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

姑且不論張家玉從湯山回京之後軍部會根據女皇的聖意做出怎樣新的部署。兩天後楊禹軒還是被傳喚到了自己母親的面前。如果說前些日子他還在爲是否該留在軍校而煩惱不已的話。那此刻的他卻不得不煩心於自己先前的不智之舉。其實早在黃得功出席軍部會議之前,他楊禹軒就已經老實地承認了自己讓陳虞尹代寫策論的事實。畢竟像明知事情敗露還竭力抵賴,或是埋怨陳虞尹策論寫得太好而引人注目之類不負責任的舉動,都不是楊禹軒的一貫作風。在他看來事情既已暴露身爲王者的自己就該一舉抗下整件事的責任。

“這麼說是你讓陳虞尹代你寫策論的?”

“是的,母親。孩兒知錯了。”

“那你可知自己錯在那裡?”

“回母親,孩兒不該讓人替孩兒代寫作業。”

一問一答之下,楊禹軒的話語充滿了反省的意味。可坐在龍椅上的孫露卻絲毫不爲所動,而是跟着以嚴厲的口吻反問道:“就這些?不如你來說說爲何要讓陳虞尹代寫的原因吧。”

從未見過母親態度如此嚴肅的楊禹軒敏銳地覺察到了母親言語間涌動的怒氣。在下意識間他微微縮了縮脖子支吾着向母親解釋道:“回母親,孩兒…孩兒是想偷懶。”

“只是偷懶這麼簡單嗎?”孫露冷冰冰地向兒子施壓道。她之所以會這麼問並不是說在懷疑兒子說謊。孫露當然明白楊禹軒讓人代寫作業是出於“偷懶”想法。可她更想弄明白的是什麼理由讓兒子有了偷懶的念頭。因爲在孫露的印象當中,楊禹軒向來都是一個老成穩重做什麼都極其認真的孩子。她可不信兒子會爲了一時的貪玩而萌生出偷懶的想法。

或許是迫於來自母親的無形壓力,年僅15歲的皇子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矛盾,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其實孩兒是覺得那些東西寫了也沒多大的意義。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寫戰術策論這樣的事情上,還不如花時間去做一些更爲有意義的事情。”

“哦?你爲什麼會這麼想?”孫露的語氣已不再像剛纔那般的嚴厲,可她的眉宇間卻多出了幾分莫名的焦慮。

或許是一口氣將自己心中真實想法吐露而出的原因,亦或是覺得母親的態度有所緩和。此刻楊禹軒的膽子也跟着大了起來。卻聽他以比先前自信十倍的語調向母親流利的解釋道:“孩兒知道母親送孩兒去軍校是爲了讓孩兒學習用兵之術。可是作爲帝國皇位的繼承者光會弓馬騎射是遠遠不夠的。孩兒應該潛心學習的是治國的大術,而非統兵的小計。正如統兵打仗的是將帥的職責,而在後方運籌帷幄則是君王。因此孩兒覺得還是將戰術策論交給虞尹來代寫比較合適。這樣孩兒纔有時間去學習更爲重要的治國之術。”

誠然早在黃得功拐彎抹角的向自己揭露這件事情之時,孫露就已經預料到了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然而眼前楊禹軒的一席話語還是讓她聽得驚訝得唏噓不已。不經意間她不禁幽幽地嘆了口氣。當然這聲嘆息極爲微弱,以至於站在對面高談闊論的楊禹軒甚至都沒注意到母親臉上的這一微妙變化。

其實孫露用不着深究也能猜得出給兒子灌輸這些思想的人究竟是誰。只是楊禹軒的論調遠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迂腐。相反還帶着極爲露骨的功利色彩。此刻的她完全能想象得到當黃得功聽到這樣的論調從年僅十五歲的皇子口中說出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當然孫露心裡也清楚黃得功等人將此事揭露給自己多少也有同皇子身邊的師傅們較勁的意思。事實上打從她送兒子進軍校起,以軍校的教官與宮中的師傅就在皇子的教育問題上有着衆多分歧。這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文武分家各有各的道理。然而這一次看來宮裡頭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着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在拔苗助長。因爲從兒子的支字片語中,孫露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極度以自我爲中心的觀點正在兒子的心中生根發芽。而無論是作爲母親還是一國之君,這都是孫露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當然孫露還沒有愚蠢到以“朕又不是隻有你一個孩子”,或是“皇位的繼承人選還沒確定”之類的言辭來打擊自負爲未來皇帝的兒子。須知那樣做非但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相反的還可能讓兩個皇子之間產生不必要的隔閡甚至仇恨。於是在靜靜地聽完兒子的大論之後,孫露以憂慮的目光注視着兒子開口道:“所以你就認爲自己可以讓他人來爲你完成教官佈置下來的作業?”

