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九零 邊疆區的經濟發展

鎮北城。

這座城市就是後世的伏爾加格勒,十六世紀起,這裡建立了城堡,是俄國人防備草原遊牧民族的,在裕王西征的時候,帝國奪取了這座城市,建立鎮北城,成爲了對抗俄國的軍事前沿堡壘。

鎮北城同樣是遠疆區的鎮守將軍府駐紮地,這片帝國邊疆區包括了後世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中間的區域以及整個哈薩克大草原。

帝國理藩院治下一共有四個邊疆區,分別是遠疆區,西疆區、北疆區和內疆區,西疆區包括了天山南北和後世中亞除哈薩克之外的四個斯坦,北疆區則包括了整個的西伯利亞,內疆區則以蒙古草原、漠南和東北、外東北爲主,區別在於,內疆區沒有鎮守將軍,因爲其軍事事務由常駐北京的理藩院總裁親自管理。

反倒是內疆區有兩個駐疆大臣,分別設在雲中和吉林。

現在的遠疆區,雖然駐地在鎮北城,但鎮守將軍名爲靖遠將軍,反倒是北疆區的鎮守將軍叫鎮北將軍。

遠疆區的鎮守將軍是阿塔,李君威的老部下,鎮守遠疆區已經有五年,當初是來接替的烏以風的班。阿塔能擔任鎮守將軍,主要是關係硬,忠誠,和能力沒有多大關係。

但阿塔在軍事方面,尤其在藩軍之中威望極高,更重要的是,帝國與俄國已經停戰二十多年,軍事需求比較弱,遠疆區反而需要一個懂經濟的駐疆大臣,而在理藩院治下,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因爲鎮守將軍對邊疆區總負責,所以主抓軍事同時,也負責經濟民政,相反,駐疆大臣就與軍事指揮無關了,所以在三個邊疆區,駐疆大臣與鎮守將軍之間總是有爭執,在綏靖區,綏靖將軍也和參贊大臣有爭執。

阿塔就比較適合處理這種情況,因爲他完全不懂經濟,自然也就不會插手這些,相反,在歷次海外作戰中,西津和南非兩地是主要出兵的地點,而西津兵馬除了海軍陸戰隊,就要仰仗藩軍了,西疆靠近西津,也最容易出兵,而西疆還與北疆區一起分擔對俄防務,軍備壓力最重,有這麼一個會練兵,而且眼裡不揉沙子的鎮守將軍就很適合了。

而西疆的駐疆大臣是沈長河,與大部分理藩院治下軍政主官出身皇帝、裕王侍從、禁衛不同,沈長河是裴元器的秘書出身,在地方治理方面是一把好手,在主持西疆事務之前,擔任過山陽一地的行政長官,又爲裴元器副手,主持過西津一省事務,而他的駐疆大臣身份則是皇帝親自選派。

隨着向東北方向前進,一排排的廠房,高聳的煙囪出現在了地面上,而在兩者之間,是波光粼粼的運河和繁忙的工地。

而鎮北城的火車站大的嚇人,但這就是鎮北城。

在帝國西北疆區裡,西津毫無疑問是經濟的火車頭,所有的鐵路都是從西津出發,向着內陸地區延伸的,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通往烏拉爾方向,那裡有北疆區的核心城市,理藩院治下投入最多的城市,帝國在西北疆區的工業中心,烏城。

鎮北城恰好就在烏城與西津之間,而且頓河和伏爾加河兩條從俄國境內流來的河流在這裡匯聚,且鐵路向南通到了裡海沿岸的巴庫城,向東南方向,鐵路還在延伸,最終要到河中之地纔會停止。

河運和鐵路在這裡交匯,鎮北城必然會成爲地方的經濟中心。

“王爺,實在是抱歉,火車站最近在擴建倉儲區,又連着一個多月沒下雨了,實在灰塵太多了。”沈長河護着咳嗽的李君威上了馬車,關上窗戶。李君威立刻說:“走走走,不等了,先找個不嗆人的地方。”

