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受禪大典

正如小博爾吉特氏與顧炎武迷茫於未知的前途,事實上中原的老百姓對即將到來的新王朝亦顯得有些侷促不安。即將到來的新朝代讓老百姓既期盼,又害怕。一方面迷信的中國百姓擔心女主稱帝會使天道逆轉,害怕新女主會象武則天般實行苛政任用酷吏。另一方面安於現狀的中國百姓又不希望改變眼前來之不易的太平生活。但無論人們抱着怎樣的心情,或是想法,都不能阻止孫氏女皇的登基進程。

在經歷了一系列精心的準備之後,以史可法、陳邦彥爲首的內閣大臣再次向顯德帝上奏爲孫露請功。面對羣臣的聯名上奏,顯德帝當下便第三次下詔禪國,宣佈將皇位禪讓於孫氏。這一次孫露自然也就不再推脫,當着衆臣的面恭恭敬敬地接受下了顯德帝的禪國詔。衆臣見事情如此順利的就水到渠成,心頭的一塊大石總算也跟着落了下來。當然禪讓乃是事關國家社稷的大事,光靠一紙詔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昭告天下才行。於是在衆臣再次“進柬”下,顯德帝不得已下令擇五月初二日午時,於新建的受禪臺上舉行禪讓大典。

顯德元年農曆五月初二,南京城上下迎來了一個極其隆重的早晨。這一日從皇城到中華王府的數百米長街被清掃得一塵不燃。不過百十米的長街上圍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四周的商鋪店家雖早已張燈結綵打扮一新,卻也不敢有任何的喧譁吆喝聲。一旁維持秩序負責安保的軍士更是一臉嚴肅的將看熱鬧的百姓圈在安全線外,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雖然有衆多的軍士在旁巡視,雖然這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情。

眼看着日頭漸漸上了三稈,長街的另一頭終於傳來了一陣莊嚴的鑼鼓聲。先前還在交頭接耳的百姓頓時禁了聲。卻見他們一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了腳尖,爭先恐後地張望起來。而當那御輦真的映入眼簾時,四周的百姓又突然象是被風吹倒的麥子一般,一片片地跪在了地上,恭敬地迎接儀仗隊穿越長街前往中華王府。

走在儀仗隊最前面的是兩排鳴鑼開道的錦衣侍衛。緊接着便是手持節杖,腳跨棗紅馬的史可法。與日常出巡不同,今日的史可法並沒有頭帶黑色烏紗帽,身穿硃紅葵領官袍。而是換上了極其正式的紅色對襟禮袍,配上他左手所持的白色節杖,更顯得莊嚴無比。與他並排前行的是一身戎裝的姚金。五花馬、黑戰甲、以及雪亮的銀刀,無不映襯出姚金的威武。在這文武二臣的身後是一輛金碧輝煌的御輦由四匹雪白的駿馬牽引,遠遠地就吸引起了衆人驚歎的目光。而後跟着的便是手持着金瓜、鉞斧、朝天蹬等等儀仗的兩行錦衣旗校。這支前前後後加起來約莫二百來人的儀仗隊,就這樣在鼓樂聲的伴奏下一路聲勢浩蕩地從皇宮大內徑直來到了中華王府。

早已準備的妥當的中華王府,眼見特使已然到達,當下便擺起了香案將史可法及其手中的聖旨迎進了大堂。在衆人一番三跪九叩的大禮之後,史可法便以極其恭敬威嚴的口吻宣讀起了顯德帝的最後一道聖旨:“諮爾中華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雖然這禪國詔裡頭的內容孫露早已知曉,但她仍舊以恭敬的態度聽完了整份聖旨。當史可法念完最後一句“饗萬國以肅承天命!”孫露帶頭恭謹地謝了恩,繼而欣然起身,從史可法手中接過了那份聖旨。這一剎那中華王府內外頓時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那震天的歡呼聲就象是要將整個王府都震塌了一般的憾人心魄。

面對王府內外高昂的氣氛,這一刻就連史可法都不得不承認朱明王朝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對朱明皇室都已沒了感情。想到這些一種莫名的感慨在他的心中一閃而過。無論怎樣朱明王朝都是他曾經發誓效忠的對象。而如今卻要由自己親自宣讀結束這個王朝的詔書。這對史可法來說無疑是個莫大的諷刺。現在唯一讓他感到欣慰的就是這天下是交到了一個英主手中。雖然這位英主是個女子,但毫無疑問她比朱明王朝中的任何一個皇帝都更配坐那把椅子。想到這兒,史可法立刻收起了心中的感傷。卻見他第一次以一個臣子的口吻向孫露進柬道:“王上,時辰不早了。咱們也該出發去受禪臺了。”

被史可法在耳旁這麼一提醒,孫露欣然地點了點頭。卻見她在向身後的楊家父子囑咐了幾句後,便在衆人的簇擁下走出了王府。此刻姚金帶着一干親兵在外早就等候多時了。眼見身着一席紫色蟒袍的孫露走了出來,王府外的士兵們再一次暴出了震天的喊聲。而遠處跪着的老百姓也忍不住偷偷張望起天子的聖容來。

