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二 大幕拉開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科隆握着那份報紙,用力嘶吼起來,他踹翻了房間裡可以踹翻的一切,精美的茶具被他直接扔到了千鯉湖中,濺起的湖水打溼了他的袍服,讓科隆顯的分外狼狽。

“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達楊,你爲什麼現在纔來通知我!”科隆怒道,這份報紙是八天之前的,而達楊現在纔到。

達楊說道:“閣下,十天前,我代替您去參加林河閣下的私人宴會,兩天後抵達布袋港,但沒有宴會,有的是遞交於我的宣戰書,當時我就派遣了使館人員前來這裡通知您,派遣了三波人,卻一直沒有得到您的回覆,所以我才隻身趕來的,閣下,難道您......您一直不知道嗎?”

科隆驚恐的搖搖頭,看向那個日本女人,她卻是說道:“這段時日,除了合衆國官方派遣的人,沒有任何人拜訪科隆先生啊!”

“這是個陰謀!陰謀!”科隆咆哮道,他在房間裡轉了幾圈,卻不知道陰謀是什麼。

達楊說道:“是的,這是陰謀,那日林河說了,宣戰的使者已於一個月前出發前往巴達維亞,他們力圖讓我們與巴達維亞同時知道宣戰的消息,而宣戰之後,合衆國第一時間扣押了公司的商船和貨物,閣下.......這就是他們的陰謀,讓我們無從反應。”

科隆臉色大駭:“那可是一百二十艘船,兩千多名公司僱員啊!”

科隆的心中當然沒有統計那些僱傭的土著船員,但即便如此,已經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難以承受的損失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船都被扣押,在約定的扣押期限內,有兩個港口並未協助或者完全協助合衆國的扣押要求,首先是長崎,這裡有二十五艘荷蘭船隻,長崎奉行拒絕配合合衆國的請求,表示既不會扣押荷蘭船隻,也不會與之結盟參戰,德川幕府保護長崎港口內的一切合法船隻,出港之後就與之無關了。

而另外一個特殊的港口是岱山港,這是魯監國治理下的港口,以大規模的對滿清走私而聞名,魯監國政權在接到協助要求之後,勒令舟山羣島左近所有的荷蘭船隻和荷蘭人全部離境,表示己方無意參與中荷戰爭,這種做法對合衆國並不友好,卻也沒有違反雙方的盟約,畢竟魯監國與合衆國之間的盟約是隻面向滿清政權的,並不針對其他國家,但是在私底下,一些與合衆國友好的將領把魯監國政權的政策提早通知了合衆國一方,因此江南艦隊在舟山一帶堵截住了大部分的荷蘭商船,將之擊沉或俘獲。

與魯監國的政策相反,舟山黃斌卿、粵西瓊藩以及澳門的葡萄牙人,第一時間按照合衆國的請求,扣押荷蘭船隻和人員,收繳其名下貨物,並把這些交給了合衆國一方,顯然,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是合衆國的忠誠盟友。

科隆簡單的收拾了一下,騎馬趕往了臺北,一夜奔波讓他疲憊萬分,但科隆沒有休息,而是通過使館要求見合衆國元首,卻是被告知,元首閣下正在籌備親征並無時間會見科隆,無奈之下,科隆退而求其次,求見了外交部長官林河。

“林河閣下,你們爲何無故向聯合東印度公司宣戰?”科隆走進林河辦公室,立刻對其喊叫道。

林河坐在辦公桌前,眼睛盯着桌上的一臺小型機械,那機械是以青銅爲主材料,缸體卻是瓷制,齒輪和螺桿帶動一套精緻的鋼刀,旋轉之後,飛快的把咖啡豆研磨成粉末,林河顯然試了幾次,房間裡充斥着咖啡的香氣。

“無故?你們荷蘭人在南非襲擊了我們的據點,既然你們動手,那麼我們奉陪到底,公開的宣戰是紳士的表現,何爲無故?”林河擺弄着研磨機,頭也不擡,問道。

科隆怒道:“那是西印度公司的事情,與我們聯合東印度公司無關!”