裕王專列上是有兩輛煤氣動力轎車的,那是李君威的最愛,顯然現在也等不得坐那車了,只能先用馬車湊合着。

鎮北城到處都是煙塵,實在是嗆的人難受,馬車走了一段,就連車窗上都滿是塵土。李君威說:“這樣可不行啊,到底是工地煙塵還是工業煙塵,你可要查清楚,人長期在這種情況下生活,身體可是要糟糕.......。”

“主要是氣候的因素,平日裡不是這樣。”沈長河解釋說。

“是嗎,我可聽說,這些年北京出現太多的鋼廠,滿城都是灰塵,空氣差的厲害,你作爲駐疆大臣,可要吃一塹長一智。”李君威用溼布擦了擦,纔算是睜開眼。

沈長河連連稱是,到了城區,塵土飛揚纔算是結束了,李君威這才進了鎮守將軍府,這纔想起這公署的主人應該是阿塔纔是,說道:“阿塔呢?”

“阿塔將軍去東哈薩克綏靖區了,是視察冬儲工作了。今天早上,我們接到您要來的電報,已經通知了將軍,因爲沒通火車,怕是........。”沈長河說道。

“工作要緊,不用他陪我了,八月前回來就行,我和他一起去烏城。不過這麼早就視察冬儲,他是閒的嗎?”李君威問。

沈長河說:“不如王爺進去,卑職再向您彙報。”

“不去,不去,我們去你的駐疆大臣公署吧,阿塔我還不知道,他那麼摳,還不懂的生活,在他那裡肯定找不到好茶。”李君威沒有進鎮守將軍府,直接上車去了駐疆大臣公署,路上,沈長河彙報了冬儲的情況。

在去年的時候,哈薩克草原降下暴雪,凍斃了不少的牲畜,因爲這些年很少有暴雪的緣故,再加上草原上牲畜養殖規模擴大,導致牧民損失很多。在一些偏遠的旗佐,還發生了凍死餓死人的情況,若只是牲畜損失,也就罷了,凍餓死人那就是大事,所以阿塔趁着春季藩軍集訓完成後,立刻前往各綏靖區視察,以他做事的風格,這一次少不得有人倒黴。

“阿塔呢,我知道,早些年就跟着我,爲人實誠,不怕得罪人,什麼人情世故的在他眼裡啥都不是。你作爲他的搭檔,還是要多提醒,多包容。”

沈長河聞言笑了,實際上他對與阿塔搭班子還是很滿意的,因爲做事比較自由,不用處處掣肘。

到了駐疆大臣公署,喝上香茶,李君威問起了鎮北城的情況,他說道:“其實我這次來視察,不算公差,大約明年,就要回京了,回去後,皇上少不得要問,我就先來看看,省的到時候說不上什麼來,你們也不要緊張,我可不是來挑刺的。”

“卑職等,還是想着王爺多指點。”沈長河是秘書出身,說話很是得體。

“我可是不懂這些經濟民生什麼的,倒是你們有什麼困難,我是可以幫着解決的。”李君威隨口說道。

“行,那卑職先向您彙報........。”沈長河打開了文件夾,坐在了李君威對面。

李君威擺擺手:“先吃飯,吃完飯,咱們去下邊轉轉看看,光聽你彙報有什麼意思。”

在公署吃了飯,李君威也沒讓動什麼陣勢,只是和沈長河帶了幾個侍從去轉了轉,而最主要的地點就是位於伏爾加河西岸,南邊的車輛工業區,而這正是沈長河主政西疆以來,最能拿的出手的政績。

鎮北城位於邊疆,又處於西津和烏城之間,自然有自己的區域優勢,最早這座城市的經濟是被限制發展的,因爲其就在俄國邊境上,後來隨着局勢緩和,經濟纔開始有所起步。

論起工業,最早發展的是木材加工,因爲早期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來自頓河和伏爾加河上游的俄國木材數量大而且價格便宜,此後,就是發展起了糧食加工和羊毛加工。

