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持己見

臘月中旬,登州府城外的軍營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

登州新軍依舊保持在一萬人左右的規模,相對於登州和萊州的發展事宜,軍隊規模的擴充不是最爲主要的,新軍已經分爲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爲騎兵,總人數七千人左右,第二部分爲步卒,一千人左右,第三部分爲炮兵,一千人左右,第四部分爲水師,近兩千人,而水師隊伍之中,還包括水師碼頭原有的近一千軍士。

信義押司的押運任務,就是新軍的步卒主要負責。

貨運碼頭修建的事宜,在登州府城沒有引發多大的風波,登州知府史可法,蓬萊知縣崔雲輝都是全力支持,且參與其中的。

不過在萊州,還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萊州知府盧發軒,專門給吳宗睿寫來了信函,告知都督同知、萊州總兵楊御蕃,對於在蓬萊縣修建貨運碼頭,有着很大的意見。

吳宗睿沒有特別在意,在他看來,楊御蕃主要負責的是萊州新軍的管理事宜,而萊州新軍的規模不大,總人數不足六千人,也就是一個衛所的兵力配備,再說了,有關地方民政方面的事宜,楊御蕃是不能插手的。

讓吳宗睿想不到的是,楊御蕃居然直接到登州府城來了。

登萊巡撫衙門,廂房。

怒氣衝衝的楊御蕃,臉色微紅,吳宗睿則是神色平靜。

“吳大人,登州和萊州都是朝廷的軍事重鎮,負責抵禦後金韃子,水師碼頭更是軍事禁地,任何人都不得隨意靠近,吳大人難道不知曉朝廷的規矩嗎。。。”

楊御蕃的這話,說的已經非常嚴重了。

楊御蕃很聰明,並未直接說到民生的事宜,身爲萊州總兵,楊御蕃過問登州水師的事情,包括水師碼頭的事情,這是解釋的通的,也沒有僭越。

歷史上的楊御蕃,還是很有些名氣的,固守萊州府城,是其最大的功勞,足足八個多月的時間,抵禦了叛軍瘋狂的進攻,在山東巡撫徐從治、登萊巡撫謝璉以及萊州知府朱萬年悉數捐軀的情況之下,率領闔城百姓,守住了城池,讓叛軍的陰謀沒有得逞。

從這個層面來說,楊御蕃是明朝的大功臣。

能夠被敕封爲從一品的都督同知,對於武官來說,幾乎是最高榮譽了,當年皮島總兵毛文龍,憑藉一己之力,在皮島硬是拉起一支隊伍,與後金韃子抗衡,極大的減輕了遼東和遼西的壓力,也就是被敕封爲正一品的右都督。

不過楊御蕃也存在缺點,那就是爲人有些孤傲,認死理,不容易轉圜。

吳宗睿很清楚,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爲自身所用,那是難得的將領,如果不能夠爲自身所用,那就是不小的麻煩。

楊御蕃深受皇恩沐浴,想要爭取過來是不可能的。

偏偏吳宗睿還無法讓楊御蕃離開。

楊御蕃固守萊州府城,建立了巨大的功勞,在萊州府城的威望是不一般的,有些時候萊州知府盧發軒都要小心應對,按照皇上和朝廷的意思,本來打算讓楊御蕃繼續擔任萊州總兵,節制登萊各地的軍隊,不打算繼續設立登萊巡撫了,不過吳宗睿盤活了高起潛,得以出任登萊巡撫,節制登萊之地的所有軍隊。

不僅僅是萊州總兵楊御蕃,包括皮島總兵黃龍,一樣歸吳宗睿節制,還有設立在登萊等地的衛所,同樣要聽從吳宗睿的調遣,只不過這些衛所的軍隊,壓根沒有人關注。

所以吳宗睿很清楚,他和楊御蕃之間,註定會有博弈,至於說博弈激烈的程度,就要看兩人之間如何相處了。

開口說話的時候,吳宗睿臉上帶着笑容。

“楊總兵,這朝廷的規矩,我自然清楚,只是這登州和萊州的情形,你是否清楚啊。”

“吳大人,我負責的就是萊州新軍的事宜,民生事宜我絕不會干涉,當然不知道登州和萊州的情形了。”

吳宗睿臉上的笑容變成了冷笑。

“楊總兵不知曉登州和萊州的情形,難怪會提出來諸多的質疑,這樣吧,楊總兵暫時不用關注貨運碼頭的事宜,你做好一件事情,爾後就可以來詢問我這些問題了。”

“吳大人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說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事情嗎,話說回來,就算是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能說吳大人就應該在水師碼頭附近修建貨物碼頭吧。”

“楊總兵說的好,我沒有這等的意思,也沒有說楊總兵有什麼做的不好的事情,有件事情楊總兵應該很清楚,叛軍被徹底剿滅之後,登州和萊州的新軍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朝廷不再撥付軍餉,而要求新軍自身解決糧餉的事宜,萊州駐紮的新軍軍士一共六千人左右,每月需要的餉銀近萬兩白銀,這些餉銀需要新軍自身去籌集,也就是通過屯田的方式獲取,迄今爲止,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時間,楊總兵可否爲餉銀操心過。”

楊御蕃有些茫然的搖頭,迄今爲止,軍士的餉銀都是按時發放,楊御蕃倒是沒有想着剋扣軍士的軍餉,這些軍士跟隨他出生入死,共同保衛了萊州府城,他也絕不會剋扣軍餉。

“楊總兵既然沒有籌集過軍餉,萊州新軍軍士也沒有屯田,試問這每月近萬兩的軍餉從何而來,難不成從天上掉下來嗎。”

