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傳教士

曾永忠匆匆來到府邸的時候,吳宗睿正抱着小女兒吳凡璇在後花園轉悠。

曾永忠住在淮安府府衙後院,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到吳宗睿府邸來的,只不過這些日子,吳宗睿通常很忙碌,每天到府衙點卯之後,都是直接到漕運三千營軍營,處理軍營之中諸多事宜,有時候也與將士一道參與訓練。

將吳凡璇遞給身邊的玉環,親了親大女兒吳冰玥的臉之後,吳宗睿來到了前院。

曾永忠正在前院的廂房等候,看見吳宗睿進來,連忙站起身來了。

“先生,這個時候到府邸來,有什麼急事嗎。”

“大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陽瑪諾到淮安府城來了,說是想着求見大人,這是陽瑪諾求見的摺子,這是我收集的有關天主教基督會的文書。。。”

吳宗睿看着曾永忠,有些發愣。

也就是這一瞬間,他的腦子裡冒出了聖教三柱石這個詞。

聖教三柱石,其實就是已經病故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大明傳教期間,所開化出來的最有成就的三人,分別是徐光啓、李之藻和楊廷筠,其中的李之藻和楊廷筠兩人都已經病故,徐光啓現如今爲禮部尚書。

正是因爲徐光啓的支持,天主教耶穌教會才得以在大明傳教。

利瑪竇病逝之後,天主教耶穌會在大明實際的負責人湯若望,現今供職於欽天監,正是徐光啓舉薦。

包括利瑪竇、湯若望和陽瑪諾等人,能夠在大明傳教,徐光啓功不可沒。

大明朝廷不禁止天主教,但地方百姓大都不接受天主教,特別是士大夫和官紳階層,普遍反對天主教,原因很簡單,天主教信奉上帝耶穌,推行一夫一妻制,其神職人員禁止結婚,而且需要禁慾,與此同時,天主教排斥孔孟之道,更是禁止納妾等舉措。

最爲衝突的地方,是天主教的原罪說,認爲哪怕是剛剛出生的嬰兒,都有罪的痕跡,需要不斷救贖,儒家思想則認爲人之初、性本善。

可以說,天主教的教義,很多方面與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當然要遭受排斥。

不過天主教進入大明王朝,是帶着西方先進的科技前來的,所有來到大明的傳教士,都可以被稱作是科學家,他們在天文、地理、曆法、數學甚至物理方面,帶來了最新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大明王朝科技的發展。

最爲著名的就是紅夷大炮,又被稱呼爲西洋大炮,就是從西班牙和葡萄牙傳過來的。

看見吳宗睿有些發愣,曾永忠將陽瑪諾的摺子以及文書放在了桌上。

拿起陽瑪諾的摺子,吳宗睿開口了。

“先生是什麼想法,這個陽瑪諾,是不是想着在淮安府傳教啊。”

“應該是如此,陽瑪諾是葡萄牙人,萬曆年間就來到了大明,曾經在廣東一帶傳教,遭遇到驅逐,天啓元年到了京城,幫助製造火炮,後來得到了禮部尚書徐光啓大人的支持,在南京一帶傳教多年,可惜傳教的收效甚微。”

吳宗睿微微點頭,很快看完了陽瑪諾的摺子。

“陽瑪諾天啓六年就來到南京,也有五年時間了,南直隸一帶,也沒有見着多少信教之人,可見他們所謂的天主教,根本不適合我大明之風俗和氣候。”

“大人說的是,我也是這麼看的,只是陽瑪諾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

“可以見見,不過我不支持陽瑪諾在淮安府一帶傳教。”

聽見吳宗睿這樣說,曾永忠臉上露出了爲難的神情。

看見曾永忠爲難的神情,吳宗睿臉上露出了笑容。

“先生不用着急,我不支持陽瑪諾在淮安府一帶傳教,不會得罪徐光啓大人,先生做好安排,明日一早我見見這位陽瑪諾傳教士。”

曾永忠的臉上,爲難的神色依舊沒有消除。

“大人,我想,若是不允許陽瑪諾在淮安府傳教,是不是就不見了,免得不好解釋,我可以告訴陽瑪諾,大人有諸多的公務需要處理,沒有時間見面。”

“先生是擔心什麼嗎。”

“陽瑪諾得到了徐大人的支持,在松江府呆了足足兩年的時間,去年一直都在浙江杭州,今年不知道爲什麼,又到南直隸來了,我是有些擔心,如果大人見面之後,不允許陽瑪諾在淮安府一帶傳教,可能會遭遇到難纏的事情啊。”

“先生既然說到這裡了,那我問問,先生對於天主教基督會是怎麼看的。”

“我當然不贊成在淮安府發展什麼天主教的基督會。”

“看來先生與我的想法一樣,不過陽瑪諾不遠萬里,背井離鄉,來到我大明,這份執着還是值得肯定,所以我要見見這位陽瑪諾,至於說天主教基督會在淮安府發展的事宜,那是後話,有時候我也在想,爲什麼天主教基督會到我大明來傳教,昨日我也看了一些朝廷的塘報,略作了諮詢,利瑪竇和湯若望等人來到我大明,當初傳教的時候,同樣遭遇到地方的驅逐,可人家還是如此的執着,這份堅持,令人欽佩啊。”

“大人萬萬不要有這等的想法,陽瑪諾等人,來到我大明,還不是看我大明富庶,所以纔來傳教的,他們居心不良,這天主教基督會,我看就應該要驅逐。”