加工好的羊毛向西津輸送,算是西津紡織行業的配套,而糧食加工利用的則是俄國和附近的糧食種植業,主要向烏城輸送。

一直到沈長河主政,確立了車輛行業爲龍頭企業,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原因很簡單,隨着鐵路在帝國西北邊疆的普及,對火車的需求量很高,但鎮北城根本就沒有蒸汽動力產業,別說鎮北城,烏城和西津也是最近這些年纔開始涉足火車頭的生產,但鎮北城的區位優勢在於,其特別適合生產火車車廂。

來自烏城的鋼鐵和鋼鐵製成品、西津的精密儀器和本地的木材加工,湊在一起,就是火車車廂所需要的全部,火車的客運車廂和貨運車廂的生產,成爲了鎮北城崛起的第一項優勢產業,而很快,隨着火車車廂的生產企業出現,帶動了其他車輛的生產,比如馬車,無論是帝國面積巨大的邊疆區的牧民還是俄國,破爛的道路纔是主流,馬車運輸纔是主流。

而在今年,新的產業再次出現,那就是自行車生產,也正是各種大小車輛的生產,造就了鎮北城南部的這片專注車輛生產的工業區。

“走,去自行車廠看看。”李君威登時來了興致,說道。

到了工廠門口,沈長河上前,不知是出具了什麼,很快廠子裡的經理就前來招待。

“長河,你認識這裡的人嗎?”李君威問道。

沈長河點點頭:“這裡的這位茅經理是金馬廠出來的,我倒是不認識他,但是他肯定認識我,呵呵。”

“金馬廠是什麼廠?”李君威倒是不解。

沈長河解釋了幾句,李君威就明白過來了,金馬廠其實是一家地方性的國有企業,是鎮北城的第一家自行車生產廠家,其投資、工人乃至廠房,都來自生產火車車廂的國有企業,這就是鎮北城早期發展的必然之路,缺乏資金,投資只能由駐疆大臣公署籌措。

原本沈長河以爲,生產自行車的金馬廠和生產馬車的金牛廠會和生產火車車廂的廠子一樣火爆。一開始的確是這樣的,鎮北城生產的自行車行銷西津和烏城,但是很快就發現,一些私人投資的自行車廠也建立起來,其效率比之金馬廠要高很多,短短兩年就擠的金馬廠活不下去。

原因其實很簡單,生產火車車廂需要的加工技術比較高,投資也大,私人很難辦起來,而且就算辦起來,火車車廂也是賣給鐵路公司的,而鐵路公司在西疆都是國營,也很難從西疆本地的國有企業手裡搶飯吃。

自行車廠就完全不同了,其車軸、剎車裝置等零部件來自西津,車架等鋼鐵製品來自烏城,本地只需要鉚接和組裝,幾乎沒什麼技術含量,加上近些年西疆地區的工業發展,造就了不少技術工人,因此自行車這個行業的入行門檻很低,馬車等車輛廠也是如此。

於是在兩年前,沈長河進行了改革,把所有的自行車廠和大部分的車輛工廠直接改製爲了私有企業,只有生產炮車、載重車等特殊車輛的工廠保留了下來。

這家工廠的經理就是兩年前改制後獨立辦的自己的廠子。

“我小時候啊,老爺子就讓人用木頭給我做了一輛自行車,我可能是帝國第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李君威騎着一輛自行車,在廠房裡轉着,和沈長河說着少年時代的故事。

這個時候,茅經理走了過來,他並不知道李君威的身份,還以爲沈長河帶來的朋友,問道:“沈大人,您有什麼指點的?”

沈長河沒說什麼,李君威則是問:“茅經理,你這裡有女式自行車嗎?”

