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佈局

餘額不足

塞米巴拉,西北戰區司令部。

秦漢自信滿滿地對左宗棠說道:“季高,你看着吧,俄國人一定會妥協的,形勢逼人哪,他們想不放棄烏拉爾山脈以東的地區都不行啊!歸根到底,烏拉爾以東地區的得失只關乎俄羅斯的面子問題,而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則關乎俄羅斯民族的生死存亡大計啊,兩者熟重熟輕,亞歷山大清楚得很。”

左宗棠道:“卑職相信大總統的判斷,只是俄羅斯民族擴張成性,一旦等他們緩過勁來,勢必要秋後算賬,重新挑起紛爭啊。”

“這是自然。”秦漢道,“因此,我們必須趁着俄羅斯大量兵力被牽制在歐洲戰場之際,加緊佈局,爭取在俄羅斯緩過氣來之前,依託鐵路線構築成完整的防線,死死地將俄羅斯人限制在烏拉爾山以西地區,然後逐步騷擾、打壓,使之徹底淪爲歐洲二流國家。”

左宗棠指着地圖道:“按照目前鐵路延伸的速度,一年之內完全可以修到葉卡捷林堡,依託鐵路線的強大輸送能力,我軍可在短時間內將北方戰區的主力部隊抽調到烏拉山脈一帶佈防,完全可以將俄軍阻擋在烏拉爾山脈以西地區。卑職唯一擔心的是中亞,尤其是地域廣闊的哈薩克斯坦,要想完全駐軍佔領,卑職認爲以我軍目前的規模還難以勝任。”

秦漢道:“這確實是個問題,我在想,與其花大量兵力和財力去直接佔領哈薩克斯坦,倒不如協助哈薩克斯坦獨立!只要扶植親華勢力在哈薩克斯坦當政,俄羅斯人的影響力就會被徹底驅逐出中亞地區。”

左宗棠道:“但大總統考虎過讓哈薩克斯坦獨立的負面影響沒有?畢竟塞米巴拉是哈薩克人的城市,眼下已經被我軍修築成西北戰區的大本營!”

秦漢笑道:“這就是純粹的政治問題了,只要中國能與哈薩克斯坦保持良好的關係,租借一個哈薩克城市爲軍事基地也不可沒有可能的。”

“租借?”左宗棠聞言一愣,感情上還有些轉不過彎來,畢竟,從來只有外國人租借中國人的國土,還從未有中國人租借外國人國土的先例。

秦漢道:“季高不必驚訝,這是大勢所趨。隨着我國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強大,在海外租借大量別國領土修建軍事基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畢竟,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地球實在是太龐大了,要想憑藉一個民族的力量統治整個地球不太現實,但憑藉一個民族的力量控制整個地球卻是完全有可能的。”

左宗棠呼了口氣,終於回過神來,嘆道:“大總統,卑職明白了,不過卑職有個疑問想問大總統。”

“問吧。”

左宗棠道:“既然大總統說單憑中華民族是無法統治地球的,在國外修建軍事基地也完全可以租借的形式實現,那爲什麼還要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不遺餘力地奪取遠東和西伯利亞呢?”

秦漢道:“西伯利亞和遠東,還有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這些地區資源豐富、地廣人稀,季高不覺得是中華民族休養生息的理想家園嗎?”

“移民?”左宗棠惑然道,“中華大地地域廣闊、物產豐富,生活三億人口已經綽綽有餘,爲什麼還要向外移民?”

“可是將來呢?”秦漢道,“隨着國家的統一,戰亂的消失,在不久的將來,中華民族的人口就將膨脹至六億、九億甚至是十八億!這麼多的人口,如果不預先搶佔足夠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靠什麼生活呢?”

