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四 決戰所在

白文選看着地圖,心中盤算着李定國的軍事部署,思來想去,完全是這位晉王殿下的良苦用心,他率領步兵主力佔據歸德,那就是立於不敗之地,無論山東打成什麼樣子,對於西南三藩,對於合衆國都是有利的。

如果山東戰場,合衆國打贏了,那麼在歸德沿着黃河部署的步兵就可以阻截山東戰場撤下來的僞明潰兵,畢竟江南已經被東南戰區光復,兩淮地區並無精兵,失守不過是時間問題,僞明若是敗了,肯定是要退往湖廣的,歸德是必經之路。

如果合衆國在山東戰場失利,其主力可以退往青島、登州等幾個沿岸的據點要塞,而冀魯豫軍管會的兵馬則可以向南與歸德的三藩步兵匯合,一起退到兩淮地區,與東南戰區匯合。

“是,晉王,步兵就交由我了,不過,您進攻山東戰場,是從北線走,還是南線走?”白文選問道。

李定國思忖片刻,便是決斷:“當然是從北線走,從開封渡過黃河進入冀魯豫軍管區,和合衆國取得聯繫,再行沿着濟南、青州一線打過去,不然,貿然進入戰場,容易引起誤會。”

安丘之戰後,合衆國方面直接宣佈南京朝廷爲僞明,皇帝爲僞帝,發兵攻討,這完全超乎了南京朝廷的預料,洪承疇等在安丘的軍事行動原本是試探和施壓,卻不曾想直接導致兩國關係的崩潰,就此,明清聯盟提上了議事日程。

很快,僞明朝廷檄令全國,宣佈中華合衆國爲叛逆外藩,李明勳爲竊國巨寇,而南京朝廷將踐行弘光時代遺留的聯虜平寇的國策,聯合滿清,以平東番寇賊。

而順治也在青州遍發檄文,聲言要爲君父復仇,爲友邦靖難。雙方一拍即合,公開的進行接觸,商討結盟之事。

原本是非常順利的,順治按照當初交代索額圖的條件,遜位、去號、歸還舊土,一切談的都很妥帖,但是隨着江南生變的消息傳到北方,形勢爲之一變,江南生變,很有可能會失守,明清之間角色爲之翻轉,江南生變之前,是滿清急需結盟,處處妥協,而江南生變之後,耐不住性子的變成了朱明。

原因很簡單,此次朱明北伐幾乎是傾國而出,江南、兩淮都是空虛,且不說南方淪陷將會失去糧餉支援,士兵也會因爲家屬被擄而軍心動搖,就只是來自南方的背後一擊就是受不了,若是在山東不立刻取勝,那麼佔領江南的東番軍隊會沿着運河北上。

因此,原定的明爲主清爲藩的戰略是無法執行了,洪承疇親赴青州與順治會面,商討此事,定下一個基調,那就是明清約爲兄弟之國,平等友邦,共平東番,至於山東取勝後,如何分配領土和斬獲,這些都沒有進行談判,原因很簡單,時間上根本來不及,洪承疇在青州大營又接到一個讓他重創的消息,早在去年末,西南三藩就已經出兵,深入湖廣,渡江北上,領兵之人正是晉王李定國,打出旗號——北上伐清。

洪承疇不知道李定國與合衆國是什麼關係,但他已經無力派遣精銳阻攔了,明清兩國已經被逼迫到懸崖邊,拖延下去,只能是崩潰和失敗,唯有奮起一搏,殺敗山東東番之主力,纔可有一線生機。

確定結盟之後,清軍大軍從青州大營出,向安丘進發,而明軍主力也從沂州出發,向安丘進發,雙方決定在安丘會師之後,直擊東番在山東的老巢——青島。

明清兩國着急決戰,李明勳卻是一點也不着急,他接到的江南消息原本就比洪承疇和順治接到的要全面,李君度攻佔南京後的第五天他就已經收到了消息,而李君度還簡單的向他報告了進軍和招撫計劃,李明勳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快速平定江南,斷了明軍的退路和明清兩軍的糧餉來源,畢竟淮安糧草大營與東南戰區主力軍之間已經沒有什麼天險和軍隊了。

