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

“蠢貨之中,是否包括我呢?”一個聲音從白樂的背後響起。

白樂不禁一拍腦門,因爲他忘記了後藤信綱的存在,這個傢伙進入學校之後,幾乎沒有說什麼話,存在感的降低讓白樂有些疏忽。

“很抱歉,信綱,我只是........。”白樂真誠的向後藤信綱道歉。

後藤信綱倒是不在乎:“不用道歉,實際上我也覺得他們夠蠢的。我們所處在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這個帝國還在蒸蒸日上,這些人竟然懷疑帝國的教育,實在是蠢的可以。”

“可是,我確實用詞不當。”畢竟是外賓,一言一行還是要謹慎的。

後藤信綱呵呵一笑:“放心,就當我沒聽見,即便不論你我的同學關係,我也要給李瑢同學一個面子呀。”

說着,他意味深長的看了李昭瑢一眼,輕輕點頭。李昭瑢感覺,後藤信綱或許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只不過他不選擇揭破。

“後藤先生,您在看什麼?”後藤信綱沒有參與吵鬧,他進了教室,就一直坐在椅子上看教科書。

後藤信綱略有感慨的說道:“我在帝國境內求學十年,在我上高中的時候,還沒有化學和物理兩門學科,它們被統一在科學這一門類裡,現在分門別類,可見帝國科學技術又取得了進步,不知我日本何時才能達到這個水平呢?”

“這可不只是科學的問題。”白樂說道。

後藤信綱無奈,出面勸說了大久保隆升幾句,這些人暫時消停了下來。後藤信綱問:“李瑢同學,可否把高中的教科書贈送我們一套?”

“很遺憾,我不能做主。”李昭瑢不動聲色的迴應。

白樂笑了笑:“這教科書在很多書店都能買到,下午我會把全套的教科書送您房間的。”

下午,日本使團一行返回了東方酒店,他們稍作休息,參加晚上由內閣副相爲其舉辦的歡迎宴會,地點就設在東方酒店。

雙方誰也沒有料到,這次歡迎宴會鬧出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原本一切按照章程來,但是誰也沒有料想的是,在媒體採訪的環節,出了大問題。

後藤信綱說的都是官話,什麼兩國友好,一衣帶水之類的麪湯話,沒有什麼營養,而作爲正使的大久保隆升卻在記者會上大放厥詞,大肆批判帝國摒棄儒道的教育方針,甚至最後放出豪言,帝國已失國本,難言中華,如此倒行逆施,帝國必亡。

對於記者來說,這可是難得的素材,不用外交部的翻譯,很多記者就搞清楚了大久保隆升的話,第二天就見報了,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其實和帝國的新聞制度有關,帝國對一切傳媒都有審查制度,尤其是涉及政治的內容,但在政治領域,也有很寬泛的領域,那就是國際政治。而帝國雖然逐步推動和德川幕府正常化,但說到底也沒有什麼積極性,自然也就沒有限制這件事。

於是乎,等第二天,申京內外,鋪天蓋地的都是日本外交官有關帝國的言論。這些言論被總結爲帝國必亡論和文明倒退論。進一步的總結就是日本仇視帝國。而有關日本的話題成爲了帝國政治界的一個熱烈話題。

“你看看你幹了什麼,大久保殿下。”後藤信綱把一大疊報紙狠狠的砸在了大久保隆升的面前,咆哮喊道:“將軍殷切期盼幕府與帝國關係的正常化,希望爲日本尋找一條崛起的道路,而你呢,你這是故意製造事端,挑唆兩國之間的關係。”

大久保隆升知道自己犯了錯,但他不準備在後藤信綱面前認錯,他冷冷迴應說道:“如果說日本的崛起需要靠學習這些骯髒的東西,那麼我寧可保持現有的一切。”

“愚蠢!”後藤信綱罵咧咧說道。

而大久保隆升卻看向了木戶文生,說道:“木戶先生,您是中國通,請您告訴我,要不要效仿中國,捨本逐末。”

“何爲本?”木戶文生神色平淡,緩緩的拿來紙筆,問道。

“自然是聖人之言,煌煌大道。”大久保隆升說道。

“何爲道?”

“道爲一切,包容萬物。”

木戶文生點點頭,提筆寫下一個道字,然後在其一旁又寫了一個字母π,說道:“曾幾何時,帝國的太上皇陛下把這稱之爲道。”

“兀?”大久保隆升詫異。

木戶文生搖搖頭:“不,這是西洋字母,唸作派。這也是一切,包容萬物。”

“什麼意思?”大久保隆升不解。

木戶文生的看向了後藤信綱,說道:“後藤殿下的數學比我學的好,請您解釋。”

後藤信綱解釋說:“這是圓周率的字母表示,圓周率就是一個圓的長度與直徑的比值。”爲了避免大久保隆升不明白,他又畫了圓和直徑,繼續說道:“這個比值是無限的,被叫做無限不循環小數。中國古代的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七位。一千年後,阿拉伯人精確到了十七位,大約百年前,一個德意志人窮盡一生做到了三十五位。而太上皇陛下關心之下,圓周率已經精確到了一百四十位。但仍然沒有找到極限,至少目前來看,陛下的斷言是正確的,這個數字是無限的。”

(歷史上,人工計算的極限是八百零八位)

“你怎麼知道這些?”

