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

第二次卡奇灣戰役勝利的捷報是在弘武十五年的六月隨着來自赤道的季風傳抵中華帝國的。就象這個季節登陸沿海的颱風一樣。勝利消息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席捲了東南部的各個府縣。而在之後的數月內它還將以勢入破竹的傳遍帝國的每一個角落。不過對於身處內陸或是西北、西南地區的百姓而言,這樣一道捷報可能只是茶餘飯後一項令人振奮的談資而已。但在東南的百姓看來來自印度洋的捷報真的好似颱風吹散了之前因《股例》頒佈帶來的陰霾。畢竟在弘武朝沒有什麼能比戰場上的勝利更能刺激人們的投資欲了。姑且不論京師節節攀升的股價,就連嘉定縣這樣的小縣城都沉浸在了近乎狂熱的氛圍之中。

嘉定縣古稱城,是江南出了名的魚米之鄉。饒是地少人多,江南又是歷朝抽稅的重鎮。此地的百姓依舊能靠桑蠶棉布、油桐棕漆之類的副業維持生計。而今隨着中華朝徹底廢黜人頭稅以及各類作坊的興建,像嘉定這樣的江南市鎮雖出不了豪門巨賈,卻也孕育出了大批的小富農與小作坊主之流。由此市民風氣也在這些市鎮之中日漸成了形。

至於說到市民風情那就不得不提市鎮內的茶館與酒肆了。由於中華朝向來就沒有“莫談國事”的忌諱,因此人們在茶餘飯後總免不了提及一些國家大事。正如這一日傍晚嘉定城一隅的酒肆內照例又是滿滿當當的坐了一羣主顧。人們在喝酒嚼豆之餘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是聽酒家請來的說唱藝人“唱報”。所謂的唱報就是將當天的報紙上的內容編成裡曲小調進行說唱。此行南北皆有。稍有不同的是北方以鼓伴奏,而南方以鉢伴奏。據說京師最厲害的說唱藝人能看完報紙之後當場即興將報紙上的大小新聞編排成小調唱出來。不僅評議詼諧而且朗朗上口。對於不識字的尋常百姓來說可能花個銅板聽唱報遠比買份報紙更爲合算。可能是看來的聽客不小,堂裡的說唱老藝人今日唱得也是分外賣力。從東城婆媳失和一路唱到天軍橫掃印度洋。可謂是暢快淋漓直聽得周圍的聽客連連叫好。掏出賞錢來自然也是分外的大方。

不過一曲終罷,人們似乎並沒有就此盡興。卻見一個漢子藉着酒性端着酒碗手舞足蹈的就大聲的嚷嚷起來:“老子要做嶽武穆。老子要去印度洋打韃子去!”

“去,去,去,你個死阿根。一吃醉了就在那裡鬼叫。小心別把老孃的碗敲掉。”櫃檯後頭的老闆娘沒好氣的翻了翻白眼道。請說唱藝人來酒館確實爲店裡招攬了不少買賣。可是每每提到海外那些令人振奮的捷報總會有人藉着酒勁鬧一陣。不過老闆娘可從不把這些個醉鬼的“豪言壯語”放在心上。須知真有膽量的人早就去海外混飯吃了。哪兒還會留在這裡喝酒打發時間。

“是呦。嶽爺爺可是神人呢。你個阿根能比得了。”一個吸旱菸的白鬍子老頭指着醉漢笑罵道。不過他跟着又吸了口旱菸皺了皺眉頭道:“咳……說起來現在也是個太平世道。怎麼這些年朝廷還是老打仗呢?”

“張阿公,你這就不知道了吧。朝廷要是不打仗,那些韃子、紅毛哪兒會服咱們。不服咱們的話,咱們中原的東西又怎麼賣得出去。”一個眼神滑溜的男子神采奕奕的說道。

“是啊,咱天朝的水師天下無敵。等我個再長高點。一定去從軍。”另一個身材矮小的少年跟着高聲附和道。那張稚氣爲脫的臉顯示出他的年紀似乎並不應該出現在這樣的地方。不過中華朝並沒有禁止未成年人飲酒的明確法令。加之這個時代學徒的年紀普遍偏小。出入這個酒館又都是些三教九流的人。自然是不會有人去關心酒客的年紀。

“你們這些後生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哪兒知道寧爲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的道理。打仗終歸要死人的。死在海上連屍骨都收不回來吶。前朝韃子三天兩頭的襲京師,擾得朝廷連年徵兵。現在京師設在了應天府,連北邊的那些韃子都被朝廷收服養羊去了。真不知道這仗打下去還有什麼意思。”張阿公長長的嘆了口氣道。

