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四 收穫與整飭

李明勳很快就知道李定國殺死耿精忠的事,他並未生氣,如今的廣東地面上並行大明與合衆國的法律,廣州是晉藩封地,按照大明法律處置也算是理所應當,但李明勳只是覺得李定國多此一舉。

對於耿、尚家族來說,合衆國法律確實不能滅其族,但並不意味着就此放過,這個家族的所有人都會被籍爲奴隸,與那些兇悍的漢藩兵一起扔到合衆國生存條件最殘酷的礦山礦洞之中,在惡劣的環境中接受最艱苦的勞動,即便是精壯的漢子,也活不過三五年,耿精忠這類孩童,半年也是撐不住。

廣州的戰事方歇,盟軍休整旬月,再次出征,這一次,盟軍的目標不再是殲敵、收復城市,而是在於奪取重要的關隘,奠定兩廣穩定的局面。

嶺北到兩廣六條通道,主幹道是靈渠,水路溝通了湖南與廣西,水運是這個時代成本最低運輸量最大的運輸方式,雖然偏僻,但卻是主要道路,湖南道州與富川之間還有一條賀州古道,這兩條通道此刻正在晉藩控制之下,而另外幾條,九瀧十八灘、梅關、陽山關,以及連通惠州到江西贛州的道路都在清軍控制下。

李定國與劉文秀一起北上梅關、陽山關和九瀧,這幾條道路溝通湖南,而在湖南地區,秦藩和洪承疇的大軍正在鏖戰,袁時中部則北上龍川、河源,而烏穆則前往潮州府,收復閩粵之間的通道。

潮汕地區如今沒有多少兵馬了,能打的也就是清軍饒平總兵吳六奇,這位韋小寶的義兄不過是潮州的一個地痞,三漢藩入粵的時候組織了一批地痞流氓,從尚可喜那裡得到總兵職銜,一路帶着清軍在潮州燒殺屠城,算是一個惡棍。

與平靖二藩在澳門走私一樣,吳六奇也藉着潮汕地區的優勢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所以安全局對於吳六奇及其身邊的人很熟悉,吳六奇有過屠城歷史,十惡不赦,是不可能被赦免了,其麾下幾個將軍都在與安全局聯繫,兩廣的局勢現在已經可以看清了,三漢藩覆滅,兩廣已經沒了希望,曾幾何時,人們希望主帥博洛可以率領閩浙援軍南下,重拾局面,可閩浙一帶國姓鬧的歡,抽調不出多少兵力來,廣州光復後,博洛返回了京城,其餘各部也只能各自防守。

海軍陸戰隊從澄海登陸,直撲潮州,吳六奇準備在潮州劫掠一番逃往福建,正與從惠州方向的騎兵團撞在一起,吳六奇派兵接敵幾次都是大敗,縱有四千兵馬也是被困城中,陸戰隊攻城炮尚未拉到城下,其副將投降,吳六奇麾下一遊擊盡棄財貨,率領僅存的騎兵衝殺出去,帶着吳六奇和七百餘騎兵衝出包圍,吳六奇感念其恩德,率他前往了分水關,入關之後,那遊擊忽然發難,率領親兵反正,殺死吳六奇和接應的福建守將,引早已埋伏在關口之外的陸戰隊入城,合衆國再奪分水關,打開了前往福建的大門。

其他幾路多是順利,只有晉藩賀九儀部在梅關撞了一鼻子灰,好在沈永忠部實力不強,李定國讓劉文秀統兵攻打,一直到年底纔是攻破。

李明勳沒有參與這些戰鬥,廣州還需要他主持局面,第一件事就是分配此次兩廣會戰的繳獲所得,按照事前的約定,合衆國只得到潮州一府,所以潮州所獲不參與分配,而分配的第一步就是按照瓊、晉二藩的約定,交換兩廣的藩地,在李定國的主持下,廣西南寧、梧州、潯州三府給了瓊藩,而粵西四府之外再得肇慶和羅定州,而按照約定,珠江向盟軍所有勢力開放,所以雙方的藩地都是連接成片,而瓊藩也需要派兵防守前線關卡。