林河笑了笑:“且不說襲擊者中有你們的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就說追本溯源,你們兩家公司都擁有大量的共同股東,兩家穿一條褲子,怎麼還能分清彼此呢?”

“不,閣下,我們兩家公司的擁有共同股東只是一個巧合,那是投資人的事情,兩家公司的權責、區域都........。”科隆拼盡全力的解釋着,他很清楚,不光是自己,巴達維亞的東印度羣島委員會和荷蘭本土的十七位紳士都不會預料到宣戰一事,更不願接受這一結果,最好是遏制在萌芽之中,趁着雙方還未正式開戰,把戰爭消滅在談判桌上。

林河打斷了科隆的話:“科隆閣下,您不必再解釋了,那沒有意義,是尼德蘭人襲擊了我們,我們就要向尼德蘭人宣戰,宣戰書不僅會送到巴達維亞,我們還有渠道送達累西腓和阿姆斯特丹,只不過有些可惜的是,歐洲太遠,巴達維亞很近,所以,東印度公司要承受合衆國的主要怒火,不得不說,我很遺憾。”

“你們就如此草率嗎,把殖民地之間的爭鬥,上升爲國家間的戰爭,上帝,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不會如此魯莽的!”科隆攥拳說道。

林河搖搖頭:“本土歸本土,殖民地歸殖民地,那是你們歐洲人的遊戲規則,與我們無關,這裡是東方,長久以來,中國是東方的霸主,這裡的遊戲規則,我們來制定,所以,沒有什麼殖民地與本土之間的區別,有的只有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

其實本土歸本土,殖民地歸殖民地,這類區別對待的外交政策並非是什麼狗屁文明國家的潛規則,更多的是不得已而爲之,因爲距離太遠,本土對殖民地的控制很弱,而殖民地之間沒有明確的邊界也沒有足夠的行政和治安力量,所以殖民地之間的衝突非常普遍,而現實是,殖民國家全都侷促在大西洋沿岸,如果殖民地的衝突可以上升到國家間戰爭的話,那歐洲就永無寧日了。

實際上,歐洲殖民國家向來對殖民地很苛刻,把殖民地視爲奶牛,被殖民的土著就不用說了,就是在殖民地出生的白人二代和混血兒,也是備受歧視,二等人的流血怎麼會被上流社會重視呢,只有當本土需要的時候,二等人的犧牲纔會被提及,比如英荷戰爭中,英國人爲了得到輿論支持,把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安汶大屠殺這一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也拿出來,只因用得着罷了。

科隆氣不打一處來,他都不知道該如何說話,歐洲人千百年形成的外交習慣和準則在這個新生國家面前毫無作用,反而自己要儘可能順應他們的習慣和規矩,這讓科隆難以適應,林河卻是清理乾淨了那研磨機械,把其中最精緻的一面展露在了科隆面前,細膩的瓷器表面是伊比利亞風格的畫面,林河問道:“您認爲這小東西如何?”

“不錯!”這兩個字是從科隆的牙縫裡擠出來的。

林河點點頭:“達楊先生也是這麼評價的,既然二位都認爲不錯,那它就能拿的出手了,這是送給果阿葡萄牙總督的禮物,在你我兩國的戰爭中,我們需要這麼一個不錯的盟友呀。”

“你.......你們會爲今天的狂妄付出代價的。”科隆感覺自己好像被打了一巴掌,怒不可遏的吼道,然後轉身離開了辦公室。

“等你們贏得戰爭再說吧,科隆先生!”林河迴應了一句,這話在走廊裡飄蕩了很久,一直隨着科隆粗重的喘息聲消失在盡頭。

臺北港。

北風已起,一場規模不大的出征儀式在臺北港舉行,一支由兩艘主力艦、兩艘巡航艦、四艘護衛艦和十二艘運輸船組成的艦隊南下,艦隊會封鎖大員港,並把運輸艦上的一個陸戰營和兩個獨立大隊的陸戰力量輸送上岸,同時上岸的還有一個重炮營。