面對將士狂熱的歡呼,以及老百姓好奇的目光,孫露微笑着朝衆人揮手示意登上了御輦。。這微笑優雅中透着睿智,威武中帶着平和,加上其本身日漸形成的帝王氣派,混合成了一種獨特的氣質。這種氣質完全不同於男性君王霸氣,卻又比女子特有的陰柔氣質又多了幾分威嚴與果敢。

由於今日受禪登基的只是孫露一人,這御輦自然也只能她一個人坐。至於楊紹清雖是“皇夫”,卻也只能同史可法等大臣一樣騎馬伴隨御輦左右。就這樣伴隨着三聲袍響,以及兩邊老百姓歡騰的呼喊聲,整個儀仗隊開始向着受禪臺方向緩緩行進起來。其實不只是中華王府外擠滿了圍觀的百姓。從中華王府到受禪臺這一路上亦是人潮洶涌。同先前中華王府外的百姓一樣,孫露的御輦所到之處,老百姓們紛紛下跪迎接,他們甚至都不敢擡頭望望那從身邊駛過的御輦。

Www●ttκǎ n●¢ ○

行進於熟悉的街道,望着兩旁黑壓壓一片跪着的老百姓,孫露此刻的心情同樣是複雜的。六年前,她便是在馬士英的陪同下穿過這條長街前往皇城覲見弘光皇帝的。那時的她在人們眼中還只是一個來自蠻荒之地的女將。與其他經過此街的覲見皇帝的軍閥沒什麼區別。而那時的孫露也從未想到過自己會有龍袍加身的一天。那時的她正處心積慮的想要架空皇權,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爲此她可以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一路過關斬將,將所有阻擋在她面前的人都投入了地獄。然而在經歷了一番血與火的戰鬥過後,孫露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天站在了權利的頂峰,成了皇帝,成了自己當初最想打擊的對象。時隔十年,自己究竟改變了些什麼呢?還是這個國家改變了自己?坐在御輦中的孫露發現這兩個問題她至今都還未想明白。

正當孫露感嘆於命運的不可捉摸時,御輦已然駛進了皇城。此刻錦衣亮甲的近衛軍早就整齊地排在了御道兩旁。同姚金一樣,近衛軍將士也是身着一席黑甲,軍帽上清一色地插上了一枝白色的羽翎。在紅底金龍旗的映襯下更顯得威武雄壯。每當孫露所乘坐的御輦穿過一道高聳的城門,底下的將士們就會狂熱地高喊:“萬歲!萬歲!”那震天動地的歡呼聲讓孫露暫時忘卻了心中的感慨,使她完全沉浸在了即將到來的激動中。

“中華王殿下駕到!”隨着侍從一聲洪亮的高喊,御輦終於穩穩地停在了三層高的受禪臺前。這纔回過神的孫露整了整思緒,緩緩地走下了御輦,在史可法、姚金等人的簇擁下徑直走向受禪臺。在這不足百米的長道兩旁分列着文武百官四百多人。隊列的末端還跪着小博爾吉特氏等一干滿州俘虜。卻見孫露高昂着頭穿梭其中,陽光撒在她那繡有金蟒的紫色蟒袍上泛起了一道華麗的光暈。在衆臣眼中她的每道步伐,每個舉動,更是呈現出一種捨我其誰的王者風範。這種風範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心生起了敬畏。

當然孫露一路走來所承接的也不只有敬畏謙卑的眼神。在她通往皇位的道路上還有一雙雙關切熱情的目光在路的盡頭迎接她。這些炙熱的目光來自於張家玉、陳邦彥、黃興、方以智等人。他們即是孫露的追隨者,也是同她並肩戰鬥的戰友。面對着他們那期盼的神情,這一刻孫露發現自己忽然想通了剛纔的問題。如果說她穿越時空來到明朝,註定是要改變歷史的話。那今日自己登基稱帝,就註定會給世界帶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想到這些孫露心中不禁豁然開朗。她發現一個新的目標正在路的盡頭等待着她。一瞬間六年前剛進南京城時的激昂感覺又回到了她的心中。這種感覺給予了孫露無與倫比的自信與勇氣。她的雙眸變得更亮了,腳下的步伐也更穩健了。因爲她知道自己將要去的地方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

當孫露昂首闊步地走上受禪臺時,整個受禪儀式也由此達到了**。早已等候多時的顯德帝唯唯諾諾地向孫露奉上了玉璽。或許是因爲站得太久,也可能是被新主的氣勢所震懾,這位才坐了兩個月龍椅的皇帝,顯得有些步履蹣跚。就連捧玉璽的手也在那裡微微打顫。一旁的沈猶龍見狀便朝着皇帝低聲咳嗽了一聲。顯德帝頓時打了個冷顫,連忙象丟熱山芋一般將玉璽獻給了新主。眼見新主受了玉璽,鴻臚寺的一干禮官趕忙將通天冠、藍田帶、袞龍袍、無憂履,八般大禮,一一打點得齊齊整整,奉與新帝。史可法則再次當衆宣讀了之前的那份禪國詔,算是向天下昭告明帝禪讓的事實。趁着這當口孫露便在隨身女官的侍奉下,退入內室更換起了龍袍。

