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國會(三)

司儀話音剛落,只見一身着紫袍的女子在一羣身着紅色官袍的大臣的簇擁下走了出來。於是整個文淵閣裡立刻便安靜了下來,議員們紛紛起身拱手行禮。可是文淵閣外卻熱鬧了起來。雖說都知道大明的首相是個女子。但真正見過這位首相大人的人就不多了。特別是從偏遠地區的來的學子更是好奇。於是不少人都踮腳伸長脖子張望着。夏完淳在行禮時也忍不住偷偷擡起了頭想看看那個經常被自己父親、老師掛在嘴上的首相大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子。可未等他瞧仔細,身爲國會議長的陳子壯便敲木錘宣佈國會開始了。這下內外都安靜了下來。

同後世的議會不同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整。目前明王朝的國會沒有立法權、沒有推舉政府權、沒有質詢權。國會的職權僅限於向朝廷請願、申冤;辯論國事;借朝廷徵稅的要求而監督國家財政;審理部分上訴案。因此並不是由內閣向國會提交議案而是由各地來的議員代表提出“請願方案”加以討論與辯論。上午的上國會雖然有皇帝參與但形式大於內容。真正關乎社稷與民生的卻是這下國會。下國會按照日程安排將持續三天。不過在第一天首相孫露將會代表內閣向全體議員發言。因此在場內外議員、士子們看來他們最關心的“北伐”與“內治”之掙估計也將在這裡有個了結。

按照順序來自各地的議員代表們逐一走上了演講臺開始向衆人闡述起自己的觀點來。議員們有些口若懸河、伶牙利齒;有些則不善言語,口笨嘴拙;有些議員的言論刁鑽刻薄;有些則迂腐不堪。於是場內外不時的爆起陣陣的喝彩聲或是陣陣的唏噓聲。有時某個議員不適當的言論還會引來衆人的一陣嬉笑漫罵或是一陣倒喝彩。但這些在某些年長的大臣和士紳看來有失體統,有失身份的舉動。只聽坐在孫露身旁的史可法不由擔心的向孫露問道:“首相大人,那些旁觀的百姓如此大聲喧譁太不注重朝廷體統了。這樣會影響那些議員發言的。不如讓錦衣衛好好管束一下吧。”

“史大人放心,不會有事的。再說這纔是一個國會該有的氣氛嘛。”孫露打趣的說道。其實這裡的議員和旁觀百姓在她看來算是很有修養,很有禮貌的了。遙想21世紀那些個接受西方自由主民的東亞國家。哪次召開國會時不是上演“全武行”的。

就在孫露走神時,底下荷蘭商商務表候葉爾以及英國商務表候福克斯則以旁觀者的身份審視這個東方國家的國會。在他們看來明王朝無疑是個特殊的東方國家。在這個時代議會制度就算是在歐洲大陸也不能爲大多數的國家所接受。況且還是這種以平民爲主的議會。候葉爾和福克斯知道按照歐洲人的標準這些議員中算得上貴族的簡直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紳士、爆發戶和學者。這樣的組合還真是少見。不過東方人的修養不錯,至少沒見人朝發言者做下流動作,丟臭雞蛋什麼的。候葉爾冷眼旁觀着想道。

對於在場的議員和旁觀的學子來說。議員是不是貴族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所闡述的內容。那些議員與其說是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不如說是在闡述他們所來自的那個地區的觀點。因此廣東、福建等地的議員的議題偏向於對商業以及航海事宜。他們更關心朝廷對東南亞海域的控制以及海關關稅的調整。希望朝廷能擴充海軍以圖印度洋地區。由於江浙、湖廣以南等地區受戰爭的影響較小且又是農業高產區。因此這些地區的議員對土地稅、土地改革以及如何恢復農業更感興趣。他們希望朝廷能給予更多的優惠以便當地的農民能休生養息。更有甚者還請求朝廷不要大規模徵兵。以求達到廣積糧的目的。而湖廣以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由於飽受戰亂之苦。田地荒蕪、城池破敗。這些地區還聚集着大量的難民需要救濟。於是救濟安置難民以及恢復當地的行政管理就顯得由爲重要了。再加上河南、安徽等地目前還在同清軍對峙,老百姓急切的希望能將靼子拈過黃河去,以恢復黃河以南的安定。當然更多的人則強烈要求朝廷即可發兵北伐以收回淪喪的國土。至於湖廣同四川交界處的議員則聲淚俱下例數了張獻忠在四川種種惡行。也強烈要求朝廷發兵救蜀中百姓於水火之中。