“咳,打不打哪兒是你我這等尋常小民能做得了主的。咱中原弱時怕被人欺負得備戰,現在朝廷強了卻又要防着外夷起二心還是得備武。正所主胃興是百姓苦叻。亡也是百姓苦。”如此一段半文不文的話語出自角落裡一個身着灰色長袍的中年人,瞧他的樣子似乎也曾讀過一些書。因此這段見解一脫出口立即引來了周圍不少人的側目。

然而就在此時對面一桌上一個相貌猥瑣,眼神市儈的男子卻不以爲意的打了個酒嗝道:“咱可管不着什麼興興亡亡的。咱只知道這印度洋的水師贏了。這糧價可又得漲了。”

“胡三,你作死呢。好好的咒什麼糧價上漲呢。小心讓差爺鎖了去告你個擾亂民心哄擡物價!”一聽要漲糧價酒館的老闆娘立即啐了一口道。

不過胡三卻一點都不怕雙手插腰一對杏目瞪得像母夜叉一般的老闆娘,卻見他環視了一番周圍的酒客之後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老闆娘啊,我說你還別不信。我胡三走南闖北什麼場面沒見過。雖比不上諸葛武侯神機妙算,卻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說到這裡胡三像是要故意掉胃口似的斯條慢理的端起了酒碗喝了一口。而他身邊的酒客見狀果真被他吊起了胃口,卻見其中一人按耐不住的問道:“我說胡三啊,你就別賣關子了。你就直說你猜着什麼了?”

眼見這麼多人都盯着自己,胡三當下就來了勁擼起裙子探出身子問道:“你們說這朝廷在印度洋上打了勝仗誰最高興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當今的女皇啦。”一個酒客不假思索的接口道。可胡三壓根就沒理他。這時剛纔那個長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中年人卻捻着鬍子回答道:“最高興的還不是那些個出海做生意的人。聽說這幾年西洋那邊的生意不比前些年紅火了。這下開闢出一條新財路,可不要把那幫海商給忙死。”

聽中年人這麼一說胡三立即眉開眼笑的豎起大拇指道:“不愧是錢秀才。這眼光就是獨到。咱江南是產絲的大戶。爲了養蠶當初可沒少將稻田改桑田地。只不過啥事都得有個度。絲綢畢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用得起。也不是年年都有法王取親這樣的大買賣上門的。生意一少這幾年不少桑田就又改成了稻田。如今印度洋那邊的生意一熱起來。這絲綢的價格不是又要漲了嗎?如此一來少不了要有人把稻田改成桑田。大家想啊。這一來二去之下,糧價能不跟着一起漲嗎?”

“哦,原來是這樣啊。”堂裡坐着的一干人等聽罷這纔像是茅塞頓開似的連連點頭稱是。他們中的某些人或許會鄙視見利望義之輩的短視。卻絕對不會懷疑胡三的這番分析。因爲他所說的內容對於在場的衆人而言並非一樁遙遠的事情。特別是法王路易十四的大婚更是早已成爲了江南民間的一大傳奇故事。據傳路易十四迎娶的西班牙公主用上好的絲綢縫製了近千件嫁衣。而盛大的婚禮上所有的帷幔、桌布也均是絲質的。至於參加婚禮的王公貴族們所訂做的絲綢禮服更是不計其數。這樣的傳聞固然有誇張的成份。但與事實的差距也並不算太大。至少那一段時間江南的絲綢確實出現過供不應求的盛景。而那時爲了謀取高額利潤而將稻田改做桑田的農家也不在少數。這樣的做的結果自然是讓嘉定等縣之後數年的糧食大幅度減產。誠然來自兩廣以及南洋、倭國的稻米及時緩解了江南諸府因產絲造成的糧食價飛漲。但那段提心吊膽的日子讓人們至今想來還是有些心有餘悸。

“這還了得。看來我得多囤些穀子才行。”頭一個反應過來的酒館老闆娘撫着胸口自言自語道。至於其他人自然也是暗自在心裡盤算起如何買糧度過難關起來。可誰知那個錢秀才卻白了胡三一眼道:“胡三你就別在這兒上竄下跳了。誰不知道你前些日子從外邊弄了一船糧食過來。你可別自做了聰明。朝廷對糧價最是看重。那次米行的劉老闆囤了多少糧食,最後還不是給朝廷調來了南洋米弄得血本無歸。”

被錢秀才點明瞭心事的胡三連忙打起了哈哈來:“錢秀才看你說的。我這不是想給鄉親們提個醒嘛。再說我哪兒有錢買糧啊。那碼頭停着的船是我遠方表叔的。他過些日子就得松江府呢。說起來真要是發財。那還得屬西門的韓大爺最有門路。”說到這兒胡三嚥了咽口水,露出無限羨慕的表情道:“哎呀,要是韓大爺肯讓我入股。我胡三就算當了褲子也要投他孃的一注。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