在史可法宣讀完那份兀長的禪國詔後,受禪臺上便響起了莊嚴的禮樂聲。緊接着孫露在女官們的簇擁下以嶄新的面目出現在了衆臣面前。卻見此時的她身着一席玄色上衣、硃色下裳的仿漢制冕服,頭帶通天冠,腳登無憂履。冕服的前後兩側均用金縷絲線繡有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紋樣,人稱“肩挑日月,揹負星辰”。比之明朝的明黃色絳紗龍袍又多了幾份神秘與威嚴。

衆臣見孫露已然換上龍袍自然是幸喜若狂。緊接着便依照鴻臚寺官員的高聲唱贊向北跪下,開始行三跪九叩禮。然後由鴻臚寺官員恭讀了沈猶龍、陳邦彥領銜繕就的賀表。讀完賀表之後。顯德帝與小博爾吉特氏母子均被帶上受禪臺向新帝表賀。他們一個是身不由己的傀儡,另一對則是無依無靠的孤兒寡母。孫露自然是不屑於通過羞辱這樣的弱者來彰顯自己的強大。於是她當衆寬聲安撫了顯德帝與小博爾吉特氏母子,並當場冊封朱鼎(訁冊)爲鳳陽公,愛新覺羅福臨爲渤海公,均厚養於京城。衆臣見狀無不高聲稱頌新皇的仁德,山呼萬歲。

之後史可法又當衆宣讀了新皇的敕諭,宣佈改顯德元年爲弘武元年,定國號爲中華,大赦天下,犒賞羣臣。武將之中張家玉、王興、黃得功三人受封元帥,賜玉質蟒龍勳章。蕭雲、李海、樑權可、遊沛龍、秦良玉、姜鑲等六人受封上將軍,賜金質蟒龍勳章。另有姚金、李虎、李定國、施琅等數十名軍官按各自的戰功,分別被授予中將以下將銜和各類勳章。文官之中,除史可法、陳邦彥兩人被加封太師外。另有沈猶龍、湯來賀等數名內閣大臣被加封太保、少師等銜。而陳子壯則以平民的身份,被破例授予了太傅的頭銜。其餘一干文官也似武官一般一一升賞。此外,作爲皇夫的楊紹清也一同授封爲了“賢親王”。

總的來說,中華朝對爵位的封賞比起之前的明朝來“吝嗇”了不少。不似崇禎、弘光兩朝“公侯隨地有,太師滿街走,中書多如羊,都督賤如狗”。衆人均知新朝的爵位遠較前朝值錢得多,也更有實際意義。因此當新皇宣佈完封賞後,底下衆臣便再一次跪地叩首,海呼起萬歲來。

面對衆臣的歡呼雀躍,孫露以優雅的姿勢朝衆人揮了揮手,整個受禪臺頓時就變得鴉雀無聲起來。一旁的黃宗羲見狀趕忙將事先就已準備好的《弘武憲誥》遞到了孫露手中。底下的羣臣見此架勢,便以恭敬地目光仰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等待着新帝親自頒佈新憲誥。而孫露也以極其虔誠的態度翻開了憲誥高聲宣讀道:“朕,奉天承運大中華帝國皇帝孫露,宣佈,弘武元年四月二十六日由國會所承認的《中華帝國弘武大憲誥》。按照立法程序加以重新審查之後,朕最後批准經國會通過本憲誥。朕在此莊嚴宣佈本憲誥爲國法之根本,……”

弘武元年(公元1650年)五月初二日,弘武皇帝孫露正式在南京受禪登基,並當衆頒佈了《中華帝國弘武大憲誥》。由於《弘武大憲誥》在法律上給予了國會立法權。使掌握立法權的議會,與掌握內閣的任命權及國家行政權的君主,構成了兩個權力中心。當然弘武時代的中華帝國依舊帶有大量的封建殘餘。作爲君主的弘武帝也依然大權在握,立法機關、行政機構均以君主馬首是瞻。因此後人稱中華帝國的這種特殊的政體爲二元君主制。

【……】@!!

()

第十八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8節 紅月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8節 國會(二)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二十四節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2節 荷蘭人第26節 東林鉅子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二十六節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十七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8節 盛宴(三)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二十七節第11節 殿前論戰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5節 溼牛皮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40節 多鐸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31節 皇宮深院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三十八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4節 東路第三十二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5節 朱仙鎮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24節 登基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39節 楊府夜談(一)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二節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節 登陸旅順楔子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33節 交易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0節 江左諸府第十五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
第十八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8節 紅月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8節 國會(二)第23節 君與臣(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二十四節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2節 荷蘭人第26節 東林鉅子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二十六節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十七節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8節 盛宴(三)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二十七節第11節 殿前論戰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5節 溼牛皮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40節 多鐸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31節 皇宮深院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三十八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24節 東路第三十二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35節 朱仙鎮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24節 登基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39節 楊府夜談(一)86 刁民小報逼煞官爺法治人治女皇明志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二節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3節 登陸旅順楔子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0 南美原著民求復興香江商務使尋傀儡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33節 交易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0節 江左諸府第十五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