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一 戰爭結束了一半

海因修斯向大同盟的盟友表演了什麼叫皿煮國家領袖的無奈,他甚至於在巴黎城外的會議上,向李君威尋求共鳴,甚至說,在中國也是如此吧。李君威也只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安慰了他幾句。

在帝國當然不是如此,在李君威看來,一個國家領袖在決定國家戰略的時候考慮民意是一件好事,但民意這種東西並不是那麼靠譜。而且,他也不認爲這只是制度的問題,是皿煮國家的無奈,而是小國的無奈。

像是帝國這麼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就不會有這種無奈,糧食受制於人,反噬國家決策這種事,不可能在帝國發生。

在普魯士人拿下城外的凡爾賽宮之後,各國首腦雲集此地,昔日的奢華早就因爲亂民的劫掠不在,在當初路易十四喜歡的阿波羅廳裡,各國首腦就停戰問題進行了談判。

海因修斯第一個提出儘快結束戰爭,原因很簡單,荷蘭已經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了,海因修斯曾經私下向奧地利皇太子施壓,表示只有奧地利同意在戰後把西班牙所屬的南尼德蘭交給荷蘭,荷蘭纔會繼續堅持,但奧地利人否決了,而在當月,海因修斯就中斷了給奧地利人的資金援助。

英國人站在了荷蘭人這一邊,但只不過代表英國來談判的並非是英國軍隊的統帥丘吉爾公爵,而是英國首相羅伯特哈利,他與軍隊主帥丘吉爾、財政大臣戈多爾芬一起組成了安妮女王內閣班子的核心,同時也是託利黨的新領袖。

哈利首相的到來改變了大同盟的局面,其在會議前後都表現出了對裕王的親近,以至於讓人感覺到諂媚,他甚至在宴會上公開批評丘吉爾公爵在與中國親王打交道時的固執和衝動。

參與大同盟和法國的停戰談判只是哈利的兩大任務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是與中國親王進行兩國建交談判。

一開始英國人支持奧地利,要求把戰爭進行到底,並且四處遊說大同盟應該是一個常態化的同盟,而不是爲了戰爭而成立的同盟,同時也要進一步擴充,吸引更多國家進來,乃至未來還要讓法國進行,使之變成了一個歐羅巴聯盟,基督教文明聯盟。

這是因爲,英國人清楚,只有大同盟才能保住英國現在的政府,一旦大同盟分崩離析,英國擔心帝國會對第二次光榮革命的英國進行反攻倒算,比如支持愛爾蘭的那個菲茨詹姆斯,重新建立封建王權統治。

但現在不同了,李君威在法國期間,親眼見證了巴黎第三等級會議領導的國民自衛軍對大同盟軍隊的抵抗,他發現,法國大革命確實是少部分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受壓迫的百姓所迸發出的能量着實令人震驚。

至少在來到巴黎之前,李君威不認爲巴黎會堅守多久,他以爲那些人會很快分崩離析。可事實讓他刮目相看,人類追求平等自由真的是歷史的必然,歷史的車輪一旦開啓,或許能稍加阻礙,但最終也會失敗。

正是受此震撼,李君威才下定了決心,選擇承認英國新政府,並且與之建交。

李君威僅僅散播一點風聲,英國政壇就聞風而動,派遣首相前來,在凡爾賽宮,兩國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流,首相哈利表示爲了兩國的和平和友誼,無所不談,甚至爲了讓談判順利,哈利首相還帶來了李君威當年的老友,曾經東印度公司的經理,帝國皇室的世交,托馬斯爵士。

當年托馬斯爵士出於愛國情懷,面對李君威執意與法國合作,中斷英國光榮革命,憤然與其絕交,但現在,他爲了英國,出現在了李君威面前,公開爲當初的不禮貌道歉,但只是道歉,沒有認錯,他的低頭仍然是出於愛國情懷。

因爲英國對帝國的承認非常迫切,所以,雙方的談判非常順利。

英國承認了帝國當年與詹姆斯二世的一切交易,這意味着,英國不再對美洲的殖民地,包括北美東海岸殖民地、哈德遜灣的殖民地、加勒比海的島嶼提出主權要求。

同時英國放鬆了對帝國商品的關稅控制和政治禁令,雖然在英國要發展的紡織、鋼鐵等方面仍然限制頗多,但對中國出產的機械零件、動力系統等工業製品進行了放鬆,畢竟這些英國無法自產。

李君威也投桃報李,願意向英國開放英國舊有的殖民地,牙買加、巴巴多斯等加勒比海地區,讓英國人可以到那裡投資、移民。畢竟那些殖民地對於帝國來說只有財稅之源的作用,人越多,開發越多,稅收就越多。

當初英國加入大同盟,就是要靠大同盟抵抗來自帝國和法國的威脅,現在兩國的威脅不存在了,雖然建立一個歐洲聯盟,仍然對英國有利,但那是長遠的利益,也可以當成與帝國建交的籌碼。

