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一一 泰山

帝國九年的三月初,京城的遷都正式開始,而這已經是遷都計劃的第二部分,早在帝國七年時,南京的行政官署已經開始向申京遷移,且已經接近尾聲,而勳貴們已經從東宮那裡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宅院,已經早早入住,就等着接駕皇室了。

而京城的遷都隊伍也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大頭,主要是官署衙門,這部分直接往天津坐船,抵達申京,預計三個月即可完成,而是皇室則按照預定計劃,從陸路南下,只不過沒有選擇運河水路,而是選擇了運河岸邊新建得當的京申大道。

僅僅是從京城到天津這段路,御輦就走了半月時間,主要是沿途安排的活動實在是太多了,雖然主題爲送別,各類題字、送別、折柳和贈詩都不是李明勳喜歡,也不是他所擅長的,但考慮到京畿一省就貢獻了超過一百五十萬兩的‘隨駕金’,李明勳也覺得外面那些紅旗招展和人山人海可愛了。

自天津起,就沒有那麼麻煩,一直到府治之城纔有必須由皇帝公開出面的慶典活動,行進速度快了許多。

京申大道是從帝國三年開始籌備修築的,主要是彌補運河溝通南北速度太慢的不足,因爲海運的興起,京杭運河的作用已經沒有那麼明顯,只不過因爲其所經過的兩岸也需要廉價水運,因此在建國之初就得以疏浚,但即便是疏浚之後,因爲寬度、水流和水閘的緣故,運輸成本上的競爭力也遠遠不如海運,而海運與運河都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速度都太慢了,內閣先是提出修備南北官道,在這個計劃基礎上逐漸擴充,最終形成了京申大道。

“朱明時代留下的官道多是夯土的,我記得當年在南華修築兩洋大道,就變成了砂石路,排水性能提升不少,想不到這才幾年,已經出現了瀝青路了。”在天津之南休息的時候,李明勳看着青黑色的路面,不由的感慨到。

而作爲北上接駕的負責人,馬東來對此早已做了功課,而當初力主修京申大道的就是他,聽到皇帝提及這件事,笑吟吟說道:“皇上,瀝青路面並不長,出了天津不過三十里也就變了,當初微臣力主修京申大道的時候,也是多方考察論證過,還派人專門去了皇上當年主建的兩洋大道。

現在的兩洋大道也是瀝青路面了主要是從婆羅洲運過去的,瀝青路面雖然平整,但過冷和過熱都不行,兩洋大道修建好後,需要一支千人規模的隊伍維護。京申大道修築的時候,也是準備用瀝青的,但海內各省,能出產瀝青的也就只有延安府那邊,運輸成本實在太大,您看到的從這到京城的瀝青路,是幾年前,您在北方推行蜂窩煤爐時德政延伸,因爲蜂窩煤推行,北方各省多用煤炭,而遼寧、京畿和山東都產煤炭,用煤青鋪路,解決了渣滓問題,再好不過.........。”

李明勳聽着,微笑不語,馬東來這個傢伙嘴裡的話不盡不實,至少煤青與自己推廣蜂窩煤沒有什麼關係,蜂窩煤產生的渣滓是碳灰,而煤青應該是煤炭冶煉出現的產物,煤炭冶煉出現焦油,這部分可以用來製造油墨,加快了帝國印刷產業的普及,而過濾焦油產生的渣滓纔是煤青,可以用來鋪路。而推動北方煤炭冶煉到焦油產出再到瀝青,這是帝國三年時,內閣首相李海推動的北方振興計劃的重中之重。

“........煤青雖然價格比較低廉,但也有不好,冬天過冷容易裂,夏季過熱會融化,而且含毒太大,不太適合京申大道大規模普及,但若是全用水泥,成本又太高了,多方籌劃,最後纔是確定,用煤青、水泥和碎石子攪拌後鋪就,再用石碾或鐵碾碾過,路面很是平整,也不容易開裂或者融化.........。”

“東來有心了,你做事向來妥當,這一點,我是放心的。”李明勳誇讚說道。

李君華問:“副相大人,爲何這道路東側與運河拉開百米之遠,其中間亂草叢生,而道路之西卻是農田廣佈呢?”