給母親這麼一反問,剛纔還在侃侃而談的楊禹軒立即就安靜了下來。或許是覺察到有什麼不對勁的原因,他的臉龐跟着就漲得通紅。而孫露則像是什麼都沒看見似地繼續責問道:“如果是那樣的話。若是日後你登基爲帝是否也會以同樣的理由不上朝、不批閱奏章、不過問國事。就像你剛纔說的那樣反正打仗有將軍,處理國事有大臣。不是嗎?!周圍的教官、師傅都道你聰明。依朕看來你的小聰明也確實不少。至少能想出剛纔那番說辭就已屬不易。然則光有小聰明就能統治好一個國家嗎。相信教你的那些夫子們也一定告訴過你歷史上那些自以爲聰明的國君是如何丟天下的。”

“母親,孩兒知錯了!”卻見楊禹軒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向母親請罪道。他這一次的認錯顯然是認真的,而不是像先前那般口服心不服。從剛纔母親的一系列反問之中楊禹軒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先前那番言論的可笑。羞愧之餘懊悔的情緒更是伴隨着冷汗爬上了他的背脊。

“就光知道說知錯!朕給你請師傅是爲了教你學做人,學知識的。不是爲了把你培養成一個說一套做一套,光知道耍嘴皮子的僞君子!”怒氣未消的孫露大聲呵斥道。雖然她心裡十分清楚她真正想怒斥的是那些給兒子灌輸帝王之術的人。不過她還是覺得有必要用嚴厲的措辭好好教訓一頓兒子,讓其明白自己真正的用意。於是她跟着又稍稍調整了一下情緒,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只當朕讓你上軍校是爲了讓你學弓馬騎射?只是爲了讓你研習兵法?你可知作爲一個軍人首要的天職是什麼?”

“回稟母親,是服從。”跪在地上的楊禹軒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你知道就好。朕要你在軍校所要學習的正是服從、自律與盡職。身爲皇子在軍校服從校規,他日爲帝就要服從神聖的律法。以學生的身份盡完成作業的職責,以帝王的身份盡治理國家的職責。如果不想做一個華而不實的昏君,那就先得學會自律知道嗎!”孫露的話語透着不容質疑的威嚴。

楊禹軒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威勢壓得擡不起頭來。至於先前在宮中被灌輸的那些帝王之術更是被他丟到了九霄雲外。只見他緊低着頭向母親請罪道:“母親,孩兒真的知錯了。孩兒願受任何處罰。”

注視着底下跪着的兒子孫露深深地吸了口氣,終於放緩了語調命令道:“既然你知道自己錯了。那就罰你禁閉三天,在這三天裡相信你會有足夠的時間反省自己的錯誤並寫一份檢討書。”

“遵命,母親。”楊禹軒垂頭喪氣地答應之後便起身退出了書房。而此刻早以在外等候多時的玻意爾則以憐憫的目光目送着漲紅着臉的皇長子默然地離開,然後邁入了書房向龍椅上的女皇躬身行禮道:“玻意爾參見陛下。”

“啊,玻意爾大學士您來啦。”孫露見狀連忙調整了一下心態客氣地招呼道:“請坐吧。”

“謝陛下。”應聲就座的玻意爾一想起剛纔失魂落魄着離開的皇長子,不由關切地向女皇探問道:“陛下,皇長子做錯什麼事了嗎?”

面對玻意爾的詢問孫露的情緒雖仍有些不快,但她卻沒有想要隱瞞的意思。畢竟對方也曾是兒子的數學老師。只見她當下便將整件事的原由原原本本地向玻意爾述說了一遍。不過從表情上看玻意爾顯然並不認爲皇長子犯了什麼大錯。畢竟在這個時代的歐洲王室子弟只要不胡作非爲、到處留情那就已經是讓人直呼“感謝上帝!”了。更不用說是像楊禹軒這樣認真好學。在歐洲不少王室子弟連自己的名字都拼寫不全,而已經即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更是隻要一上數學課就會呼呼大睡的問題學生。

於是覺得女皇對皇長子有些過於苛求的玻意爾善意地進言道:“陛下,就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來說皇長子已經十分優秀了。正如每一個孩子都會犯錯誤一樣。皇長子也有迷失方向的時候。”

“朕知道他一直都很努力。不過他終究不是一個普通的十五歲少年。更何況他這次所犯的錯誤也不是一個普通十五歲少年會犯下的錯誤。”孫露苦笑着搖頭道。有時她還真希望兒子能稍微淳樸一些。

“陛下,至少這也說明皇長子擁有做一個君王的覺悟。畢竟就君主不需要事事親歷親爲這一點來說確實沒錯啊。”玻意爾微笑着勸說道。他覺得女皇現在需要的是微笑而他人的非煽風點火。

“朕也明白這個道理。可這並不代表君主就能以此爲藉口逃避自己的責任啊。”孫露嘆了口氣說道:“如果軒兒一直保有那樣的想法的話。那等他接任公職之後恐怕犯的錯誤會更多。”