因此,在向僞明政權宣戰之後,李明勳直接駁回了北洋戰區那主動出擊,各個擊破的計劃,命令全軍全面後撤,放棄膠萊運河以西的所有城鎮,堅壁清野,如果不是顧及登萊有三百多萬百姓會受到敵軍的威脅,李明勳甚至會把軍隊直接撤到青島要塞區,利用那裡的要塞把明清這幾十萬軍隊消磨乾淨,而不是去和兩支軍隊公平對決。

當然,撤往青島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李明勳是不會容許滿清和僞明再度肆虐登萊,而且也不想失去這個畢其功於一役的機會。而促成李明勳主動迎戰的還是洪承疇秘往青州,勾連滿清這件事。

安全局在滿清方面知道了洪承疇到了青州,見了順治,但是同樣的情報卻沒有在沂州獲得,包括馬吉翔在內的僞明高官都不知道這件事,由此,安全局和統帥部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判斷,那就是敵軍可能要逃跑。

江南光復,湖廣空虛,三藩北伐,想與合衆國決勝而不得,最穩妥的辦法應該是把青州大營和沂州大營這兩支精兵撤往北方,再徐徐圖謀,縱然有冀魯豫軍管區的阻礙,縱然會有合衆國主力追擊,但總會可以把主力帶走的,如果是在北方敵境縱深決戰,李明勳寧可選擇在膠東半島一決勝負。

安全局甚至預計,僞明那些領兵的勳貴將領可能會直接誅殺明帝,再歸滿清,反正江南已經丟了,相對來說,還掌握華北的滿清似乎更有前途。當然,這一切判斷都是錯誤的,無論是順治還是洪承疇,都想破釜沉舟,與合衆國一決勝負。

李明勳最終做出的戰略決策是收縮防禦,預設戰場與清虜、明賊決一死戰,而李明勳選定的戰場則是膠萊運河以西的百脈湖地區。

百脈湖位於高密城以北,是膠河與五龍河匯聚低窪之地形成的淺水湖泊,除了夏秋多雨季節,其更像是一片方圓七八十里的沼澤地,從明中葉開始,本地百姓便大規模開發百脈湖,挖溝放水,墊土淤田,百脈湖的面積不斷縮小,而合衆國兩度主政山東,爲了屯田種糧,也是進行過開發,特別是深挖膠河河道,把百脈湖水引入膠萊運河,讓這片湖泊徹底消失,只是在多雨季節,再度淪爲沼澤。

百脈湖東北方向便是運河,東南則是膠州舊城和膠州新城,從膠州港到百脈湖,陸地運輸僅有百餘里,而春季開化之後,舢板小船便可以沿着運河直達百脈湖地區。

李明勳將陸軍主力從運河向西南,沿着百脈湖構築工事,佈置營寨,一直延伸到已經半廢棄的高密城,將高密作爲一個防守的重要節點,拉開了六十餘里的防線,除了少數兵馬沿着膠萊運河警戒,全部主力佈置到了百脈湖的東南的大營裡,包括第2、第4、忠貞軍、近衛第一軍、戰區下轄的七個混成旅或者獨立旅,另有朝鮮、日本外藩援軍組成的東方軍團四萬人,鄭彩率領的外藩軍團四萬五千人,此外還有九龍、婆羅洲、非洲、巴拉望等開拓公司組成的內藩軍團三萬八千人,合計兵馬超過三十萬,另有後勤、輜重、舟橋、守備等後備力量,及其指揮的壯丁、義軍共計二十萬,整個百脈湖大營,連綿幾十裡,五十多萬人,二十多萬馬騾進駐其中。

