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洛陽之戰(一)

凜冽的寒風從山澗呼嘯而過。紅日照耀在成片的松柏之間,枝頭上積壓的厚重積雪在陽光下閃爍着銀白色的光芒。在這鬱郁蒼蒼的松柏之間隱約可見一所廟宇若隱若現。此地便是著名的洛陽關陵。這關陵因四周環繞柏樹林子,故又稱關林,坐落在龍門北邊幾裡處,從龍門到洛陽的大道旁邊。據說是當年曹操埋葬關羽頭顱的地方。自南宋後,民間對關羽崇拜愈來愈甚。歷朝的帝王也提倡關羽忠君重義的品德。便封關羽爲協天大帝,又稱爲武聖人、關聖帝君,在全國各地大修關帝廟。加之明朝《三國演義》的流行。這關羽埋頭的地方,周圍廟宇的神殿廊廡越蓋越雄偉華美,院裡院外的石碑越立越多。然而如今戰亂肆虐這武聖的廟堂卻顯得冷冷清清少有人問津。

忽然從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關陵原有的肅穆與寧靜。馬蹄在積雪上踐踏出一連串顯眼的蹄印。這些打擾者有些身着綠色軍裝,有些則身穿着鎧甲。他們坐下的馬兒們昂首蕭嘶顯得精神抖擻。卻聽一個身着鎧甲的中年男子用馬鞭指着前面的廟宇向爲首的將軍介紹道:“張將軍,這裡便是關帝廟了。關老爺的頭顱便埋在這裡。”

“既然此地是武聖人廟。我等就不能造次了。大家還是下馬前行吧。”爲首的將軍連忙帶頭翻身下馬。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第二軍團軍團長張家玉。如今乃是隆武三年的大年初八。此刻的南京還沉浸一片慶祝新年的喜慶氣氛之中。王興的第一軍團則在開封外圍同清軍的十萬大軍緊張的對峙着。可原本該在南陽駐紮的張家玉和他的第二軍團卻出現在了離洛陽城四十五里地遠的延秋鎮。

然而按照兵部的計劃如今王興的第一軍團正在開封城的外圍吸引着清軍在河南以及河北大部分的兵力。然而這次明軍行動的真正目標卻是——洛陽。顯然洛陽的天險並沒擋住明軍前進的步伐。張家玉的第二軍團就是在這寒冷的初春從龍門關神不知,鬼不覺的穿越了熊耳山與伏牛山打開了洛陽南方的門戶。而這一切除了要歸功於明軍事先完備的計劃與準備外。更主要的是有了伏牛山和熊耳山上各山寨義軍的鼎立配合。而那身着鎧甲的中年男子便是伏牛山的義軍首領劉洪起。這次正是他帶着伏牛山上三十六個山寨義軍爲明軍主力指引道路張家玉才能如此順利的通過龍門。只見張家玉抱拳向劉洪起邀請道:“劉將軍,我們就一起步行上去拜祭關老爺吧。”

“好!關老爺是咱的武聖爺爺就請他保佑咱早日將韃子趕出關外吧!”劉洪起說罷拱了拱手便引着張家玉一行登上了關陵。如今的關陵久未整修顯得蕭瑟而又破敗。一行人就此穿過了院外的碑林來到了大殿。在張家玉的帶領下衆人依次向關帝像進香行禮。在心中虔誠的禱告着勝利早日到來。之後劉洪起等人便開始向張家玉介紹起這關陵的歷史來。來自廣東的張家玉還是第一次來到中原的關陵當然聽得是津津有味。而此刻從關陵前邊放眼望去,香山與龍門山兩山對峙而立,澎湃的伊水從中流過,猶如天然的門闕一般巍爲壯觀。衆人甚至還可以望見龍門北頭小街上露出來一面紅旗,而伊水東岸的香山腳下也有一片帳篷和幾面隨風招展的紅旗。更是讓人心潮澎湃。

不過一旁的第十一步兵師師長高一功此刻的心情就別有一番滋味了。當年闖王在攻克洛陽前就是在眼前的關陵歇息的。他還清楚的記得那時駐守關陵就是日後同張家玉在湖廣一戰的大將白旺。一轉眼物是人非,當年的高一功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再次來到洛陽城外,會再次圍攻這座中原古城。只是一切都已經變了。李巖兄弟的冤死;劉宗敏、白旺等人戰死沙場;就連闖王最後竟也倒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山谷之中。可自己卻存活了下來,最後還投靠了曾經憎惡無比的官軍。高一功常常覺得這樣的結局太過諷刺。唯一能讓他欣慰的是至少自己是在同靼子作戰。

