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王翦Vs朱亥

王翦,是秦始皇掃滅六國的秦軍主將,他一個人就滅了趙、燕、楚三國,居功至偉。

而且,他所滅三國中,趙和楚是最難啃的骨頭,是兩場生死大戰。趙國是李牧統兵,與秦軍相持,雖然最後是由尉繚行反間計,用郭開卸了李牧兵權,秦國才滅了趙國。不過,若無王翦的精心謀劃,拖住趙國大軍的話,反間計也難以成功。

滅楚就更不用說了,是在秦國戰敗之後,秦始皇把王翦請出來收拾殘局的,若無王翦,滅楚一戰將會更加艱難。

在滅楚一事上,秦國朝野發生了分岐,以李信爲代表的少壯派認爲楚國易滅,秦始皇也給一連串的勝利衝擊得有些頭腦發暈了,聽信了李信之言,出兵二十萬,卻給項燕打得大敗而歸,天下震動,秦國朝野震驚。

在這種情形下,秦始皇親自到王翦老家頻陽,請王翦出山。

這次頻陽相見,有一段流傳千古的論兵,王翦的論斷異常精闢,成爲千古佳話。

當秦始皇見到王翦時,王翦仍是堅持要出兵六十萬,秦始皇有些想不明白,就說:“‘古者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不盡行,未嘗缺乏。’五霸威加諸侯,其制國不過千乘,以一乘七十五人計之,從未及十萬之額,今將軍必用六十萬,古所未有也。”

王翦就給秦始皇剖析:“古者約日而陣,皆陣而戰,步伐俱有常法,致武而不重傷,聲罪而不兼地,雖干戈之中,寓禮讓之意,故帝王用兵,從不用衆;齊桓公作內政,勝兵不過三萬人,猶且更番而用。今列國兵爭,以強凌弱,以衆暴寡,逢人則殺,遇地則攻,報級動曰數萬,圍城動經數年,是以農夫皆操戈刃,童稚亦登冊籍,勢所必至,雖欲用少而不可得。況楚國地盡東南,號令一出,百萬之衆可具,臣謂六十萬,尚恐不相當,豈復能減於此哉?”(注:這段論兵之言摘自《東周列國志》。)王翦最終說服了秦始皇,秦始皇搜兵簡卒,發兵六十萬之衆給王翦,一戰而滅楚。

更重要的是,王翦之滅楚沒有留下後患,乾脆利索,把楚國的勢力連根拔起。

要知道,楚國很大,幅員相當於現在的半個中國,而且,楚國盤踞上千年,根深蒂固,要連根拔起談何容易,王翦就是做到了。

王翦號稱“戰神”,是中國功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

戰國時代,名將如雲,猛將如雨,涌現出了很多名動千古的大軍事家,真正能稱得上戰神的不外四人:吳起、白起、王翦和李牧。

吳起不用說了,既是著名的兵家,也是著名的法家,文武兼備,既能打仗,一生大小七十六仗,從無敗仗;更能治國,他在楚國變法差點成功,要不是楚王早死的話。

白起是曠世名將,征戰一生,殺人盈野,死在他手中的山東六國之兵高達一百六十餘萬。如此大的軍功,放眼整個戰國時代,無人能出其右。

不過,白起這人打仗是無敵的,卻是缺乏政治才幹。

李牧與白起類似,打仗了得,在政治上讓人很無語。

王翦與白起和李牧皆不同,和吳起有些類似,雖然他沒有做文臣,沒有治國,卻是有着非凡的政治眼光。在秦始皇掃滅六國的準備階段,他提出了一個建議,不能再以斬首計功,而以攻城掠地爲主,能不殺則不殺。

因爲這是滅國大戰,若是秦國仍是按照以前那般,以斬首計功的話,會帶來兩個嚴重的後果:一是會積累仇恨,二是會減少人口。

秦始皇欣然採納了他的建議,確定了掃滅六國的軍事策略。

興許,正是因爲王翦既具有非凡的軍事才幹,又具有不凡的政治眼光,秦始皇才選他爲主將。要知道,尉繚是秦始皇的左臂右膀,其軍事才幹不在王翦之下,完全可以成爲主將。

世人皆知,王翦是戰神,用兵打仗是一流,然而,王翦也是一個天下少有的猛士,一身武藝非常高強,放眼天下,少有人能敵。

如此猛人,還是在見識了他的無敵風采之際,秦異人能不震驚嗎?

