的神秘力量,就像是隱藏在海面下的暗潮一般,牽引着歷史朝着誰也不能預計的方向行進。雖然誰都預測不了在下一片海域中迎接自己的究竟是兇惡的暴風雨,還是陰險的暗礁,亦或是燦爛的彩虹。但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至少都可以決定是前進,還是後退,是接受,還是躲避。

毫無疑問夏完淳就是一個面對未知命運勇敢前進的人。對於這個19歲的年輕人來說,之前三年中他所經歷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均是同齡人無法想像的。他曾經之旨高氣昂地站在徐州城外接受檢閱,也曾經在滿是硝煙戰場上馳騁,更曾因爲“庚寅事變”而與父親決裂。現如今中原的硝煙已然消散,昔日在沙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們也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夏完淳作爲獨立教導騎兵團的一員,完全有機會同他的戰友們一起,佩帶上金鷹領章,成爲皇帝的御林軍。然而他卻放棄了這一在別人看來千載難逢的機會,主動申請調往遼東的第四野戰師。

於是在即將迎來20歲生日之際,夏完淳便與他那被判終身流放的父親夏允彝,一同踏上了去往白山黑水之地的旅程。趁着海上強勁的南季風,夏完淳一家人抵達遼東時已是十月下旬了。按照軍部的命令夏完淳必須在十一月初一之前到瀋陽報道。因此夏家人剛一上岸便不得不馬不停蹄地僱車北上。比起江南來,金秋的關外已然帶上絲絲寒意。此刻行進在關東大平原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望着周圍色彩斑斕的羣山,夏完淳的心情異常舒暢。他絲毫沒有因爲遠調邊關而感到悵然,相反卻被遼東雄壯的風景給深深吸引住了。一想到自己日後將守護的是這片如此壯美的土地,一種振奮的激情便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完淳啊,這裡離瀋陽還有多少天的路程?咱們這一路拖家帶口的走不快,可別耽誤了你的正事。兒啊,要不你就先行一步吧。”母親關切的聲音打斷了夏完淳的思路。卻見他一扯繮繩回到車前,寬聲安慰道:“母親放心,此地沿遼河再走上二天左右就能到達瀋陽了。現在離軍部規定的時限還有五天,不會耽擱孩兒報到的。再說二老同淑莙都是頭一次來遼東,人生地不熟的,孩兒實在是放不下心啊。”

“你有這份孝心爲娘就捂心了。可別再爲了這家裡的事影響兒的仕途。咳,要不是你父親,你現在早就出入大內,也不用來此苦寒之地了。其實你們根本就不用陪着一道來。”夏母說到這兒忍不住便又抹起眼淚來。從江南有名的書香門第,轉眼間淪爲發配邊疆的流民,這樣的打擊對一個夏母來說無疑是沉重的。

“母親,可別這麼說。相公同媳兒怎能看着二老獨自來此邊關受苦呢。”一旁的夏完淳的妻子見狀連忙柔聲撫慰道。

“淑莙說得是。母親您就別把這事放在心上了。再說來遼東是孩兒自己的選擇與他人無關,只要孩兒覺得值得就行。”夏完淳跟着接口道。

聽兒子、兒媳這麼一說,夏母也好只擦了擦眼淚將事情儘量往好的地方想。並在心中祈禱兒子能建功立業早日調回中原,朝廷能頒下赦令赦免她那糊塗的老頭子。想到這兒,夏母不由又回頭望了望坐在裡頭的丈夫,繼而對着兒子輕聲囑咐道:“兒啊,你去同你爹說說話吧。他那樣老坐着不說話也不是個辦法,早晚會憋出病來的。”

母親的話提醒了夏完淳,其實他也一直想同父親好好聊聊。可怎奈父子二人之前的隔閡以及各自固執的性格,讓他們誰都不肯先開口。卻見他猶豫了一下,終於翻身下馬鑽進了馬車。搖晃的馬車箱狹小而又擁擠,除了擺放着一些衣物日用品外,其餘都是夏家父子的書籍和字畫。而夏允彝本人此刻則裹着條毯子依偎在他心愛的書畫之中閉目養神。眼看着那花白的鬍鬚,憔悴的面容,夏完淳發現眼前的父親早已沒了往日的嚴厲與自負,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掩蓋的蒼老。於是他以恭敬的口吻輕聲開口道:“父親,您好些了嗎?”