面對議員們的各抒己見場內外的士子們不禁感觸頗深。人道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些個書生各個自負滿腹經綸,都有經世治國之才。堅信着半本論語就可治天下。在國會召開前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了無數治國的方案。他們互相駁斥,互相爭論。對於朝廷的一系列政策也多有非難。國會的召開給了他們一次近距離指點江山的機會。然而當各地議員的議案一一呈在面前時,他們驚訝了,他們迷茫了。

“原來大明境內中竟然還有這樣的事!”包括夏完淳在內的不少學子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於交通與通訊的原因這些人所接觸的大多隻是很小的一個範圍。可如今他們卻有幸站在高處俯視整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每個議員說的都是事實、每個議員說的都有道理。以致於每個議題聽上去都是那麼的重要。嬉笑聲,辯駁聲漸漸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陣陣的驚訝與沉思。無論是“北伐派”還是“內治派”回頭再看他們自己的方案均覺得太過於膚淺與偏頗了。國家所面臨社稷與民生的問題是那麼的複雜。不是有一腔熱血、幾句高昂的口號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引用幾句聖人的教訓就可以治天下的。

此刻就連做在上議員席位上的顧炎武和王夫之也漸漸的陷入了沉思。特別是顧炎武。他在科場失意後便致力於研究全國各地的農田、賦役、水利、鹽法、礦產、交通和各地的疆域、關隘要塞、兵防等問題。當然他終究是沒能走遍全國各地。不過現在來自各地的議員卻讓他接觸到了那些地區真實的情況。顧炎武想起了自己上午遞交給皇帝的興復大計覺得其中有不少地方現得偏頗了一些,還需認真修改。心想要是先聽完這些人的議案再給他三天時間自己一定能寫出一篇更好的計劃。可惜摺子都已經遞上去了。想到這兒顧炎武不由一陣氣餒。

隨着議案的一個個的被提出,時間也在漸漸的流逝。眼看那日頭已經開始西墜,天氣又冷。可文淵閣外聚集的人們絲毫沒有散去的意向。他們都在等待着孫露最後的發言。特別是聽了如此衆多的言論與議案後衆人更是失去了方向。究竟該怎麼辦?場內外的士子都希望朝廷能給一個明確的方向。當最後一個議員演講完畢後,議長陳子壯再次敲了木錘莊嚴的宣佈道:“現在由我們的首相大人代表內閣講話。”

頓時文淵閣內外變得鴉雀無聲起來,只見孫露從容的站起身拿了稿子。無數雙眼睛密切注視着她。孫露能深切的感受到這些人眼光中的迷茫與期盼。此刻孫露心中不由一喜。自己的目的算是達到了。今天發言的雖然只是一部分下議員。但在她精心安排下這些議員不但來自不同的地域其所提到的議案更是五花八門涉及甚廣。相信目前那些個書生早就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了吧。想到這兒孫露一邊露出了自信而又幽雅的笑容一邊邁着穩健的步伐穿過紅色的地毯。

而那些議員和士子更是被孫露特殊的氣質所感染。就連敵視她的人在這一刻都露出了恭敬的神色。當孫露站上演講臺的那一刻整個議政大廳中洋溢着一種莊嚴的氣氛。絲毫不遜於上午皇帝駕凌時的氣勢。史可法看着孫露挺拔的背影不禁一陣感慨。如果說皇帝擁有的是精神上的虛威的話。身爲首相的孫露擁有就是作爲政權統治者的實威。大明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權臣可他們都沒好下場。眼前這個女子究竟能走多遠史可法心裡並沒底。但他知道孫露是異常特殊的。無論是作爲一個女人,還是作爲一個權臣她都是個異類。

“諸位,我今天很榮幸能參加這樣一次盛典。朝廷開國會以求天下清議。在場的諸位來自於帝國各地,瞭解各地民生。均不惜拔山涉水來此爲民請願,爲國出謀劃策。讓朝廷倍感欣慰。”孫露音揚頓挫的聲音穿透了整個議政大廳。語句並不工整,但卻讓人有種說不出的威嚴感。

就在底下的衆人紛紛點頭稱是時。孫露卻話鋒一轉嚴厲的說道:“然則‘清議’並不能救國。如今的問題不在於大明是否‘直言黨論倡於朝’。而在於大明本身的實力。大明還有大片的國土落入異族手中,大明的百姓還在忍飢挨餓。連國土和百姓都不能保住何來‘清議’之說!大明需要的是復興實力,以待他日再次收復中原失地。在此期間,投軍殺敵是爲復興;開墾耕作是爲復興;販海行商亦爲復興。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明不需要無事而食之輩。大明需要的是衆人各遂其志,上下一心,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爲此朝廷特意制定了一份五年計劃以規劃朝廷日後五年的一系列施政目標。”

