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人才爭奪戰

“太后所言極是,若爲秦計,山東六國都不響應,不參與,秦國獨得美名,獨攬人才,那纔是最好的結局。”田單眼睛雪亮,一語切中要害。

要是山東六國都不響應,任由秦國一國響應,美名全成了秦國的,人才全去了秦國,這纔是讓山東六國抓瞎的事兒。

“丞相所言纔是正理。”君王后扭頭看着齊王田建,道:“要與秦作對,就是要參與,要大張旗鼓的參與。”

“請母后主持。”齊王田建有名無實,實權在君王后手中。

“我意,秦國出金一萬,齊國就不搶秦國的風頭了,就出金八千。再派一員重臣前往,招攬人才。”君王后很有決斷力。

齊國的國力雖然大不如以前了,不過,卻比眼下的秦國要強,完全可以拿出幾萬金,不過,那樣的話太搶秦國風頭了。秦與齊兩國因爲距離最遠,沒有什麼利益牽扯,兩國間倒也友好。

“臣願往。”田單請命。

田單本是商賈中人,因緣際會,竟然投身軍旅,並因此而破燕復齊,成爲天下名將,一時之重。若他出馬的話,非常合適,齊國一定會招攬到不少人才。

不說別的,光是沖田單這個名聲,就有很多人投奔。

“丞相,你的身子骨能撐得住嗎?”田單前往的話,君王后不會有異議,只是擔心他的身體。

如今的田單,身子骨大不如以前了。以一座孤城,與名動天下的樂毅對抗數年,殫精竭慮,那是何等的殘酷,田單的身體早就在那幾年被拖垮了,他能活到眼下,已經是奇蹟了。

後人指責齊襄王防田單,既任命田單爲丞相,又不給他權力,讓他理政。其實,這話有失偏頗,齊襄王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爲田單身體不行,國務繁重,壓在他身上的話,田單能吃得消嗎?

“爲了齊國強大,臣萬死無悔。”田單忠臣一個,昂昂而言。

“丞相,你是齊國的頂樑柱,可不能出事。”田單爲相二十餘年,卻沒有爲齊國招攬多少人才,得靠他來頂着,若他出了事,齊國就是塌了半邊天,君王后搖頭。

“太后、君上、丞相,這事還是讓我走一趟吧。”久久沒有說話的後勝終於發話了。

君王后眼睛一亮,盯着後勝沒有說話。

後勝是君王后的弟弟,是齊王田建的親舅舅,雖然沒有任要職,其身份在那裡,說話有份量,由他去的話,合適,很合適。

“舅舅,你不能去,寡人離不開你。”齊王田建一生最爲依戀兩個人,一個是他的母親君王后,一個就是他的舅舅後勝。

“丞相去的話,自無不可,只是車馬勞累,丞相這身子骨着實不太好,丞相還是歇着吧。”後勝笑道:“丞相若不放心,可以派一信得過的人隨我前往便是。”

後勝精明人一個,爲人伶俐,其奸臣的一面還未顯露,田單對他不無好感,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讓賢了。”

XXXXXXXX

燕國都城,薊城,王宮。

燕孝王(太子丹的祖父)與羣臣商議。

“掄材大典這事,你們有何高見呀?”燕孝王不緊不慢的問道,有些興趣缺缺。

“君上何必爲此事而召集羣臣商議?不就一個掄材大典嗎?”羣臣纔不當一回事。

眼下的燕國,早已不復燕昭王時的盛況了,那時節的燕國上下一心,矢志復仇,要報復齊國,更有樂毅、劇辛一批幹臣,每遇議事,不論大小,無不是暢所欲言。掄材大典這事,羣臣還沒有看出其中的玄機,不當一回事。

“是呀。”燕孝王瞄了一眼劇辛,暗想要不是你逼着寡人,寡人才不會召集羣臣商議。這才屁大一點的事兒,用得着召集羣臣商議嗎?小題大做。

“君上,眼下的掄材大典已非掄材大典了……”羣臣之首,上卿劇辛掃視一眼羣臣,暗自嘆息,如今的燕國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況了。

“掄材大典不是掄材大典,還能是什麼?”羣臣立時反駁。

“……如今的掄材大典已經是人才匯聚之地,秦國之所以率先響應,是因爲秦國要招攬人才。齊國一直在尋找人才,必不會錯失這等良機,一定會響應。魏國、楚國、趙國、韓國不會不看不透此點,響應是遲早的事兒。”劇辛剖析很透徹:“若燕國不響應,一是會爲天下笑,二是會寒士子之心,人才就會離燕而去。”

劇辛不愧是與樂毅共過事的人,眼光獨到,一語切中要害。

眼下的掄材大典已經變質了,成了人才爭奪戰的戰場了。

“哦。”燕孝王總算有了些興趣,忙問道:“依上卿之見,該當如何處置?”