李明勳在百脈湖預設了戰場,明清聯軍別無選擇,如果他們執意向東,越過運河進入膠東,還是向南從百脈湖東側進攻,那麼陸軍就可以穿越冰封的百脈湖沼澤區,把明清聯合從中切斷,分割包圍,明清聯軍只能從西北方向進攻,穿越這片冰封的沼澤區,去撞合衆國強力的重兵集團。

初春的百脈湖,還是沒有從凜冬的酷寒之中擺脫出來,凍硬的地面和各類雜草、灌木夾雜其中,部分地區還是厚薄不均的冰面,這裡沒有乾淨的水,沒有可以信賴的道路,甚至連取暖用的柴草都少,構築工事用的石塊和木頭要從幾十裡外運來,即便是挖土,也要刨開凍硬的地面,附近的村莊完全被陸軍破壞燒燬,就連百脈湖裡的一些草窩子和灌木叢也被點燃,在堅壁清野方面,合衆國一旦做出決定,就會執行的非常徹底。

在安丘,明軍與清軍完成會師之後,洪承疇立刻向大半年沒有得到有效補給的清軍提供了四十萬石軍糧,順治與永曆甚至沒有來得及會面,兩軍便是同時開拔,向百脈湖方向前進,他們已經沒有時間了,江南的消息很快會傳遍北方,軍心會不穩定,將領會有退意,唯一慶幸的是,在這種關鍵的時候,對面的合衆國沒有提出更爲寬容的勸降條件,但合衆國進駐百脈湖東南的消息已經傳來,必須加快速度進軍,儘快進入戰場,立刻開戰,若不然,對面那支專業的軍隊,肯定會築造出不亞於臨朐、青島那樣的防禦工事,屆時,明清聯軍的兵力優勢將會完全喪失,一旦戰爭變成了消耗戰,那註定是失敗的。

冷冽的寒風中,索額圖站在順治的大帳之外,聽得裡面傳來低聲的討論聲,那是大清皇帝正與明朝督師在討論軍略,只有他們二人,並無旁人再側,討論已經持續了一個時辰,而索額圖得到了一個非常緊急的消息,急需要見到皇帝。

終於,洪承疇從大帳之中走出,緊皺眉頭,返回了明國的大營,而順治也很快召見了索額圖這個他寵愛的臣子。

“主子,奴才得到消息,江南大變,南京、蘇州、揚州、鎮江四地已失。”索額圖焦急的說道。

順治手裡端着的茶杯晃動了幾下,咣噹放在了桌子上,他怒道:“難怪洪承疇這個老賊這般急着進攻,朕還以爲其擔憂東番工事形成,難以展開的緣故,原來是江南已失,哼,這個老東西!”

索額圖連忙說道:“主子,江南沒了,明國軍心不穩,這仗打不了了,咱們還是按照太后的法子,撤往北方,背靠草原、長城,南依直隸山西,再行謀劃吧。”

順治冷冷一笑:“閉嘴,索額圖,你那是溫水煮青蛙的法子,終將會葬送大清,此間若是撤了,任憑東番消滅朱明,佔領中原和江南,那我大清最多也就苟延殘喘幾年罷了,不可!”

順治站起身,在帳篷裡來回走動,仔細忖度,說道:“是到了奮力一搏的時候了,這個時候,不能猶豫,這是唯一戰勝東番的機會,日後.......日後也不會有了!”