地盤分完就是分繳獲的財貨,這方面,盟軍各藩鎮都能從中拿一份,李明勳定下分配額度,合衆國拿三成,瓊藩拿兩成,晉藩拿一成,其餘分給其他藩鎮,在比例上,晉藩拿的少,但利益不能這麼算,因爲晉藩拿到了原屬於三漢藩所有的田畝、宅院這些不動產,繳獲的軍需物資中,其也佔了大頭,細算下來,晉藩拿的纔是最多的。

廣東本就富庶,而這些年來,三漢藩與瓊藩戰事不斷,每年從京城也能拿到四百萬以上的軍費,此次兩廣會戰,兩廣成爲了主戰場,僅在會戰期間,就支付了一千萬兩以上的軍費,雖然這些銀兩會通過各種途徑流入紳民手中,但沉澱在三漢藩和綠營手裡的更多,收復幾個府,僅從清軍漢藩、綠營、民政官等官僚家中、衙署中繳獲的金銀銅貴金屬就不下一千三百萬兩,加上各類字畫、古玩、高檔傢俱衣物,以及各類其他物資,總價值在兩千萬左右,而合衆國獲得了六百萬。

這個數目很大,但對於合衆國來說,兩廣會戰仍然是虧本的買賣,雖然這場會戰中,殲滅(殺、俘)清軍達到八萬六千多人,而盟軍約兩萬一千人,其中合衆國三軍損失了七千五百人,可謂一場大勝仗,但取勝的原因不在於什麼指揮、武勇,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量的物資消耗,旁的不說,合衆國爲此次戰爭消耗的火藥就是清軍全軍的四倍,如果加上其他藩鎮,盟軍的火藥消耗是對手的七倍,整場戰爭中,僅陸軍和陸戰隊制式燧發槍的紙殼定裝彈就消耗了一百二十萬發,榴彈、臼炮彈和手榴彈等這些開花彈足有十二萬,至於實心彈、霰彈更是難以計數,這還只是兵工廠給出的數字,而在戰爭中,明軍藩鎮的彈藥損耗完全無法統計,更不要說,在戰爭中,還大量使用繳獲的火器和火藥了。

物資的損耗是成本的最大一環,但李明勳仍然感覺到欣慰,至少這是黑火藥時代,命中率什麼的還好說,如果是平均二十萬發子彈纔打死一個人現代戰場,那合衆國這點物資就真經不起損耗了。

其次則是戰損設備,這場戰爭中,合衆國海軍戰沉了二十多艘大小船隻,三軍中有四百多門火炮不適合再進行戰鬥,如果沒有炮臺願意接受它們的話,只能回爐重煉,而打壞的燧發槍更是有六千多支,而人員損耗同樣慘重,七千四百人的陣亡和一千七百人規模的重傷退役讓合衆國軍幾乎損失了一個加強旅,大規模的折損人員發生在攻城和陣地戰,而野戰損失率極低,而排名第一的還是各類疾病,攻打廣州和深圳大營時,士兵被迫在惡劣的塹壕裡吃喝拉撒,損失了很多人,特別是廣州圍城戰,那時氣溫很高,疾病更是多發。

爲了這場兩廣會戰,統帥部支出的軍費多達一千七百萬兩,當然,其中部分是盟友賒購的各類物資,在戰後歸還,但軍費仍然在一千五百萬兩左右,除了所分的六百萬兩,合衆國在潮州清理士紳也得到了三百萬,但不足以改變財政赤字的現實。

先後進行了中荷戰爭和兩廣會戰,統帥部軍費嚴重超支,未來一段時間需要休養生息,各藩鎮也是如此,而滿清也需要時間重新組織一支可與兩廣盟軍對戰的重兵集團,接下來的兩三年裡,很難再有如此規模的大會戰。

