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零 毒蛇與籠中蛇

趙文廷不敢再多說話,李君華看向自己的弟弟。李君威一直沒怎麼說話,喝着茶,在燈下看着報紙,李君華問:“老三,你怎麼看?”

“我對日本不瞭解呀。”李君威說道。

雖然這些年,李君威無論在海外還是在國內,都是負責外務,可對日本他是一點也不瞭解,因爲在帝國的政治中,一直是‘東方無戰事’的狀態。

如果翻越御前會議或者國務會議的會議記錄,有關日本的議題少的可憐,其重要程度甚至小於南洋的那些藩屬國。主要原因就是,帝國希望日本分裂,而日本現在就分裂着,從戰略角度來講,當一個國家需要的戰略目標達到的情況下,就儘可能的不要改變現狀。

“那就從你擅長的國際關係和戰略角度來說。”

李君威見躲不過,只能說道:“假設,這就是維新社整體或者大部分成員意志,我認爲這應該是一種試探吧。除了德川幕府,我想三本槍、西南諸藩也願意看到類似的試探。”

“試探什麼呢?”

“很簡單啊,日本的這四股政治勢力,雖然各有不同的政治野心,但說白了,他們的都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把日本變成一個強國。而成爲強國的前提就是國家的統一,目前來說,日本國家的統一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們。試探一下我們的態度非常重要,是不接受,還是接受但不主動,還是說主動促成。對於他們的接下來要做的事很重要。”李君威說。

對於整個帝國來說,近在咫尺的日本,一個擁有至少兩千五百萬人口的日本,是在東方最大的威脅,所以,對帝國來說,日本最好是處於分裂狀態,但這是長期和戰略上的訴求,可問題是,這影響帝國內部部分人的利益,這部分人就是資產階級。

現在的日本國內,是幕府強勢,西南諸藩和三本槍弱勢,因此帝國應該扶弱抑強,來降低日本統一的可能性。但問題就在於,德川幕府擁有日本五分之三的土地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掌握着最大的市場,這是資產階級所迫切需要的東西。正是這股子力量在國內推動着與德川幕府關係正常化,加深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

資產階級甚至希望能建立全日本的關稅同盟和共同市場,以便帝國傾銷商品,佔據這個巨大市場。

但問題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日本的經濟統一了,那麼政治上完成統一也是早晚的事。這就是短期利益和長期戰略間的矛盾。

“那我們對日本統一的態度應該是什麼?”林君弘主動問道。

李君威聳聳肩:“這就需要對日本有全面瞭解之後才能給出答案。我現在掌握的消息太少,態度也太主觀了。而且這也不是多麼迫切的問題,皇上,誠王兄,你們可以問問他們。”

李君威的手衝着門外指去,站在門口的兩個侍從官面面相覷,兩個年輕人知道什麼呢?

“不是你們,我指的是外面的世界,帝國的全體臣民。”李君威說,他拿起報紙說道:“皇上,時代不同了,帝國的百姓早已擺脫了愚昧,知識的傳播讓更多人擁有了判斷力,學術界與媒體層面各有見解,有些可以稱得上真知灼見。這次掀起的輿論狂潮,只需要靜等一段時間,大浪淘沙之下,金子總會發出光芒的。”

“好吧,既然對方在試探我們,我們就應該沉住氣。先等一等吧。”李君華說道。

趙文廷看了看御書房裡,發現執掌安全局的李昭睿確實不在,他說道:“維新社一直與安全局有聯絡,如今這條狗已經脫了繮繩,是不是政策上有所變動一下?”

李君威笑着說:“趙大人,您是說咱們現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

“不敢,不敢。”趙文廷可不敢明說。

李君威示意他不要緊張,而是大大方方的說:“無所謂,我認爲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還不是一次,作爲世界秩序的締造者和掌控者,帝國未來會無數次的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這是必然的。趙大人,你也會習慣的。”

沒有人反駁,因爲李君威說的就是事實,現如今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封建國家。封建王權國家都有共同點那就是國家的封閉,這與倡導自由貿易的帝國來說是天然的不對付,而爲了帝國的戰略利益,帝國會有意無意的培植、聯絡、組織一些該國的政治勢力配合,而在這些國家裡,願意與帝國合作的,除了少量開明領主,主要還是資產階級。

而在與帝國的合作中,資產階級又會產生民族主義,從而排斥帝國,這是顯而易見的。

維新社就是一個例子,帝國培植了他們,而反過來,這羣人是最渴求日本獨立與強盛的羣體。可儘管如此,也不能什麼都不做。

正如李君威所說,這幾日的輿論場真是大浪淘沙,亦是火煉真金。在事發之後的五日內,帝國輿論界就形成了一個整體觀點,這一觀點就是日本必爲帝國之患。

這一觀點以帝國著名的民辦報紙《京報》最爲彰顯,其以‘毒蛇的覺醒’爲題目,大篇幅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還少見的配上了大幅漫畫,漫畫裡,日本領土被描繪成了一條毒蛇,正咬向帝國這條巨龍的咽喉。

