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揚眉吐氣

陶煉一幫人離開之後,梅峰等人再也不用掩飾自己的喜悅,紛紛長舒一口氣。布政使寧遠更是高興得撫掌大笑:“哈哈哈哈哈,好!我好久沒這麼暢快過了,今日總算在這羣賊寇面前扳回一城!”

梅峰做了幾年的浙江總督,親眼看着沿海的倭寇是何等猖狂,朝廷的軍隊又是何等疲軟,成天被一羣賊寇壓着打。

他心裡憋屈得厲害,卻苦於找不到辦法改變這種局面,如今終於迎來了轉機。有了這成熟的抗倭陣型,今後朝廷就能徹底揚眉吐氣,一雪前恥了。

梅峰眉梢帶笑地看向蘇旗:“辛苦定國公了,今日若不是定國公在演習上取得大勝,後面的事也不會這麼順利。”

蘇旗謙虛道:“不敢當梅總督稱讚,我只是擔任了指揮,又沒吃苦又沒受累,若真要論功勞,除了拼殺的將士們,那絕對是研究軍陣和狼筅的沈大人數第一。”

“別看他沒有親自上陣,可訓練士兵時他也是全程在場的,背地裡出的力一點都不比我少。”

“是啊,怎麼能忘了沈大人!”邱武剛的大粗嗓門震天響,當即一把攬過沈柏奕的肩膀,“這些時日我可是瞧見了,沈大人日夜不休,爲了這軍陣嘔心瀝血,是真正的大功臣。今後誰再敢對沈大人不敬,我老邱第一個不答應!”

顧雲霽默默腹誹:之前明明就是你對他最不敬。

邱武剛這人毛病多,性子急烈,但爲人愛憎分明,從不掩飾內心喜惡。從前百般刁難沈柏奕,無非是覺得他是個走後門空降來的繡花枕頭,一點軍功都沒有,卻憑着逢迎侍上爬到了衆將官頭上,他當然不爽。

這回見識了沈柏奕的能力,邱武剛明白了他是有真本事的,態度當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攬着他的肩膀親密無間,愣是一點都不覺得尷尬。

沈柏奕臉皮沒邱武剛那麼厚,面對他的態度轉變,多少還是有點不自在。尤其是這人嗓門大,說起話來跟敲銅鑼似的,震得他腦瓜子嗡嗡的。

沈柏奕揉了揉耳朵,對衆人的誇獎很是不好意思:“我也沒大家說得那麼厲害……譬如這軍陣的幾種變化,我還是從顧大人這受到了啓發,不然我到猴年馬月才能開竅。”

顧雲霽笑着連連擺手:“我那算什麼,隨口提了一句罷了,真正的陣型變化還是沈大人想出來的,沈大人莫要推辭。”

前人之功,顧雲霽當然不會攬到自己頭上。他知道軍陣和狼筅是抗倭成功的關鍵所在,也隱約記得陣型可以做一些變化,以適應複雜的情況。

但他畢竟不是專業的,軍陣具體可以怎麼變化他不清楚,所以他給了沈柏奕一點提醒,引導他往這個方向進行研究。沈柏奕不負期望,果然研究出了多種陣型變化,正是先前在演習上展現的幾種。

顧雲霽剛到紹興府時,還想尋找如前世那位民族英雄一般的抗倭名將,然而他見過的衆多將領中,都沒有完美符合他心中形象的人。

人沒找到,然而抗倭軍陣還是研究出來了,狼筅也發明出來了,並且大獲成功。

後來的顧雲霽才慢慢明白,這個時代沒有百分百復刻的民族英雄,但他身邊的蘇旗、沈柏奕、邱武剛等人,甚至他自己,或多或少地都在發揮前世歷史上民族英雄曾發揮過的作用。

兩世人相異,事不同,但發展歷程卻是類似的——總有人在推動歷史的車輪前進。

梅峰笑着拍拍手,止住衆人相互推讓功勞:“好了,大家就不要讓來讓去的了,陶煉若是被順利招安,於所有人而言都是大功一件。到時候朝廷的封賞下來,誰都不會被落下!” 傅子達回想着談判桌上陶煉等人難看的臉色,心裡有些沒底:“我看陶煉他們——特別是那個叫水三子的,好像很不服氣啊,咱們開的條件算是比較苛刻了,他們真能答應嗎?”

邱武剛輕哼:“他們敢不答應!招安的條件就算再苛刻,好歹也能保他們下半生富貴無憂,如果這樣他們都不知足,咱們也不用和他們磨嘰,直接帶着抗倭特軍端了他陶煉的老巢就是!”

梅峰笑了笑:“話是如此沒說,但若是能消解兵戈,用最小的代價爭取到最大的利益,自然更好。反正如今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裡,我們只用回去靜候消息就行了。”

——

十幾日後,東南海域某個小島上,陶煉倭寇集團的大本營。

深夜,陶煉心亂如麻,焦灼地在屋內走來走去,時不時唉聲嘆氣。

十幾日前招安的消息一傳回來,他手底下的人就炸了鍋。

演習失敗算不得什麼,得知朝廷只給陶煉一人許諾了伯爵爵位,就想不費吹灰之力地招安他們,還想白白拿走他們所經營的海貿生意,海盜們深感受到了屈辱輕視,怒不可遏,紛紛叫囂着要向朝廷開戰。