馬東來道:“這是微臣讓交通部這麼操辦的,早年皇上就諄諄教誨,說鐵路之利在千秋萬代,鐵路興則國興,這話微臣一直記在心中,京申大道開始徵地的時候,雖然採用了土地置換、免稅、贖買等諸多法子,但仍舊惹出了不少事端來,微臣心想,今日建公路溝通南北,不過幾年,也會修築鐵路,到時再徵一遍又是惹出一份變亂,何不讓微臣把惡人做到底,索性沿途擴徵,留待日後修築鐵路之用。”

“東來真是高瞻遠矚,不錯不錯,如今京津路在修,算作工程試驗,只要驗證合適,將來鐵路定然鋪開,若論溝通南北,這京申路是重中之重,你未雨綢繆,日後少了不少麻煩呀。”李明勳由衷讚賞。

皇駕從天津起南下,沿途只在滄州和東光停留,就進入了山東境內,因爲山東是皇室故鄉,所以經停站點就多了起來,也不一直沿着運河南下,從德州就進入了濟南府,盤桓半月之後南下進泰安,到泰山祭祀。

原本是有人提議皇帝泰山封禪的,畢竟‘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與泰山,何?教告知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但三思之後,李明勳選擇了放棄,他受天命稱帝之時,是在陝西黃帝陵祭了華夏始祖,自然也不用爲受命而封禪,至於天下太平物成封禪,那意義也不大,如今天下初定,也未到盛世之時,以此封禪還是交由後繼之君吧,當然,李明勳還是不想搞這類封建迷信活動,光是給泰山神想個封號,他就頭大,但是經由此地,必要的祭祀活動還是必不可少的。而皇帝駁回此議的緣由就是,自宋朝真宗皇帝起,歷朝歷代都沒有進行過封禪。

在皇帝哼哧哼哧的爬上泰山祭祀的時候,三皇子李君威卻是偷偷溜了出來,肥胖的他對於爬山素來沒有什麼興趣,而皇子之中有英王在陪也就是了,太子則是帶領部分儀仗先行南下去了曲阜祭孔,而當初祭孔時發生的不愉快讓李君威也沒有跟着去,好在到泰山時已經是春日正好,李君威帶着幾個侍衛騎驢遊玩,好不自在。

偶然經過山道旁一個尼姑庵時,卻見裴元器與幾個勳貴子弟走了出來,庵裡的尼姑卻是跟着送別,舉止行徑頗爲放蕩,李君威看的不真切,騎驢過去,問道:“元器,你在尼姑庵做什麼?”

“呵呵,這幾日挨的罵多了,特來佛門清淨清淨,嘿嘿.......。”裴元器笑呵呵的說道。

他捱罵的事人盡皆知,因爲向遷都沿路富商販賣隨駕票的正是他,大肆斂財的臭名聲,又讓他擔了,沒有人能說出太子和三皇子的不是。

“你就胡謅吧,那幾個是尼姑嗎,你瞧瞧你脖子!”李君威毫不客氣的拆穿了裴元器的謊言,他的脖子裡還有一枚脣印。

裴元器倒也不怕李君威看破,到底是兄弟情深,說道:“悶的發慌,消遣消遣嘛。”

原來他方纔進的庵堂表面上是尼姑庵,實際是煙花之地,泰山姑子這幾年也是遠近馳名的,與大同婆姨、揚州瘦馬和西湖船孃一樣,屬於地方特色的妓院,只不過泰山姑子是這幾年才興起的。

“三皇子,您若有興趣,我們可以爲你安排..........。”一個勳貴子弟討好說道。

話沒有說完,就吃了裴元器一個巴掌:“混賬東西,你敢帶三皇子去那種地方麼?”