《京報》提出了幾個爲大家所接受的觀點,其一是,日本與帝國之間有江山之仇,不解之恨。

唐朝兩國之間在朝鮮半島爆發了白江口之戰,元朝時幾次進攻日本,明朝既在東南抗倭又在援朝抗倭,到了本朝就更復雜了。倒幕戰爭與日本內戰的都與帝國有關。原屬日本的蝦夷地(北海道)、對馬島、佐渡島都成爲了帝國領土,日本國內加深了分裂與內鬥。原本屬於日本勢力範圍的沖繩等地,也爲帝國所有。自豐臣秀吉時代建立起來的朝貢體系完全崩壞。

上千年的仇恨,不僅沒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其二,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單一民族國家覺醒民族意識,誕生民族主義後,必然會對倒幕戰爭之後形成的秩序進行挑戰,尤其會提出一些領土要求,這是不可接受的。

其三,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中日本就是天生的敵人。縱觀歷史,統一後的日本,定然會對外擴張,而日本有中國一個鄰國,結果就是必然會與帝國發生碰撞。

其四,從國家治理角度來說,統一後的日本,必然會以帝國爲對手,無論統一後的日本是封建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統治階級都會爲日本樹立一個敵人,來控制國內的思想,維護自身的統治,顯然,帝國也是唯一的選項。這無疑是加重日本對帝國的仇視。

《京報》的這片文章充滿了民族主義者的理念,希望全國上下對日本提高警惕,但這篇文章也起到了一個拋磚引玉的效果,隨着輿論的發酵,其所代表的觀點並不能爲大衆所完全接受。

其實說起來,《京報》是政治氣氛濃厚的報紙,雖然是民辦,但也是帝國喉舌,《京報》的前身是帝國第一份報紙《邸抄》,在前帝國時代,就分成了《官報》與《朝報》兩支,前者直接與當時元老院掛鉤主要是政治消息,後者的內容比較複雜了,帝國建立後,兩者變成了《中央通訊報》和《京報》。

《京報》的文章受到了諸多的批駁,這些報紙無一例外都是民辦報紙,都有資產階級的背景,其中極端的甚至批評《京報》妖言惑衆,仇視友邦。但極端的言論往往在和平的時代無法成爲共識,最終《申京商報》的文章與《京報》完成了對壘,得到了大衆的支持,也取代對方成爲了主流觀點。

《申京商報》的這片文章名爲:籠中之蛇。與《京報》一樣,使用了大幅的漫畫,把日本比喻成蛇,但這條看起來陰狠狡詐的蛇被限制在籠子裡,牢籠以日本週邊的帝國行省爲柱,連線成籠。

《申京商報》與《京報》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日本作爲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很難阻止其完成統一。或者說,這也是帝國戰略界的共識。

從某種程度上來,只要帝國不允許,日本這樣一個近在咫尺的國家是無法統一的。但問題就在於,這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帝國的對外戰略一向遵循有限介入的原則。有限介入就是有限的投入,儘可能的避免大規模的戰爭。而隨着日本的發展,民族意識的覺醒,有一點可以確定,在阻止日本統一這件事上,帝國要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大。

而等到出現兩種可能,帝國就會接受日本的統一。

其一,全面的介入也無法取得成功。其二,付出的代價超出了事成後所得。

《申京商報》的文章認爲,日本的統一是早晚的事,而帝國可以接受日本的統一。

原因很簡單,工業革命已經開展,封建王朝的時代結束了。

在封建王朝時代,土地人口就直接與一個國家的實力掛鉤。就以日本來說,每一次對外侵略都是國家統一之後。但工業革命的打破了這一規律,土地與人口只是國家實力的基本要素,真正與國家實力掛鉤的是工業能力。

統一後的日本,如果沒有工業能力,仍然不會對帝國造成什麼威脅,因此分裂的日本固然最好,但統一的日本也並非不能接受。《申京商報》認爲,關鍵不在於日本統一與否,而是在於日本是否能完成工業化。

而《申京商報》給出的答案就是不能。他們的理論有兩個,第一,工業國家必須完成原始的資本積累,這要必須要靠對外殖民才能取得。當然這也是時代限制,這個時代的人自然不知道工農業剪刀差也可以完成這一目標。而日本的位置很特殊,這個國家就在帝國臥榻之側,距離最近的另外一個擁有獨立外交的國家是莫臥兒帝國。而向東要橫跨整個太平洋才能接觸到可以殖民的地方。

