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父子君臣

深秋之際的江南紅葉翩翩,已是上士的夏完淳,就在這金菊飄香、蟹肥糕厚的時節,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松江華亭。此地古又稱“雲間”,地如其名,這片山明水秀的風雅之地確實滋養了不少文人雅士。夏家亦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身位夏家單傳的獨子夏完淳更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可誰都沒想到過這位才華橫溢的夏家大少爺最終會棄筆從戎成爲一個軍士。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夏完淳的父親夏允彝。

此刻在書房之中,看着比自己高出一個頭,又黑又壯的兒子,夏允彝的心情異常的複雜。卻見一身戎裝的夏完淳必恭必敬的走向前禮道:“孩兒,見過父親。”

“淳兒,你明天就要走嗎?”夏允彝頷首問道。自從孫露從徐州回來後,南京內閣府衙就發生了許多變化。夏允彝之前雖與幾個大臣,趁孫露生產之機四處爲皇帝奔走,但卻未受到任何的查處。不過心高氣傲的他還是以身體不適爲由,主動告假回鄉修養。這一方面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是向自己的朋友和同僚證明,自己的兒子雖是首相的親信侍衛,但自己卻同那女人劃清界限。

“是的,父親。母親和秀芳正在爲孩兒打點行裝。”夏完淳乾脆利落地回答道,語氣中再也沒有了從前的嬌慣之氣。

“這麼快啊。這纔剛回家幾日呢。”夏允彝一邊示意兒子坐下,一邊不無失望的開口道。

“回父親,軍令如山,孩兒必須在三十日之前回營報道。”夏完淳習慣性的腳下一個立正回道。

“是嗎。聽說朝廷即日就將發兵北伐了。我父子這一別,也不知道何時能再見呢。”夏允彝長嘆一聲道。

“父親放心,這次回來看見家鄉日益興盛,孩兒亦是激動萬分。想到北方百姓還在韃子的蹂躪之下,孩兒就巴不得即刻縱馬殺過黃河去!”夏完淳神情激昂的說道。

“咳!淳兒,你怎麼還覺得如今的松江府興盛呢。你可知松江府衙門最近又開設起了什麼信貸所來。哼,什麼信貸所,巧取贏利,整個兒就是在吸取民脂民膏。”同往常一樣一提到現在的種種新事物,夏允彝就忍不住冷哼起來。隨着隆武朝解除海禁,地處東海、黃海、長江交匯之處的松江亦逐漸長江口重要的海路樞紐。吳淞港更是替代原來的杭州港成爲江南第一大港。繁忙水陸運輸帶來地是當地貿易的迅猛發展。原本風雅的“雲間”自然也就沾上了市儈之氣。於是在夏允彝眼中似乎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不順眼,一切都是禮崩樂壞的表現。金錢與**磨去了原本淳樸的民風。

“父親,這‘信’,指的是朝廷的信用,‘貸’是將錢借給百姓。以朝廷的信用借錢給百姓,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又有何不妥呢。退一步來說,就算朝廷不設立信貸所,百姓還是會去向高利貸去借錢的。怎能說朝廷是在吸取民脂民膏呢?”面對父親日日冷言冷語的態度夏完淳覺得自己很難理解。爲何朝廷的許多良策一到了父親眼裡就成了禍國殃民之舉了呢。難道父親看不到周圍百姓生計的改善嗎?

“淳兒,你年紀還小,能懂什麼。這信貸所說起來好聽,是爲百姓解燃眉之急。可其本質就是在榨取民脂民膏。哼,借錢給百姓!萬一有貪官以權謀私從信貸所借貸錢款不還怎麼辦?或是與奸商勾結將朝廷的錢肆意借出,然後賴帳怎麼辦?這還不是最糟的。若是地方官員逼迫百姓向信貸所借貸錢款。再遇上個旱澇之災,百姓借了錢到時候還不上怎麼辦?那可是要引起民變的!”夏允彝皺着眉頭痛心疾首的說道。

“可是父親,您所說的情況那並不是信貸所的問題,而是吏治的問題。無論再好的法令,再好的政令都是要由人來執行的。就算沒有信貸所,貪官們照樣能貪污,奸商們照樣能勾結污吏。”夏完淳不甘示弱的反駁道。

“淳兒啊,你還指望一個由奸商、悍婦當政的朝廷吏治能清明到哪兒去?”夏允彝不屑的反問道。

“是的,父親。首相大人是一介女流,又是商賈出身。她或許是個悍婦,但絕不是一個漢奸。弘光朝時多少飽讀聖賢之書的士大夫,忙着內鬥,對外卻背躬屈膝。別忘了是首相大人將大明朝由一個岌岌可危的偏南小朝廷一舉建設成如今的虎狼之朝。”夏完淳極其認真的回答道:“若說吏治依孩兒看如今的隆武朝怎麼都比崇禎朝時清明吧。同天啓朝和弘光朝就更沒得比了。史可法大人、陳老師還有戶部的陳邦彥大人哪兒一個不是人品道德都高尚的良臣。”

“淳兒你在軍營裡待得太久了,聽得盡是些片面之詞。史尚書、陳大人都是清流,可底下的那些官吏們就難保了。也就是你口中的首相大人讓一些不學無術之人進衙門擔任公職。這些人根本沒讀過什麼聖賢之書,又怎能指望他們會潔身自好呢?”