“先生這樣的想法,還是有些偏激,天主教基督會究竟如何,我們不置可否,雖然我不支持陽瑪諾在淮安府傳教,但也可以聽聽陽瑪諾說些什麼,說的有道理的地方,我們聽着,沒有道理的地方,我們不予理睬,我堂堂的大明王朝,難不成還擔心什麼天主教基督會嗎。”

“大人,那可不一定,我聽說天主教基督會,很能夠蠱惑人,至今我都不明白,徐大人爲什麼會信奉天主教。”

吳宗睿的臉色,逐漸變得嚴肅了。

“先生是知道我的,且不說徐大人爲什麼會信奉天主教,我是絕不會信奉天主教的,但這不代表我完全反對天主教,天主教在西方一帶盛行,總有其可取之處,若不然也無法傳播開來,既然天主教有可取之處,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看看其中有什麼好的地方。”

“好的東西就吸取過來,就好比說是紅夷大炮,其攻擊力驚人,助我大明軍隊多次打敗了後金韃子,這天主教也是一樣,三人行必有我師,儒家思想若是不能夠吸取外來的知識,固步自封,那麼必定有沒落的一天。”

“這方面,我們倒是要向徐大人多多學習,多多吸取外來的東西。”

曾永忠帶着震驚和疑慮離開。

吳宗睿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舒心的笑容。

史書對於明末徐光啓的評價非常之高,認爲徐光啓乃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無論是對西學的研究、傳播,還是對西方的認識和態度,都比明清文武大臣強了太多,徐光啓堅持不懈的向皇上進諫,乃至於自費購買火器捐贈前線部隊,並以天主教徒的身份邀請西方的技術軍人來華傳授火炮技術,使得大明軍隊的武器裝備和軍隊的素養髮生了很大的變化。

無疑,在吸納西方先進科技方面,徐光啓功不可沒。

可惜的是,大明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先進的科技不能挽救這個腐朽的王朝,儘管湯若望後來幫助明軍制造了不少的紅夷大炮,還是沒有能夠阻擋農民起義軍和後金韃子,大明王朝最終轟然倒塌。

吳宗睿最爲需要的,正是西方先進的科技。

且不說大明王朝的轟然倒塌,就說數百年之後大中華的百年屈辱,其根源就說閉關鎖國,清王朝自高自大,形同井底之蛙,拒絕一切的外來文明,關閉對外接觸的大門,導致屹立世界巔峰數千年的大中華,短短百餘年時間,淪落爲任人宰割的弱國。

這是吳宗睿最爲痛心的地方,也是他無論如何也要避免出現的局面。

閉關鎖國絕無出路,敞開大門吸納西方的先進科技,甚至一定程度上吸納西方的先進思想,這纔是鞏固大中華巔峰地位的唯一出路。

當然,吳宗睿看中的是西方的先進科技,以及先進的思想,絕不會接納什麼天主教。

吳宗睿不是天主教徒,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對於西方中世紀的黑暗教會還是知道的。

儒家想想是大中華的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則是西方人的信仰。

大中華的儒家思想,倡導禮義仁智信,宣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核心思想是積極的,當然儒家思想的確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需要由上至下徐徐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儒家思想改進的過程之中,也可以吸納天主教之中先進的思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幷蓄,纔是儒家思想長久延續的根本之路。

翌日一大早,吳宗睿來到了府衙。

卯時二刻,曾永忠帶着陽瑪諾,進入府衙。

陽瑪諾在府衙的寅賓館等候,曾永忠則是來到了二堂的廂房。

還沒有等到曾永忠開口,吳宗睿就站起身來了。

“昨日我所說的話語,先生是不是感覺到唐突。”

曾永忠嘆了一口氣,微微搖頭開口了。

“說實話,我是跟不上大人的思想,昨日幾乎想了一整夜,要說我完全明白大人的意思,我不能說謊,不過我以爲,大人敢於吸納其外界的東西,這是我最爲欽佩的。”

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六百六十一章 預感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七百六十四章 滅頂之災(8)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二百七十章 不一般的見識(1)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記(2)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戰(1)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2)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六十章 漕運三千營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
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六百六十一章 預感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二十三章 富貴險中求(2)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六百三十八章 神一般的分析第七百六十四章 滅頂之災(8)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八百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3)第一百七十七章 動手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三百零一章 膽量第三百四十四章 關鍵的關鍵第五百三十二章 睜一眼閉一眼第一百一十七章 投靠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開門紅(3)第二百七十章 不一般的見識(1)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心記(2)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五百四十四章 做好準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三軍協同(2)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廷的態度第六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一十一章 睿智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算是放心了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七百五十五章 臨機決斷(2)第三百九十章 奇女子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九十四章 府邸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七百零二章 掌控山東(7)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三十九章 毫不畏懼第六十三章 殿試之後第五百三十七章 長亭之盟(1)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三百四十三章 籌謀與安排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二百八十六章 想不到的危機(1)第四百四十八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六百二十章 同時發難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九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戰(1)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聲嘆息(2)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五百四十七章 首輔易人(3)第九章 拜見先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零四章 損失慘重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大局意識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三百四十五章 萬無一失第五百四十章 長亭之盟(4)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一百六十五章 心照不宣第七百九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爲精準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七十一章 過江龍第五十三章 乾淨利落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一百六十章 漕運三千營第四百三十四章 略勝一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二十八章 收穫季節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四十六章 家族護衛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八百零一章 重要的來信第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七十二章 運籌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開門紅(2)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