“五年計劃!”幾乎所有的人都發出了驚訝的叫聲。這是什麼?從未聽說過朝廷有這種東西。竟然還關係到了日後五年內朝廷的施政目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孫露發佈這一重大決定。只見孫露沉着的翻開了文件向衆人宣佈起了隆武朝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孫露同內閣花了半年時間才制定出的“五年計劃”。詳細涉及了軍事、農業、商業、工業以及科教方面的衆多政策。每一方面都有具體的目標實施過程以及實施時間。與相對應的律法不但有最近實施的新《稅法》還有即將實施的《錢法》與《銀法》等新律法。最讓底下譁然的大概就屬《徵兵令》了。按照上面的說法大明年滿18歲男性與女性均有服兵役義務。雖然還搞不明白《徵兵令》中“義務兵”同“志願兵”的區別。不過衆人至少明白這將意味着朝廷將大規模徵兵。

此刻的顧炎武已經無話可說了。孫露提出的“五年計劃”無論在任何方面都比他們所提出的那些個興復大計要詳盡和務實。不過令顧炎武真正吃驚的是孫露的五年計劃將然在諸多方面同自己的《田功論》、《錢法論》、《錢糧論》、《形勢論》有相似之處。朝廷的《錢法》與《銀法》更是自己《錢法論》的一種衍生。甚至不少方面朝廷已然開始行動了。奸相?還是能臣?這一刻顧炎武覺得很難給孫露下一個定論。

其實不止是顧炎武,對在場的所有議員與士子來說這個五年計劃無疑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它涉及的範圍之廣,分工之詳細都令其他人所提出的治國方案黯然失色。特別是這次內閣還將各個項目做了簡單的預算以供參考。使人們看到的不是簡單的發兵北伐也不是簡單的求和內治。在這個“五年計劃”中內治是爲了“北伐”做準備。而必要的武力行動是爲了更好的“內治”。無論是“北伐派”還是“內治派”均被隆武王朝第一個“五年計劃”給吸引住了。坐在旁觀席上包括夏完淳在內的學子們都此刻更是有了一種莫名的激動。孫露在他們的眼前展開了一副從未有過的畫卷。彷彿只要按照朝廷的“五年計劃”去做了就能收復故土,復興國家。

終於孫露大聲朗讀完了所有計劃。她放下了稿子掃視了一下底下的衆人。中華民族是一個出謀略家的民族。或許是太過優秀的原因,相應的也變得異常自負。他們誰都不服誰。結果被其他異族恥笑爲一盤散砂。就象底下坐着的這些人。才華橫溢卻只能算是盤高級散砂。要想凝結這盤散砂光有民族大義是不夠的。你還需有足夠的實力凌駕於他們之上。給與他們一個共同奮鬥的目標。從這些士人的眼中孫露能清楚的看到難以言喻的亢奮與信任。只見她舉起昂首高聲的喊道:“復我河山,興我中華!”

“復我河山,興我中華!”排山倒海般的吶喊聲隨着文淵閣內一直傳到了文淵閣外。吶喊聲響撤了整個南京城的上空。

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33節 交易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3節 登陸旅順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十節第25節 山西烽火(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三十六節第44節 蕙露軒第10節 生死界第9節 新安財閥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17節 暗戰(三)第21節 陪審團(上)第15節 本相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17節 國會(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32節 諜影重重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十二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節 藩王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十六節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節 登陸旅順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6節 山西烽火(二)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16節 前夜(上)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46節 忠烈廟第22節 雙頭鷹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17節 國會(一)第20節 關中雙雄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3節 新加坡總督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12節 北方使者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13節 盛宴(五)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27節 山西烽火(三)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36節 決戰牧野(二)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第10節 遼東戰報第41節 洪承躊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42節 王神甫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18節 國會(二)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13節 巾幗英雄第三十一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12節 首相第41節 洪承躊第37節 揚帆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1節 徐州雪夜(上)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
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33節 交易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3節 登陸旅順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十節第25節 山西烽火(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三十六節第44節 蕙露軒第10節 生死界第9節 新安財閥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17節 暗戰(三)第21節 陪審團(上)第15節 本相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17節 國會(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32節 諜影重重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十二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節 藩王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十六節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節 登陸旅順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6節 山西烽火(二)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16節 前夜(上)第329節 弄玄虛摩根得先機 爲殲敵施琅縱英艦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第46節 忠烈廟第22節 雙頭鷹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17節 國會(一)第20節 關中雙雄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3節 新加坡總督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12節 北方使者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13節 盛宴(五)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第27節 山西烽火(三)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36節 決戰牧野(二)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第10節 遼東戰報第41節 洪承躊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42節 王神甫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18節 國會(二)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13節 巾幗英雄第三十一節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12節 首相第41節 洪承躊第37節 揚帆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21節 徐州雪夜(上)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