“父親,那些吏使並不是不學無術的。相反他們懂得農務、懂得商務、懂得河運。比起那些只知道四書五經的秀才來,他們更能勝任衙門中的各類工作。孩兒也是在從軍之後才發現自己要學的東西原來還有很多。”夏完淳說道這兒又整了整思緒,連帶着將自己心中思考已久的想法一併說出道:“父親,您說他們未讀聖賢之書,就不能保證他們的品行。難道讀了聖賢之書就一定各個都是君子了嗎?歷朝歷代多少貪官污隸,不都是讀過賢書,受過聖人教化的。僞君子有時比真小人貪得還厲害。”

“放肆!是誰教你這些歪理邪說的!你竟然質疑起聖人的學說來!”勃然大怒的夏允彝厲聲呵斥道。他發現兒子這次從軍營回來後變了許多。說話的方式以及言論都越來越象個粵黨了。這一切都使夏允彝覺得兒子正越來越偏離正道。因此藉着夏完淳回家探親的機會。夏允彝極力想說服自己的兒子。但每次的談話總會遭到兒子毫不示弱的反駁。

“父親息怒,孩兒沒有質疑聖人的意思。只不過將吏治清明一味地寄託在官吏自身的品德上,是遠遠不夠的。就象我們在戰場不能完全指望士兵能各個悍不畏死一樣。戰場上需要軍法,朝堂上需要國法。若想讓吏治清明、政令通暢、百姓安康,就必須以法治國才行。”

“法治?你是說學那秦政以酷吏、嚴刑治國嗎。歷朝的有道明君皆是以德治國,以仁之國。還從未聽說過有誰能以苛政創造太平盛世的呢。淳兒你難道忘了這十幾年所讀的聖賢之書了嗎!”夏允彝痛心疾首的教訓道。

“父親,此言差矣。其實我中華百代皆行秦政制。所謂的‘德治’,也不過是‘儒表法裡’而已。不同的是暴君對百姓施以‘法’,對權貴施以‘仁’。我們現在是要向權貴官吏施以‘法’,對百姓施以‘仁’。”越說越激動的夏完淳忍不住起身對着自己的父親一個抱拳請求道:“父親身爲司法院的御史,理應代表朝廷以國法監督百官。既然父親的身體已無大礙,還請父親早日回京復職吧。”

“淳兒,你這是在教訓爲父嗎?”夏允彝冷冷地反問道。

“孩兒不敢,孩兒只是覺得父親向來注重民生社稷,就算在家養病亦不忘關心鄉里新出現的政令。孩兒這幾日見父親精神爽朗,故覺得父親已經痊癒了。”夏完淳連忙低下頭告罪道。

“哼,爲父是因爲待在松江老家聞着這山野之氣纔會神清氣爽。若是回到京城聞到那污濁之氣,那爲父的老毛病就又該犯了。”夏允彝陰陽怪氣的說道。

“可是,父親……”

“好了,淳兒,你就別再多說了。你是不能說服爲父的。”夏允彝斬釘截鐵的打斷了夏完淳話語道:“爲父並不阻止你上沙場殺敵。但有幾句話淳兒你還是該聽聽爲父的。這第一,淳兒你從軍歸從軍,可千萬別在軍中結黨營私。特別是別去學人家參加什麼復興黨。第二,無論你是從軍還是從政,都不能忘了根本。淳兒你要明白誰纔是這天下的主子。要記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

“父親,你這麼說是在怪首相大人結黨營私。可父親以前也不是與同邑的陳子龍老師、徐孚遠、王光承等叔伯成立幾社,同江南儒林的復社相應和嗎。東林黨的歷史遠比復興黨悠久,亦經常進行集會、評議國政。父親以前就同孩兒說過,小人以黨朋的罪名陷害君子。難道父親忘了以前對孩兒的教導。還是觸及到了父親的利益,這結黨就同營私扯上關係了。”夏完淳不服氣的反駁道。其實夏完淳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加入復興黨了,只是礙於父親的感受,所以他一直以來都未曾表明過身份。但此刻聽自己的父親這麼一說,年輕氣盛的夏完淳說話的分量亦開始重了起來。