“可是......主子,如今後路被斷,前途迷茫。”索額圖出言說道,但見順治已經暴怒,說了一半,也就閉嘴了。

順治罵道:“索額圖,不必說了,此戰決斷天下大勢,勝則海闊天空,敗則萬劫不復,你若是心中無把握,不如到佛像前,爲大清軍好好祈禱一番啊。”

“奴才該死!”索額圖深感自己無能。

順治招招手,示意他到地圖跟前,眼前的地圖已經被畫的有些雜亂,可以看出,皇帝和洪承疇把聯軍佈置在東番陣列前約四里,佔據了百脈湖之中的幾個沙丘土臺,聯軍沒有混編,而是分爲兩個部分,左翼是清軍,右翼是明軍,但兩位皇帝則都居於中央之地,以便指揮全軍,實際上,明軍也多是前清軍,對於滿清的指揮和調配並不陌生,只是擔心順治把自己當了炮灰,纔是堅持不合營,不混編的。

而在地圖上,索額圖沒有看到安置大軍和包衣的大營,他已經明白,順治已經孤注一擲,進入戰場便是直接展開進攻,這就是破釜沉舟,要以命相搏殺了!

看到這裡,索額圖感覺到的是深深的無力,或許自己真的該找個佛像,好好祈禱一番,祈禱滿天神佛可以庇護大清,庇佑天子,贏得這場戰爭勝利。

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七六 滿清的應對——反華大聯盟章四一 勢如破竹章六九 浙江崩局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十九 虎門章一五零 推動章三一七 治沙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一六九 生存空間章四六 盛怒章一五七 堵嘴章三四 青島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六二 英王被困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四三 騎兵章十五 衆生相 下章九九 條件章一一一 雷擊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五 私心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十五 優勢章二一 不見章八 血契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三五三 買辦章八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八四 鏵式犁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二四 收穫與整飭章三四二 一個天才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四一 棋盤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四六四 何爲親情章四四 抗爭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零二 選擇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四五七 情況章五五 海戰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五六 遷徙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十二 鐵騎章六六 浙江局面章一零一 元老院和擴軍章四一四 會學習的蜜蜂章三二 佈局江南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一一八 突擊 突擊章一 程璧章三八四 方略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三 結義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一二四 生母的教誨章四六六 軍機會議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一八五 永曆現身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一九零 控制兩浙閒談幾句
章一五一 騰籠換鳥章三零九 適合 不適合章七六 滿清的應對——反華大聯盟章四一 勢如破竹章六九 浙江崩局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十九 虎門章一五零 推動章三一七 治沙章八五 技術與人才移民章一零二 各懷鬼胎的協議章一六九 生存空間章四六 盛怒章一五七 堵嘴章三四 青島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六二 英王被困章一三四 好兒媳可旺三代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六三 瓊州在握章四三 騎兵章十五 衆生相 下章九九 條件章一一一 雷擊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五 私心章二九二 那道光章一一四 範迪門的奉獻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一七六 哥薩克們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四三二 一些國策章三八 沙俄政變章二十五 優勢章二一 不見章八 血契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八四 廣州的尾聲章三五三 買辦章八五 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八四 鏵式犁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一零九 賺大了章二四 收穫與整飭章三四二 一個天才章一五五 小人物的悲哀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三三 營地大戰章二十 懲戒國姓章一零五 阿都拉的陰謀章四三五 老人的智慧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二二零 直布羅陀章三四七 頭大的麻煩事章四四一 棋盤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四八二 蘇伊士運河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九四 軍事會議章四六四 何爲親情章四四 抗爭章一八四 老朋友章四六 登萊軍管會章四零二 選擇章四十 錢謙益 我教你剃頭章四五七 情況章五五 海戰章六十 臭味相同章一一三 難以置信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五六 遷徙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一零二 ‘洗劫’盟友章十二 鐵騎章六六 浙江局面章一零一 元老院和擴軍章四一四 會學習的蜜蜂章三二 佈局江南章八九 公投呢,嚴肅點!章一一八 突擊 突擊章一 程璧章三八四 方略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一六四 轉守爲攻章一九五 小人物的手段章三 結義章二七三 要坑一起坑章九七 謠言的威力章一二四 生母的教誨章四六六 軍機會議章四九 史上最強的豬章一八五 永曆現身章二零五 沒有欺負章五零三 運河的‘意向合同’章二一 要把移民當牲口章二七一 普魯士方面章三八 山東本地義軍章一九零 控制兩浙閒談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