左宗棠嘆道:“大總統真是目光深遠,卑職拜服。”

秦漢道:“隨着遠東戰事的基本結束,俄軍在西伯利亞以東的軍事存在已經消失,北方戰區的存在已經失去了意義,西北、北方兩大戰區的合併已經是勢所必然,我決定即日起取消西北、北方兩大戰區,成立大北方戰區,由本人親自出任總司令。大北部戰區下轄北歐方面軍以及中亞方面軍,由蒙虎擔任北歐方面軍司令,季高你擔任中亞方面軍司令,希望你們兩人能夠精誠合作,共同守好中國的西北邊疆。”

左宗棠猛地挺直身軀,朗聲道:“請大總統放心,卑職絕不辱使命。”

1867年9月1日,在中國的支持下,哈薩克斯坦宣佈獨立。

9月2日,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簽訂《阿斯塔納條約》,根據條約中國以一千萬華元的價格租借塞米巴拉市100年;作爲補償,中國有義務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無償修築鐵路,鐵路產權歸中哈兩國共有;作爲迴應,哈薩克斯坦有義務協助中國抵禦來自俄羅斯的侵略。

1867年10月,中俄兩國使節在阿斯塔納開始第一輪停戰談判。

俄國公使要求中國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俄軍戰俘,並勒令中國軍隊立即撤出所佔領的一切俄國領土,並要求中國向俄羅斯賠償九千萬盧布的戰爭損失。

如此無禮蠻橫的條件遭到中國公使的斷然拒絕,經磋商無效,兩國的第一輪談判宣佈失敗。

1867年12月,剛剛到任的大北方戰區北歐方面軍司令蒙虎發起葉卡捷林堡戰役,依靠鐵路線的強大運輸能力,中國軍隊迅速實現了人員的集結、物資裝備也及時輸送到位。在中國軍隊強大的火力和後勤保障能力面前,裝備落後的俄軍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1868年1月,俄軍僅僅抵抗了29天,葉卡捷林堡便宣告淪陷,駐守葉堡的九萬俄軍全部被殲,俄軍再度遭受重創。

葉卡捷林堡的陷落,對整個俄羅斯帝國的打擊是震撼性的!

這時候,在歐洲大陸,普魯士由於和中國的精誠合作,在工業科技上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工業水平已經完全凌駕於西歐各國,在工業總產值方面也接近了大英帝國的二分之一。

而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上臺,更是加速了普軍的軍事改革,陳舊的體系被逐漸革除,普軍開始展露出新時代軍隊的顯著特徵,軍隊的戰鬥力明顯提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普軍在1866年爆發的普法戰爭(由於普魯士的加速發展,普法戰爭提前爆發了)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自克里米亞戰爭以來,一直雄據歐洲霸主寶座的法國人被普魯士人從王座上趕了下來,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和約》,不但向普魯士賠償了50億法郎的戰敗賠款,還將鐵礦資源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普魯士。

戰勝了法國的普魯士開始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北方,外強中乾的俄羅斯首當其衝,兩國在波蘭的對峙迅速加劇,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樣的不利局面下,葉卡捷林堡的陷落對俄羅斯而言簡直就是災難性的。

葉卡捷林堡不但是俄軍烏拉爾山脈防禦體系的軍事支點,更是整個俄羅斯民族心理防線的支點!隨着葉卡捷林堡的淪陷,俄羅斯人喪失了最後的心理安全感,從現在開始,他們要隨時提防中國人會越過烏拉爾山脈,全面入侵北歐平原。

1868年3月,中俄兩國在阿斯塔納開始第二輪談判。

在第二次談判中,中國公使提出更爲苛刻的條件,不但要求俄羅斯支付200億盧布的戰敗賠款,還要求俄羅斯充許高加索和烏克蘭獨立!作爲補償,被俘的20萬俄軍戰俘將在十年之後陸續譴返。

俄國公使拒絕了中國的條件,中俄第二次停戰談判再度失敗。

1868年3月,在第二次中俄談判失敗之後,大北方戰區北歐方面軍連續發起了對俄羅斯腹地的騷擾性攻擊,第一、第二騎兵師先後從奧倫堡和彼爾姆突入俄羅斯腹地,實施了慘無人道的野蠻掠奪,成百上千的俄羅斯村莊在大火中化爲廢墟,成千上萬的俄羅斯青壯年和女人被野蠻擄走。

1868年4月,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號召下,俄羅斯人民發起衛國戰爭,動員了總計超過90萬的軍隊,分三路進攻北歐方面軍的防線,北路軍10萬人翻越烏拉爾山進入西西伯利亞,南路20萬人在庫圖佐夫的率領下進入哈薩克斯坦西部地區,剩下的60萬大軍雲集中路,以雷霆萬鈞之勢進攻中國大北方戰區北歐方面軍的防禦支點——葉卡捷林堡。