“哦,爲父沒事。怎麼到瀋陽了嗎?”夏允彝微微半睜着眼問道。其實剛纔妻子與兒子的對話他悉數都聽進了耳裡。而他也同妻子一樣對兒子充滿了歉意。但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兒子開這個口。就像他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爲。同許多參與“庚寅事變”的官吏一樣,夏允彝對於那段經歷也是悔恨交加。他曾以爲自己能坦然面對失敗。然而在監獄之中他還是對死亡產生了恐懼,後悔不該心存封侯的夢想。

“回父親,還有二天不到的路程。”夏完淳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父親,到時候您得隨着倆位差官一同進城。”

“這爲父知道,不能再爲難那倆位差爺了。”夏允彝點了點頭道。他心裡清楚自己之所以能不帶鐐銬一路來到遼東全憑了兒子的照顧。甚至他還隱約覺得自己只被發配到瀋陽附近的撫順而不是更偏遠的寧古塔也全是佔了兒子的光。想起這些,他心中的愧疚感終於讓他開口歉然道:“淳兒都是爲父害了你啊。”

面對父親突然的道歉,夏完淳先是愣了一下,緊接着便正色着回道:“父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孩兒不孝今後幾年怕是不能在二老身旁侍奉左右了。好在淑莙溫柔賢淑,有她照顧您二老,孩兒也就放心了。其實孩兒只希望您能放寬心同母親在遼東安享晚年。”

“咳,淳兒啊。你不該隨爲父一起來遼東。爲父有今日的下場,全是爲父一人作的孽。再說爲父年紀也大了,下半輩子在哪過都一樣。可淳兒你還年輕啊。你還有大好的前程呢。你,你真是太傻了。”夏允彝皺着眉頭,連連搖頭道。原來關於夏完淳調來遼東的決定,夏允彝是直到被押上船後才知曉的。這個既定的實事讓他當下便陷入了真正的絕望之中。因爲在他看來自己被流放遼東不過預料之中的事。只要兒子能留在南京做官,那夏家日後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可作爲夏家三代單傳的夏完淳卻選擇了離開南京來遼東。這就意味着作爲書香門第的夏家徹底淡出了江南儒林。

不過面對父親痛心疾首的言語,夏完淳卻對自己的選擇毫不動搖。只聽他斬釘截鐵的說道:“父親,正如孩兒先前所言。孩兒選擇來遼東完全是孩兒自己的意願。孩兒不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相反,孩兒爲自己能來遼東保家衛國而感到驕傲。”

“淳兒,你懂什麼。一個邊關守將如何能同御林軍校尉相媲美。難道你真的想一輩子就做個武夫嗎?”夏允彝痛心疾首的說道。

“父親請息怒。孩兒當初之所以選擇棄筆從戎就是爲了驅逐韃虜。或許在京城充當御林軍、近衛軍能過上舒適的生活,擁有接近皇帝的機會。但那樣的生活並不是孩兒想要的。孩兒想要的是馳騁沙場,爲國家闢疆拓土。這纔是孩兒一直以來的志向。”夏完淳堅定的說道。在經歷了三年的軍旅生涯後,夏完淳越發覺得戰鬥纔是他嚮往的東西。

眼看着兒子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樣,夏允彝自知兒子決心已下。於是他長嘆了一口氣道:“罷了。淳兒你已經長大,爲父也沒什麼資格可以教你。不過雖說建虜已滅,朝廷也收復了遼東。但遼東不比別處,此地民風彪悍,野人遍地,難以馴化。你在此地從軍還是得要小心行事。畢竟朝廷在這兒的兵力有限啊。”

“是,父親的教誨孩兒銘記在心。”夏完淳一個抱拳點頭道。他當然知道遼東目前的狀況還沒有完全穩定。之前百年的戰爭也讓中原的人們對這片白山黑水之地存有戒心。但如今遼東的局勢早已不是朱明王朝統治時能比擬的。想到這兒兒,夏完淳順手撂起了窗簾,指着車窗外行進着的百姓開口道:“父親您瞧,來遼東的並不只有我們。如今的遼東已不再是十幾、二十年前的遼東了。”

“那些是從關內來的流民吧?”夏允彝望着那些拖家帶口,趕着牛車的百姓問道。

“是的,父親。今年入春河北諸府遭受了蝗災,據說受災的百姓有數十萬。爲此朝廷一邊撥款賑災,一邊組織黃河下游受災諸府的百姓移民遼東。”夏完淳如實的說道。

“哦,河北鬧蝗災。看來老天爺似乎並不給新朝面子啊。”夏允彝以嘲弄的口吻嘟囔道。

“父親,天道有常,就算是在堯舜禹湯這樣的聖君統治下黃河照樣會氾濫。關鍵不是在老天爺是否會給面子,而是朝廷是否有能力抗災救民。”夏完淳正色糾正道。

“那朝廷這次處理的辦法就是將受災的百姓遷徙到遼東咯。”不想同兒子糾纏於中華朝優劣,夏允彝換了個口氣說道。實事上在他流放的路途上已經遇見了不少這樣的移民隊伍了。他實在不明白朝庭究竟用什麼方法誆那麼多人來闖關東。

“是的,父親。朝廷這次不但組織了大量關內百姓來遼東屯墾。還爲他們準備了充足的物資。您瞧,那些牛車、糧食、種子不少都是由朝廷提供的。說實話這些年關內蝗災、旱災不斷,中原百姓爲此也是苦不堪言。當年李闖等流寇肆虐中原,一來是前朝稅賦過重,二來中原天災不斷也是個原因。而遼東不但地域廣闊,特有的黑土更是比關內腹地肥沃千百倍。相信以我們漢人百姓的勤勞用不了幾年這裡便會遍地良田了。”夏完淳自信滿滿的說道。