“猛人,猛人,這才叫猛人!”秦異人打量着在城頭上左衝右突,難有敵手的王翦,讚不絕口,雙手緊緊抓着雲車上的攔杆,要不然,真的有可能一頭栽下去。

來到戰國時代,秦異人見識的牛人、神人很多:呂不韋、毛遂、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朱亥、廉頗、王綰、藺相如……其中不乏出場很有震憾力的。比如朱亥,秦異人與他第一次見面時,朱亥提着兩柄巨錘,如同天神下凡。

然而,與眼前的王翦相比,朱亥的出場就顯得很差勁。朱亥儘管提着巨錘,威猛不凡,讓人不敢小視。哪能與王翦在紅衣劍士中左衝右突,鮮血飛濺,殘肢斷臂亂飛,無人能敵的風采驚人。

有道是“十步殺一人”來形容殺人之了得,若用到眼前的王翦身上,那太落後了,王翦是一步殺一人,甚至是一步殺數人,他所過之處,殘肢斷臂亂飛,鮮血飛濺,手下就無一合之將。

“這纔是真正的戰神!”秦異人是讚不絕口。

此時的王翦如同戰神臨世,殺氣沖霄,無人能擋。

一衆鐵鷹銳士以王翦爲尖刀,無情的鍥入趙軍陣中,只一會兒功夫,紅衣劍士就給他們殺得七零八落,死傷慘重,不得不後退,再難抵擋鐵鷹銳士的衝殺了。

“殺!”王翦騰身而起,宛若巨龍騰空,落下來,已經穩穩的站在城頭上了。

刷刷刷!

王翦手中的重劍上下翻飛,幻出一片耀眼的光華,一掛掛劍光奪人目睛,趙軍撞着即傷,碰着即亡,無人能倖免。

王翦吸引了趙軍,爲其他的鐵鷹銳士減輕了壓力,順利的登上城頭。

“殺!”王翦再度一聲斷喝,如同雷霆轟鳴,率先衝入趙軍陣中,鮮血飛濺,殘肢拋飛,他如同虎入羊羣,無人能擋,他身周爲之一空。

更多的鐵鷹銳衝上城頭,加入戰團,開始擴大戰果。

鐵鷹銳士全部登上城頭後,三百鐵鷹劍士緊跟着衝上城頭,秦軍衝上城頭之勢已經不可阻擋,秦軍士氣大振,齊聲歡呼:“滅趙!滅趙!”

二十萬人的怒吼,那是何等的驚人,天地爲之失色。

緊隨在百三鐵鷹劍士後面的秦軍精銳旋風般衝上城頭,加入戰團,戰果越來越大。

“蒙驁上去!”王陵虎目中精光暴射,如同九天上的烈日,令人目眩。

“咚咚!”蒙驁率領第二梯隊秦軍,緊跟其後,登上城頭。

蒙驁登上城頭後,並未加入廝殺,而是在指揮。登上城頭的秦軍越來越多了,極需要一個將軍前來臨陣指揮。

蒙驁也是一員猛將,一身武藝極爲高強,是天下少有的猛士。不過,按照秦國軍法,他不能隨意衝殺。秦國以斬首計功,那是對普通士卒來說,對於軍官、將領,而是以他率領的軍隊斬首總數來計功。

哪怕將領再勇猛,他能斬敵八百一千,若是他的軍隊斬首總數不多,也不能計功。相反,還會治罪。

這是爲了防止那些喜歡殺戮的將領甩下軍隊不管,而去衝鋒陷陣。

蒙驁站在城頭上,高大的身影如同一尊站神,很有威懾力。他大聲吼叫,臨陣指揮,秦軍在他的指揮下,不斷擴大戰果,已經佔領了好大一段城頭,有上千秦軍衝了上來。

“快!衝上去!攔住!攔住!一定要攔住!”此時的信陵君,臉孔扭曲,如同瘋虎似的,大聲怒吼,要趙軍衝殺。

即使他不下令,以趙人不屈的豪傑性格,也知道該怎麼做,他們明知不敵,仍是揮着武器,嗥叫着,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當然,他們的衝鋒是徒勞的,無法撼動秦軍,衝上城頭的秦軍越來越多。

“王翦,抓住信陵君!”蒙驁看得真切,衝王翦下令。

“諾!”王翦高聲應諾,如同雷鳴,手中重劍一握,大踏步對着信陵君衝來。

此時的王翦,渾身浴血,全身爲鮮血染紅,如同從地獄殺出的戰神,讓人不敢攖其鋒芒。

“信陵君,納命來!”王翦一聲斷喝,具有地動山搖之勢,風雲爲之失色。

刷!