“陛下,要讓殿下接任公職?”玻意爾驚訝地問道。雖然在歐洲年少的貴族子弟也會被委以官職,但那一般都是宮廷內的虛職,而非行政上的公職。因此他很難想象年僅十五歲的皇長子擔任公職時的情形。然而孫露之後的解釋卻讓玻意爾立即就釋然了。

“您恐怕是誤會了。朕所說的公職指得是太子之位。”孫露如此說道。事實上有關冊封太子的計劃內閣早已擬訂完畢了。只不過爲了配合《皇室繼承法》的頒佈所以才特地選在了來年國會召開之時進行。就中華朝本身而言由楊禹軒繼任皇儲早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了。

“原來是冊封太子啊。”玻意爾唏噓道。他實在沒想到女皇竟會將太子之位說成公職,所以剛纔纔會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卻聽他跟着又好奇的問道:“陛下認爲太子是公職嗎?”

誰知孫露卻極其認真的回答道:“不僅是太子、公主,朕以爲皇帝也是公職的一種。只不過比普通公職稍微特殊一些罷了。”

玻意爾當然明白所謂的“稍微特殊一些”,代表着無上的權利與世襲的特權。但他還是默認了孫露的這一說法。因爲對君主所享有的權利與所承擔的義務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學術政治界熱衷的話題。如果君主所掌握的特權並非沒有代價的,那將皇位與公職相提並論也就沒有什麼好驚訝的了。當然此刻孫露的談話對象若是換成黃宗羲或是王夫之等人,所謂“皇帝也是公職的一種”的說法恐怕就很難讓他們接受了。這並不是說黃宗羲等人的見識不及玻意爾,只是雙方所處的文化環境各有不同而已。

不過就算是如此,眼前孫露的觀點還是讓玻意爾覺得耳目一新。出於西方人一貫的直白玻意爾當即便向女皇發出了由衷的讚歎:“陛下您真是一個賢明的君主。如果君主都能像陛下您這樣有身爲一個公職人員的覺悟。就能約束住自己的行爲,在法律與特權間尋找到平衡的支點。如果那樣的話,陛下您真是尋找到了一種完美的統治結構。”

“朕不認爲這世上會有完美的統治。只有不算壞的統治。朕只希望朕與朕的繼任者們能儘量做到‘不算壞’這個標準而已。”孫露這話並不是她的謙遜。而是她的肺腑之言。正如人類就算飛上月球也無法清除附着在政治上的污泥一樣。對無法做到的事妄開海口可不是孫露一貫的作風。而這也正是玻意爾最欣賞中華女皇的一點。或許就是出於這種悻悻相惜的感覺,才使得這位歐洲知名的科學家在中原逗留至今的一大原因吧。當然另一件將玻意爾牢牢栓在中華朝的繩索恐怕就是楊紹清留下的那猶如迷一般的筆記了。此刻想到一向無事不登三寶殿的玻意爾,孫露不禁探身問道:“大學士今日前來恐怕不止是爲了軒兒的事吧。”

給孫露這麼一提醒玻意爾這纔想起了自己來見女皇的真正目的。卻見他舔了舔了嘴脣像個孩子般興奮的說道:“陛下,蒸汽機試運成功了!”

【……344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5節 受禪大典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十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十八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二十四節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5節 奇貨可居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42節 王神甫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7章 投命狀第6節 楊家大少爺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10節 《乙酉憲誥》第八節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7節 路(二)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4節 公試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3節 登陸旅順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四十四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8節 巨獸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4節 風口浪尖(四)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5節 科舉第33節 民惟邦本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1節 石柱義莊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二十三節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三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15節 本相第三十二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19節 再戰松山(下)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41節 洪承躊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10節 《乙酉憲誥》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42節 桑稻之爭(二)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2節 陪審團(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14節 盛宴(六)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5節 大投資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
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5節 受禪大典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十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十八節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二十四節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5節 奇貨可居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42節 王神甫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7章 投命狀第6節 楊家大少爺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10節 《乙酉憲誥》第八節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7節 路(二)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4節 公試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第3節 登陸旅順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四十四節第26節 山西烽火(二)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8節 巨獸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4節 風口浪尖(四)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62節 陳家明送妻做了結 姚啓聖坐鎮衙門口 黑色柳丁第5節 科舉第33節 民惟邦本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1節 石柱義莊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42節 生歧義刺皇案拖延 爲案情督察司採證第1節 染血的臺階第二十三節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三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15節 本相第三十二節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19節 再戰松山(下)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41節 洪承躊201 昭莫多吳三桂大勝雪月夜準葛爾更權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10節 《乙酉憲誥》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42節 桑稻之爭(二)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2節 陪審團(下)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14節 盛宴(六)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25節 大投資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