裴元器雖然混,但還是有底線的,他平日裡總是紈絝的模樣,但並非本心如此,帶皇子去妓院這種事,他在京城幹過,可那是去辦事,嫖娼是萬萬不敢安排的。

“算了吧,我可不與你們混,元器,手裡有錢麼,我出來的匆忙,忘帶了。”李君威擺擺手,他到底年紀小,對女人還談不上癡迷。

裴元器拿來錢袋給了李君威,李君威騎驢走了,因爲皇駕經過的緣故,泰山腳下有廟會,李君威本就是個愛湊熱鬧的,廟會上又有諸多美食,自然得他的歡心。

“公子爺,有熱鬧看。”侍衛忽然跑來,開心的說道。

李君威一聽這話,兩眼放光,問:“什麼熱鬧?”

“一個江湖騙子騙了一個女學生錢,鬧的要撞牆呢。”侍衛說道。

李君威拍了拍手上的點心渣子,樂顛顛的去了,老遠就看到上百號人擠在一棵大槐樹下,連推帶搡的闖進去,就看到四個學生打扮的人正在和一個傢伙對峙,那傢伙郎中不像郎中,術士不像術士,一身袍子舊的發白,一撮鬍子挑起向上,眉心之間有一棗核印記,身邊有一幡,正面寫着懸壺濟世,背面則寫到,指點迷途君子,

而四個學生是兩男兩女,應該是本地人,李君威似乎想起,參與皇帝祭祀泰山的,就有學生代表,這四個人十六七歲,其中一個女學生額頭一個傷口,還在冒血,想來正是她撞牆自殺的。

“去,取金創藥來給這位姐姐。”李君威吩咐侍衛說道。

“用在下的吧,不勞煩這位小兄弟了。”人羣之後鑽進一青年,相貌堂堂,取出一藥瓶交由了另外一個不受傷的學生,待上了藥,他又主動給那受傷學生搭脈,然後說道:“無妨,只是有些心緒震盪,休息一會就好了。”

“這位大哥怎麼稱呼?”李君威見他談吐不凡,又贈醫施藥的,很是喜歡,問道。

“在下蘇日安。”

“在下李威。”李君威也抱拳說道。

而那神棍藉着這個光景,偷偷要跑,被圍觀的百姓堵了回來,李君威道:“話沒說清楚就想跑?”

義憤的男學生這才把實情說了出來,原來四人的父母都有幸隨駕上泰山祭祀,他們沒有這個資格,就在山下閒逛,而這神棍自稱有天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幾個學生都是不信,神棍便和其打賭,說他們可以把秘密寫在紙上裝進信封,神棍可一眼看破。

女學生最是不信,便寫了出來,沒想到那神棍真的看破了,直接說了出來,也是那女學生實誠,寫了真話,說是喜歡學堂的某位男老師,如此公然被說破,羞憤難當,差點撞牆死了。

“裝神弄鬼的江湖騙子,信你纔有鬼了!”李君威自然是不信這些的,哈哈一笑說道。

神棍道:“老夫這一雙天眼.........。”

見那渾身上下散發着邪氣的神棍就要自吹自擂,李君威道:“別吹噓了,你既然有這個本事,那就讓小爺也來玩玩。”

神棍冷笑一聲:“好,你儘可一試。”

李君威拿起桌上的紙筆和信封,好好看了看,發現沒有什麼特殊之後,讓侍衛擋住衆人視線,隨意寫下了‘老子想放屁’五個字,寫完之後裝進信封,遞給了那神棍,神棍接過信封雙手合十,扣在手中,唸唸有詞,迅速的左看一眼右看一眼,繼而把信封扔進了一旁的火盆裡,對李君威說道:“小兄弟可是今日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爲何想放屁呢?”

“這.......。”李君威大驚失色,見衆人投射來懷疑的目光,他感覺有些窘迫,好在他臉皮素來厚,說道:“吃壞肚子想放屁,怎麼了?”