手中重劍狠狠劈來,幻出一掛耀眼的光華,奪人目睛。

“啊!”信陵君哪裡經受這種陣仗,嚇得不輕,失聲尖叫,一張臉已無血色,如同在土裡埋過似的。

“公子,休慌!”就在信陵君心膽欲裂之際,只聽一聲如同雷鳴般的吼聲響起來:“虎狼秦人,休要猖狂!”

隨着如雷般的吼聲而來的是兩隻巨錘,對着王翦的巨劍就狠狠砸來,帶起一片勁風,吹得地上還未冷卻的鮮血捲起一陣陣漣漪。

“嗆啷啷!”

驚天動地的金屬撞擊聲響起,如同兩座大山相撞似的,震人耳膜,如山的氣勁飛濺,不少靠近的士卒慘叫不已,耳裡流出鮮血,他們的耳膜竟然被震破了。

王翦和朱亥不住後退,每一步踏在地上,如同巨人在踏動似的,驚天動地。

“好力氣!”兩人一站定,就是同時贊好,然後又是同時大喝:“再來!”

如同有默契的老友似的,兩人猱身直上,王翦手中的重劍幻出一掛劍光,對着朱亥手中的巨錘就狠狠劈來。

“來得好!”朱亥大喝一聲,如同驚雷炸響,手中巨錘對着重劍就砸了過去。

然而,變故陡生,王翦手中的重劍突然幻出一道流暢而美妙的弧線,避過朱亥的巨錘,對着朱亥的脖子劈來。

(未完待續)

第11章 夏姬第24章 翻臉(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88章 異人定計第64章 大宛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28章 頭曼的建議第38章 偏安亡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3章 出兵嶺南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30章 渭風商社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58章 喪心病狂第10章 白起辭世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33章 異人獻計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12章 欺上門來第17章 逃!逃!逃!(下)第53章 鄭國渠成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57章 人才濟濟第47章 不出兵?第54章 渠名:鄭國第8章 王太孫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31章 冠禮成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38章 圍困(下)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54章 折辯廉頗第27章 推倒!推倒!第15章 蓋聶來投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1章 范增第5章 散合縱(三)第17章 鐵腕平叛第47章 不出兵?第10章 玉天清第24章 憋死荊軻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20章 兵臨大梁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35章 出爾反爾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38章 圍困(上)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14章 《俠客行》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16章 出兵遼東第3章 合縱回光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58章 喪心病狂第5章 散合縱(二)第39章 異人新政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17章 寡人有錯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3章 異人獻計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0章 成功奪食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12章 母子情深第8章 子楚?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41章 直搗龍城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66章 秦軍來了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7章 逃!逃!逃!(上)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9章 異人之怒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7章 逃!逃!逃!(上)第55章 蒙恬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23章 即位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10章 呂不韋(下)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37章 伏屍萬里(四)第25章 罪惡累累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16章 兵臨城下第7章 培養太子第45章 橫刀奪愛
第11章 夏姬第24章 翻臉(上)第17章 追斬單于第88章 異人定計第64章 大宛第43章 秦國並未做好統一的準備第28章 頭曼的建議第38章 偏安亡齊第48章 欲除白起第3章 出兵嶺南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30章 渭風商社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58章 喪心病狂第10章 白起辭世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33章 異人獻計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12章 欺上門來第17章 逃!逃!逃!(下)第53章 鄭國渠成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90章 魏軍覆滅(上)第57章 人才濟濟第47章 不出兵?第54章 渠名:鄭國第8章 王太孫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31章 冠禮成第73章 未來之星(中)第38章 圍困(下)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11章 秦國的危機第14章 異人新政(上)第54章 折辯廉頗第27章 推倒!推倒!第15章 蓋聶來投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1章 范增第5章 散合縱(三)第17章 鐵腕平叛第47章 不出兵?第10章 玉天清第24章 憋死荊軻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20章 兵臨大梁第84章 廉頗的邀請第35章 出爾反爾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38章 圍困(上)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78章 不打不成交第14章 《俠客行》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16章 出兵遼東第3章 合縱回光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58章 喪心病狂第5章 散合縱(二)第39章 異人新政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17章 寡人有錯第16章 聲討秦王第33章 異人獻計第5章 梵書坑儒禍首:淳于越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60章 成功奪食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12章 母子情深第8章 子楚?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41章 直搗龍城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66章 秦軍來了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7章 逃!逃!逃!(上)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中)第9章 異人之怒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7章 逃!逃!逃!(上)第55章 蒙恬第15章 趙孝成王欲反第23章 即位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37章 伏屍萬里(二)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下)第10章 呂不韋(下)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37章 伏屍萬里(四)第25章 罪惡累累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中)第16章 兵臨城下第7章 培養太子第45章 橫刀奪愛