正如夏完淳所言那些牛車上裝載了麻袋中滿是土豆、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這些美洲農作物不但便於儲藏,能解決移民的糧食問題。更能適應遼東等北方高寒地區的氣候,便於打理種植。特別是玉米和土豆在經過美洲印第安人千百年的培育之後,已經擁有了異乎尋常適應能力。無論是在寒帶、溫帶還是熱帶都能種植。印第安人的這一貢獻爲各大洲的“開拓者”提供了糧食供給。然而印第安人自己卻在之後數百年內人口急劇銳減。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殘酷的黑色玩笑。

當然此刻的夏允彝並不知道那些牛車上裝載的糧食有如此巨大的適應能力。他也不會信那些關外擁有良田的宣傳。還有那個他在船上不止一次聽說的,有關金國的國號是因爲關外腹地藏有金礦的傳說。在夏允彝看來那完全就是誘騙無知小民的伎倆。不過就是這些看似漏洞百出的宣傳,卻陰*了一批又一批百姓舉家遷徙出關。於是他撫着鬍鬚反問道:“這遼東哪兒有你說得那麼富庶。若真是這樣當初滿人又爲何要削尖了腦袋入關呢?依爲父看來朝廷解決難民是其次,往遼東移漢民來鞏固統治纔是首要目的吧?”

“也可以這麼說吧。不過父親,遼東的富庶是不爭的實事。滿人當初屢屢入關洗劫,那是因爲他們不侍農耕,以劫掠爲生。強盜就是強盜,再肥沃的土地對他們來說都是貧瘠的。但我們漢人不同,我們能在高山上開墾梯田,能在沙灘上開墾沙田。再貧瘠的土地我們都能變廢爲寶。您在營口時也應該看見了,那裡如今商賈雲集,繁榮富庶。如果沒有我們漢人的建設,那個剛經歷完戰火的小港灣如何能有今天的繁華。”夏完淳傲然的說道。

“雖說我漢人百姓勤勞忠厚,但畢竟不是那些野人的對手。你也說了那些野人以擄掠爲生,眼見我漢家百姓糧草豐盛,到時候定會派兵搶奪的。當年的滿人不過只有數萬人,還不是像趕羊一般將數十萬的漢人百姓虜爲奴僕。朝廷就算移民再多的百姓也沒多大的用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守在關內來得太平。”夏允彝苦笑着搖頭道。雖然中原的軍隊消滅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辮子軍,但關外遊牧民族的強悍依舊是漢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父親此言差異。憑什麼一羣好逸惡勞強盜能擁有如此肥沃的土地!而勤勞的中原百姓不但要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還要被那些惡棍肆意擄掠!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付出了血汗,同樣也會用血汗來守衛自己的家園。”夏完淳說罷,猛然抽出火槍道:“如果那些野蠻人還想像從前那般擄掠百姓,不勞而獲的話。那就儘管放馬過來吧!但先要問問我們手中火槍同不同意!”

無言以對的夏允彝,眼看着兒子一臉的煞氣的模樣,再望望車窗外趕着牛車,遠遠不斷向東北地區腹地進軍的移民。他忽然發現自己也正身處一場未知的洪流之中。無論是這場洪流的發起者,還是參與者似乎都抱定了極大的決心。任何阻擋在前面的東西終將會被這股洪流所吞噬。

【……第一節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7節 路(二)第10節 驚變(一)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9節 審判夜第21節 支援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5節 潛在規則第13節 巾幗英雄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0節 生死界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三十六節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40節 楊府夜談(二)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34節 密使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33節 求援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0節 關中雙雄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41節 洪承躊第13節 巾幗英雄第6節 路(一)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節 貿易與私掠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3節 芝蘭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13節 盛宴(五)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二十四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二十七節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節 誰是獵物?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30節 茶社雜談第47節 開封之戰(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三十八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5節 帝都風雲(五)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十一節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十六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節 私掠艦隊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二十二節第38節 洛陽之戰(三)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二十六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4節 戰敗者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四十五節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9節 蜀中攻略(六)
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7節 路(二)第10節 驚變(一)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9節 審判夜第21節 支援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5節 潛在規則第13節 巾幗英雄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0節 生死界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三十六節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40節 楊府夜談(二)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34節 密使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33節 求援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0節 關中雙雄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41節 洪承躊第13節 巾幗英雄第6節 路(一)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節 貿易與私掠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3節 芝蘭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13節 盛宴(五)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二十四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二十七節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節 誰是獵物?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30節 茶社雜談第47節 開封之戰(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三十八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5節 帝都風雲(五)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十一節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十六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1節 私掠艦隊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169 蘇萊曼復辟新王朝陳家明巧舌說蘇丹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二十二節第38節 洛陽之戰(三)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二十六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4節 戰敗者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四十五節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9節 蜀中攻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