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

雖然事出突然,陳邦彥的身上並沒有帶着下一屆的五年計劃。但憑藉着他那驚人的記憶以及對帝國財政的瞭如指掌,陳邦彥只是輕輕咳嗽了一下,整了整思緒之後,便從容地開口向女皇回答道:“回陛下,依照此次財政部的預算顯示,農業、軍事、教育、水利四個部分依舊將是帝國未來五年財政支出的重點。”

“軍事、農業、教育、水利。卿家說得有理,此四項確實是關係社稷民生的重中之重。那內閣在未來的五年在這四方面有何打算呢?”孫露頷首詢問道。

“回陛下,先說水利一項。衆所周知,中原地域廣闊,因而也就免不了會經常遭受天災的襲擾。特別是黃淮、長江兩域的水患更是時刻威脅着帝國的安危。耳朝廷雖然在之前的五年爲此撥下了大筆款項興修因前朝戰亂所荒廢的水利設施,並且已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有道是水火無情,朝廷切不能因爲暫時的風調雨順而放鬆警惕。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朝廷都不能放鬆水利一項的。除了各地防洪堤壩的例行加固之外,工務部還依據黃淮這些年的水務狀況制定了一系列分流排沙的計劃。要完成這些工程,朝廷在未來的五年還需要五千左右的支出。”陳邦彥拱手答道。

“嗯,黃河、長江治理得好,就是恩澤萬民的母親河。若是稍有處理不當,就會成爲危害中原的禍水。諸位卿家在處理水務之,務必要慎之又慎。要以都江堰爲榜樣,因地制宜才爲上策。”孫露聽罷意味深長的提醒道。雖然她本人對水利瞭解的並不深。但是戒於後世某些政績工程給自然、給國家所帶來的損失,孫露對與這種關乎民生的工程還是及其慎重的。她可不希望國家投巨資下去的工程,最終卻成爲無爲之作,或是乾脆使情況變得更糟糕。

“是,陛下。臣等定當悉心處理水患。決不草率行事。”在場的陳邦彥與工務尚書方以智雙雙

“如此甚好。陳首相,說說另外三個項目吧。”孫露滿意的點頭道。

“是,陛下。”陳邦彥再一次拱了拱手,繼續說道:“除了水利,帝國的另一項澤福千秋的政務就是教育。不同與之前歷朝爲‘養士’而興教育。我朝興教育旨在開民智力。因此我朝自立朝以來便一直着重與學童的免費教育。爲此在之前的五年朝廷已經劃撥了大筆資金來推行義務教育制。不過由於帝國在之前的五年在各個府縣均已建造了不少學堂,教育費用在未來五年的支出將會以承擔學童的學雜費爲主。而在全橫利弊之後,文教部也已經將學童的義務教育年限減少到了六年。因此相比之下,未來五年朝廷在教育上的花費會略微有所減少。”

“略微減少?”孫露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道。對於文教部將原先九年制的義務教育改爲六年,孫露本人也是能理解的。畢竟就目前的國情與知識結構來說,九年的義務教育確實太過長了一些。因此在經過商議之後,帝國文教部最終將義務教育的年限縮短到了六年。其中四年爲基礎教育,最後兩年則以教授各類職業技能爲住。當然有能力、有天賦的學生則會通過當地府學的考覈進入高一等的學校繼續深造。但因義務教育年限縮短而減少教育經費,這一點孫露可不能接受。於是她當即便下令道:“陳首相,朕以爲朝廷在教育上的預算,還是按照上一個五年計劃分配。多出來的資金可以作爲獎學金嘉獎那些勤奮好學的學子。此外,據朕所知,帝國的偏遠地區教育設施還及其薄弱,這些地方都需要朝廷出錢資助。”

“是,陛下。臣等回去就做相應調整。”聽出女皇語氣凝重的陳邦彥同趕忙附和道。在場的幾個大臣也都流露出了愧疚之色。而此時的孫露則跟着放緩了口氣道:“朕知道有時候財政上的吃緊會讓諸位不得已做出一些調整。但請諸位記住朝廷在教育上的投資任何時候都不算多。因爲這關係到帝國未來的發展。沒有什麼資源比人才更重要。諸位卿家能明白此理朕也就放心了。陳首相,說說下一個項目吧。”