“依老臣之見,燕國不能落於人後,應當響應,出金資助,再派一重臣前往招攬人才。”劇辛說出自己的想法。

“就依上卿,上卿你就走一趟。燕國國小力弱,就出兩千金吧。”燕孝王揮揮手,沒興趣再議下去。

燕國是很弱小的戰國,加之地處北方不毛之地,就算有人才也不會來燕國,用得着出那麼大力氣嗎?

“君上,一國之力纔出兩千金,這事兒傳出去,定會天下笑。”劇辛一愣,暗想你用於享樂的金比這多得多呀。

“上卿嫌金少不好辦事,是吧?那就再加一千金吧。”燕孝王甩甩袖子,不耐煩了,大步而去。

XXXXXXXX

魏國都城,大梁,王宮。

魏安釐王正與丞相須賈對飲,一邊飲酒,一邊大發牢騷。

“這個秦異人好大的手筆,竟然不惜重金,網羅人才。”魏安釐王把手中青銅酒爵一放,冷笑道:“可是,這與我們魏國有屁相干?說到人才,哪國能與我們魏國相比?我們魏國有的是人才!”

這雖是牢騷話,卻是一句大實話,七大戰國中,論人才最多的必然是魏國。從魏國走出來的人才很多,名動千古:張儀、樂毅、範睢、尉繚、龐煊,都是一代人傑。

這些是魏國土生土長的人才,還有很多想在魏國出仕,卻最終沒有被重用,或者是用而不終,不得遠走他邦:吳起、商鞅、孫臏,就是這樣的人。

魏國不僅不用人才,反而還要害人才,孫臏就是在魏國被龐涓所害,差點送命,不得不裝瘋賣傻逃回齊國。

商鞅更是有“薦賢殺賢”的典故,公叔痤在死前向魏惠王舉薦商鞅,要他重用商鞅。魏惠王不聽,公叔痤立時改口說,既然不用,那就殺了他,免得商鞅投奔他國,成爲魏國的心腹大患。

送走魏惠王后,公叔痤立時把商鞅找來,說他先公後私,要魏王殺商鞅,商鞅有性命之憂,趕緊逃吧。商鞅笑言,魏王不用你之言而重用我,更不可能因你之言而殺我,留在魏國沒事。後來事實證明,商鞅算得完全正確。

吳起是用而不終,有始有終的只有一個龐涓。

“可是,天下都望着呢,若我們不參與,必爲天下笑,不得不參與啊。”魏安釐王萬分不願,道:“丞相,你就走一趟邯鄲吧。再資助八千金吧,魏國不僅人才多,金也多的是。”

XXXXXXXX

楚國都城郢,此郢非舊都,而是新都,即壽春。

因爲白起攻破楚國都城,楚國被迫遷都壽春,仍是稱郢。

楚考烈王正與令尹春申君在議事。

“哦喲!君上,此次掄材大典,楚國不能不參與,而且還要大張旗鼓參與,不能讓虎狼秦人獨得美名。”春申君一口軟軟糯糯的楚地口音,開口閉口必“哦喲”。

“哦喲!”楚考烈王與春申君私交甚篤,他能當上這楚王,春申君沒少出力,如春申君一般無二,開口必是“哦喲”,道:“令尹所言極爲有理!這事,就有勞令尹走一趟了。令尹出馬,方顯我楚國對此事之重視。”

楚國的官制與中原不同,自有一套官制,令尹相當於中原的丞相。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人,是名滿天下的賢公子,更是令尹,他去方能顯示楚國對此事的重視。

“謝君上!”春申君大喜,此次出使,必然可以撈到足夠的美名,他的權勢就更加穩固。

“哦喲!我們楚國五千裡之國,地大物豐,金多的是,這出手不能小氣,不能讓天下人笑話,就出兩……還是讓秦國獨佔鰲頭吧,我們就出九千金,居第二位吧。”楚考烈王很想出兩萬金,在這事上壓過秦國,一想到秦國的風頭不能搶,只能把到嘴邊的話嚥下。

“哦喲!君上聖明!”春申君忙拍他馬屁。

XXXXXXX

韓國都城,新鄭。

韓桓惠王衝丞相韓開地道:“就有勞丞相走一趟邯鄲了。嗯,這金嘛,寡人就出五千金。韓國地小民弱,五千金不是小數目了,一定會感動得士子奔向大韓吧?”