也就是說,日本與歐洲國家不一樣,它處於帝國的勢力範圍內,若想崛起,不能像歐洲國家那樣,可以在帝國的邊緣位置慢慢崛起,而是出了新手村就直接打大龍。

而第二個觀點則更爲重要,即便第一個不成立也沒關係。這個觀點就是,日本缺乏工業化需要的資源。

毫無疑問,帝國掀起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必須兩種原材料,煤炭和鐵礦。前者日本是有的,即便是帝國三十三年這個時代,出產自日本的煤炭仍然在帝國市場上佔據相當的份額,只不過比例年年降低。但一年超過兩百萬噸的產量,以及相當的儲量,對早期的工業化來說是足夠了。

可問題是,日本沒有像樣的鐵礦。事實上,除了煤炭之外,工業化需要的一切原材料日本都沒有。這意味着,日本的工業化就算展開,天然就處於成本高的劣勢,隨時隨地都能被帝國卡脖子。

至於其他的觀點比比皆是,比如日本是一個身處最強國家旁邊的島國,縱深很小,天然就容易被入侵。

《申京商報》得出的結論就是,日本崛起的唯一可能就是帝國的沉淪,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空間。而對日政策上,《京報》與《申京商報》也完全不同。

《京報》認爲,要警惕日本,儘可能的限制日本,維持日本現在的分裂與落後的狀態。

而《申京商報》總結出來的政策可以用八個字來表述:短期可用,長期可控。這也是帝國國內資產階級所希望達到的目標,促進帝國與幕府的關係正常化,促進幕府開國,加深兩國的經貿合作。

兩種不同的觀點,確實對帝國中樞做出決斷髮揮了影響,但是《申京商報》的文章更有說服力。

章四三七 復冰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二四 收穫與整飭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一七九 父親的煩惱章四 炮製章四八七 暗潮洶涌章八一 出家章七二 清繳章二七 嫁衣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七十 紡織業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一百 直取南京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八一 誤會章四 接舷戰章一九七 出兵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一 國姓爺章三五一 駐疆大臣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一零一 幕後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六二 獼猴章一一零 城牆章二二八 分析章一四零 撒煤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五七 局勢複雜起來章二六八 必戰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一 銅錢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六一 圍攻章二九八 瓜分波蘭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四 會商章七 暗潮章一六三 救出章二十四章五五 海戰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三零五 北非章二八 海盜章四八 幾多反覆章八五 對局勢的判斷章一三二 查案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三八四 方略章一一一 雷擊章二九 hit and run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一四零 撒煤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九五 新國家新外交章一七二 藩政章三九零 屠城章三三四 識時務章六五 擴張章八七 長崎事變章二八二 平衡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四八六 求變章一六七 皇室的婚戀觀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四九二 掌控戰爭進程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五四 鐵鎖橫江章二零四 漸遠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八五 對局勢的判斷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一一三 利益章二零二 美洲還是亞洲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六九 答應章四八 一錘定音
章四三七 復冰章二三零 西班牙新國王章二四 收穫與整飭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三四五 父子兄弟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一七九 父親的煩惱章四 炮製章四八七 暗潮洶涌章八一 出家章七二 清繳章二七 嫁衣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七十 紡織業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一零八 爪哇海戰 三章一百 直取南京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八一 誤會章四 接舷戰章一九七 出兵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一 國姓爺章三五一 駐疆大臣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一零一 幕後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一二零 新一輪殖民章二六二 獼猴章一一零 城牆章二二八 分析章一四零 撒煤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二五七 局勢複雜起來章二六八 必戰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一 銅錢章一九六 三思而行章一百 不僅反對加徵,還要建國章一四六 噶爾丹的幸與不幸章六一 圍攻章二九八 瓜分波蘭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四 會商章七 暗潮章一六三 救出章二十四章五五 海戰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一二八 親情與大義章三零五 北非章二八 海盜章四八 幾多反覆章八五 對局勢的判斷章一三二 查案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三四 偶遇鄭森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三八四 方略章一一一 雷擊章二九 hit and run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一四零 撒煤章六四 路途坎坷的鐵壁級章十七 裝備與訓練章四六一 風雨欲來章九五 新國家新外交章一七二 藩政章三九零 屠城章三三四 識時務章六五 擴張章八七 長崎事變章二八二 平衡章一一零 爪哇海戰 五章四八六 求變章一六七 皇室的婚戀觀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三十 葡萄牙人的算計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四九二 掌控戰爭進程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五四 鐵鎖橫江章二零四 漸遠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八五 對局勢的判斷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一一三 利益章二零二 美洲還是亞洲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六九 答應章四八 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