或許是受了前一個項目被女皇喝斥的影響。陳邦彥接下來的發言明顯就變得慎重起來。卻見他緊低着頭恭敬的說道:“回陛下,這第三項就軍事。帝國現今的疆域比之前朝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帝國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和穿梭於各大洋的商隊均需要有強大的海軍艦隊爲其保駕護航。而帝國目前的西北疆域也尚未完全平復,朝廷仍需要保留大量的軍隊來應對日後的突發事件。因此,軍費將是未來五年朝廷財政支出的重頭。”陳邦彥說到這兒,不由停頓了一下之後,又跟着補充道:“甚至還可能就此佔據財政支出的五成以上。”

耳聽陳邦彥如此道來,坐在龍椅上的孫露也十分清楚,他是在暗示自己以帝國目前的收支狀況,並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戰爭。但有些戰爭是不得不打的。這關係到一個國家領土的完整,關係到一個民族尊嚴。想到這裡孫露傲然的回答道:“軍費的事情,陳首相不必多慮。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是,陛下。”心知聖意難挽的陳邦彥只好繞開了軍事,直接向女皇報告起了最後一個大項來:“陛下,有道是民以食爲天,農不興則國不穩。因此,這最後一個項目就是農業。朝廷在之前五年爲了讓中原的農人早日回覆生產,減免了不少地區在農業上的稅賦。此外爲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朝廷亦出臺了不少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果光是如此朝廷在農業上的財政支出相比其他三項來說並不算多。但此次河南的公社事件,使朝廷認識到了目前公社制度的不少弊端。農林部在參照了北方諸省合作制的經驗後,決定對中原其他省份的公社進行一定的整改。爲此朝廷在未來的五年需另支一筆費用以幫助公社轉型。”

“嗯,此事朕也已經知曉了。關於試行合作制,內閣可以與香江銀行、揚子銀行一起商討建立相應的信用社向需要幫助的百姓提供幫助。但要切記一切聽隨百姓自願,不可強行貸款。”孫露想了一下意味深長的囑咐道。事實上,當得知內閣打算推行入股合作來對現行的公社進行改良之後,孫露起先是覺得此舉優點頗多。但稍後她便又開始跟着擔憂起來。畢竟在實際操作中,有時政策的剛性規定往往比“優勝劣敗”的市場競爭更容易加劇土地的兼併。而在歷史上那些吞併大量土地豪強十有**也不是通過市場競爭達到的。但保持現有的狀態亦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報着“與其裹足不前,不如摸着石頭過河”的孫露最終還是答應了內閣的建議。當然前提是女皇已經作好了最壞的打算。

其實陳邦彥等人又何嘗不知女皇心中所慮。可既然決定了對公社制度進行改進,那就得要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因而財政預算中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爲了日後善後做準備的。一邊是弱肉強食的市場,另一邊是處於弱勢的百姓。此刻的中華帝國正在一方面鼓勵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則由國家抑強扶弱的過程中艱難地尋找平衡點。這可是一個比任何戰役都要殘酷,都要激烈的,看不見的戰場。作爲這場隱形戰役的指揮官,陳邦彥深深地覺得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沉得令人喘不過氣。可當他看見女皇那堅定的目光,再想到即將到來的第二個五年,他的心中不禁跟着泛起了一股熊熊鬥志。卻見這個五十多歲的老者像一個即將上沙場的將軍一般,一個抱拳斬釘截鐵的說道:“陛下放心,老臣定會竭盡全力爲我朝百姓謀取福利。”

“嗯,朕也相信陳首相一定能帶領內閣諸大臣能完成好此項任務。”孫露深深地點了點頭道:“諸位愛卿,未來的五年無論對朕,還是對在座的每一位來說面前都擺放這一個兇險的沙場。朕希望諸位能一起攜手打下一場漂亮的戰役!”

“遵命陛下,臣等定當不負陛下厚望!”在場的衆大臣齊身起立行禮道。

面對衆臣齊聲應和,女皇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寬慰的笑容。這些日子以來無論是內閣還是她本人都經歷了不少事件。雖然心知這樣的朝堂爭鬥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但孫露打內心深處還是希望大臣們能將各自的精力擺放在國事之上。好在,新一屆的內閣已然塵埃落定。爲了未來五年的財政預算和新法規的通過國會審議,內閣的大臣們儼然又站到了統一戰線上。於是孫露緊接着便又向陳邦彥詢問了另一個與國會密切相關的問題道:“陳首相,就這四項來說,朝廷未來五年又將負擔沉重的財政支出。相信內閣應該也據此估算好了未來五年內各省賦稅的上供份額吧。”