說到此處,自鳴得意,衝韓開地問道:“丞相,你說寡人這一奇計可妙?”

“妙!妙!妙!”韓開地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區區五千金也稱奇計,那萬金又稱什麼呢?然而,他還不敢不順着韓桓惠王的話誇讚。

XXXXXXX

邯鄲,趙孝成王撫着額頭,道:“這個秦異人了得,他竟然把這事做成了,弄得天下皆知。要是大趙不參與的話,一定會被天下人笑話。平原君,這事就你來主持。”

“諾。”平原君忙應道。

“長平大戰後,大趙被消耗一空,沒錢沒糧了,可這金也得出啊,還不能少了,就三千金吧。這金是少了點,不過,在邯鄲舉行,總得要地要房吧?這就由大趙來出吧。”趙孝成王很是苦惱,三千金對於眼下的趙國來說實在不容易。

“不過,你得趁此機會多招攬些人才!長平大戰後,大趙要想重振雄風,太需要人才了。”趙孝成王倒是真心求賢。

第1章 大烏龍第42章 韓國震恐第20章 白起當罪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12章 征伐異族第8章 子楚?第24章 翻臉(下)第93章 李斯拜師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46章 雷霆萬鈞第67章 邯鄲解圍第1章 大烏龍第39章 異人新政第21章 張良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23章 一個狠人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7章 寡人有錯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25章 蠢蠢欲動第39章 不戰而潰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71章 廣邀名士第26章 有仇報仇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53章 東窗事發第12章 田光第92章 項燕的手段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6章 異人謀國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10章 意外驚喜第83章 白起的讚許第72章 清夫人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88章 無恥之尤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26章 重用李牧第18章 鬥獸場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章 舉國歡騰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11章 夏姬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48章 天下共譽第35章 轟傳天下第17章 趙括第二第20章 兵臨大梁第32章 玉夫人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15章 鬥朱亥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43章 隳龍城(上)第21章 在劫難逃第50章 遷九鼎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3章 秦國不是虎狼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13章 他在示威!第16章 出兵遼東第31章 范增第30章 秦王駕到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上)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8章 換將?第28章 大軍壓境第7章 朱亥來投第3章 千古積弊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章 迎九鼎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3章 稱帝?第22章 “馬上殺”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30章 射鵰者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29章 斬盡殺絕第88章 異人定計第19章 生死之交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10章 呂不韋(上)第34章 困獸之鬥(下)第20章 樂毅來了第98章 欲合縱第85章 又見黃石公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0章 天才聚會第71章 廣邀名士
第1章 大烏龍第42章 韓國震恐第20章 白起當罪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12章 征伐異族第8章 子楚?第24章 翻臉(下)第93章 李斯拜師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46章 雷霆萬鈞第67章 邯鄲解圍第1章 大烏龍第39章 異人新政第21章 張良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23章 一個狠人第59章 全軍出擊第17章 寡人有錯第一o四章 活捉趙王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61章 冬去春來又一年第25章 蠢蠢欲動第39章 不戰而潰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71章 廣邀名士第26章 有仇報仇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53章 東窗事發第12章 田光第92章 項燕的手段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6章 異人謀國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10章 意外驚喜第83章 白起的讚許第72章 清夫人第18章 秦軍攻城(下)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88章 無恥之尤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26章 重用李牧第18章 鬥獸場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章 舉國歡騰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11章 夏姬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48章 天下共譽第35章 轟傳天下第17章 趙括第二第20章 兵臨大梁第32章 玉夫人第31章 血染大漠(六)第15章 鬥朱亥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43章 隳龍城(上)第21章 在劫難逃第50章 遷九鼎第60章 成功奪食第23章 秦國不是虎狼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13章 他在示威!第16章 出兵遼東第31章 范增第30章 秦王駕到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上)第一o一章 後勝反水第8章 換將?第28章 大軍壓境第7章 朱亥來投第3章 千古積弊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章 迎九鼎第99章 掄材大典第13章 稱帝?第22章 “馬上殺”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30章 射鵰者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18章 秦軍攻城(上)第29章 斬盡殺絕第88章 異人定計第19章 生死之交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10章 呂不韋(上)第34章 困獸之鬥(下)第20章 樂毅來了第98章 欲合縱第85章 又見黃石公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0章 天才聚會第71章 廣邀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