“女式自行車?什麼是女式自行車?”茅經理被問懵了,直接搖頭。

李君威笑着說:“自行車也要分男女啊,你這車子是黑色的,女人肯定不喜歡,可以弄成粉色的、黃色的之類的,尤其是中間這車樑,是,有它是結實,可上車要高擺腿,你想象,女人穿着裙子,一擺腿,可不是走光了。”

“您說的是有道理,可我們這裡沒有,怕是鎮北城也沒有。”

“沈大人喲,看到沒有,你們這裡技術是可以,但是理念太差了,發展經濟,理念很重要的。還是去申京取取經吧。”李君威對沈長河說道,沈長河也是點點頭,感覺李君威說的有道理,李君威又說:“茅經理,你要是能整出來女式自行車,我定五十輛。這樣普通的,我定五十輛,你要整不出來,我就不定了。”

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七四 藩務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四六 談判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六 修築炮壘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五七 情況章三九五 條款章二二 廣州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三八八 無限制海盜戰章一零三 沙皇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八四 鏵式犁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八七 懷柔章六一 秘戰章二一三 蘇州亂章二六九 初戰章二一六 戰勝章一九三 陰謀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三二八 天皇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七 東虜的覺悟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一七六 機會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十四 再遇聖胡安號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四八一 神奇的奧斯曼章一七二 頭皮早晚都要割章五九 休止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一九零 控制兩浙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二六 航線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二二一 閉門養病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二三一 各方反應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二二四 兒媳婦章五九 謀劃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一七五 贈書章二六 擊賊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四 破襲章一八零 毒蛇與籠中蛇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九二 特別行政區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七九 荷蘭船章二零四 漸遠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十四 衆生相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二六 新首都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一七七 新的爪牙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九七 內鬥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三九四 談判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七二 清繳章一一三 利益章七六 結髮
章六零 註定挨搶的朝鮮章七四 藩務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四六 談判章三四零 打仗是爲了停戰章六 修築炮壘章一零七 需要的賞賜章四九 以勢壓人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三十 困獸之鬥章三二二 更大的陰謀章四五七 情況章三九五 條款章二二 廣州章二二五 變更著作權章三八八 無限制海盜戰章一零三 沙皇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八四 鏵式犁章一七零 死前誅心章六八 北伐江南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八七 懷柔章六一 秘戰章二一三 蘇州亂章二六九 初戰章二一六 戰勝章一九三 陰謀章八六 滿清的應對章二二二 三皇之戰 優勢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三三四 真正的滿意章三二八 天皇章二二 針鋒相對章七 東虜的覺悟章一二零 朱三太子章一七六 機會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一百 巡航艦之間的對決章十四 再遇聖胡安號章四六零 京都事件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四八一 神奇的奧斯曼章一七二 頭皮早晚都要割章五九 休止章四九五 大籌碼章一九零 控制兩浙章四六二 藏妓院去章二六 航線章三六六 李家要當狗大戶章四六五 委屈而求周全章二二一 閉門養病章二二 登萊大撤退章二三一 各方反應章一一九 兩洋公路與南華章十二 北大年行政長官區章一零四 宗教的區別章二二四 兒媳婦章五九 謀劃章四二 希望本非如此章六一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章二九 榮耀堡的意義章一七五 贈書章二六 擊賊章一零三 一路向西章四 破襲章一八零 毒蛇與籠中蛇章一九二 條約的力量章五六 彼得大帝又叫李烏拉章二三七 說白了,還是錢章一九二 特別行政區章八七 全面挑戰章七九 荷蘭船章二零四 漸遠章一六八 正進行的 團結章十四 衆生相章六六 居中調停章三六三 自由或戰爭章二六 新首都章一二九 膠州的繁榮章五 長梢弓與穆什克特章一七七 新的爪牙章十七 同歸於盡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十一 第一波攻勢章四五三 維新社章九七 內鬥章四二一 最後的歲月 上章三六 收拾周延儒章十四 實力與計劃章十四 南美聯動章三四四 白象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三九四 談判章一七九 日本維新社章七二 清繳章一一三 利益章七六 結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