“是的,陛下。臣等已根據新定的財政預算,制定了各省相應的上供份額。但具體內容得要等到國會召開後便可提交國會審議後才能夠確定。”陳邦彥謹慎地報告道。

原來中原大地自有國家出現後,直到唐代前期,財政基本上集中在中央。地方經費從指定的收入項目中按規定額數列支。唐代元和年間,爲改變藩鎮任意截留財政收入的狀況,地方徵收的賦稅分爲:上供(即地方解繳中央部分)、送使(即地方解繳諸道節度使,以充中央在各道的支出)、留州(即留給本州自用部分)三部分。唐代後期至五代十國爲地方割據時期,各自爲政,財權分散。此時,幽州(北京)處於軍閥的輪番統治之中,財政獨立。北宋年間,爲加強中央集權,強化了中央財政,廢除了“上供、送使、留州”之法。後至南宋,又時而恢復,時而廢除,並不一致。元代是實行高度集中的財政體制。元朝,中央有大都宣課提舉司、大都酒課提舉司、京畿都漕運使等,地方有大都路都總管府所設主管田賦、搖役、工商稅課的管理機構。明代財政,初爲高度集中的體制,後隨着經濟發展,在財政上逐漸恢復唐代的“上供、送使、留州”的三極體制。明朝,全國賦稅由戶部管理,順天府設有都課司、宣課司、稅課司、稅課分司等賦稅管理機構。

在這方面,疆域廣闊的中華帝國依舊還是選擇了採用唐朝的分稅體制,將國家財政分爲上供、送省、留府三個級別。當然,誡於唐末藩鎮割據時期,各地方軍閥各自爲政、財權分散的前車之鑑。中華帝國的稅法由國會審定,再由內閣則依據國會審定的結果而制定相應的政令, 府縣則根據朝廷下發的政令制訂地方條例。此外地區間的經濟發展總會有不平衡與差異。因而中華帝國並沒有將上供、送省、留府三部分作爲國家財力的決定性分配,而是將其作爲國家稅收在各級政府間的初始分配。由此還設立了歲賜、專款、庫支等項目作爲朝廷均橫各級官府的最終財力使用權與行政的手段。

理論上雖是如此,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上供、送省、留府三項之間的比例,關係到了各個府縣衙門的日常政務與財政收入,更與當地縉紳財閥的納稅額度有着密切的關係。由於牽涉廣泛,國會對朝廷財政預算的重視程度遠高於首相的人選問題。因而內閣要像組新內閣那樣,在通過朝廷財政預算的問題上,與國會做到相至如賓、風平浪靜可就頗爲困難了。

對於這一點,孫露並不爲內閣擔憂什麼。歷來政府都是博弈中的天然強勢體,並根據其意志和需要支配博弈過程的走向。因此就算擁有國會這個平臺處於弱勢的民衆也很難就此佔據優勢。更何況國會本身還會受大財閥大縉紳之類勢力的左右。一想到這兒,孫露便不無擔憂地開口囑咐道:“朕希望諸位卿家在關注國家整體規劃的同時,也要注意對民生的傾聽。赴京的國會議員來自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他們代表着地方上百姓的民意。特別是那些偏遠的省份,不能因爲那裡的議員不善宣傳,朝廷就忽視這些聲音。否則國會將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115賢首相暢談新五年 弘武帝心繫弱勢省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13節 旅途的終點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1節 范文程第五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5節 孟津渡口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46節 結束與開始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三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9節 朝貢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43節 桑稻之爭(三)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三十七節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二十五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3節 休整第4節 風口浪尖(四)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23節 休整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43節 長路漫漫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0節 關中雙雄第六節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33節 芝蘭第34節 密使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3節 交易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6節 兵臨城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29節 促膝談心第15節 關中日落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7節 路(二)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42節 王神甫第9節 盛宴(四)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三十四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7章 投命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節 民惟邦本
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13節 旅途的終點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1節 范文程第五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5節 孟津渡口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46節 結束與開始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三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9節 朝貢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43節 桑稻之爭(三)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三十七節115 賢首相暢談新五年弘武帝心繫弱勢省第332節 追友軍鄭森赴戰場 卡奇灣旗艦對旗艦第二十五節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3節 休整第4節 風口浪尖(四)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第23節 休整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第43節 長路漫漫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0節 關中雙雄第六節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33節 芝蘭第34節 密使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33節 交易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6節 兵臨城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第29節 促膝談心第15節 關中日落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7節 路(二)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42節 王神甫第9節 盛宴(四)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三十四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7章 投命狀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3節 民惟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