楊御蕃很聰明,馬上明白其中意思了。

“吳大人說的不錯,我也知道修建貨運碼頭,是爲了賺取銀子,不過我以爲,吳大人身爲登萊巡撫,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以朝廷的規矩爲準,若是違背了朝廷的規矩,就算是賺取再多的銀兩,也是不合適的。”

吳宗睿冷笑的神情更加的明顯。

“楊總兵說得好啊,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既然你如此認爲,那我也沒有多少可說的,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些事例。”

“崇禎元年,薊門軍士因爲拖欠餉銀譁變,寧遠駐軍因爲拖欠餉銀譁變,陝西固原駐軍因爲拖欠餉銀譁變,崇禎二年,山西援軍馳援京城,因爲拖欠餉銀譁變,遵化駐軍因爲拖欠餉銀譁變,崇禎三年,延綏駐軍因爲拖欠餉銀譁變,崇禎四年,延綏駐軍再次因爲拖欠餉銀譁變,這些因爲拖欠餉銀譁變的軍士,給皇上和朝廷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不需要我多說吧,因爲軍士譁變,遭遇問責乃至於被斬殺的文武官員,也不需要我多說吧。”

“楊總兵可能認爲,萊州新軍軍士,跟隨你守衛萊州,浴血奮戰,值得信任,可是你若是三五個月不發給他們餉銀,讓他們無法養活家人,你再來看看,他們會如何的動作。”

“我身爲登萊巡撫,不僅要考慮登萊之地百姓的生計,更要考慮駐紮登萊新軍的軍餉籌集事宜,任何一方面有失偏頗,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如此情況之下,你說我是完全按照朝廷的規矩來做事情,等着登萊新軍譁變、百姓無以爲生計,淪落爲流民,還是想方設法賺取到銀兩,維持地方之穩定呢。”

“我還可以告訴楊總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登萊之地的穩定,至於說某些朝廷的規矩,可能是沒有完全遵照執行,兩權相害取其輕,爲了維持登萊之地的穩定,讓老百姓能夠活下去,違背一些朝廷的規定,我認爲可行。”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看着楊御蕃再次開口。

“該說的我都說了,楊總兵怎麼看。”

楊御蕃的臉色發白,也跟着站起身來了。

“吳大人這樣說是什麼意思,難道我不以登州和萊州之地的百姓爲重嗎,這一點吳大人不需要多說,我是萊州總兵,不得干涉地方的民生事宜,至於大人說到諸多的駐軍譁變,也不完全是因爲拖欠軍餉的事宜,也有官吏貪墨軍士的餉銀,從而導致軍士無法忍受譁變,且朝廷都平息了諸多的譁變。”

“吳大人自認爲一切都是爲了登萊之地的穩定,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如此,當初率領軍士死守萊州府城,就是這等的想法。”

“吳大人因爲這些原因,就想着在水師碼頭附近修建貨運碼頭,我是堅決不贊同的,希望吳大人慎重考慮。。。”

楊御蕃還沒有說完,吳宗睿的臉色就變化了。

“楊總兵如此認爲,我也沒有辦法,貨運碼頭、貨運倉庫以及交易場地,已經開始建設,不可能停下來,至於說蓬萊水師,我已經有所考慮,會妥善安排的,楊總兵還是管好萊州新軍,其餘事情就不用過多操心了。”

楊御蕃的神色也變化了。

“吳大人,該說的我都說了,若是吳大人固執己見,我會向朝廷呈報此事,由皇上和朝廷來決斷。。。”

“請便,不過我也提醒楊總兵,你身爲萊州總兵,都督同知,亦要顧全大局,爲登萊之地所有的事情考慮。”

“不用吳大人提醒,我是萊州總兵,清楚自身的職責,這登萊之地民生的事宜,乃是吳大人負責,我可不會僭越。。。”

說到這裡,楊御蕃抱拳行禮之後,轉身離開。

吳宗睿氣的臉色鐵青,也就是這個時候,他謀生了逼迫楊御蕃離開萊州的想法。

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十五章 端倪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八十八章 斷了念頭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三百章 親征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裡逃生(2)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陰謀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動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七十章 預感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六章 殘陽如血(7)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
第一千一百章 進攻的最佳時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散關之戰(5)第一百八十八章 寧死不屈第六十章 吉榜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末路(2)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四百六十六章 殘陽如血(3)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七百二十八章 預料之中的選擇(1)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朝野震驚(2)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九百四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十五章 端倪第八百七十七章 真正的意圖第二百二十五章 也許是天意第六百零五章 憂患悄然而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懟上了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一百五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八十八章 斷了念頭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一百二十四章 調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有些遺憾第三百章 親征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七百五十八章 滅頂之災(2)第六百一十九章 雪上加霜第二百六十六章 死裡逃生(2)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四百五十三章 搖擺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驚(1)第九百五十九章 義無反顧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陰謀第十九章 算賬第七百二十六章 思緒必須清楚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七百七十七章 迅雷不及掩耳(3)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六百九十八章 掌控山東(3)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三十三章 報備第一百零二章 火花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七百五十一章 被迫出擊第八十六章 燙手山芋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瓶新酒(1)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太震動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皇上的聖旨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五十五章 分析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聲嘆息(1)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運黑幕第四百六十七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一百七十四章 隱患擡頭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照應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七十章 預感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八百七十二章 特殊的春節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家人的心態第一千零七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八百三十六章 殘陽如血(7)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五百零五章 外鬆內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