“高師長,當年李自成也是從龍門攻取洛陽的吧?”張家玉的話語打斷了高一功的思緒。他連忙收了收神回道:“是的,軍長。那年我等就是在此地紮寨的。那時與朝廷作對真是糊塗得很。”

“咳,百姓不到走投無路的地步是不會選擇走這一步的。人禍大於天災啊。”張家玉不無感慨的說道。衆人聽罷紛紛點頭附和起來。這裡的義軍大多都是當年被打散了的農民軍。造反殺官軍的事沒少做過。直到清兵入關衆人才決定齊心合力一致對外。但在心中對明庭戒心始終還是存在的。特別是伏牛山上的義軍大多是煤黑子出身。所謂的煤黑子就是礦工。他們原是失去土地的農民,替人挖煤,活路極重,生活極苦,時常有生命危險。所以各地挖煤的礦工,還有開銅礦、鐵礦、錫礦和銀礦的工人,不斷起義,官府和地主統稱他們之爲“礦盜”。卻聽張家玉繼續說道:“當年義軍先取洛陽,後圍開封,一連兩拳。圍城打援,消滅了官軍的主力。打得真不錯啊。”

高一功聽罷不禁擡頭看了看張家玉。發現張家玉正眺望着遠方的隱約可見的洛陽城絲毫沒有做作的感覺。相反高一功能深切的感受到張家玉言語中那種欽佩的語氣。於是他好奇的問道:“當年我等攻取洛陽使的雕蟲小技張將軍也感興趣嗎?”

“所謂兵不厭詐。只要能以最小的傷亡達到目標就是妙計。我們在廣東時也時常同首相大人一同討論各地發生的戰事。洛陽之戰、潼關之戰、朱仙鎮之戰以及三圍開封。首相大人每每分析到李自成將軍的戰例都會讚賞一番。按照首相大人的說法這是游擊戰,是真正的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張家玉不由的又想起了當年在新安同孫露等人挑燈論戰的情景。孫露雖然沒讀過多少兵書。但她對戰例的分析卻十分注重。崇禎年間中原戰事不斷,通過戰例分析沒有多少戰鬥經驗的義勇軍不但就此能判斷出各方的實力,更能從各方的成敗當中獲取借鑑。於是反覆參考前人的戰例從中吸取經驗也就成了義勇軍將領的一向傳統。其中孫露特別注重李自成等人的作戰方式與規律。按照她的說法明軍或許不會採用這樣的戰術。但是一定要做好對付這種游擊戰術的準備。

“軍長,你是說首相大人也曾誇獎過闖王善戰?可是那些戰役官軍都是大敗的啊。”高一功一聽更驚訝了。早就聽說那個女首相驍勇善戰。那日與其見面高一功見其瘦弱並不想是能殺入敵陣的將領。如今聽張家玉這麼一說更是覺得孫露特殊。那些官軍一提起闖王要麼嚇得瑟瑟發抖,要麼恨得咬牙切齒。哪兒會有讚賞啊。

“就事論事來說你們當年打得確實漂亮。一場精彩的戰鬥無論是勝方還是敗方都會給人以啓示。就象是當年的薩爾滸之戰仔細琢磨起來還真是受益非淺。官軍的失敗以及努爾哈赤的用兵策略都值得我們好好借鑑。”張家玉意味深長的回答道。薩爾滸之戰是明朝軍隊不願提起的一大恥辱。然而對張家玉等人來說卻是難得的寶貴經驗。無論是在軍校的教學當中還是在軍官的交流之中“薩爾滸之戰”都是經常被提起的經典話題。在張家玉看來“薩爾滸之戰”的經典之處就在於當時的明軍將一支火器部隊可能出現的錯誤在一場戰役中幾乎全展示了一遍。作爲以火器爲主新生的義勇軍能有這麼直白的教材可不多見啊。楊鎬當年所犯的每一個錯誤都可能影射到日後的戰鬥中。而努爾哈赤的戰術與策略也是騎兵部隊典型的“集中兵力,以快打慢”的範例。

想到這兒張家玉的思緒又回到了目前明軍的行動上來。這次孫露並沒有象當年太祖皇帝那樣選擇從東路兵分兩路攻取山東,再迂迴包抄河南。而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從西路直接攻取河南的戰略。河南雖是“四戰之地”但宛、洛兩地卻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特別是洛陽,歷來就是中原的四方之中。但其形勢之重卻在其外圍。洛陽西有函谷之險,崤函關上兩山對峙,地勢險要,處處可以設伏。春秋時孟明視率領秦師伐晉,就在靈寶境內中了埋伏,全軍覆沒。東有成皋之固。成皋便是虎牢關。它地處在汜水縣境,自古爲防守洛陽的東邊門戶,斷崖百丈,中間一路可通,易守難攻。洛陽城北十里是邙山。邙山之外是黃河,只要守住黃河的孟津渡就能抵禦北方來犯之敵。洛陽南面便是龍門,古稱伊闕。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開龍門山,伊水暢流,興利除弊。當年秦將白起便是在這裡消滅了二十四萬韓魏聯軍,創下了以少勝多的“伊闕之戰”。秦國勢力也由此侵入中原,遂成爲不可扞禦之勢。而自洛陽往南,更是處處可守。熊耳山、伏牛山,綿亙數百里,都是洛陽的天然屏障。因此成皋、崤函、孟津、龍門四處便成了扼守洛陽的四個方向上的天險。至於開封則地處開闊的平原之上四周並無險要可守攻克其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攻陷洛陽再從老虎關東進與第一軍團一同合圍開封府。那河南就成了明軍的囊中之物。