早在十天前,陸軍就已經越過邊界八掌溪南下大員,陸軍由一個營爲主體,加強了四百騎兵和一個炮兵大隊以及兩個開拓隊,組成了一個混編旅,這些部隊是合衆國目前能抽調的所有軍隊了,而對於大員港來說已經足夠了,畢竟那裡只有三千多守軍,而守軍中,真正荷蘭人只有六百多,大部分的是本地和南洋土著,還有少數日本切之丹。

宋老七負責征伐臺南的所有事務,軍事指揮只是其中小部分,關鍵是處理荷佔區華人團體、土著村社以及合衆國投資商的問題,畢竟是在合衆國最看重的本土,有一位元老出面,更容易獲得支持,而國內更多的商人和公民蠢蠢欲動,臺南地區土地肥沃,卻開發不完善,對於土地日漸緊張的本土居民來說,那就是一塊大肥肉,陸軍剛剛出發,本土就開始商議瓜分臺南的計劃了。

而移民局也提交了大規模移民計劃,臺南土地肥沃,如果能像臺灣北部一樣開發出來,至少可以養活兩百萬人,而臨近本土的臺南地區肯定不是開發的資金和人口,這意味着,僅僅是因爲得到臺南,五年內,合衆國的人口就可以增長一半,這將又是合衆國實力的一次躍升。

“這羣狗孃養的牆頭草!”烏穆憤憤不平的聲音傳進了李明勳的耳朵。

李明勳瞪了他一眼,低聲訓斥道:“如今你也是陸戰隊司令了,說話怎生還是如此無禮!”

“元首,那羣南洋蠻子.......。”烏穆爭執道。

“閉上你的嘴!”李明勳罵道。

烏穆的生氣也不是沒來由的,他生氣的對象是那些在艦隊離開後趁着北風南下的商船,臺北現在已經是東方第一大港,停泊在這裡大大小小的船隻,最多的時候達到一千五百艘,雖說與荷蘭本土動輒停泊兩三千艘的大海港無法同日而語,但臺北的貿易繁榮已經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而這些離港南下的船隻紛紛換了旗幟,以往,這些註冊在合衆國航運部的船隻爲了避免海盜威脅,也爲了各港口貿易方便,紛紛懸掛合衆國金龍旗,爲此也會向合衆國支付大量的註冊費和管理費,但是隨着合衆國與東印度公司宣戰,他們又懸掛了本國旗幟,目的就是不想成爲荷蘭武裝船的獵物。

在合衆國崛起之前,東方的遠洋船隻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很低的,大部分的海洋貿易都是賭博一般,以當時明國海船爲例,船主與股東湊一船貨,南下東南亞,換來殖民者的白銀和南洋香料,獲取暴利,繼而連船一起賣掉。

那個時代,生絲、絲綢、瓷器和南洋香料是硬通貨,但這些無一是大宗貿易貨物,所以海貿的總量一直不大,一直到合衆國的崛起,改變了東方以奢侈品爲主的貿易類型。

合衆國崛起之後,帶來了四種大宗量貿易貨物——人、米、木、鐵。

從中原御虜開始,合衆國用了八年時間從山東、江南、浙江、兩廣、朝鮮累計遷徙了三百二十萬百姓,而這個數字是官方遷徙數字,還有大量的自發移民,轉移這麼些人去永寧、臺灣、南洋需要海量的商船,合衆國的船隻肯定是不夠的,所以大量租借民用船隻,一開始是明國船,在大明主要領土陷落之後,南洋船成爲了主體。

在此大規模移民的基礎上,合衆國每年要從南洋購買大量的糧食,最巔峰的時候,購買量超過八百萬石(包括民間夠買),這也需要大量的運輸噸位,雖然近兩年,大規模的移民停止,而本國開發讓糧食缺口減少,但走私糧食成爲了一項高利潤的買賣,特別是舟山羣島和金門,每年通過這幾個地方走私進江南、浙江和福建的糧食就不下兩百萬石,南洋稻米不過八錢一石,而賣到戰爭多發的滿清佔領區,就可以達到三四兩,南洋土著、糧商、船員、中間商、明軍和清軍將領分這七八倍的利潤,催生了一支巨大的船隊。