因此雙方在確定建交之後,哈利首相率先對大同盟提出異議,他在凡爾賽宮公然表示,現在並不是大同盟要繼續戰爭,而是奧地利一國拖着大同盟與法國進行戰爭,如果奧地利拿不出補償各國的資源,大同盟索性解散,各國單方面與法國、西班牙媾和就行了。

這一提議得到了荷蘭、哥薩克兩國的公開同意,這使得奧地利邀請帝國加入大同盟變的有些可笑,你們原本的同盟都保持不住,還想吸納新成員,這不是扯淡嗎?而且哥薩克共和國的同意,本身就代表着帝國的意思。

葡萄牙和普魯士選擇了默認,兩國不想得罪奧地利,而普魯士還想結束這一場戰爭,到東歐重新開一場戰爭。葡萄牙的目的更簡單,戰爭期間,借了太多的錢給各國,現在各國拿不到賠款,再打下去各國財政崩潰,誰來還錢呢?

而法國一方也在旁敲邊鼓,想盡辦法的分裂大同盟。

路易十五很快宣佈,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絕對不會合並,腓力五世已經失去了法國王位的繼承權。當然,這種保證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但路易十五下一步的策略卻讓大同盟感覺到法國真的有誠意。

路易十五宣佈,法國西班牙同盟解散,法國對西班牙的王位不再有任何訴求,也就是說,大同盟能不能讓查理大公取代腓力五世,談判做不到的,只能去打。

而在大同盟各國都想退出戰爭的時候,誰願意派兵去打西班牙呢?

四月的時候,凡爾賽宮裡,大同盟各國首腦爆發了劇烈的爭吵,一場爭吵之後,大同盟分崩離析。

這次爭吵主要是英荷與奧地利之間爆發的,奧地利堅持要進行戰爭,堅持索要鉅額賠款。海因修斯換了一個角度,討論假設獲得賠款,大同盟如何分配的問題。

奧地利堅持按照出兵數量、殲敵數量進行分配,這樣對奧地利有利,而荷蘭則表示,錢就是錢,得到賠款,首先要償還各國因爲戰爭借的國債、貸款,然後是歸還年金、援助金,如果有剩餘,再按照奧地利提出的‘戰爭貢獻’進行分配。如果是這樣的話,百分之六十的賠款會到荷蘭人手中,這還是法國賠償所有的情況下。

這直接引發了大同盟的分裂,各國受夠了無用的爭吵,相繼以實際行動迴應。

首先是哥薩克共和國,原本就是帝國安排進大同盟的白手套,此時也沒有軍隊在法國戰場上,第一時間宣佈與法國停戰,並且退出大同盟,而法國也承認,當初確實對還是中立國的哥薩克國商船進行了攻擊,法國對此作出賠償。

而哥薩克共和國當初參戰,就是替還不想加入戰場的帝國佔領直布羅陀地區,而在帝國向法國、西班牙宣戰後,直布羅陀地區也已經移交給帝國軍隊,建設磐石要塞了,那麼哥薩克與西班牙的停戰也就是順理成章。

顯然,哥薩克共和國的做法是帝國授意的,其在戰爭中消耗的軍費要麼直接從裕王行營支取,要麼來自帝國貸款,退出戰爭後,這些貸款又被免除了,他們自然對兩國沒有什麼訴求。

荷蘭和英國緊接着跟上,荷蘭人僅僅索要了六百萬利弗爾的賠款,這隻相當於一百二十萬帝國銀元,而且是十年還清的,除此之外,要求法國開放國內市場,卻沒有提出具體要求,而是在法國原則上同意情況下,就與法國達成協議,貿易談判等戰後詳談。

而荷蘭與西班牙的談判則是三方談判,因爲涉及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按照當年的《馬德里條約》,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關稅政策改變需要帝國同意。

西班牙本土向荷蘭開放,同時美洲殖民地的貿易港口也從一個增加到五個。

而腓力五世得到的是其王位得到荷蘭的承認,緊接着,腓力五世同意帝國佔領直布羅陀之後,帝國也宣佈承認腓力五世爲西班牙國王,但與荷蘭一樣,並不承認腓力五世擁有卡洛斯二世時代所有的領地。

在帝國明確表明態度之後,葡萄牙、普魯士、英國全都加入進來,腓力五世派遣代表到了凡爾賽宮,開展了全面的和談,這些談判形成的條約文本,被統稱爲《凡爾賽條約》。而在凡爾賽條約裡,只有兩塊領地的歸屬發生變化,一個是帝國佔領直布羅陀,一個是普魯士合併科隆,在李君威的運作下,這被寫進了條約,意味着歐洲主要國家承認了這兩塊土地的主權變更。

由此,大同盟裡大國只剩下了奧地利一根獨苗,其堅持要得到法國的賠款,要得到西班牙的王位和所有領地,同時拒絕承認普魯士佔領科隆和帝國佔領直布羅陀。

這就不是談判所能解決的了,五月中旬,凡爾賽條約簽署完畢之後,條約簽署國相繼撤離法國,僅憑奧地利的七萬軍隊已經做不到包圍巴黎,奧地利人也被迫撤軍到斯特拉斯堡。

此時還支持奧地利的只有神羅體系內的幾個邦國,主要是薩伏依和巴伐利亞,他們訴求與普魯士一樣,是爲了領地,奧地利也答應巴伐利亞得到西屬尼德蘭,薩伏依得到西西里島,而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拒絕。