胡三的這番立即引來了周圍衆人的一致轟笑。笑得花枝招展的老闆娘不宵忘酸溜溜的嘲笑道:“省省吧。就算把你賣了也不夠進韓府的。依仁那邊的苗員外也算是個鄉里小有名氣的地主吧。可人家韓大爺楞是沒讓他入股。說是什麼資產不夠。瞧瞧。這纔是做大買賣的主啊。”

雖說被周圍的人嘲笑了一番,胡三卻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丟臉之處。就像老闆娘所說的那樣西門的大興號雖是衆所周知的“搖錢樹”,卻並非隨便什麼人都可以購股的。不同於那些整天將自己吹得天花亂墜空麻袋背米的所謂商號。大興號除了開張那天大張旗鼓之外,一直以來都低調得很。並且對投資人有着一套十分嚴格的審覈規矩。購股者必須提供自身的家資情況。大興號會根據資產的厚薄來向購買者提供股份。因此就算普通百姓借貸到了一大筆錢也無法入股大興號。然而這些希奇古怪的規矩卻並沒有影響到人們投資大興號的興致。相反的還吸引了江浙各府諸多地主財閥的目光。一時間大興號的股份儼然就成了人們爭相搶購的熱餑餑。每注的價格更是在短短的半年內翻了十倍。可是擾是如此依舊有人削尖了腦袋想要投錢進去。

想到這裡胡三不禁訕訕的一笑道:“掌櫃的瞧你說的。我胡三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嘛。這大興號哪兒是我這樣的人進得去的。不過。要我說呢。這大興號的韓大爺也太不夠意思了。你說吧。有錢的人終歸是有錢的。他們就算不參股照樣吃香的喝辣的。可咱們這些平頭百姓呢。做死做活的也就勉強勒緊褲帶不餓死。大興號既然能一本萬利怎麼也該讓咱們這些苦哈哈的老百姓來翻身吧。”

胡三的這番話語可算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這裡坐着的大多都是些貧苦百姓。平日裡有關大興號種種傳聞他們聽得耳朵繭子都快出來了。卻只能流着口水看着那些有錢的老爺們在那裡錢生錢。不過在衆多唏噓不已的人羣中有兩個身着布衣的男子的眼中卻閃過了一絲異樣的光芒。同其他人一樣有他們的面前也擺放着兩碗水酒一碟豆腐乾。可顯然在場衆人的閒話比酒水更能吸引兩人的注意。

只見此二人又聽了一會兒衆人拉家常之後,便交換了一下眼神丟下了幾枚銅板離開了酒館。酒館之內來來往往的人本就多。自然也不會有人去注意這麼兩個衣着普通的男子。走出酒館之後兩人一路步行到了嘉定縣城內了一處邸店。所謂的邸店就是一種旅館。只不過不同於客棧。邸店僅提供食宿不提供飲食。住客既可以到外面吃飯。也可以自己購買材料借用邸店的廚房做飯。時值傍晚。邸店的廚房裡正擠滿了生火做飯的住客。到處都散發着誘人的飯菜香。不過這兩個男子顯然是在外頭已經吃飽了。一到店裡就直接進了自己的客房。

在關好房門之後其中一個年紀稍輕的男子似乎是憋了很久似的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大人,看來這嘉定城裡的大興號還真不簡單呢。我們一路從京師到這兒也見識過不少圈錢的商號卻從未見過這樣把生意往外推的商號。大人您說這姓韓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啊?”

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39節 金融革命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1節 宗族會議第8節 銀圓第四十節第12節 驚變(三)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1節 宗族會議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15節 關中日落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27節 山東鏖戰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0節 編制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23節 鄭家第14節 歷史的界線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7章 投命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二十一節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10節 生死界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15節 本相第五節第45節 受降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5節 帝都風雲(五)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6節 兵臨城下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8節 騎鶴遊揚州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25節 大投資第5節 奇貨可居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34節 歸德之戰第40節 對馬基地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二十三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十八節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0節 尾聲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
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39節 金融革命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31節 宗族會議第8節 銀圓第四十節第12節 驚變(三)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1節 宗族會議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15節 關中日落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27節 山東鏖戰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0節 編制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23節 鄭家第14節 歷史的界線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7章 投命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9節 蜀中攻略(六)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二十一節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10節 生死界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15節 本相第五節第45節 受降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5節 帝都風雲(五)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6節 兵臨城下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145 懲韃虜宣慰司封市求開市大馬幫奔走第8節 騎鶴遊揚州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25節 大投資第5節 奇貨可居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第34節 歸德之戰第40節 對馬基地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二十三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十八節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20節 尾聲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