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

弘武九年的冬天對於南洋諸島來說註定是一段忙碌的日子。皇夫楊紹清的遇刺身亡讓駐紮南洋的帝國艦隊不得不冒着強勁的東北季風急匆匆地趕回中原覆命。爲了不至於造成南洋羣島軍事真空,帝國海軍部又將印度洋上的部分艦隊調入了南洋海域巡邏。如此大的軍事變動就像是一根巨大的樹枝一般將不大南洋羣島攪得暗潮洶涌。

此時此刻在新加坡的總督府中,陳家明正手持酒杯站在自己曾經的書房中,望着窗外繁忙異常的港口若有所思地問道:“龔大人,朝廷這次是要將南洋艦隊全部調往中原嗎?”

“是啊。賢親王死於倭人之手,天朝不可能就此罷休。”坐在太師椅上的龔紫軒語氣堅定的說道。作爲一個長期在海外活動的外臣,龔紫軒對於皇夫楊紹清的印象並不算深刻。但他知道女皇與皇夫向來恩愛。女皇又是一個性情中人。可想而知皇夫的死會給女皇帶來怎樣沉重的打擊。

“朝廷爲賢親王報仇確實沒錯。不過有必要如此急着調南洋艦隊回中原嗎。現在可是北季風期啊。就算艦隊即刻起程也要花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那還不如等來年南季風期再北上。這樣南洋這裡也有充裕的時間做調整啊。”陳家明微微皺起了眉頭道。相比龔紫軒,陳家明與楊紹清的感情要深得多。作爲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陳家明萬萬沒想到楊紹清竟會死於暗殺。這無疑是對好友那與世無爭性格的莫大諷刺。而未能參加楊紹清的葬禮亦是陳家明心中的一大憾事。然而這一切卻並沒有在他的臉上有過多的顯現。多年的歷練儼然已經將他的心磨練得猶如一塊磐石。正如他在悲傷之後,頭一個想到是帝國的利益。

“陳會長你這話是沒錯。不過朝廷此次急調南洋艦隊也並不完全是爲了給賢親王報仇。就在倭人派刺客來中原行刺的同時,倭國本土也發生了叛亂。據說以薩摩長州爲首的叛軍在短短數日內就佔據了整個秦津島。就不知長崎現在怎樣了。那裡可是帝國在倭國最重要的港口啊。”龔紫軒不無擔憂地說道。

“什麼!秦津被倭國的叛軍佔據了!這麼說此次刺殺陛下的也是那羣攘華派咯?”陳家明回頭問道。剛從埃及回到南洋的他對中原情況還不甚瞭解。

“恩,應該是同一夥人。其實朝廷早就注意到這批‘倒幕攘華’派了。只不過當初爲了給幕府施加壓力,才一直遲遲沒有向他們動手。卻不想竟會留下如此大患!”龔紫軒緊握着拳頭懊悔道。見此情形,陳家明默然地嘆了口氣安慰道:“大人不必太過掛懷。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許多事情都不是光憑你我一念之想就能實現的。這麼說朝廷這次是打定主意要攻打倭國了?”

“是的。無論是爲親王報仇,還是爲了帝國的尊嚴,這一仗朝廷都要打!”龔紫軒說着起身走到了窗前指着遠處白帆點點的港口道:“陳會長你看這是一座多麼繁榮的港口啊。在天朝龍旗的照耀下無數的這樣的港口組成了我中華的海上帝國。可是現在倭人卻在挑戰這面龍旗。如果天朝坐視不理的話,那紅底金龍旗就將會隨之暗淡。而有一個人挑戰,勢必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挑戰。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我中華的海上帝國就會徹底崩潰!”

聽完龔紫軒的話,陳家明的神色變得更加的凝重起來。他知道龔紫軒說的都是實話。不錯,現在的中華帝國確實強盛。她擁有着前人所不曾擁有過的海上帝國。這個海上帝國在給中華帶來無盡財富的同時卻也有着它脆弱的一面。正如龔紫軒所言中華的海上帝國是建立在殖民地上的。然而殖民地終究是殖民地,是向別人“租”的地盤,不是自家的行省。中華朝只是依靠船堅炮利才換取了殖民地的臣服。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殖民地的百姓對中華並沒有什麼認同感。甚至在內心深處還對中華抱着深深的仇恨。對此,中華朝並不是沒有認識。然而數千年來天朝上國的自負,以及對藩屬國的偏見。都讓帝國的士大夫以及財閥們想當然地認爲藩屬、殖民地是傾慕天朝才表示臣服甘願爲天朝服務的。直到此次倭人叛亂才徹底讓人們警醒了過來。暮然發現自己原來並不受人歡迎。