但他們也沒有進行戰爭的動力了,因爲他們想要的兩塊領地已經被奧地利佔據,只需要交接一下就可以,就算要作戰,也是要對付西班牙的反撲,在法國與西班牙已經解除聯盟的情況下,與法國沒有理由作戰。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法國和西班牙並未忙着進行戰爭,腓力五世用盡各種手段,穩固自己的王位,大規模清算西班牙國內親近奧地利的貴族,鎮壓加泰羅尼亞人起義,而法國也沒有急於收復斯特拉斯堡,現在法國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國家權力的架構和制度建設,第三等級會議與王權要達成真正的妥協。

雖然第三等級會議已經合法,雖然三級會議已經常態化,但雙方的權力分配仍然有着巨大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到最後也沒有解決好,在路易十五返回凡爾賽宮之後,進行了三級會議改革,把三級會議改革爲擁有三百人規模的議會,其中第三等級的代表佔據一百五十個席位,貴族和教會擁有一百五十個。

但第三等級隨即要求開始制憲會議,成立了憲法委員會,要求參考中國、荷蘭等國的憲法,制定新的憲法。

而在這方面,貴族們表現出了相當的強硬,最終引爆了幾年後的第二次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

新的三級會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稅收問題,雖然凡爾賽條約簽訂,使得法國只需要賠償不到三千萬利弗爾,壓力並不大,但路易十四給王國留下了二十五億利弗爾的債務,僅僅是每年還這些債務的利息,就佔據了王國財政的大部分。

戰爭還在繼續,要想戰勝奧地利人,不知還需要多少錢,而在戰爭期間,法國北部和東部的經濟遭到了重創,財政收入只有去年的百分之七十八,開戰初年的百分之六十四,不超過七千六百萬利弗爾,連還國債利息都不夠。

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二九一 李君威的朋友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四七八 囑託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三八七 機遇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一一 過關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八 和平解決 大賺一筆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二六零 爲戰爭而結束戰爭章二五 安排章二五三 受困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一二二 談判章一六六 收尾章一零五 陰謀章一零一 分封章四九四 操縱章二七 揍章六四 成都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六一 方案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一一五 決議章四四一 棋盤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一三一 實力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六二 進軍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二十三 刁民的機巧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二四 抵達章三八四 朋友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五一 火攻章四一 同意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七六 自費移民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一零一 地震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五一 分析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一七六 機會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六八 共主不同心章一一五 條款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三七六 浪子營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一 銀行章一一六 交易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二三三 第二次光榮革命章一五五 多想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一三三 回國章三十 團練 中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二四 略地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二九五 切割章四九四 操縱章三五三 買辦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三八二 一個屁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一零七 應付章三零二 殖民章四二 大勢章三八五 突襲
章一三八 父子傳承章二九一 李君威的朋友章一七八 一羣瘋子章四七八 囑託章四四零 宗教歸化章三八七 機遇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一一 過關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八二 停戰談判章八 和平解決 大賺一筆章三五六 玩明白了章一六五 大決戰章二六零 爲戰爭而結束戰爭章二五 安排章二五三 受困章十三 總督的決斷章五百 猶太復國主義章一二二 談判章一六六 收尾章一零五 陰謀章一零一 分封章四九四 操縱章二七 揍章六四 成都章四一一 黑海入海口章一四五 要有榜樣章二五六 猛獸出籠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二一三 御試玄機章六一 方案章八零 超級戰艦章一一五 決議章四四一 棋盤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三六四 擴張新思路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一三一 實力章二一 智利在握章六二 進軍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二十三 刁民的機巧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四一一 麥克司章二四 抵達章三八四 朋友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四零七 大美西疆章五一 火攻章四一 同意章八二 抵達北美章四四七 女人的手段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七六 自費移民章三一一 一場成就之旅章一零一 地震章二一七 秘密接洽章九三 明爭暗鬥章十 印第安人地位問題章五一 分析章二六七 行動起來章一七六 機會章四一八 得道多助章四六九 公私兼顧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六八 共主不同心章一一五 條款章二七 山東攻略章三七六 浪子營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一 銀行章一一六 交易章六二 瓊州的窘迫章二三三 第二次光榮革命章一五五 多想章二九七 與法國合作章一三三 回國章三十 團練 中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一三九 你知道什麼叫穿越嗎章二四 略地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二九五 切割章四九四 操縱章三五三 買辦章四三 戰爭公債章二一二 明暗把戲章四四 鄭芝龍的陰招章三八二 一個屁章四二四 莫斯科條約章七七 進步之說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十八 海盜是一種很有前途的職業章五一一 一網成擒章一零七 應付章三零二 殖民章四二 大勢章三八五 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