“我上學的時候學過,當然,這本數學課本上也有介紹,詳細列舉了一百四十位的圓周率。”後藤信綱拿出了一本高中教科書。

“這串數字無窮無盡,永遠不重複。而如果用每個數字代表一個文字,它就能轉換成任意文字,你的名字、你一輩子的經歷,乃至你所說的四書五經,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包含其中,這就是π。太上皇陛下曾經一度希望把這個字符讀道,就是因爲這一點。只不過因爲它的無限不循環尚沒有被完全證明,所以就暫緩了。

格物致知,陽明先生看竹子幾天幾夜,一無所得,沒有得到聖人之道,但你如果醉心於圓周率,就會得到世界的一切秘密,無論是你尊崇的道,還是你鄙視的術。”木和文生對大久保隆升說道。

不光大久保,後藤信綱聽聞這話,也是肅然起敬。

雖然這沒有解釋大久保問的那個問題,但是至少有一樣,大久保不敢再認爲所謂的術是低級的。

“受教了,木戶先生。”大久保起身行禮,繼而問道:“我莽撞行事,搞成了這個樣子,回去後,自當去書向將軍請罪。”

木戶文生頷首一笑,沒有說什麼,大久保隆升踏上木屐,緩緩離去了。

“怎麼辦,事情鬧成這個樣子?”後藤信綱沒有走,反而問道。

木戶文生搖搖頭,沒有說話,後藤信綱起身,仔細查看了這間小茶室,纔是返回,坐在了木戶文生的對面,撕下一頁紙,寫上幾個字:未能及時控制大久保,是我的過錯。

木戶文生看過,把紙條點燃燒掉,他也寫了一張紙條:未必是壞事,可藉此觀中國之態度。

“社團大業,若毀於此事,我亦切腹謝罪。”

“社團之事仰仗於你,後藤君不可亂來,靜觀其變。”

在木戶文生與後藤信綱以筆代言的時候,關於他們所在組織的情報資料已經擺在了皇帝李君華的案頭。二人屬於日本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維新社,而這個政治組織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

日本與帝國相鄰,帝國的崛起必然對日本造成巨大影響。

倒幕戰爭徹底打破了日本的封閉,日本施行了幾十年的閉關鎖國政策被徹底解除,德川幕府對日本的全面統治也宣佈結束了。當時幕府勢微,西南諸藩崛起,帝國影響力充斥日本,還在日本沿海打造了九個自治城市。

而帝國十年開始的日本內戰,讓日本的分裂更爲明顯,曠日持久的戰爭摧毀了日本的舊秩序,等內戰結束的時候,日本上上下下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日本到了必須要改革的地步,不然就會亡國滅種。因爲日本把這兩次戰爭當成了帝國吞併日本的前期準備,下一次戰爭,帝國就會像吞併朝鮮一樣吞併日本。

由此,日本的統治階級和有識之士展開了各種討論,但在如何改革的問題上完全達不成一致,基本分爲了四派。

德川幕府屬於中央集權派,其認爲日本想要擺脫被吞併的命運,順勢崛起,就必須要建立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最好是法國那一類的絕對君主制度。

西南諸藩在倒幕戰爭之後,與帝國展開了全面的關係,融入了帝國的經濟體系,他們先是建立的關稅同盟,繼而在政治上倡導建立貴族共和體制。尤其是在日本內戰結束後,這一設想基本定型。

原因很簡單,在日本內戰中,幕府憑藉巨大的體量壓制住了西南諸藩,而且此後的中央集權改革卓有成效,西南諸藩擔心下一次戰爭會被吞併,所以主張以大名共和的方式與德川幕府融合。

作爲第三股勢力的,盤踞在四國島的三本槍在日本內戰期間,曾經激進的提出日本像朝鮮一樣加入帝國,在受到全面反對之後,又想單方面加入帝國,當然,類似的構想現在已經沒有了,尤其是在外藩改制讓三本槍勢力清醒。