與上一次軍事管制潮州不同,這一次,元老院正式向全國宣佈,成立潮州行政長官區,爲潮州本地的合法百姓提供國民身份,而這些國民在三年之後,就可以通過提請稅務表的方式,申請成爲公民,繼而獲得和其他國民一樣的政治地位和法律權益,而對於不願意加入合衆國的潮州本地人,合衆國在法律、稅收等方面都以外國人視之。

而爲此感到最興奮的其實是合衆國的這些藩鎮盟友,晉藩和瓊藩都是知道,合衆國對國土有着嚴格的界定和責任劃分,當初的潮州只是作爲殖民地的地位存在,因此在清軍大兵壓境的時候可以直接放棄,但潮州成爲了合衆國的國土,那地位就完全不一樣了,寸土必爭之下,不打一仗是不可能放棄的。

而在分配完此次兩廣會戰的收穫之後,李明勳在香港召開了抗清御虜統一陣線的第一次會議,出席此次會議的都是各藩鎮的藩主、將帥,而在這次會議上,李明勳對統一戰線內的抗清力量進行了一輪新的裁定,被稱之爲整飭軍務。

如今的兩廣盟軍中,有合衆國、晉藩和瓊藩三大巨頭,除了三大巨頭之外,還有順軍、惠藩等藩鎮,這些藩鎮在兩廣也有大大小小的餉源地,大的一兩個州,小的兩三個縣,這些小軍閥利用餉源地掠奪民財,供給軍隊,而大藩則利用軍閥頂在前線,以餉源地爲分戰區,各取所需,但給兩廣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在某些州縣,百姓不僅要承擔高額稅賦還要出徭役、當壯丁,甚至強徵爲兵,這導致了大量百姓逃亡,土地撂荒。

而李明勳的整飭軍務政策就是在兩廣只存在瓊藩和晉藩兩大盟藩,其餘的軍閥一律上繳財政和行政權限,其軍隊所需的軍餉物資由所處藩地的大藩提供,一應撫卹和士兵家屬安置也由其負責,各軍閥只負責訓練士卒參加戰爭,不再參與其他活動。

而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晉藩與瓊藩聯合制定明軍軍餉待遇與徵兵制度,在首先就是清理明軍現有的軍鎮,淘汰其中的老弱病殘,士兵的身高、體重、體能和技藝都必須有嚴格的限定,明軍不再分正兵和義兵,而是把合格的士兵按照軍種劃分爲披甲步兵、火槍兵、騎兵、炮兵和輔兵,不同兵種享受不同待遇,而想要加入騎兵、炮兵這類高軍餉兵種,就要掌握其兵種所需的技藝,而輔兵的數量被嚴格限定,以防止各軍閥魚目混珠。

而接下來就是統一指揮權了,逐步的把軍權從各藩鎮軍閥手中轉移到兩大明藩手中,提高軍隊的效率,降低因爲戰爭對百姓的傷害。

所謂的整飭軍務就是兩廣軍事力量的大洗牌,讓兩廣只存在三大軍事力量,其餘一律被吞併吸收,軍閥們顯然是不滿權柄上繳的,這影響他們的利益,但在三大巨頭已經取得一致,且清軍已經被驅逐出兩廣的情況下,這些軍閥也是無可奈何,而三步走的計劃也是溫水煮青蛙,但軍閥們也不只有等待收編的一條路,李明勳爲其提供了許多退路,最好的莫過於把麾下兵馬全盤交出,帶着親信家人去合衆國的海外領地去做富家翁。

表面上,獲利最大的是瓊、晉二藩,但實際上,合衆國在其中也得利不少,瓊藩、晉藩力量的提升可以極大增強盟軍的力量,而那些小軍閥的消失也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沒有他們的剝削,兩廣百姓將更具有消費能力,商路會更加暢通,成本會降低,這會極大的促進貿易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些掌握了大量財富和人口的小軍閥最終會選擇加入合衆國,爲合衆國海外領地的發展帶去財富和人丁。