兵部這次的作戰計劃十分穩健,有步步爲營的謹慎味道。明軍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在汝陽等地設立了衆多兵站以爲後應。或許是青龍集之戰以及兩淮戰役後期的失利對孫露造成了影響;也或許是孫露出任首相後在軍事上更多的是參考幕僚們的建議的原因。張家玉覺得孫露在兩淮之戰後明顯變得謹慎了,不象從前那樣對火器部隊充滿信心。張家玉不知道這究竟是件值得慶賀的事還是該爲此擔心。不過,既然作戰計劃已然制定就要竭盡全力的完成作戰目標。眼前的目標就是東北方向上那隱約可以洛陽城。

“洛陽城裡有什麼消息?”張家玉整了一下思緒向劉洪起問道。

“回張將軍,洛陽城這幾日城門禁閉。看來已經知道了我們的到來。目前清軍在望城崗設有一寨。與洛陽城互爲犄角。另在洛陽東門外扎有一營。”劉洪起在地上簡單的擺了幾個石子介紹道。

“知道洛陽守將是誰嗎?駐守有多少八旗人馬?”張家玉又問道。

“現在洛陽城中守將乃是鑲藍旗統領冷僧機。不過真正主事的是漢將李雙成。城裡的八旗主力大多調去開封了。現在應該是以李雙成所屬的漢軍爲主力。約莫2萬餘人。”劉洪起想了一下回道。

張家玉聽罷心中不由盤算如果城中真是以漢軍爲主的話或許能策反。於是連忙問道:“哦?李雙成?這李雙成又是何來路啊?怎會投了靼子?”

劉洪起一聽楞了一下並沒有馬上回答,只是尷尬的看了高一功一眼。卻聽高一功嘆了口氣接口道:“軍長,這李雙成本是咱一夥的弟兄,闖王退出河南後。這小子卻拉了一票人馬留在了河南。沒想到最後竟會投了靼子。”

張家玉聽罷不由一驚回頭看了看劉洪起想要證實是否屬實。卻見劉洪起點了點頭肯定道:“沒錯,就是此人。據說李雙成被靼子看中,挑入軍中。洛陽攻下後,派他守城,才知道他的才幹。如今他可是洛陽總兵了。”

竟有此事?張家玉剛想開口。一旁的高一功卻一個抱拳單膝跪地請戰道:“軍長,就讓末將擔當先鋒攻取洛陽。提着李雙成的人頭來見軍長!”

“高師長,快快請起,”張家玉一把扶起了高一功,指着遠處洛陽城道:“諸位,洛陽就在眼前。劉將軍,你們十一師即可便要起程拿下鞏縣和愜師阻截洛陽清軍東逃退路。劉將軍你等義軍隨我隨我即可兵臨城下!”

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5節 朱仙鎮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四十三節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19節 審判夜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7節 盛宴(二)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32節 朝鮮使節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21節 支援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6節 決戰牧野(二)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九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4節 東路第5節 溼牛皮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6節 盛宴(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一節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45節 受降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12節 驚變(三)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二十九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十五節第16節 暗戰(二)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10節 驚變(一)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1節 姻親之盟第24節 登基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8節 巨獸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四十三節第36節 密談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16節 前夜(上)第1節 私掠艦隊第二十七節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5節 山西烽火(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三節
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35節 朱仙鎮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6節 新朝官制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四十三節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19節 審判夜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7節 盛宴(二)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32節 朝鮮使節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21節 支援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6節 決戰牧野(二)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九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4節 東路第5節 溼牛皮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6節 盛宴(一)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十一節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45節 受降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12節 驚變(三)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二十九節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62 黃太沖怒駁僞科學北諸府籌備開棧道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十五節第16節 暗戰(二)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10節 驚變(一)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1節 姻親之盟第24節 登基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8節 巨獸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四十三節第36節 密談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16節 前夜(上)第1節 私掠艦隊第二十七節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25節 山西烽火(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2節 燕京騷亂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