饒是如此,也是承認了神棍所言不虛,正猶豫的時候,蘇日安說道:“先生,讓在下試一試。”

神棍取來新的紙張,示意他嘗試,蘇日安笑了笑,說道:“不敢用您的紙張。”

說罷他走到受傷的女生面前,說道:“借姑娘手帕一用。”

那女孩不明所以,借給了他,蘇日安拿在掌心,提筆寫了幾個字,摺疊一下,塞進信封,說道:“先生,您用天眼看吧。”

神棍神色頓時緊張起來,拿起信封,雙手扣住,唸唸有詞,繼而開始作法,拿起木劍揮舞起來,口中哇哇大叫,看熱鬧的人怕被他傷着,紛紛後退,神棍忽然把一個包袱扔進火盆,頓時噼裡啪啦的爆炸起來,裡面竟然是鞭炮,人羣大亂,神棍快步逃跑。

李君威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肩膀,卻是被輕易掙脫,反手把李君威推出一丈餘,但蘇日安已經趕到,與其打鬥在一起,三招兩式就是擒拿住了神棍。

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四二 大魚吃小魚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三二 冷暖章二八 海盜章八三 困惑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二一五 政治章九一 準備章四零二 選擇章三五一 駐疆大臣章一四六 對抗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九九 嫁禍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一四八 分化章三二九 在日本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六三 親藩體系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八 交易章一五一 恩科章四 光榮中立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 交易章十八 求活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一九九 前鋒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四三七 復冰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一四三 瘋狂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二六二 獼猴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四七九 阿曼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四八 大貪李君威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五八 潛流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三八四 方略章八六 招商引資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三二三 拔高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一二七 衍聖公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三六七規矩章九十 幕府的善意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五 瀕死章一零五 陰謀章二二二 土地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七一 安排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四四 活路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三七二 革新派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一九六 遲暮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四八六 求變章四五七 大魔王回京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二五 立足呂宋章一六九 藏地遊記 上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七六 滿清的應對——反華大聯盟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
章四四 教訓皇帝章十九 佔領聖胡安 下章二一五 旁觀者清章四二 大魚吃小魚章三八 監獄風雲章三三一 就是針對小日本章二二四 百人百態章三二 冷暖章二八 海盜章八三 困惑章一零六 爪哇海戰 上章三四八 政治的邏輯章二一五 政治章九一 準備章四零二 選擇章三五一 駐疆大臣章一四六 對抗章二零四 戰爭陰雲章十二 總督楚尼斯章一二一 多管齊下章九九 嫁禍章七三 滿清應對_兵 餉章一四八 分化章三二九 在日本章九一 倒幕聯盟章六三 親藩體系章四九 猜不透的用途章二四零 海外新政章八 交易章一五一 恩科章四 光榮中立章二 香港危機章八 交易章十八 求活章一二八 聲名狼籍章一九九 前鋒章八四 真相大白章四三七 復冰章三六 再論東國章一五八 對奧國策章一四三 瘋狂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二二八 作戰處章二六二 獼猴章三三二 鋼鐵競爭章四七九 阿曼章八三 烏穆的戰術章一一二 圍點打援章四一九 土爾扈特加入章一九七 更大的意外章四八 大貪李君威章五一 公平合理與面面俱到章五八 潛流章二二一 三皇之戰 決戰章三八四 方略章八六 招商引資章四五六 私下操作章三二三 拔高章二八六 大失敗章一二七 衍聖公章四四五 一場戲章三四六 曼城鐵路章一二五 刺殺者章三六七規矩章九十 幕府的善意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四八四 達成一致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六三 洲際貿易船隊 波斯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一九八 一步錯步步錯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一七一 海外起波瀾章五 瀕死章一零五 陰謀章二二二 土地章二八七 新的方向章七一 安排章一二五 明帝的價值章一四四 活路章三七一 國聯總部章九一 即可宣戰章三七二 革新派章三八一 馬拉地章十二 戰略調整章一九六 遲暮章一零九 爪哇海戰 四章一零八 生命之水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二零 終案與體面章四八六 求變章四五七 大魔王回京章一零四 洪承疇章二五 立足呂宋章一六九 藏地遊記 上章三二 組建騎兵章七六 滿清的應對——反華大聯盟章九四 計劃的修改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章二四二 大澤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