想到這裡陳家明沉吟了一聲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人的意思我也明白。爲了維繫朝廷的威嚴,征戰倭國勢在必行。但也不能就此顧此失彼啊。既然一向點頭哈腰的倭人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又如何保證其他藩屬國不會趁着朝廷專心對付倭國之際圖謀不軌。”

“陳會長所言甚是。其實朝廷也是意識到這點的。所以這纔將印度洋的部分艦隊調來南洋接替南洋艦隊。”龔紫軒點頭解釋道。

“可如此一來我朝在印度洋的實力不是相對就弱了嗎?”陳家明眉頭緊鎖道。

“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爲了帝國後院的安全朝廷也只得暫時放棄在印度洋的一些利益了。”龔紫軒無奈地苦笑道。

“龔大人,這可不是在放棄一點利益。朝廷現在將兵力從印度洋抽出很可能會讓帝國在印度洋多年的經營付之東流啊。”陳家明憂心忡忡地說道。

眼看陳家明說得如此嚴重,龔紫軒不由地嚇了一跳。卻見他連忙追問道:“怎麼!陳會長你在印度洋聽到什麼對帝國不利的消息嗎?”

“龔大人,你們殖民司可曾得到過英國人與奧斯曼帝國接觸的消息?”陳家明一臉嚴肅地問道。

“這事殖民司也得到過風聲。但具體情況並不清楚。難道說這其中有什麼貓膩?”龔紫軒關切地問道。由於奧斯曼帝國在印度洋及地中海上都掌控着不少重要港口。再加上其又壟斷了不少非洲地區的特產。因此歐洲國家的使節會與奧斯曼帝國接觸並不是什麼反常的事情。而且殖民司得到的最新情報顯示奧斯曼帝國把英國使節晾在了一邊。這十分符合奧斯曼帝國對歐洲人的一慣態度。因此龔紫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但此刻聽陳家明這麼一問,他不禁又警惕起來。

“英國人與奧斯曼人究竟談了些什麼,老實說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在埃及得到的消息是奧斯曼的大維其單獨接見了英國使節。”陳家明如實說道。

“恩,這確實不像是奧斯曼帝國的作風。難道說英國人想唆使奧斯曼人對我天朝不利嗎?”龔紫軒狐疑地問道。

“這在下不敢肯定。但有備無患是沒錯的。畢竟我們幫助埃及脫離了奧斯曼帝國。雖然做得隱秘但紙是終究包不住火的。奧斯曼人又不是傻瓜,英國人也不是善男信女。難保那兩國不會因共同的利益走到一塊兒。”陳家明謹慎地說道。

“陳會長你分析得不錯。本官也聽說奧斯曼現任的大維其年紀雖大,卻老當益壯是個難纏的角色。”龔紫軒會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順口問道:“英國人在咱們背後搞小動作。咱們也得禮尚往來啊。聽說香江商業協會在歐洲資助了英國王室不少錢啊。”

一聽龔紫軒提到了英國王室,陳家明不由微微一笑搖頭道:“錢是給了不少。契約也同他們按下了。不過比起克倫威爾來斯圖亞特王室還是勢弱了些。想要重反英倫恐怕還要花些時間。”

“克倫威爾?他若是真是個識時務的俊傑就不該同我天朝作對。”龔紫軒傲然地說道。

“這事難說得很。現如今各個國家都在滿世界的尋找財源,尋找新的土地。冒險家們的步伐遠比朝堂的計劃來得快。有時還沒等朝廷反應過來,國土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又增加了一大片。我朝現在不也一樣?”陳家明由衷地感嘆道。

“是啊,朝廷現在在海外的發展確實快了些。有時候還真讓我們這些外臣覺得難以招架。往往一不小心就不知在什麼時候得罪了哪兒個國家。甚至還會莫名其妙地與對方打上一仗。好在我朝的艦隊船堅炮利纔不至於吃虧。”龔紫軒感觸頗深地附和道。

“話雖如此。可帝國的艦隊畢竟是有限的。如果繼續放任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中華在世界上樹敵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帝國就算擁有再多的軍隊也難保不會捉襟見肘。”陳家明憂心道。這次的埃及之行讓陳家明有機會對印度洋沿岸的各個國家進行一番大致的考察。得到的感受與龔紫軒的感嘆相差無幾。因此纔會對帝國在海外的某些做法進行反思。而這次倭國的反叛則正應了他的某些憂慮。

“對於朝廷來說中原纔是一切的根本。無論海外的發展是優是劣,在軍事上朝廷總得先滿足中原纔是。因此目前印度洋的事也只好暫時先擱一擱了。”龔紫軒寬聲安慰道。

“也罷。現在也只有這樣了。”陳家明沉吟了一聲回頭問道:“龔大人,你這次也打算回京師嗎?”