而船隊的擴張促進了造船業的興盛,來自南洋地區的熱帶硬木大規模的供給合衆國及瓊藩、舟山的造船廠,而糧食和木材的大規模生產,又促進了南洋地區對鐵製品的需求量,合衆國出產的鐵錠和鐵器成爲了南洋地區的主要大宗貨物。

合衆國的崛起和國內的富裕對布匹的消費量大增,與此同時,荷蘭人獲得了印度的通商口岸,每年有超過百萬匹的棉布越過馬六甲海峽,在巴達維亞、海口、臺北和長崎、永寧交割,因此,合衆國的崛起造就了東方船運業的繁榮,而合衆國強盛的海上實力有目共睹,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那些南洋國家特別是一些缺乏威望的蘇丹國,把船隻註冊在合衆國航運部也就不足爲奇了。

一船貨出海半船銀子回來的古老海貿已經消失不見了,現如今海上貿易成爲了大宗量運輸的主要手段。

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三七四 第烏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一零八 被土豆擊敗的戰艦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二一三 戰爭邊緣章一六三 救出章一六三 演講章四三二 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章三八二 一個屁第三零七章 殖民者來了章一二三 四面楚歌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二零五 大西洋城章一百 直取南京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一四三 兵精糧足章三五二 惡劣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五十 非去不可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一四四 活路章二二七 巴拿馬鐵路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三四九 吞併章一五五 多想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八三 接觸與準備章二十一 君度的殺雞儆猴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三九零 屠城章二六一 戰爭結束了一半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六 主動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七 暗潮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四六三 紅樓章四 炮製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四三四 挑選章三 把國姓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三八六 戰鬥章一零五 航線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四五八 必然章一三二 查案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二一一 泰山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八九 學堂 下章一六三 演講章二十 社團應對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四 進攻澳門章二六 黨爭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三 觀察使章二三二 迴歸章十一 大肚番章三九 罄竹難書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八一 天牢裡章一九六 遲暮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二六六 交接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十七 事態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八 血契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
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三七四 第烏章四四三 蘇伊士運河章三四 最好的殖民地章一零八 被土豆擊敗的戰艦章二二零 三皇之戰 態勢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一八三 普魯士的覺醒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二一三 戰爭邊緣章一六三 救出章一六三 演講章四三二 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章三八二 一個屁第三零七章 殖民者來了章一二三 四面楚歌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二零五 大西洋城章一百 直取南京章四七 培養安東尼奧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一四三 兵精糧足章三五二 惡劣章四五四 八代將軍章五十 非去不可章十三 內政外交章一四四 活路章二二七 巴拿馬鐵路章三五三 東潮起章三一五 新的合作形式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三四九 吞併章一五五 多想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十六 割地以酬章八三 接觸與準備章二十一 君度的殺雞儆猴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三九零 屠城章二六一 戰爭結束了一半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六 主動章七一 鄭芝龍的結局章二七七 大公子在巴拿馬章三四九 國營聯運章七 暗潮章十三 東南生變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四六三 紅樓章四 炮製章二零二 英荷合謀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四三四 挑選章三 把國姓安排的明明白白章三八六 戰鬥章一零五 航線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二三 秘密貿易章四五八 必然章一三二 查案章三二五 新的工作章一二三 發行公債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章二一一 泰山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八九 學堂 下章一六三 演講章二十 社團應對章三九三 李君威要搞事章四 進攻澳門章二六 黨爭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十 武士的覺悟章一二二 殖民時代章十三 觀察使章二三二 迴歸章十一 大肚番章三九 罄竹難書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一二三 老大的不甘心章五五 繼續培養章一八一 天牢裡章一九六 遲暮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十七 秘魯總督區的海軍章二六六 交接章二八三 烏克蘭聯邦章十七 事態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七四 宗教帶來的問題章三四三 以打促和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八 血契章二零六 誓死不當漢奸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