陶煉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苦口婆心地進行勸說,描述演習上自己人是如何的慘敗,官兵的抗倭軍陣是如何的神勇,打得他們毫無還手之力。

之所以沒有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實在是迫於對方的武力威脅,底氣不足,不敢出言相爭。

印象裡的官兵都是疲軟懦弱的,海盜們沒有親眼見到當時的情形,根本不信這話,權當他是在誇大其詞,認爲是參與演習的人能力不濟,自己打不過,還硬說是朝廷神勇。

甚至還有人開始陰謀論,猜想是不是朝廷給了陶煉什麼天大的好處,誘惑得他要“賣兄弟求榮”,以手下人的性命作爲投名狀,同朝廷換取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一時間非議四起,幫裡頭每天吵來打去,鬧起了內訌。

陶煉對此頭疼的厲害,就他自己來說,他還是偏向於答應招安。一方面畢竟他年紀大了,再鬥也鬥不動了;另一方面朝廷有了抗倭特軍,以後必定勢如破竹,若不趁眼下的機會歸降,早晚要被清剿乾淨。

可手底下的人不服,陶煉也不敢瞞着他們擅自答應梅峰等人,不然只怕將來麻煩更大。

正當陶煉發愁之際,隨從進來通報道:“幫主,高世殊來了。”

第501章 父子君臣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98章 安定人心第305章 新官上任第143章 兌現承諾第397章 沾上賭癮第336章 如何推廣第129章 告誡第73章 出風頭第309章 偷稻的賊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185章 殿試結束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18章 大哥落榜第8章 委屈第98章 安定人心第442章 掌握主動第25章 山長擇徒第136章 果有神效第51章 嫉妒第460章 辦事有疏第186章 滿城風言第252章 所謂香火第325章 你的來歷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503章 臨終囑託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224章 立儲之事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333章 徐家堂兄第150章 鄉試開始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539章 亂臣賊子第344章 形象反差第124章 此去一別第455章 找上徐家第538章 不能出去第391章 朝廷封賞第91章 拒收流民第132章 再見陳河第19章 通房第251章 再不生了第193章 大受歡迎第543章 誰是賊子第315章 換田之地第292章 證據不足第1章 穿成世家分支小庶子第399章 纏足之事第98章 安定人心第35章 清明聚會第9章 父子交心第143章 兌現承諾第275章 三個爹疼第42章 回家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510章 廟會遇險第43章 家人相見第204章 又來通房第218章 大家閨秀第345章 有些屈才第213章 四不靠譜第399章 纏足之事第83章 不願娶第173章 會元第235章 練練廚藝第48章 說媒第208章 大婚第336章 如何推廣第490章 偏心過頭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78章 蓄謀已久第525章 猛虎衝竄第536章 我不甘心第288章 審問受刑第528章 病如山倒第41章 皇帝舊事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430章 優質兵源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354章 供不應求第26章 時政論述第353章 生意火爆第193章 大受歡迎第191章 打馬遊街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12章 告狀第484章 仿製火炮第61章 特殊的存在第437章 局面僵持第468章 錯在何處第391章 朝廷封賞第201章 終身大事第522章 自己的路第105章 流民去向第385章 繼續加租第175章 捉錯了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271章 兩全之策第178章 蓄謀已久
第501章 父子君臣第517章 羣起攻伐第221章 經筵講學第98章 安定人心第305章 新官上任第143章 兌現承諾第397章 沾上賭癮第336章 如何推廣第129章 告誡第73章 出風頭第309章 偷稻的賊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185章 殿試結束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18章 大哥落榜第8章 委屈第98章 安定人心第442章 掌握主動第25章 山長擇徒第136章 果有神效第51章 嫉妒第460章 辦事有疏第186章 滿城風言第252章 所謂香火第325章 你的來歷第172章 相攜看榜第503章 臨終囑託第320章 一腔熱血第224章 立儲之事第424章 推薦理由第333章 徐家堂兄第150章 鄉試開始第223章 廷杖受罰第539章 亂臣賊子第344章 形象反差第124章 此去一別第455章 找上徐家第538章 不能出去第391章 朝廷封賞第91章 拒收流民第132章 再見陳河第19章 通房第251章 再不生了第193章 大受歡迎第543章 誰是賊子第315章 換田之地第292章 證據不足第1章 穿成世家分支小庶子第399章 纏足之事第98章 安定人心第35章 清明聚會第9章 父子交心第143章 兌現承諾第275章 三個爹疼第42章 回家第139章 提議搜查第510章 廟會遇險第43章 家人相見第204章 又來通房第218章 大家閨秀第345章 有些屈才第213章 四不靠譜第399章 纏足之事第83章 不願娶第173章 會元第235章 練練廚藝第48章 說媒第208章 大婚第336章 如何推廣第490章 偏心過頭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178章 蓄謀已久第525章 猛虎衝竄第536章 我不甘心第288章 審問受刑第528章 病如山倒第41章 皇帝舊事第457章 繞進去了第430章 優質兵源第273章 如何還債第354章 供不應求第26章 時政論述第353章 生意火爆第193章 大受歡迎第191章 打馬遊街第363章 更大作用第12章 告狀第484章 仿製火炮第61章 特殊的存在第437章 局面僵持第468章 錯在何處第391章 朝廷封賞第201章 終身大事第522章 自己的路第105章 流民去向第385章 繼續加租第175章 捉錯了第491章 倭寇偷襲第271章 兩全之策第178章 蓄謀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