“是的。中原出了如此大事。倭國一事又牽涉甚廣,我作爲殖民司長必須得回去。”龔紫軒點頭應道。

“那南洋、印度洋這裡怎麼辦?”陳家明跟着追問道。

“暫時也只能交由底下的人留守處理了。”龔紫軒說到這裡頓了一頓,又補充了一句道:“關於英國與奧斯曼的事我會囑咐底下人多加註意的。”

耳聽龔紫軒這麼回答,陳家明無可奈何地點了點頭。原本他還指望龔紫軒能留下主持大局。畢竟其熟悉海外事務,對應各類突發事件也向來迎刃有餘。但此刻看來是不可能的了。正如龔紫軒所言,楊紹清的死或許已讓中原暗潮洶涌。無論是龔紫軒還是他本人在這個異常敏感的時期都不得不回京覆命。

弘武十年農曆一月,在南洋羣島慶祝新年的爆竹聲中,陳家明與龔紫軒搭乘南洋艦隊的最後一批戰艦踏上了回中原的歸程。與此同時一路馬不停蹄的差役也將皇夫楊紹清遇刺身亡的消息送到了相隔萬里之遙的科布多草原。一月的阿爾泰山千里冰封,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就算身處燒着碳爐氈房之中,吳三桂與他手下的一干將領們依舊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意。但對此刻衆將領來說這寒意卻並非氈房外凜冽的寒風所至,而是源自於吳三桂手上的那封信。

“這些…這些倭人真是太膽大妄爲了!”好不容易反應過來的廖監軍揮舞着拳頭憤然地說道。

“朝廷出了如此大事確實令人震驚。但諸位不要忘了朝廷派我們來此的任務。不要忘了現在卓特巴巴圖爾的腦袋還安穩地擱在他肩膀上。現如今我軍已成功將準酋趕進了包圍圈,趕上了絕路。所以本座不希望有任何人在此關鍵時刻分心!”吳三桂說罷將手中的文書一合擱在了一邊。在他看來皇夫的死對朝廷來或許是件驚天大事,但在西北卻遠沒他即將所要面對的那場戰鬥來得重要。

自從去年入冬以來吳三桂部與西撤的準葛爾部進行了一系列激戰。察罕度爾、扎布韓、索爾畢烏拉克泰,圍繞着之前修築的諸多兵站,中華軍在吳三桂的指揮下以嚴密防守,誘而不出的戰術,迫使準軍放棄了從科布多突圍回額爾齊斯河上游的打算。轉而又重新退回了杭愛山,直至被中華軍一路威逼陰*到了眼前的昭莫多。眼看着將近兩年的心血即將取得成果,吳三桂部上下自然是心無雜念地將精力全部投到了即將到來那場戰鬥上。只見衆將當即齊聲附和道:“是將軍!”

望着士氣正高的一干屬下吳三桂滿意地點了點頭。可正當他要進一步就作戰細節做交代之時,一名將官突然興匆匆地跑進大帳報告道:“稟告將軍,在肯特嶺附近的河谷之中發現了準葛爾主力的蹤跡。”

“可以肯定是準葛爾的主力嗎?”吳三桂聽罷豁然起身追問道。周圍的將官們也跟着一個個伸長了脖子。

“回將軍,據偵察連所稱該支人馬約莫有一萬多人馬,有一輛豹皮馬車,還有火槍兵隨行。”那將官如實地回答道。

“將軍,沒錯這真是卓特巴巴圖爾的人馬。前年在那達慕上小人見過那輛豹皮馬車。”一旁的一個部落酋長點頭證實道。

然而此時的吳三桂卻並沒有像自己的屬下那般喜形於色。卻見他微微皺了皺眉頭謹慎地命令道:“讓偵察連給我再探!務必要弄清楚對方的確切身份。另外從此刻起各部依照原定計劃進入既定位置,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

【……200南洋艦隊北上覆命 西北軍團圍追準匪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6節 兵臨城下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十九節第16節 前夜(上)第7章 投命狀第13節 血染東直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9節 蘇州織工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八節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4節 盛宴(六)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三節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13節 巾幗英雄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22節 雙頭鷹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二十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3節 父子君臣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7章 投命狀第41節 洪承躊第一節第6節 義塾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7節 盛宴(二)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十七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十八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0節 編制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十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
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6節 兵臨城下第27節 山西烽火(三)第十九節第16節 前夜(上)第7章 投命狀第13節 血染東直門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9節 蘇州織工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八節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4節 盛宴(六)第244節 爲霸業內閣擬計劃 尋金礦百姓闖關東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4節 歸德之戰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三節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13節 巾幗英雄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22節 雙頭鷹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二十節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104 女皇重薦殖民司長紫軒暢談東瀛經略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85節 克漢城朝鮮王被廢 受邀請中華軍過江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3節 父子君臣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7章 投命狀第41節 洪承躊第一節第6節 義塾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7節 盛宴(二)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第十七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十八節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30節 編制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十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