“混帳!你這是同父親說話的態度嗎!你,你,你這逆子難道非要氣死爲父才甘心嗎!”氣急敗壞的夏允彝一拍桌子大聲罵道。面對桀驁不遜的兒子夏允彝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的無力。兒子的年紀畢竟還小,對於政治的險惡還沒有半點的準備。他只知道熱血、激昂、愛國等等激動人心的詞彙。卻不知道隱藏在這些詞彙背後陰暗齷齪的交易。夏允彝不想看着兒子走上“歧途”。更不願意看到兒子被人利用。現在的夏允彝很後悔,早知如此當初自己就該極力阻止他參軍纔對,也省得自己現在這樣苦口婆心。

“父親息怒,孩兒並不是想頂撞父親。孩兒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此時的夏完淳同樣也覺得自己同父親是在雞同鴨講。無論自己怎樣例舉實例,擺清道理,父親卻依然固執己見。當年哪個以天下爲己任的父親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副模樣了呢。夏完淳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論事?你個小毛孩懂什麼!你以爲朝廷的事是你們這些小孩子在玩過家家嗎。以爲從了軍,見了些世面,學了些邪門歪道就熟知朝政了?如此自以爲是,到時候被人當槍使了,自己都還不覺得呢!”再也壓制不住心中不安的夏允彝終於把話挑明瞭道:“淳兒,你要知道,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子或許能一時隻手遮天,但她畢竟是個臣子。名不正言不順,早晚會被天下人所唾棄。現今的皇上英明神武,是不會一直被權臣把持朝政下去的。而宮裡的蘭妃現在也已經有了皇上的骨肉,也就是未來大明的太子。等到天下統一,皇子誕生,這天自然就會變了。淳兒啊,你要明白爲父的苦心,明白爲父的立場。”

“這麼說父親的立場就是站在皇上一邊咯。等待着我們浴血沙場收復北方後,再來一個總清算。就象歷史上歷朝開國皇帝殺戮開國功臣一般,不是嗎?鳥盡弓藏的,還真是令人心寒呢!爲朝廷,爲國家,爲百姓做了那麼多,最後還要被人這麼算計。”夏完淳突然冷笑着說道。

“淳兒你,胡說什麼呢!?”被說中心事的夏允彝瞪大着眼睛,心虛的喝道。

“不,父親,我沒胡說。說實話,父親今天的話語還真是讓孩兒失望呢。如今從販夫走卒到三教九流,只要是我大明的百姓無不關心着北伐大業,均期盼着國家早日的統一。可父親你們卻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算計着首相大人他們。等待着軍隊收復北方失地後,再用陰謀詭計奪取權利。”夏完淳以嘲弄的口吻擡頭說道。

“你,你怎麼能這樣說你的父親!反了,反了!你這個逆子!逆子!”暴跳如雷的夏允彝指着夏完淳,上氣不接下氣的顫聲罵到。

然而這次的夏完淳卻再也沒有低頭告罪,而是高昂着頭顱義正嚴詞的高聲說道:“父親,孩兒當然知道什麼是君,什麼是臣。也聽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孩兒更知道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君臣之分,所關者在一身;華夷之防,所繫者在天下。孰輕孰重,相信父親您比孩兒更清楚。”說到這兒,夏完淳突然停頓了一下以複雜的目光望着自己的父親。繼而又朝着夏允彝深深一叩首道:“父親,自古忠孝難兩全,孩兒此次北征定會奮勇殺敵。決不辱沒我夏家的聲譽!”

【……】@!!

()

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三十五節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十二節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十六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22節 燕京騷亂第46節 忠烈廟第31節 蜀中大西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四十三節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1節 范文程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9節 朝貢第三十二節第四十五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十二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8節 路(三)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十七節第23節 休整第9節 朝貢第29節 促膝談心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1節 范文程第34節 百舸爭流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三十九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5節 孟津渡口第8節 稅制第二十七節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24節 東路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十四節第三十一節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節 姻親之盟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4節 君與臣(下)第8節 路(三)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1節 姻親之盟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7節 銅錢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9節 新安財閥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14節 盛宴(六)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四十六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
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三十五節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十二節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十六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1節 皇宮深院第298節 駕龍艦施琅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22節 燕京騷亂第46節 忠烈廟第31節 蜀中大西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四十三節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1節 范文程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9節 朝貢第三十二節第四十五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十二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8節 路(三)第39節 金融革命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十七節第23節 休整第9節 朝貢第29節 促膝談心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21節 范文程第34節 百舸爭流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72 敦刻爾克約克失利法王親政春風得意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三十九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25節 孟津渡口第8節 稅制第二十七節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24節 東路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十四節第三十一節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1節 姻親之盟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4節 君與臣(下)第8節 路(三)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1節 姻親之盟第26節 東林鉅子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7節 銅錢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9節 新安財閥第372節 繼父業艾哈邁德拜相 會奧相紫軒巧周旋第14節 盛宴(六)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四十六節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