1868年5月,俄軍完成對葉卡捷林堡的合圍,中國大北方戰區北歐方面軍的兩個主力師被圍困在葉卡捷林堡內。但由於中國軍方在佔領葉卡捷林堡之後實施了野蠻的清洗策略,城內的所有俄羅斯人不是被殺就是被擄走,葉卡捷林堡已經徹底淪爲一座軍事要塞。因此,俄軍的猛烈進攻並未得到來自城內俄羅斯人的呼應,致使俄軍在中國人優勢的炮火下傷亡慘重……

第11章 料敵第11章 消長第14章 騰飛第2章 轉型第19章 統一第20章 意志第1章 擴張第8章 餉銀第16章 大計第9章 進攻第13章 陰險第16章 暴動第13章 營官第16章 誘敵第22章 混戰第19章 打劫第1章 要務第1章 危局第5章 糜爛第21章 情義第17章 謀略第3章 湘勇第9章 妥協第3章 湘勇第1章 要務第18章 勞工第31章 失利第9章 添油第20章 戰略第11章 錯誤第8章 通訊第10章 備戰第10章 鮑超第7章 策略第10章 禮教第4章 東征第8章 產業第6章 運籌第15章 序曲第1章 擴張第18章 制肘(一)第40章 調整第6章 命令第17章 出兵第31章 失利第8章 鎮定第4章 膽略第10章 震動第6章 邂逅第13章 營官第17章 斬首第4章 選擇第12章 首戰第9章 比武第28章 大捷第4章 兵鋒第32章 影響第9章 進攻第5章 糜爛第24章 斬首第23章 狹路第3章 君命第5章 出路第18章 勞工第8章 羣毆第13章 慘烈第21章 爭功第15章 活捉第3章 整風第13章 陷阱第1章 殉國第12章 誘殲第9章 妥協第19章 女人第8章 產業第15章 衝突第36章 軍民第27章 屠殺第22章 慘敗第40章 調整第31章 機斷第12章 泥潭第25章 冒險第19章 疑慮第9章 伏擊第10章 鮑超第14章 局勢第19章 女人第30章 利器第29章 爲將第12章 異兆第8章 產業第2章 剿匪第22章 攻守第28章 大捷第18章 制肘(二)第19章 女人第17章 出兵第17章 出兵第22章 混戰
第11章 料敵第11章 消長第14章 騰飛第2章 轉型第19章 統一第20章 意志第1章 擴張第8章 餉銀第16章 大計第9章 進攻第13章 陰險第16章 暴動第13章 營官第16章 誘敵第22章 混戰第19章 打劫第1章 要務第1章 危局第5章 糜爛第21章 情義第17章 謀略第3章 湘勇第9章 妥協第3章 湘勇第1章 要務第18章 勞工第31章 失利第9章 添油第20章 戰略第11章 錯誤第8章 通訊第10章 備戰第10章 鮑超第7章 策略第10章 禮教第4章 東征第8章 產業第6章 運籌第15章 序曲第1章 擴張第18章 制肘(一)第40章 調整第6章 命令第17章 出兵第31章 失利第8章 鎮定第4章 膽略第10章 震動第6章 邂逅第13章 營官第17章 斬首第4章 選擇第12章 首戰第9章 比武第28章 大捷第4章 兵鋒第32章 影響第9章 進攻第5章 糜爛第24章 斬首第23章 狹路第3章 君命第5章 出路第18章 勞工第8章 羣毆第13章 慘烈第21章 爭功第15章 活捉第3章 整風第13章 陷阱第1章 殉國第12章 誘殲第9章 妥協第19章 女人第8章 產業第15章 衝突第36章 軍民第27章 屠殺第22章 慘敗第40章 調整第31章 機斷第12章 泥潭第25章 冒險第19章 疑慮第9章 伏擊第10章 鮑超第14章 局勢第19章 女人第30章 利器第29章 爲將第12章 異兆第8章 產業第2章 剿匪第22章 攻守第28章 大捷第18章 制肘(二)第19章 女人第17章 出兵第17章 出兵第22章 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