帝國吞併領土,最好是要地不要人,次之是要民不要官。連當初爲帝國打天下的外藩都改制了,三本槍擔心融入帝國地位不保。現在三本槍只是想做帝國在日本的代理人。

而隨着日本開國,日本已經誕生了第四股政治勢力,這些人包括自治城市裡那些獲得政治權力的和議衆、商人階層、工商業主和市民階層。

維新社的主要成員就是來源於這部分勢力,原因就在於,幕府、西南諸藩和三本槍的改革方案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維護武士階層的利益。就以德川幕府爲例,在內戰前後的改革裡,事事處處學習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但唯獨沒有學習科舉制,所有的官員都是從御三家和旗本武士之中選拔。他們排斥其他階層和其他勢力。

維新社只有共同的訴求,沒有政治綱領,只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而且還未掌握實權。

他們的訴求就是保護日本的獨立自主,促進日本的崛起。這個政治組織以資產階級爲主,具有民族主義的特性。在日本國內唯幕府和三本槍不容,在西南諸藩也受到限制。

而維新社內部也沒有共同的理念,有人主張王政復古,大政奉還,迎天皇滅幕府。也有人主張實現共和。而全面中國化的理念也被很多人所接受。

“造成如此局面,是微臣失職.........。”負責外務的趙文廷到了御前,也只有請罪罷了。

李君華卻說:“要你來,不是治罪的。你對日本維新社瞭解多少?”

“基本瞭解,若再詳細,或最新情況,怕還是要問亞洲司那邊。”趙文廷說。

林君弘則是說道:“現在已經確定,大久保隆升大嘴巴應該是一個意外,但引發如此輿論浪潮,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安全局可以確定,維新社給部分報社提供資金,促成了這件事。”

論其對維新社的瞭解,安全局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因爲維新社一開始就是安全局扶持的,爲帝國提供各類情報的。

趙文廷問:“維新社支持?他們想幹什麼?”

“這要問你呀。”林君弘無奈。

這其實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維新社有一點很確定,那就是倡導幕府與帝國關係正常化,繼續開放,加大貿易。這樣日本的資產階級也是受益的,日本的國家與民族安全也能得到保障,而一手製造了這樣一次輿論事端,怎麼看都是在拆德川幕府的臺。

“或許只是某一派系的人所爲。”

“動用了不下十五萬銀元,維新社裡什麼人有這等能量呢?”林君弘問。

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六七 抗清御虜統一陣線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六二 蒸汽鐵甲艦章一一六 無間道章二零二 明清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六三 人事安排章七一 安排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美洲章一八七 各方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六 前往美洲的道路章十六 黑烏薩章一零九 哈密章四二零 緊急事態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八九 無奈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九六 胡女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一一一 爪哇海戰 完章九五 出征章一百零一 各玩各的章四 購糧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三四三 教子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九五 天皇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一八六 義士之後章四零四 會費章八八 那一千多萬的用處章七七 加徵三餉章十一 夜襲章一一六 交易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二十二 夫人的未雨綢繆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四二六 實情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七一 安排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八七 遠航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六八 黃宗羲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九六 胡女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二六 新首都章二二 絲割符制度章三二 馬吉翔章五零二 專業人做專業事章八二 移民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五八 賞烏林章三六六 大小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七四 馬威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
章一九一 裁軍良策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六七 抗清御虜統一陣線章三三 光明磊落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四三九 消化勝利果實章六一 海軍造艦章程章六二 蒸汽鐵甲艦章一一六 無間道章二零二 明清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六三 人事安排章七一 安排章一三六 不歸奴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美洲章一八七 各方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六 前往美洲的道路章十六 黑烏薩章一零九 哈密章四二零 緊急事態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八九 無奈章二二九 蘇衛華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三一九 屬於你的陽光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九六 胡女章二八零 讓當權者有一怕章七十 班特里灣章一七一 登陸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四三五 充分的討論章一八九 合心意章四九七 內政外交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四三八 突尼斯章一一一 爪哇海戰 完章九五 出征章一百零一 各玩各的章四 購糧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三四三 教子章二一六 三皇只戰 大陣章一零九 公審漢奸章五四 吃貨式的談判章九五 天皇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一八六 義士之後章四零四 會費章八八 那一千多萬的用處章七七 加徵三餉章十一 夜襲章一一六 交易章八三 棒子與泡菜章二十二 夫人的未雨綢繆章七三 四方戰廣東章四二六 實情章四一二 黑夜中的刀章二零三 野火燒不盡章七一 安排章四三六 一種熱情章八七 遠航章十一 很不順利章六八 黃宗羲章四七二 黃河治理章四零八 波拿巴章二一 不一之戰 無利可圖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九六 胡女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二六 新首都章二二 絲割符制度章三二 馬吉翔章五零二 專業人做專業事章八二 移民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八八 日本銅錢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一零五 火燒孝陵章一零九 波濤起章一九三 看開的皇帝章三五一 各方利益章五八 賞烏林章三六六 大小章三四二 要和親大家一起來章四二一 別做傻事章七四 馬威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