不光是這些小軍閥被整飭,其實兩大明藩也要進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兵簡政,兩藩之中都存在大量的義兵和民兵,兩廣會戰已經證明,這類軍隊在真正的戰鬥中根本毫無用處,只有職業兵才能勝任危險的作戰任務,而後勤等方面,專業的運輸兵配合招募來的民夫則更有效率,必須大量削減這些士兵數量,才能降低兩廣百姓的負擔。

而另一方面就是行政,特別是晉藩,從西營入雲南以來,一直是軍中偏俾之將來統治百姓,少數科舉文官擔當州府長官,這些軍中出身的大老粗當官,不僅會帶來大量的貪腐、冤案,還會造成行政效率的下降,降低兩廣對戰爭的支持。

而這一點上,瓊藩已經是晉藩做好了表率。

章四十 下馬威章二八九 國聯章四零四 說服章三六 江南崩局章一一一 雷擊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一零四 重磅的禮物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四二五 以和促戰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七六 解憂章三五七 計劃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三四九 吞併章三三三 解決辦法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九五 留下後手章三五零 親授經驗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二五 攻城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一五二 女人,越多越好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七十 紡織業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五五 獻女章三三六 安排章一四八 分化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四三零 特殊的將就章三三八 死亡之夜章一一六 交易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四一 同意章二七九 沉穩的人也會衝動章一一七 謀殺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九三 裁定臺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二四 抵達章九七 內鬥章六 進城章一 進軍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五 蠹蟲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六 菸草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五四 鐵鎖橫江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八八 選擇章二十四章四零三 去處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一八六 真相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一九 勸說章四五 預備變天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一八八 新王章一二二 談判章二 原因章三八七 機遇章二一九 罐頭 還是罐頭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四零三 去處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四七 前所未有的戰爭章九 進攻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五零 親授經驗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七六 結髮
章四十 下馬威章二八九 國聯章四零四 說服章三六 江南崩局章一一一 雷擊章五十 鋤奸孫可望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一一零 加勒比海盜章一零四 重磅的禮物章一六零 好吃不過餃子章四二五 以和促戰章九八 讓戰爭解決問題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七六 解憂章三五七 計劃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七 新貴們的特權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三四九 吞併章三三三 解決辦法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九五 留下後手章三五零 親授經驗章三七九 不同的殖民地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八八 元老爭辯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二五 攻城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一五二 女人,越多越好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三七 蓋棺定論章九一 兒子論與閨女論章一三五 安定人心章七十 紡織業章四三 政治遊戲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五五 獻女章三三六 安排章一四八 分化章四七 洲際貿易船隊起航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九四 愛發明的噶爾丹章四三零 特殊的將就章三三八 死亡之夜章一一六 交易章三一 甕中殺鱉章四一 同意章二七九 沉穩的人也會衝動章一一七 謀殺章八三 主力戰艦章九三 裁定臺南章四零六 興大案章一三一 侄子與兒子章八四 井底之蛙的反抗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一三九 被侄子教訓章二四 抵達章九七 內鬥章六 進城章一 進軍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五 蠹蟲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三九六 菸草章二三四 蘇威愛聯盟?章五四 鐵鎖橫江章五一 華盟戰略章一五一 恩科章一八八 選擇章二十四章四零三 去處章二五八 分贓不均章一八六 真相章四八零 海外事務部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一九 勸說章四五 預備變天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一八八 新王章一二二 談判章二 原因章三八七 機遇章二一九 罐頭 還是罐頭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三八 救國良方 中章二一六 死人了章三三 千里追擊章四零三 去處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四七 前所未有的戰爭章九 進攻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五零 親授經驗章四一 奪妻之恨章一九三 再起風雲章七六 結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